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在真實原則中金融機構機構

在真實原則中金融機構機構

發布時間:2021-03-31 22:38:41

① 存款類金融機構管理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存款類金融機構管理一般原則
1安全性原則:存款類金融機構在經營活動中必須保持足夠的清償力經得起重大風險和損失能隨時應付客戶提存使客戶對存款類金融機構保持堅定的信任。
2流動性原則:存款類金融機構保持隨時可以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可用資金的能力以便隨時應付客戶提存及支付的需要。
3效益性原則: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者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追求利潤最大化。

② 金融機構的五性原則包括

存款類金融機構管理一般原則
1安全性原則:存款類金融機構在經營活動中必須保持足夠的清償力經得起重大風險和損失能隨時應付客戶提存使客戶對存款類金融機構保持堅定的信任。
2流動性原則:存款類金融機構保持隨時可以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可用資金的能力以便隨時應付客戶提存及支付的需要。
3效益性原則: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者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追求利潤最大化。

③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遵循什麼原則按規定管理消費者信息

銀行業金融機構抄應遵循真實、及時、完整、有效和安全原則按規定管理消費者信息。

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全覆蓋原則。數據治理應當覆蓋數據的全生命周期,覆蓋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流程中的全部數據,覆蓋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覆蓋監管數據,覆蓋所有分支機構和附屬機構。

(二)匹配性原則。數據治理應當與管理模式、業務規模、風險狀況等相適應,並根據情況變化進行調整。

(三)持續性原則。數據治理應當持續開展,建立長效機制。

(四)有效性原則。數據治理應當推動數據真實准確客觀反映銀行業金融機構實際情況,並有效應用於經營管理。

(3)在真實原則中金融機構機構擴展閱讀

對數據治理不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慎經營規則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採取相應措施:

(一)要求其制定整改方案,責令限期改正;

(二)與公司治理評價結果或監管評級掛鉤;

(三)依法採取監管措施及實施行政處罰。

④ 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利動盈性B全性流、C
安性E

⑤ 客戶身份識別的基本原則

客戶身份識別的基本原則有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

客戶身份識別的基本原則是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且不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等的制度。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是國際通行的反洗錢領域的重要原則,與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保存制度共同構成反洗錢國際標准和各國反洗錢立法確認的預防洗錢的三項基本制度。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作為反洗錢的三項核心制度之一,處於反洗錢預防的第一道關口,也是其他兩項制度順利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在防範洗錢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構建一套完善的客戶身份識別體系不僅能大力打擊和預防洗錢犯罪,而且對於銀行自身的風險防範和業務管理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具有重要意義:

一、客戶身份識別是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核心內容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與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構成了國際反洗錢標准及各國立法確認的洗錢預防措施的三項基本制度,也是義務主體應當履行的「反洗錢三項核心義務」。其中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又處於最為基礎的地位。

客戶身份識別中的身份既包括客戶的基本身份信息,也包括客戶在特定社會關系中所處特定地位。前者如自然人的姓名、國籍、身份證明證件號碼、職業、住所地等信息;後者包括是否為非自然人客戶的實際控制人或者受益所有人等。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禁止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等反洗親義務主體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並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假名賬戶;要求義務主體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時,確認客戶的真實身份,進行客戶風險等級劃分,並分類採取不同程度的識別措施。

二、推行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確認客戶的真實身份,可以從源頭上防範洗錢活動,有效保護金融機構和客戶的資金安全,為金融機構預防洗錢犯罪、防範金融風險構築一道安全防線。

沒有有效地客戶身份識別制度,識別和報告可疑交易就無從談起。通過識別客戶身份,了解並監測分析客戶交易情況、調查涉嫌可疑交易活動和恐怖融資活動、為相關部門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有利於遏制洗錢犯罪及其上游犯罪,追查並沒收犯罪所得,維護經濟安全與社會穩定。

三、金融消費者如何配合金融機構做好客戶身份識別

1、 為避免他人盜用您的身份,或是以您的名義進行洗錢等犯罪活動,希望您在開立支付賬戶、購買金融產品以及任何方式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時:

(1) 如實填寫您的身份信息:姓名、國籍、性別、職業、住址、聯系方式以及您的有效身份證件的種類、號碼和有效期限。

(2) 提供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如果您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可能將無法為您辦理相關業務。

(3) 配合金融機構通過合法渠道核查身份證件的真實性,或以電話、簡訊等方式向您確認身份信息。

(4) 回答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合理提問。


(5)在真實原則中金融機構機構擴展閱讀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的具體條款如下:

1.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應當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2.客戶由他人代理辦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同時對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3.與客戶建立人身保險、信託等業務關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戶本人的,金融機構還應當對受益人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並登記。

4.金融機構不得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者與其進行交易,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者假名賬戶。

5.金融機構對先前獲得的客戶身份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問的,應當重新識別客戶身份。

6.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關系或者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務時,都應當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7.金融機構通過第三方識別客戶身份的,應當確保第三方已經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第三方未採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的,由該金融機構承擔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責任。

8.金融機構進行客戶身份識別,認為必要時,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核實客戶的有關身份信息。

9.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

10.在業務關系存軒期間,客戶身份資料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更新客戶身份資料。

