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甲醇期貨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
甲醇期貨價格影響因素有很多,大致分為內外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宏觀經濟走勢、國家政策、進出口情況等;內部因素包括甲醇本身的生產、運輸成本、庫存情況等。
1、宏觀經濟走勢
甲醇作為重要的基礎性有機化工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得到廣泛應用。宏觀經濟走勢必然影響市場對甲醇的需求,進而對甲醇價格產生影響。甲醇汽油的推廣甲醇制烯烴的產業化,又進一步拓展了新的消費領域,為甲醇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國家政策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隨著當今世界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以及甲醇產量的不斷增長,甲醇作為替代能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甲醇替代能源的目標主要是: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氣和替代柴油,甲醇燃料替代汽油,甲醇制烯烴替代傳統的石化原料。國家頒布了多項政策鼓勵甲醇產業發展。
3、國際能源價格
由於國際甲醇生產裝置中 90%以上採用天然氣作原料,因而天然氣價格的波動,必將影響國際甲醇價格的波動。
4、國內外新增產能
甲醇燃料、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烴的預期消費刺激了甲醇的大規模建設。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得到迅速發展,特別在中東、拉美和北非地區,由於天然氣資源豐富、價格便宜,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
5、國內外大型裝置減停產
由於甲醇裝置日趨大型化,年產百萬噸級裝置已投入運行,這些大型或超大型裝置一旦檢修或意外停車均會影響市場供應而引起價格波動。
6、下游需求
甲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我國是除乙烯、丙烯、苯之後的第四大化工原料,在化工、醫葯、輕工、紡織等行業具有廣泛應用。
7、生產成本
我國的甲醇生產以煤炭、天然氣、焦爐氣為原料,其中以煤炭為主導,天然氣次之,焦爐氣比例近兩年有所增加。所以煤炭、天然氣的價格又間接影響著甲醇的生產成本。
8、進出口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消費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甲醇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進出口在供需方面影響著甲醇價格的高低。
9、運輸成本
我國的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消費地則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當前,我國大部分在建、擬建甲醇項目分布內蒙古、陝西、寧夏等西北地區,而當地的甲醇生產企業擁有鐵路專線的為數不多,多數企業外銷甲醇仍以汽運為主。總體而言,西部地區鐵路運力緊張狀況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仍將維持,運費也將呈上漲態勢,而甲醇品種特性要求使用專用槽車運輸,容易造成空返浪費運力。
10、國內外價格聯動程度
如果國外甲醇價格過低而國內甲醇價格過高,勢必導致國外甲醇源源不斷地進入我國,將拉低國內甲醇價格;反之,如果國外價格過高而國內甲醇價格過低,進口甲醇就會明顯減少,同時國內甲醇生產企業還會想方設法增加出口,從而抬高國內甲醇價格。
11、天氣因素
天氣因素對甲醇價格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於天氣因素導致甲醇下游產品主要是甲醛的生產變化,從而引發甲醇的價格變化。另一方面,惡劣的天氣或天災等不可抗力常常干擾正常的交通運輸,導致甲醇供求失衡,引發價格變化。
12、庫存因素
庫存水平較高,價格走低;庫存水平較低,價格走高。
Ⅱ 甲醇期貨連續大漲 此次大幅變動主導因素是哪些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的化工品種期價攀升,其中PTA和甲醇期貨尤為強勢。據了解,近期甲醇1809合約已經突破了3000整數關口。昨日日內盤中在增倉4萬余手的背景下,甲醇主力合約強勢封住漲停板,並帶動遠月1月合約漲停。晚間夜盤繼續上攻,技術性突破行情表現較為明顯。截止8月3日夜盤收盤,甲醇1809合約最高漲至3278元/噸,較前一日收盤漲157元/噸。
核心觀點
1、甲醇本輪上漲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幣持續貶值導致甲醇估值體系的改變,根本原因是甲醇市場供需緊平衡、庫存偏低及累庫不及預期,在資金強氛圍下出現一定程度的擠倉行情。
2、供給方面,甲醇在經歷了3-5月份國內國外裝置大檢修後,7月初又遭遇了關中、山東地區的環保限產,國內供給一直難有顯著增量。
3、甲醇月差邏輯已發生了改變,此前,因為季節性上甲醇09合約要弱於01合約,所以甲醇月差一直走空9月多1月的反套邏輯。但隨著09出現擠倉行情,繼續做反套顯然是不太合適,因為擠倉是近月比遠月強,在邏輯上與反套是相矛盾的。
甲醇期貨下半周連續兩個交易日大漲,周五更是漲停,您認為這次甲醇期貨大幅變動的主導因素是哪些?
甲醇本輪上漲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幣持續貶值導致甲醇估值體系的改變,根本原因是甲醇市場供需緊平衡、庫存偏低及累庫不及預期,在資金強氛圍下出現一定程度的擠倉行情。匯率方面,人民幣匯率從今年3月底最低的6.235一路上揚,8月3日一度突破6.9,貶值幅度超過10%。特別是6月中旬後,隨著匯率突破6.4並加速上漲,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化工品市場心態改變,甲醇的估值體系發生變化。以同樣400美元/噸的甲醇CFR中國主港價計算,6月中旬進口完稅價為3200元/噸,到了8月初已經升至3400元/噸,進口成本整體抬高200元/噸。在目前甲醇庫存不高且供需偏緊的格局下,進口甲醇反映了甲醇供給的邊際量,因此較高的進口成本便推高了甲醇的預期估值。
甲醇今年總體供需情況如何?雖在消費淡季,下游需求卻意外旺盛,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呢?
