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旋律:目標——上市
——紫金的企業體制改革
市場開放,價格放開:來自市場的沖擊——優勢與劣勢同在,機遇與風險並存——改制與上市:要做中國黃金第一開股
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杭縣礦產公司是一家國有獨資企業。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紫金礦業結合自身特點,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積極推行企業體制的改革。紫金企業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企業改制的歷史。在探索與實踐企業改制的過程中,紫金礦業幾乎嘗試了國有企業改制的各種形式,雖然失去了一些機遇,但是紫金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改制過程中明確了企業改制堅定不移的目標——上市,進一步地規范企業、做大企業、做好企業、做強企業,以實現紫金礦業「追求卓越」的宗旨。
長期以來,黃金一直被列為特定礦種,國家對其實行指令性計劃和統收專營,加上國有黃金礦山地處偏僻,遠離市場,黃金行業自身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體系,在計劃經濟和特殊政策下長期形成的行政化機制基本未變。
但是,黃金工業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黃金的貨幣功能,作為一種准公共品,政府必須從宏觀上實行某些特殊政策,加強流通管理。對於從事黃金生產的黃金企業而言,在國家取消指令性計劃和統收專營以後,它們和其他的競爭性產業並無二致。因此,黃金企業不能自視特殊,而應該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央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特別是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一系列要求,全面地轉換經營機制。
一般認為,現代企業制度,大體上是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企業制度,它是商品經濟幾百年發展的產物,主要反映了興辦大企業的需要。
當企業規模超出個人獨資或者超出家屬合資經營的財力的時候,就必然出現超越血緣關系的合夥經營方式,進而出現面向社會廣泛集資進行合股經營的方式。現代企業制度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一、經濟活動以企業利益的高度獨立性和排他性為基礎,具有企業法人財產制度;二、出資者必然是經營者,具備企業財產信託經營制度;三、企業經營有風險,具備科學的管理制度、監督制度和約束制度,主要是企業經營有限責任制度。
對於中國的黃金企業而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助於明確企業的產權關系,在此基礎上確立企業的法人地位和出資者的有限責任,形成出資者與董事會之間的財產委託代理關系,形成企業內部的法人治理結構。鑒於我國黃金行業國有資產流失嚴重,企業活力不足,在黃金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問題,就是在公司制改造過程中如何形成有效的國有資產經營方式,如何解決國有資產代理人對國有資產真正負責的問題。
與一般競爭性企業一樣,黃金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應該根據「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和一般企業不同的是,黃金是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銷大於產的行業,黃金企業不愁產品的銷路。因此,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一般企業都要「眼睛盯在市場上,功夫下在管理上」,而黃金企業在當前黃金價格不斷下降、企業成本日益上升的情況下,管理是否科學就成了企業成敗的關鍵。
1993年9月1日起,我國國務院決定按照低於國際金價10%的價格收購礦產黃金,這意味著國家正式放開了黃金價格,將過去實行了幾十年的由國家定價的固定定價方式改為了隨著國際市場金價浮動定價的方式,基本上實現了與國際金價的接軌。
作為一個誕生於黃金統收專營流通體制下新興的黃金企業,紫金沒有其他黃金企業面臨的機構臃腫、人員龐大而導致的人員猛增、成本上升、價格下降、減贏增虧的困難。但是與其他黃金企業一樣,伴隨國家黃金開發基金、地質勘探基金、低息貸款等優惠政策的取消而導致的企業發展資金的缺乏,卻成了制約紫金礦業發展的巨大瓶頸。
從理論上說,我國國有大型黃金企業改造為股份公司,有「兩大類」「四種形式」可供選擇。「兩大類」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四種形式」即法人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內部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不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從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來看,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只是極少數,在美國,這類公司僅占股份公司的2%~3%,在日本僅0.2%。從我國黃金行業的發展來看,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黃金企業普遍太小的實際,我國有必要集中力量辦好幾個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使之成為帶動我國黃金工業發展的「火車頭」,參與國際黃金市場競爭的「聯合艦隊」。
紫金誕生發展至今,其企業制度改革構成了中國黃金企業制度改革的縮影。