11.客戶身份資料在業務關系結束後、客戶交易信息在交易結束後,應當至少保存五年。該法還規定,金融機構破產和解散時,應當將客戶身份資料和客戶交易信息移交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定的機構的事項。

⑥ 商業銀行組織機構的設置原則是什麼

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設置的原則
1、競爭、效率的原則。西方經濟學界認為,在金融領域內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要達到「自由競爭」。只有這樣,金融機構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才能促進經濟與金融的健康發展。根據這一原則,應當有新金融機構可以不斷地進人金融領域,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效率不高的金融機構就應該不斷地被淘汰,退出金融領域。
2、安全、穩健的原則。金融業在開展競爭的同時,還要遵循穩健經營與安全性原則。要保障商業銀行經首的安全與穩健,在相當程度上要限制他們之間的過度競爭,就要對他們的一些業務活動加以限制。因為他們之間的競爭往往是一些銀行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金融監管當局制定的許多金融監管措施中,很多都是帶有預防與謹慎穩妥性質的,只要按照這些監管措施的要求去做,就能夠減少業務風險,經營管理就會穩健安全,倒閉的可能性就會減少。
3、規模適度的原則。從西方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任何經濟領域中,經濟單位或實體都存在著一個「合理規模」的問題。所謂「最合理規模」就是在這樣一個規模下,每單位的產出成本最低,而獲得的利潤最大。低於或超過這個規模,單位產品的成本就會提高,利潤也會下降。金融機構也是企業,因此必須要具有適度規模。如果金融機構規模過小,則不利於它開展競爭;如果金融機構規模過大,往往又會導致壟斷。金融機構處於最合理規模經曹狀態時,它的管理費用最低,盈利最大,向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也會「質優價廉」。

⑦ 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一、基本原則
(一)風險相當原則。
金融機構應依據風險評估結果科學配置反洗錢資源,在洗錢風險較高的領域採取強化的反洗錢措施,在洗錢風險較低的領域採取簡化的反洗錢措施。
(二)全面性原則。除本指引所列的例外情形外,金融機構應全面評估客戶及地域、業務、行業(職業)等方面的風險狀況,科學合理地為每一名客戶確定風險等級。
(三)同一性原則。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洗錢風險評估及客戶風險等級劃分流程,賦予同一客戶在本金融機構唯一的風險等級,但同一客戶可以被同一集團內的不同金融機構賦予不同的風險等級。
(四)動態管理原則。金融機構應根據客戶風險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其風險等級及所對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五)自主管理原則。金融機構經評估論證後認定,自行確定的風險評估標准或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不低於本指引或其中某項要求,即可決定不遵循本指引或其中某項要求,但應書面記錄評估論證的方法、過程及結論。
(六)保密原則。金融機構不得向客戶或其他與反洗錢工作無關的第三方泄露客戶風險等級信息。

⑧ '一個規定,兩個辦法'確定的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三項原則是什麼.

1、合法審慎原則,是指金融機構應當依法並且審慎地識別可疑交易,作到不枉不縱,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妨礙反洗錢義務的履行。

2、保密原則,是指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保守反洗錢工作秘密,不得違反規定將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泄露給客戶和其他人員。

3、與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全面合作原則,是指金融機構應當依法協助、配合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打擊洗錢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協助司法機關、海關、稅務等部門查詢、凍結、扣劃客戶存款。

(8)在真實原則中金融機構機構擴展閱讀:

「一個規定,兩個辦法」指的是《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人民幣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適用范圍如下:

1.《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適用於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所有金融機構,主要包括:

(1)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

(2)信用合作社,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其聯社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及其聯社;

(3)郵政儲匯機構;

(4)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

(5)外資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和外資獨資財務公司、合資財務公司等外資非銀行類金融機構。

2.《人民幣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適用於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在我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目前主要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城鄉信用合作社及其聯合社和郵政儲匯機構。其中商業銀行除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外,還包括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和外國銀行分行。

3.《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適用於我國境內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

(1)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

(2)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其中包括符合上述相關類別的外資金融機構。

(3)郵政儲匯機構。

⑨ 金融機構根據地位和功能分為哪4類金融機構監督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
第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財務公司等。
第四類,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監督的基本原則:依法、公開、公正、效率

閱讀全文

與在真實原則中金融機構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務教育學校融資 瀏覽:721
ppp模式融資擔保 瀏覽:157
沈陽有外匯業務的工商銀行 瀏覽:269
申購理財產品的原始憑證 瀏覽:530
美麗華集團市值 瀏覽:524
貴金屬公司待遇 瀏覽:9
國際結算在國際融資中的作用 瀏覽:49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不得超過 瀏覽:464
博信股份2019年一季度 瀏覽:982
華泰證券債券回購 瀏覽:788
上升下跌速率外匯指標 瀏覽:442
杠桿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嗎 瀏覽:504
手機工行怎麼換外匯 瀏覽:408
中原證券風險許可權 瀏覽:719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胡繼之 瀏覽:447
恆天財富信託延期兌付 瀏覽:822
人鬼交易所2雲資源 瀏覽:903
郵儲銀行可以境外匯款嗎 瀏覽:682
溫嶺易轉金融服務包裝有限公司 瀏覽:782
2016年日本匯率走勢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