供給方面,甲醇在經歷了3-5月份國內國外裝置大檢修後,7月初又遭遇了關中、山東地區的環保限產,國內供給一直難有顯著增量;此外,近年來東南亞、印度等地甲醇需求增長迅速,我國進口甲醇總量自2016年以來逐年下降,2018年CFR中國到岸價格在亞洲甲醇市場相對偏低,因此除長約到貨以外,少有非合約貨來華貿易,而7月中國-東南亞套利窗口開始打開,也進一步加速甲醇轉口外流。
需求方面,盡管是傳統消費淡季,但甲醇下游消費量7月相比6月反而有所上升:一方面,6月富德、興興等華東烯烴裝置檢修,7月初重啟,時間上需求後置;另一方面,醋酸、甲醛等甲醇傳統下游利潤偏好需求不斷,烯烴利潤在7月中旬後也開始走闊,目前的下游利潤對下游開工率也形成較強支撐。
庫存方面,甲醇沿海庫存今年整體偏低,盡管6-7月份有所累庫,但速度不及預期,總體仍未突破60萬噸水平。可見,甲醇供給減量情況下,需求維持剛性,庫存偏低且累庫緩慢,供需維持緊平衡。
三季度,在供需面或宏觀面上,甲醇市場還有哪些因素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三季度,東南亞(170萬噸)和中東(165+120)仍有甲醇裝置計劃檢修,南美(100+80)裝置可能三季度末重啟,預計四季度來中國,因此進口上仍難有大的起色。此外,內地環保檢修的裝置會逐漸恢復,但江蘇盛虹8月下旬也將重啟,供需緊平衡狀態大概率會延續。
宏觀上,美國對伊制裁已明牌,後面伊朗如何應對,是否會有過激的反應,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也是今年能化市場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而我國經濟政策轉向寬松的程度,人民幣匯率貶值進程是否會持續,也同樣是國內商品價格走向的重要參考因素。
這種漲幅能續到何時?現在甲醇暴漲的行情里,隱藏著什麼樣的風險?
目前,MA809合約持倉仍在50萬手以上,即多頭持倉超過25萬手(250萬噸),且注冊的有效倉單數為零,而沿海庫存在55萬噸左右,其中可流通庫存更是不足16萬噸,從持倉/庫存的角度看,確實具備了擠倉條件。8月3日,進口完稅價為3400元/噸,華東現貨價為3250元/噸,MA809收盤價為3121元/噸。靜態上看,現貨應達到進口價水平,期貨應達到現貨水平,即3400元/噸為第一個目標價;動態上看,上漲趨勢形成會促使當前價格繼續上漲,也就是說,最終價格可能會超過3400元/噸。
盡管資金方掌控了當下市場主動,但各方風險依然存在。主要包括:第一,交易所進行窗口指導,通過約談、提保、限倉、增費、處罰等手段,對市場施加干預;第二,供給出現超預期增長,或者需求出現超預期的下降,最終能形成大量有效倉單;第三,主力多頭若獲取倉單,在適當的價格上可能會發生多空角色轉變,改變多空力量對比;第四,宏觀面發生轉變,比如原油大跌,匯率受管制大幅回落等。一般來說,如果擠倉失敗,盤面沖高後回落自不必說;即使擠倉成功,交割後也會出現價格回落。
對於甲醇的月差您如何看?能不能為我們分析一下後面的行情?現在這種波動的盤面,有哪些套利的機會可以和我們的投資者分享?
甲醇月差邏輯已發生了改變,此前,因為季節性上甲醇09合約要弱於01合約,所以甲醇月差一直走空9月多1月的反套邏輯。但隨著09出現擠倉行情,繼續做反套顯然是不太合適,因為擠倉是近月比遠月強,在邏輯上與反套是相矛盾的。實際上,由於看好四季度甲醇旺季行情,部分有接貨能力的法人會在九一價差-100左右的時候開始做正套,若價差進一步拉大則加倉。如果後期價差收窄,可選擇期貨上直接獲利了結;如果後期價差未能收窄,則選擇在09上交割接貨,將價差變成基差持有,以期待四季度基差走闊獲利。01合約上,甲醇華東基差若低於-200可獲得接近無風險的買入機會,此外PP-MA套利可嘗試逢高做利潤收縮。
最後,需要提醒諸位投資者的是,每一次大漲大跌行情的背後,除了產業基本面的因素之外,都少不了市場氛圍帶動下的追漲殺跌。所謂「其登之也彌高,其勢也必危」,暴漲的甲醇背後同樣也存在著各種變數。如可能存在的淡旺季時間錯位、四季度外盤價格與進口情況、內陸的復產與物流環節,以上因素均可對後市的甲醇市場價格造成影響,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理性參與期貨市場,認清交易的本質,切勿追漲殺跌,價格起飛時,請系好「安全帶」。
Ⅲ 為什麼會出現催化重整的芳烴轉化率超過100%
因為計算芳烴潛含量時只計算環烷烴和芳烴的含量,而在重整反應中,鏈烷烴脫氫環化也會生成芳烴,所以才會出現芳烴轉化率大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