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杭縣礦產公司,屬於國有獨資性質;1993年11月,上杭縣礦產公司更名為上杭縣紫金礦業總公司;1994年10月,根據龍岩市岩地體改委(94)027號文件,上杭縣紫金礦業總公司更名為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國有獨資性質不變,國有股東為上杭縣財政局,注冊資本1200萬元。
1998年12月,根據杭政[1998]綜473號文,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上杭縣財政局以擁有的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截止至1998年12月31日的凈資產6657萬元出資,占注冊資本的86.802%;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以780萬元現金出資,占注冊資本的10.171%;紫金山金礦所在地的舊縣鄉政府、才溪鄉政府、才溪鎮同康村委會均以77.4萬元現金出資,各占注冊資本1.009%。增資完成以後,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7669.2萬元。具體見表1。
表1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資本結構表
(資料來源:紫金礦業)
此次改制,通過職工內部股的參與,實現了國有股的減持,極大地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生產熱情,增強了職工的主人公意識,也為紫金今後的改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00年6月16日,根據龍岩市政府龍政[2000]綜180號文,上杭縣財政局把擁有的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6657萬元權益,全部劃撥給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同年7月1日,上杭縣舊縣鄉政府和才溪鄉政府分別與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簽訂了轉讓出資協議書,分別將其擁有的集團公司77.4萬元的出資轉讓給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轉讓後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出資比例由10.171%上升到12.189%,公司注冊資本不變。具體股權結構見表2。
表2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資本結構表(2000年7月)
(資料來源:紫金礦業)
2000年8月1日,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和上杭縣才溪鎮同康村委會分別和上杭縣金山貿易公司簽署了「轉讓出資協議書」,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將其在集團公司擁有的934.8萬元出資(占集團公司出資額的12.189%)全部轉讓給上杭縣金山貿易公司;上杭縣才溪鄉同康村村委會將其在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擁有的77.4萬元出資(占集團公司出資額的1.009%)全部轉讓給上杭縣金山貿易公司。轉讓後公司3名出資人變更為2名,出資比例見表3。
表3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資本結構表(2000年8月1日)
(資料來源:紫金礦業)
2000年8月2日,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上杭縣金山貿易公司、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法人就改制設立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發起人協議。根據廈門聯盟資產評估事務所對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評估結果廈聯盟評報字[2000]第32號,並經福建省財政廳閩財國[2000]093號文的確認,截止至評估基準日1999年10月31日,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擁有總資產28986.37萬元,負債額19210.09萬元,凈資產9776.28萬元。經廈門華天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度實現凈利潤3255.40萬元,其中11~12月份實現凈利潤1241.48萬元。根據發起人協議,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將其擁有的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東權益中的6862.8萬元按1.505∶1的比例折成4560萬股,占發起設立股份公司總股本的48%;上杭縣金山貿易有限公司將其擁有的福建省閩西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東權益1357.20萬元和現金1217.7798萬元,共計2574.9798萬元按1.505∶1的比例折成1710.95萬股,占股份公司總股本的18.01%;其他發起人均以現金出資,按1.505∶1的比例折成股本,具體出資情況及股權結構見表4。
表4福建省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結構表
(資料來源:紫金礦業)
2000年8月17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體股[2000]22號文「關於同意設立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召開了公司創立大會,並於2000年9月6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
