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信斬獲2012最具競爭力金融機構大獎在哪個報紙上有刊登最好在北京的報紙。
網上搜一下,看看網站是轉載自那家報紙不就知道了
② 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中文摘要】 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點。然而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 對於我國商業銀行進行研究的文獻還不多。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全 球化和金融一體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發展的當今世界,一國金融體系、 金融機構的穩定性與競爭力如何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在中國 加入WTO後,隨著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外資銀行的進入,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中國的銀行怎樣應對挑戰,是否具有和外資銀行競爭的能力,能否長期生存和 持續發展下去,成為銀行從業者、政府和民眾都密切關注的問題。因此,本文 主要從"能力"特別是"核心能力"即"核心競爭力"角度來研究我國商業銀 行競爭力的塑造。 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我國銀行系統中的主導地位,本文 的分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要對象,也論及股份制商業銀行。 本文運用經濟、金融、管理理論,結合國內外商業銀行的具體實踐,對於 塑造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提出以下觀點: 銀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前提和基礎是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構建有效的 公司治理結構;制定長遠的戰略規劃;形成清晰的經營...
③ 關於金融機構的問題
越市場越細分 細分才有競爭力
④ 我國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回答來自:V大張(價值立方)
國內金融機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首先是金融業五大業,金融五大業是指銀信保證基
1. 商業銀行。銀行業包括外資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
2. 信託。信託與銀行、證券、保險並稱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信託的本來含義是「受人所託、代人理財」,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至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行業內的主要金融機構主體是信託公司,目前已衍生出了很多類型的投融資業務。目前上市場上存在的是68家信託公司。
3.證券業。證券業是指從事證券發行和交易服務的專門行業,是證券市場的基本組成要素之一,主要由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組成,並為雙方證券交易提供服務。
4. 保險業。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
5. 基金業。基金業是指從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的行業。行業內最主要的主體是基金管理公司(公募)
其次是其他金融子行業。其他金融子行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監會及其下屬監管機構;其他還包括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期貨、金融租賃、擔保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等。
⑤ 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有哪些競爭優勢
數以億計的客戶
家裡有礦
⑥ 金融的主要機構包括哪些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企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租賃業和典當業。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於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范,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⑦ 分析我國哪家金融機構最具發展潛力
以成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開發銀行為標志,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建立和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顯現。但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規模偏小,在經濟發展中的杠桿作用偏弱,因定位不清、職責不明造成工作被動的事件時有發生。筆者以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成熟,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宏觀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應該進一步明確;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它的作用應該有針對性地增強。同時,政策性金融機構本身的組織結構亦應該進一步完善和明確,它的經營和管理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也需要在經營內容、方式和監管程序上與時俱進,避免落後於市場變化。 經濟發展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 本來,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主體)是典型的盈利機構,以嫌貧愛富為主要特徵,要求還本付息是根本手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經濟社會生活中人們對於公平的訴求越來越強烈;而且,市場競爭的不足--如過度的殘酷性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對於有潛力的行業或企業而缺乏創業階段的基本支持而影響發展,暴露得越發明顯;從社會整體看,需要一種條件較好、有一定財政背景支持、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扶助弱勢產業和企業的金融機構。這些理念似乎與商業性金融機構背道而馳。但正是這種理念,共同構成日臻成熟的市場體系。 不容忽視的是,政策性金融機構在世界各國有所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已經建立了多種多樣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以銀行、基金甚至政府機構名稱出現的這類金融機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特定領域,如外貿,特別是大型工程和項目,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已經成了國際慣例,甚至成為這方面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各國經驗看,政策性金融機構設立和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總體上說,它應該以援助援助弱勢產業為戰略目標,但決不是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它以強化造血功能為宗旨、有時需要進行必要的輸血,但不能成為扶貧和救濟的取款機;它雖然由政府財政支持的背景,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方向,但又要求還本甚至付息,一般要遵守好借好還,下回不難的銀行鐵律。因此,把握好政策性與市場規律之間的關系,協調好扶助與保本甚至盈利之間的矛盾,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政策性金融機構需要優化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依然很低,特別是作為一個資源相對貧乏、人口基數很大、農業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在長期發展中會不斷出現許多新的問題,地區不平衡、產業之間不平衡、特定人口群之間的不平衡會長期存在,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的發展、拖累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同時,對處於創業階段、有巨大市場盈利潛力的行業或企業,需要一定的政策性支持,解決融資難是其中最重要的扶助內容。