『壹』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現狀及痛點是什麼謝謝
用「互聯網+」思維解決企業融資痛點.
」互聯網+「不是一個新詞,不管你加不加,互聯網都在那裡,傳統企業唯有擁抱,才能親身體驗它帶給企業的巨變。
互聯網+」的概念,馬化騰的理解是「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對傳統企業來說,應該感謝這個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最大的價值就是連接,將企業與用戶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企業和用戶不再需要跨越維度的溝通。
互聯網也給了企業與消費者更加高效更加低成本的連接機會,它規避了傳統商業社會以空間為紐帶對於資源的損耗和低效利用。
『貳』 金融公司,這個千三是什麼意思啊
看您是辦理什麼業務,千3是,用100萬,一天的利息是3000元,如果您做抵押可能是按月給您給您算得月利率或者是機構的公證費
『叄』 分析:做消費金融,這幾個痛點抓住了嗎
反欺詐是突破難點
1、消費金融是從業者的藍海,也是黑中介、欺詐分子的藍海。
2、反欺詐或者信用評審沒有一招斃命的,通過對大數據充分的挖掘發現一個定律:利息越高,理論上獲得的客戶樣本越差,逾期率大大提高;申請的體驗越差,獲得的客戶越差。
規模還是盈利
1、互聯網消費金融一定依賴於高度集約化、智能化的大數據基礎。所以從業者應思考用什麼樣的技術手段實現消費金融業務規模化。
2、消費金融公司一定要有盈利模式,虧損的口子是要不斷收緊的。比如,運營成本做到8到10個點,資金成本在10.5%,不良控制在3%,撥備覆蓋率在1.5%,那年化收益率在13%以上才可能有盈利模式。
徵信賺錢很難
1、包括社交數據、支付數據和安全數據。出於安全性的考慮,數據開放需要反復檢驗,以保證不會造成用戶信息泄露。
2、徵信市場可能在幾年之內很難形成特別大的一個市場。直接產業規模可能很難超過10億美金。但是它帶來的社會價值,遠遠超過市場價值。
非零和競爭
1、消費金融與其它新金融門類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行業市場的規模巨大,需要更多的合作交流。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金機構各有優勢,並非零和競爭。
2、消費金融的風險管理領域是一個開放的狀態。無論是共享黑名單還是行業風險名單,還是加入各種不同的徵信機構,機構都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勢。
『肆』 P2P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的痛點是什麼,有什麼解決方案
這份報告的數據對研發新產品制定營銷策略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伍』 汽車金融行業風控痛點
A.按揭貸款
按揭貸款風控主要在於貸前嚴格把控客戶准入,貸中上門調查、核實客戶資料真實性,將資質不好的客戶拒之門外來降低風險。由於銀行徵信查詢的局限性,無法准確判斷客戶是否多頭借貸,且針對資產負債空白客戶,上門調查也無法確定其資料真實性,借款人利用偽造虛假身份信息、提供虛假房產證明、收入證明、提供假離婚證、虛假行駛證等手段進行騙貸。銀行貸後風控不嚴導致收車困難,壞賬率高。
B.融資租賃公司
目前車貸市場分為質押車和GPS車市場,質押車輛入庫,風險較小,但GPS作為基本的信用貸,市場份額巨大。由於客戶准入門檻相對較低,信用管理體系和信用評估技術本身缺陷,車輛價值、信用狀況、工作及經營狀態、家庭穩定性、負債狀況、還款意願等核心信用管理維度沒有落實到位。特別其中一些平台為追求利潤,審批人員明知該類客戶風險較大,依然選擇放款,導致違約率較高。
很多公司風控手段主要依靠貸後管理及線下催收,但貸後管理沒有採用業務系統進行數據化管理的方法,一些公司沒有獨立的風控線,部分風控流程由業務人員參與,風控流程執行不到位產生如車輛價值評估失誤、GPS安裝不合格、備用鑰匙遺漏、保險過期等操作風險,沒有把握借款人同行負債數據。有時候貸款人未還款,貸款公司負責人追蹤車輛,卻發現GPS已經轉移至其他車輛上了,車主已失去聯系不見蹤影。個別貸款人在車內安裝屏蔽器,屏蔽GPS信號,不讓其上傳定位信息,將車輛開至偏遠地區,這時候金融公司追車成本高且時效性差,成功率極低。騙貸者為了拿到更多的貸款金額,經過多家貸款公司的抵押後,最後銷聲匿跡。就算追蹤到車輛,幾家貸款公司爭搶這一輛車,損失巨大。甚至有些車輛被倒賣黑車,人車兩空。
金融企業催收方式主要依靠上門找車、24小時跟蹤還款人等。這些行為不僅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增加平台的壞賬率,還會影響平台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貸前審核不嚴,貸後催收困難是行業的通病。