紫金人很清楚,有限責任公司不同於股份有限公司:從發起來看,有限責任公司可以直接發起,股份有限公司則有發起和募集兩種形式,前者發起比較簡單;從股東人數的限額來看,有限責任公司在我國規定為2~30個,最多不超過50個,股份有限公司的下限為3個,但無上限規定,股東可多至成千上萬,因此有限責任公司對股東的組織管理和權益分配比較方便;從公司全部資產的構成方式來看,有限責任公司不分為等額股份,不發行股票,只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如果股票上市,則更為復雜。因此,有限責任公司的組成和運作都較為簡單,交易成本較低;從公司股權的自由度來看,有限責任公司需要通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討論通過才可以轉讓,並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而股份有限公司則可以自由轉讓,因此,有限責任公司對股權的管理有嚴格的限制,便於掌握;從財務公開的程度來看,有限責任公司只向股東會和董事會報告財務情況,股份有限公司則要定期向社會公布財務狀況,因此有限責任公司易於保守商業秘密和處理股東的權利義務關系。由此,有限責任公司不僅能夠減少股票發行和上市的繁瑣手續,而且能夠避免社會募集公司因為目前制度不健全和經驗不足所引發的問題。從日本的經驗來看,這種公司有利於穩定股東,保護商業秘密;有利於發展生產的專業化協作,促進以資金為紐帶的企業集團的形成。同時,隨著公司組織制度的完善,經營管理經驗的積累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限責任公司仍有機會進一步向定向募集和社會募集的股份有限公司發展。
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確立了公司的經營宗旨:
立足閩西,加快紫金山金銅礦的開發進程;面向全國,主動參與西部黃金及有色金屬資源的勘查和開發,爭取難選冶金礦選冶技術和有色濕法冶金技術的重大突破;重點發展黃金和有色金屬相關產業,力爭礦山黃金生產總量全國第一和成為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企業。積極探索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有效益地開發銅、多金屬、稀土、鐵礦等資源。以人為本,聚集全國一流人才,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努力實踐資本運營,從嚴治企,把紫金礦業發展成著名的高技術效益型特大礦業企業集團。
紫金將其經營范圍限定為主要從事固體礦產勘查、開發(采選冶)(只限黃金)、設計和研究,礦產品、普通機械設備研製及銷售,信息技術服務,工業生產資料,水力發電,化工產品生產(持生產許可證才可生產)、銷售(不含化學危險品),對酒店業、礦山工程建設的投資(以上經營范圍凡涉及國家專項專營規定的從其規定)。現在看來,這個經營范圍雖然體現了多元化,但似乎缺乏一條邏輯主線。
為了貫徹「紫金礦業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為了實現「十年再造十個紫金」的企業發展目標,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將爭取公司上市作為企業改制工作的主要發展目標。
伴隨著企業經營績效的大幅度提高,隨著紫金效益的顯現,紫金人對於自己企業的優勢與風險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在他們看來,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又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
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礦產資源優勢
1)紫金礦業目前擁有中國國內單礦保有儲量最大、可利用儲量達138.13噸的紫金山金礦,該礦山黃金礦床下蘊藏有詳查儲量146.5萬噸的特大型銅礦。
2)擁有安徽貴池52.32平方公里的探礦權,公司控股的安徽紫金礦業有限公司在1.485平方公里的采區內目前探明的金金屬儲量達6.33噸。
3)公司控股的貴州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貴州貞豐水銀洞金礦20.14平方公里探礦權,現已探明儲量大於30噸。
4)公司通過競標擁有了新疆哈密地區916平方公里的探礦權,進行有色金屬資源的勘查和開發。
5)公司作為第二大股東參股華東第一大鐵礦(儲量4.5億噸)馬坑鐵礦的開發。
6)公司計劃5年內使西部及其他項目產值總量超過紫金山金銅礦。
2.開采成本優勢
公司開采方式與國際接軌,開采成本最低廉。
1)公司採取大規模露天開采,陡邦開采工藝運用達到了規模效益。
2)引進國際先進的管理方法將礦業企業耗費人工最多的采剝部分全部實行市場化外包方式,有多家企業參與競爭承包,可達到國內同行業相關最低成本。除成功控制員工開支外,還可減低開采成本。
3)具體指標:2000年,紫金山金礦出礦量達到532萬噸,而排山樓金礦為60.9萬噸,倉上金礦69.5萬噸;露采礦石製造成本紫金山金礦為18.08元/噸,排山樓為43.69元/噸,倉上金礦為19.16元/噸。
3.技術工藝先進
1)公司針對紫金山金礦品位低、礦量大、氧化程度深、含泥量較高並有一定比例的粗礪金的特點,開創性地研究出了重選+堆浸+炭漿聯合工藝,選礦綜合回收率達到了80%,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公司自行研製的加溫加壓無氰解吸-電設備產能國內最大。
3)自行研製的黃金精煉技術黃金純度全部達到99.99%,為號金標准,獲准使用國際產品標志,通過了產品質量認證和中國人民銀行免檢資格,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最早確認的可提供一級品的7家合格黃金精煉廠之一。
4)公司自行研製的活性炭再生爐,是國內最大的活性炭再生裝置,運作平穩、活性炭恢復好、再生成本低。
5)實施廢水零排放,使礦山在大量使用氰化物情況下,保證了水系不受污染。
4.研發能力強