反過來說,由於支持得當、扶助及時,幼稚產業可以迅速成長,甚至成為國民經濟的新亮點、新的支柱產業。還有一些對國民經濟有重要作用,但周期長、利潤低、見效慢的產業,主要是基礎設施、原材料和農業等,也需要條件優惠的金融支持。 在市場經濟進一步成熟的條件下,今後國家的傾斜政策要更多地要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來體現,而直接注資、撥款和各種形式的無償援助等,將會減弱。不過也要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總體上仍有規模潛力,但是,金融業的經營主體應當、也必須是商業性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更多的是要進行結構優化而不是量的無限制擴張。 增強針對性 提高管理水平 雖然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展速度較快、在經濟生活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最近有關部門對違規事件的調查中,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有一些案例。應該承認,對這類金融機構的地位作用和管理經營特點的認識,尚在起步階段,有待我們進一步提高。 從結構上看,需要進一步提高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針對性,盡量避免出現與民爭利、與商業性機構同在某些高回報領域搶業務的事件。因而,經營領域的界定要更明朗、更清晰。同時,也可以逐步把受益主體作為業務考慮對象。從目前看,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是以行業選擇為主要出發點。在國外,除了在行業上的政策傾斜之外,以受益主體--企業或自然人為主要扶助對象,也是較為普遍的做法。比如,就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往往是政策性機構傾斜的對象,而農民、創業人員、婦女等群體,也常常在政策性機構的考慮范圍,或者以這些特定的群體為對象單獨設置機構。 還需注意的是,有些重大政策的變化,也將影響到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業務內容和結構,者不僅需要決策者事先整體的謀劃,也需要經營者在戰術上進行調整。比較典型的如糧食收購政策的調整,對農發行的業務內容、運作方式都有較大的影響。如何在促進農業發展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就需要上下努力,尋找更有力的支點。 經營管理是永恆的主題,這一點,對政策性金融機構也不例外,不能因為政策性特點而忽視效率原則,忽視管理在運作中的決定性作用。在這方面,考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的進一步成熟非常重要。同時,在微觀層面也需要各級機構的工作人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風險意識,提高貸款質量,管好用好來之不易的政策性資金。
⑧ 銀行核心競爭力包括哪些呢
時下,很多金融機構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競爭力等,一些商業銀行並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管理上還前後矛盾和混亂。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最早於1990年由著名的戰略思想家和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提出來。他們把核心競爭力定義為「組織中的累積性學識,特別是關於怎樣協調各種生產技能和整合各種技術的學識」,突出強調價值鏈上特定技術和生產方面的專有知識,主要針對的是生產企業。而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無論內涵還是外延都要廣泛得多,表現形式也豐富多彩。
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是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競爭最終表現為業務的競爭,而業務的競爭又以產品為依託,產品是銀行核心競爭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現。一家銀行如果開發了成本更低、風險更小、質量更優、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就必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對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也曾形象地比喻過:如果企業是一棵樹,那麼核心競爭力應該是樹根,核心產品是樹干,而最終產品是樹葉和花。但銀行產品的研發離不開現代金融科技的支撐,尤其是現代商業銀行更多地應用到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使銀行業邁入了全新的時代。因此,商業銀行要培育自己的業務發展核心競爭力,就要從產品、技術開始,依託先進的技術開發出獨到的金融產品,佔領市場至高點。
良好的服務是贏得客戶持久信任的核心競爭力。銀行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是銀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業銀行對服務的認識,並沒有隨著業務的發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而發生大的改進。
實際上,隨著金融業務向多樣化、電子化和網路化方向發展,客戶對銀行的服務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戶面對多樣化的金融產品,需要銀行幫助審慎鑒別,以挑選適合需求、符合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而不能把產品一推了事;針對產品的電子化和網路化,銀行需要為客戶提供更安全的服務保障。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的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界有這么一種說法:一年企業靠產品,十年企業靠品牌,百年企業靠文化,以及「小型企業做事,中型企業做人,大型企業做文化」。一個企業獨特而先進的文化,能內聚人心,牽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外樹形象,獲得客戶和社會的認可和好感,培養出客戶的忠誠度。
優良的發展環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由人來實現,人是決定核心競爭力的最終因素,並影響和作用於整個競爭力。所以,商業銀行要把人才的引進、培育、發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風險管理是有效管理風險、提升效益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經濟和金融體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業銀行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無處不在的風險危機。只有那些風險管理水平高、有能力承擔高風險的商業銀行,才能獲得高收益的投資機會。這正是現代商業銀行有效管理風險、提升效益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可喜的是,我國絕大部分大型商業銀行已日益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並把它作為一項新興的核心競爭力來培育,正在建立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覆蓋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實行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推行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以及構建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等。中小商業銀行也要根據這一要求,盡快提高自己的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此外,不斷創新的能力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同質化競爭現象比較嚴重,同一層面的金融技術也大同小異。在此情況下,誰的創新能力更強,誰的創新表現更優,誰就能獲得有別於人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可以是管理模式的創新,組織結構的創新,也可以是業務流程的創新,服務方式的創新,甚至是營業室內擺設的創新。
當然,現代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遠不止上述幾點,它是一個綜合體系,不可能只有一個因素起作用。但是,在各商業銀行競爭條件和環境基本一致的情況下,突出其中一項並著力培育,即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獨特性、差異性和現實性。這種特性越鮮明,越是其他銀行所不能復制、模仿,就越有競爭優勢(310368),越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從而贏得發展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