在P2P行業合規整改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平台將車貸資產作為新的業務支撐,但如何控制車貸風險,降低壞賬率,提升企業效益一直是一大難題。
『陸』 請問一下金融控股公司是什麼意思
一、公司法中沒有關於集團的概念。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版,存在集團公司的概念。集團公司,在國權家有關規范性文件中均稱為企業集團,但在工商注冊時,一般稱為某某集團公司。第二、最早關於設立企業集團,並對企業集團給出定義的國家規范性文件,是這樣定義企業集團的:第一企業集團是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具有多層次組織結構的經濟組織。它的核心層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照章納稅、能夠承擔經濟責任、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第二.企業集團是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名牌優質產品或國民經濟中的重大產品為龍頭,以一個或若干個大中型骨幹企業、獨立科研設計單位為主體,由多個有內在經濟技術聯系的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組成;它在某個行業或某類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較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具有科研、生產、銷售、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法律依據:《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第三條 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企業集團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柒』 汽車金融行業會遇到什麼風控痛點
汽車金融行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應該就是車貸風控了:
在面對汽車金融利好的市場局面的同時,汽車金融的高風險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違規經營風險等存在於汽車金融服務的各個環節。隨著信貸政策不斷的放鬆,中介欺詐、身份盜用、車輛套現、一車雙貸等汽車金融風險行為頻出,甚至已成為汽車金融行業不容忽視的痛點。
究其根底,造成汽車金融行業欺詐亂象頻出的的根源還是在與平台自身風控能力薄弱,缺乏風控意識。汽車金融行業信息不透明,市場缺乏健全的信用體系,加之平台自身風控能力不足,造成企業無法有效的規避重復二押、騙貸等欺詐行為。同時,許多交易平台為搶占市場份額,過度追求放貸的規模和速度,放低了對風控的要求,甚至忽略汽車金融風控環節,只要客戶申請就放貸,這些行為大大縱容了騙貸的滋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捌』 通常企業的痛點是什麼 如果解決企業的痛點
傳統的營銷方式是以大眾傳播的方式爭奪公域流量,由於市場供大於求,流量獲取的成本越來越高,甚至會超過線下投入。而平台營收的增長壓力也在不斷地轉移到企業,自然流量遭遇增長的天花板。現階段企業的流量痛點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1.流量變現
互聯網時代,每一個流量都來的不容易,而流量來了之後,沒有變成銷量,這對企業來講就是虧的。
2.流量陷阱
所有人都在搶奪優質流量,而廣告平台可能就會分給你50%的優質流量和50%的垃圾流量,流量效果大打折扣。
3.持續低成本的獲得流量
現在的流量基本上集中在BATJ(網路、阿里、騰訊、今日頭條)等平台,優質的流量窪地越來越少。
解決方法:
1.私域流量
品牌或者企業自主擁有的,能夠自己控制的、免費的、屢次利用的流量。它不需要付費,可以任意時間、任意頻次,直接觸達到用戶,比如自媒體、用戶群、微信號等,也就是說潛在客戶可以輻射到的圈層。它雖然不能解決流量從哪裡來的問題,但是可以解決進來的流量怎樣留住的問題。
2.弱關聯的私域流量
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並不算完全意義上的私域流量,因為粉絲只能關注你,但無法隨時溝通交流,甚至你發的內容,他們也未必都能看到。
私域流量的核心便是你的通訊錄,是你和客戶樹立聯絡的工具。微信時代的到來,「通訊錄」被賦予了新的定義,除了電話交流的人群,還有聊微信、聊QQ、甚至是釘釘里的那部分人。所以私域流量的中心便是和用戶聯絡,然後經過你的朋友圈、微信社群讓他們感受到你是一個能夠信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