1)作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紫金礦業擁有高級技術人才79人,並聘有多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級資深專家學者為公司顧問。
2)企業設有礦冶設計研究院,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在低品位金礦利用和濕法冶金技術研究和應用中居行業領先地位。
3)公司獲准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5.注重環保
1)公司注重資源開發中的資源集約使用和綜合利用,取得了較好的資源、能源、原材料消耗等技術經濟指標;重視開發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特別重視採用對環境友好的先進工藝,強化環境監管,建立以清潔生產、污染預防、污染治理、環境管理體系為特徵的綜合環境管理體系,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注重開發後的生態環境工作,承擔了礦山開發後的生態恢復和重建工作。
2)公司在企業內部專門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領導負責的安全環保委員會,制定了專門的辦法規范管理相關事宜,專門負責環保事宜。
3)公司積極採用國際先進的低能耗、低污染工藝。在環保和生態建設方面投資達5300萬元。目前礦山的水資源循環利用,基本上實現了廢水零排放目標;對礦渣也實行了無害化處理;各項監測指標均符合環保規范要求。近期還提出了要把紫金山金銅礦建設成為工業生態旅遊礦山的規劃。
6.行業綜合領先,低成本擴張能力較強
紫金公司在生產規模、低品位資源利用和研發能力上,已經跨入世界級先進礦山企業行列,管理水平、利潤及投資回報率、建設周期等方面均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達到了國際水平。
1)黃金入選品位,紫金2000年為0.93克/噸,2001年為1.03克/噸,遠低於2000年全國3.75克/噸的平均水平。
2)黃金綜合成本,紫金2000年為53元/克,2001年為52.9元/克,低於2000年全國平均水平62.83元/克。
3)電力消耗,紫金2000年為0.47萬度/千克,2001年為0.53萬度/千克,而全國2000年平均為1.34萬度/千克。
4)全員勞動生產力,紫金2000年為17.22萬元/人·年,2001年為19.15萬元/人·年,全國2000年平均為7.41萬元/人·年。
5)人均產金量,紫金2000年為4707克,2001年為5493克,全國2000年平均數為860克。
我國加入WTO後,相關行業競爭加劇,大規模的行業整合不可避免。就紫金礦業而言,已經具備了輸出技術、管理、資金的能力。紫金礦業也確立將積極參與行業整合,以實現低成本擴張,確保行業領先地位。
紫金人也非常清楚,公司也面臨諸如市場風險、價格波動風險、資源依賴風險、技術風險、安全風險、環保風險以及業務擴充等風險:
1.市場風險
黃金行業是我國僅有的仍然實行統購統銷管制的行業,黃金由中國人民銀行實行統購配售。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黃金市場的建立,企業將面臨直接面對市場的壓力,但不存在銷售難問題。
2.價格波動風險
目前,國內黃金價格已經完全與國際黃金價格接軌,而國際黃金價格與美元及美國經濟有著反向運行的直接關系,黃金價格的波動對紫金礦業的利潤有著直接影響。
3.資源依賴風險
作為資源型企業,礦山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資源枯竭將使礦山關閉。
4.技術風險
公司利用濕法冶金技術生產黃金,在紫金山金礦取得了成功。但是隨著紫金山金銅礦的開發,以及公司對西部開發的投資,在資源和自然條件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利用濕法冶金技術能否獲得成功,尚有一定的風險。目前用於紫金山銅礦開發的生物濕法冶金技術,已經處於工業化試驗階段;在西部難處理金礦的加壓預氧化濕法冶金技術尚處於工業應用研究,這些技術在工業化應用試驗(試生產)中能否產生預期效果,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如果上述兩項技術應用到工業化生產中存在較大問題,則對於紫金山低品位銅礦,以及西部難處理金礦和銅礦的開發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可能大大提高開發成本,使公司贏利能力下降。
5.環保風險
紫金礦業是採用大規模露天開采和利用濕法冶金技術進行黃金資源開發的企業,礦區存在著廢石剝離、堆浸含氰廢水、廢渣以及與廢渣相聯系的環保問題。根據生產工藝,礦山建有大面積的露天堆場,噴淋萬分之三至萬分之五的氰化鈉(NaCN)溶液,溶解礦石中的金。如果管理不善,剝離產生的廢石,堆浸產生的浸渣的堆放,及含氰廢水的泄漏,都會對水系產生污染,對水土等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從而使公司面臨環保處罰、賠償等環保風險。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保意識的加強,以及國家環保標準的提高,會對公司的運營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在環保治理、恢復生態方面的投入將逐年增加,引致公司經營成本的增加。
6.安全風險
1)礦山在生產過程中,采礦採用炸葯進行爆破作業,選礦堆浸使用氰化鈉,爆破物資和劇毒化學品在保管和使用過程中若管理不到位,可能發生人員傷亡的危險。
2)由於歷史原因,紫金山礦山由洞采轉為露天開采,可能存在原地下采空區發生地表陷落的風險。
3)礦山固體廢棄物排棄場山體陡峭,排棄場土石高差大,匯水面積大,容易形成泥石流,可能威脅排棄場大壩以及下游的安全。陡邦開采中由於圍岩破碎可能出現邊坡不穩定的情況,處理邊坡需增加成本。
為防止出現安全事故,公司已經採取充分有效的安全措施防範安全風險,由此可能增加生產成本。
7.業務擴充風險
為尋求新的礦產資源,紫金礦業會在不同的區域投資;為了充分利用資源,減少單一經營的風險,紫金礦業也會投資與采礦業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這些都會使紫金礦業增加人力資源和資金的投入,相應增加成本,給紫金礦業帶來負擔。
經過認真而充分的分析與科學的論證,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公司要在境外(香港)上市。
紫金領導層認為,公司在香港上市,一可以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拓寬融資渠道,有利於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生產水平,加快利用我國低品位、難處理礦產資源,參與國家西部大開發,提高公司在行業市場份額;二可以直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開闊視野,建立平台,為企業今後進入國際礦業市場奠定基礎;三可以規范管理,加速企業體制和運行機制與國際慣例接軌,盡快把紫金礦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四可以充分發揮自己企業的優勢,搶抓機遇,實現盡早上市的目標,為企業下一輪的發展創造條件。對於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原因,陳景河在接受《中國黃金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綜觀世界500強的成功,與其說是企業的成功不如說是資本市場的成功。就融資功能來講,資本市場的功能也許不是獨一無二的,資本市場的存在給企業提供的不僅是一種融資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實際上為那些有活力的企業成長壯大提供了快車道。以往上市公司的『圈錢』意識未免太狹隘了,也很危險。……紫金並不缺錢,但為什麼還要爭取上市?目前中國本土還缺乏一種使企業做大做強的制度,至少還不完善,這個制度就是金融制度。因為只有金融制度才能保證資本所有權的流動性。因此也是這個企業成長的主要法寶。向國際化大礦業公司進擊,金融制度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2002年,紫金上市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經過與中介機構充分交流和通力協作,到2003年7月,已經基本完成了招股章程、SRK獨立合格人報告、中國律師法律意見書等大量的上市前期准備工作,各項與上市有關的審批程序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到2003年5月紫金獲得了中國證監會同意受理境外上市申請的函,上市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2003年7月,紫金礦業又獲得了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香港上市的函,香港證交所也已經接受了紫金礦業上市的申請。接下來,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國證交所遞交了第二批上市材料。
就在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香港上市的函的同一天,中國黃金第一股——中國黃金集團總公司已經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內地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黃金第一H股。紫金礦業在香港的成功掛牌上市,不僅為紫金礦業募集到10多億港元,使紫金礦業今後的大發展有了更加雄厚的資本金實力,而且為紫金礦業由走上國際資本市場到走向世界礦業市場做好了極好的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的紫金礦業到2020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實現公司在國內黃金行業領先—在國內礦業界領先—進入世界礦業先進行列的三步走發展目標。到2006年總資產將達到50億元,利潤7億元;2010年總資產將達到80億元,利潤達10億元;2020年總資產將達200億元,利潤達20億元。
❷ 如歌的行板:搞企業,就要搞大的
——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
黃金行業走向市場——紫金發展目標的三次演變——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三次改制和四次技術革新——西部開發與資本擴張——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陳景河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感,在他的工作報告中,他從不迴避企業存在的問題。在他看來,地處偏遠地區的紫金礦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黃金行業,如果不做大做強,就會被淘汰出局。於是,便有了紫金礦業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有了紫金人「搞企業,就要搞大的」這種不懈追求。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黃金開采和利用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許多不同時代的各種黃金飾品和器件,這些出土文物充分地證明,我國黃金的實際開采和利用史可能更早。有關史料顯示,早在西漢時,皇家就已有庫存黃金,而到1888年(光緒十四年),我國年產黃金已達493344兩(約折13452公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對黃金工業發展的認識不足,我國黃金工業的發展處於停止狀態。50年代後期,隨著我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黃金開始被作為重要的礦產進行開采,其貨幣基礎作用受到重視,1958年,中央政府將黃金礦產列為了國家重點開發的礦產之一,並於60年代初成立了中國黃金礦產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改革開放時代,近20多年來,我國黃金工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1985~1995年,全國新增黃金地質儲量3140噸,1995年保有儲量4310噸,「九五」期間新增儲量1700噸(其中紫金山金礦黃金儲量達200餘噸),黃金儲量居世界第四位;此外,我國黃金工業生產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1949年我國黃金產量僅為4.5噸,1979年為19.67噸,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黃金工業平均年遞增速度達到了10.8%,1995年突破了100噸,達到108噸,1999年達到170噸左右,2002年則達到了190噸。
目前我國已躋身世界黃金大國行列,2002年黃金產量居世界第五位。我國黃金礦產資源開發已由建國初期僅有的幾座黃金礦山發展到了1400多家礦山企業(不包括有色副產金的礦山),整個行業已形成了具有行業特點的設計、科研、設備製造、生產(采、選、冶)等功能齊全、完整的獨立體系,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一些重點產金地區,黃金工業已經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如紫金礦業集團公司400萬噸/年的處理規模、以堆浸為主的大型礦山;建成了像三山島、新城等一批具有坑內採掘運無軌化開采水平的現代化礦山;建成了如排山樓、大尹格庄金礦的現代化大型選礦廠;像萊州天承、煙台黃金冶煉廠的處理含砷難處理金精礦的生物細菌提金廠以及如中冶、山東黃金集團、招遠黃金集團為骨乾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金銀精煉企業。
我國黃金資源具有類型多、中小礦床多、品位變化大等特點,但缺少世界級特大型礦床,因此建成的礦山數量多、規模小。國內日采選規模最大的黃金礦山也小於3000噸(紫金山金礦除外)。在1400多家黃金礦山企業中,據統計,有一定規模的礦山僅439家,平均日處理量僅200噸,平均年產金量僅255公斤,而國外大型黃金礦山企業日采選規模在10000~50000噸的並不鮮見,年產金量可達5~10噸,與國外黃金礦山企業相比,我國黃金礦山企業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我國黃金選冶生產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處於較低水平,主要為重選和浮選工藝,70年代以後隨著氰化提金工藝的研究和推廣運用,相繼開發出連續機械攪拌氰化、全泥氰化、炭漿法氰化提金工藝,提高了礦山技術水平和選礦回收率。在硫脲提金、硫代硫酸鹽提金、細菌預氧化浸出、加壓預氧化浸出、樹脂吸附等新工藝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在生產設備方面,則在向高效、節能、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與世界上主要產金國相比,我國常規金礦的選冶水平與之相近,但設備裝備水平有較大差距,同時,在低品位、難處理金礦資源利用方面的差距則極為顯著。
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黃金的主要消費領域在首飾、電子產品、牙科、工業、裝飾、金章、仿幣以及官方金幣製造,此外,金條儲備和投資也是黃金的重要消費形式,是黃金貨幣職能的特殊體現。
由於其量稀少、化學性質極為穩定、易於保存和分割,所以除了具備普通商品功能之外,黃金還具有硬通貨功能,盡管這種功能在下降。目前,黃金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需求大於供給的產品。1999年,我國產金170噸左右,但需求為200多噸,是世界上重要的黃金進口國之一。
黃金在國民經濟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國家對黃金生產實行鼓勵發展的政策。我國黃金工業「十五」規劃確定了「十五」期間全國黃金年產量平均增長率5%的目標,2005年黃金產量將由目前的190噸左右提高到220噸。國家還為黃金企業在加強地質勘探、企業結構調整、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技術進步和資源枯竭礦山關、停、並、轉等方面創造有利條件,給予政策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黃金屬於保護性開發的特定礦種,在開采審批中,由國家黃金行業主管部門與資源管理部門共同審批。1988年國務院發出《關於黃金礦產實行保護性開採的通知》(國發[1988]75號),規定禁止個體採金。國家提倡合法的、正規的黃金資源開發,反對和杜絕以犧牲生態環境、浪費資源、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為代價的黃金開采。
長期以來,我國對黃金行業一直實行鼓勵和保護的政策,產品全部由中國人民銀行收購(收購價已和國際金價接軌),且免徵產品增值稅。與一般工業企業比較,黃金礦山的稅收政策有以下特點:
1)黃金生產和經營單位銷售非標准黃金和黃金礦砂(含伴生金),免徵增值稅;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通過交易所銷售標准金,未發生實物交割的,免徵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的,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2)徵收資源稅:黃金礦山脈金按7個等級確定資源稅額(1.3~2.5元/噸),砂金按5個資源等級確定資源稅額(1.2~2.0元/噸)。
3)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資源補償費額=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計征調整系數×回採率系數×補償費率。黃金礦山補償費率為4%,補償費計征調整系數為65%~78%。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黃金走向市場是必然的選擇。雖然國家對黃金的鼓勵和支持政策不會改變,企業可以通過市場行為獲得更大的收益,但同時也將承擔更多的風險。中國黃金市場面向世界開放後,中國黃金工業必將成為國際黃金大家庭的一部分。目前,國際黃金市場的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國家央行拋售黃金,對黃金價格有一定的影響,但對黃金價格影響最大的主要是美元對各國貨幣的比價。美國持有黃金達8138噸,是目前國際上持有最多黃金儲備的國家。
隨著技術進步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我國黃金生產量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這種增長將是緩慢的,盡管有新的礦點被發現和投資,但許多存在資源危機的礦山將被關閉,特別是保有儲量中難於處理的金礦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黃金在工業上(特別是電子工業)應用的增加,黃金需求的增長將超過生產量的增長,就國內而言,供需矛盾仍然將比較突出。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批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黃金企業也迅速地發展和壯大起來,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作為資源開發型企業,其產品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源的狀況。
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紫金山金礦的采礦權。通過近幾年的研究和大規模補充勘查,紫金山金礦的探明儲量不斷上升。1998年、1999年,國家經貿委黃金管理局批准紫金山金礦的黃金儲量為75.07噸,是原地勘部門提交批准儲量的13.8倍。2000年,根據最新勘探資料,按傳統方法計算,紫金山金礦黃金儲量為121.89噸,平均品位1.60克/噸,表外礦29.98噸,平均品位0.63克/噸。公司自行研製出了距離平方反比法(IDS)儲量計算軟體,並開始應用於生產。根據紫金礦業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品位大於0.5克/噸的儲量都將得到利用,據此,紫金山金礦可利用資源量已超過黃金200噸,這使得紫金山金礦成為了國內保有儲量最大的黃金礦山。此外,紫金山金礦為氧化礦,基本不含有害雜質,具有規模大、易采、易選等特點,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和效益。專家論證認為,紫金山金礦的開發才剛剛開始,其巨大的保有儲量是國內其他黃金企業無法比擬的,將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正是基於對黃金行業和自身資源特徵的清醒認識,紫金人一開始就確立了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好」的發展戰略目標,確立了「紫金礦業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
紫金成立僅三年,時任公司總經理的陳景河就提出了紫金的企業發展目標是「紫金礦業應發展成具有國際水平的企業集團」。明確了紫金的發展方針是「以開發礦業為主,尋求多元化發展,以上杭為根本,積極向外拓展」。在這里,人們似乎更加理解了紫金標徽的含義。
1998年,紫金又提出「把紫金山金礦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的世界級現代黃金礦山的目標。」隨著企業的發展,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2000年,基於對國內礦業形勢、企業優勢和發展方向的全面分析,紫金礦業又提出了新的企業目標定位——把紫金礦業建設成為國內著名的以礦業開發為主的高科技效益型特大企業集團,並提出了通過十年努力,再造十個紫金的具體戰略目標和企業五年發展規劃,從而確立了把紫金礦業做大做強做好的立足於技術創新、以資源為依託、以規模求效益的紫金「裂變型拓展戰略」。
考察美國帕拉代斯金礦、默克爾金礦、紐蒙特金礦公司3個著名金礦山的建設模式後,有學者概括出了它們的共同特點:一是這些金礦處理的金礦石品位均較低,入選礦石品位只有2克/噸,堆浸品位只有0.7克/噸,其贏利主要靠規模效益。這三個礦山規模最大的是9000噸/天,最小的為4718噸/天,堆浸規模達到了2500萬噸/年,且都是露天開采;二是高自控帶來的高效率,不論選礦工藝過程、露天采礦的技術管理,還是辦公的現代化,都給礦山帶來了高指標、高效率,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三是高標準的環保措施,零排放標准,避免了環境污染;四是這些企業都有精乾的組織機構,人員少而精幹;五是以企業經濟效益為中心。
人們並不清楚陳景河等紫金領導人在做出相關決策的時候,是否考察過北美的這幾家黃金企業。但在陳景河看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企業不僅已從幼稚期步向成熟期,而且局部市場競爭也已經全球化,來自全國和世界的眾多強勢企業正在把競爭引入各個地區、各個行業,使競爭水平與激烈程度提高了幾個檔次。企業的競爭已是成長速度快慢之爭,成長速度的快慢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像紫金這樣的一個縣屬黃金采選企業,在資源條件不良的情況下,若不能迅速地壯大起來,成為一個有真正實力的實體,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企業初創,陳景河便提出了「艱苦創業、因地制宜、從小到大、滾動發展」的方針,竭盡一切可能做到投入與產出同步的最大化。
與北美這幾家企業的發展模式相似,紫金一開始就確立了立足技術改造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的發展思路。
第一期技術改造的完成,紫金堆浸提金法的成功運用,使品位低、無利可圖的紫金山金礦放射出了燦爛的光芒;堆浸-炭漿聯合工藝又使紫金山金礦在綜合技術和經濟指標上,發生了革命性的突破;成功地開發和研製出無氰高壓解吸-電積設備,將冶煉黃金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而生產成本卻下降了40%。
第二期技術改造,紫金實現了井下運輸的機械化,實現了環保的零排放工程,成功地進行了大規模的硐室爆破;憑借科技進步,紫金噸礦石的綜合成本降至不足全國平均成本的1/5,據此,即使礦石入選品位降至1克/噸以下,憑借科技進步,紫金也能獲利。
第三期技術改造,紫金創造了6個全國之最:發展速度最快,單位投資最少,平均品位最低,采選規模最大,產金量最大,單位礦石成本最低。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使紫金山噸礦綜合成本降低到38元。
第四期技術改造完成之後,紫金山礦山規模將擴建到3萬噸/日,一個年處理礦(岩)石超千萬噸的世界級大礦將昂首屹立於上杭這塊紅色的土地之上。
通過技術改造,紫金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強,企業的生產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科技事業成為了紫金增產黃金的中心環節。
怎樣保證黃金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對於一進入黃金行業就被斷了奶的紫金來說,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大問題。我國黃金企業的改革思路是,改變過去通過銀行低息貸款為主、黃金發展基金為輔、再加上少數企業自有資金的辦法籌資的方式,今後投入資金要以企業為主體,要有相當一部分自有資本,輔以銀行貸款,並且取消低息優惠。
要實現擴大再生產,要實現紫金礦業的發展目標,紫金礦業只能走改革之路,採取資金多元化戰略,走社會直接融資之路。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實現黃金資產的股份化。
雖然紫金領導層一再在企業經營者與管理者中倡導「老闆意識」,要求大家「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來辦」,但是,在加強技術改造、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紫金人也清醒地意識到,企業的健康發展,僅僅依靠企業經營者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是不夠的,要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進行企業改制,在紫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紫金礦業總經理羅映南說,紫金企業改制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大,為了上市」。
1992年至2003年,在十來年之中,紫金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4年前,紫金還是一個職工人數為幾十人的縣屬小企業「上杭礦產公司」,主要做些礦產品貿易,小打小鬧;
第二階段:1994~2000年,組建「閩西紫金礦業集團公司」,企業總資產1323萬元,年利潤289萬元,這是紫金發展的起步階段;
第三階段:2000年9月~2003年11月,閩西紫金礦業集團公司改制為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9500萬股。2002年,企業總資產超過10億元。公司下轄八家分公司,四家控股公司,一家參股公司;
第四階段:2003年12月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成功,這是紫金發展的另一個起點。2002年,紫金礦業繼續規范內部運作,完成了上市輔導驗收的現場考核。公司董事會根據公司迅速發展的需要及國內股市變化等情況,提出擬在香港上市的決定,並立即付諸了實施。經過緊張有序的規范運作,2003年12月23日,紫金礦業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上市第一天,公司股票便上漲73%。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了原計劃的743倍,創2003年香港聯交所最高認購紀錄。
為了籌集企業發展資金,早在1995年,陳景河就提出了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的方案,主張讓企業職工特別是企業經營人員擁有企業的股份,力爭使企業成為真正「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但由於某些原因,沒有獲得批准。
1998年6月,上杭縣提出派工作組去紫金搞股份制改造。1998年底,紫金股份制改造開始。2000年8月,紫金股份制改造完成,成立了「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雖然紫金企業改製成就斐然,但是身為公司董事長的陳景河並沒有滿足。2000年,他針對閩東電力的成功上市,對紫金的企業改制與閩東電力進行了對比,指出:「閩東電力的資本運作無疑是成功的。……把紫金礦業與閩東電力相比較,……公司成立時間相近,股份制改造也相同,只是閩東電力一步到位直接改組為股份公司,而我公司則改造為有限責任公司,這一差異,使我們喪失了最佳的發展機會!」為此,陳景河在成立股份公司時,就明確了公司的目標是「爭取上市」,要求通過十年努力再造十個紫金礦業,並指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基礎就是成功上市,稱贊閩東電力的成功上市是紫金的楷模。
與此同時,紫金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後,在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股東會上,董事長陳景河明確了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宗旨:
立足閩西,加快紫金山金銅礦開發進程;面向全國,主動參與西部黃金資源的勘查和開發,爭取難選冶金礦技術的重大突破;重點發展黃金及相關產業,力爭礦山黃金生產總量全國第一。積極探索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有效地開發銅、稀土、鐵礦等資源。以人為本,聚集全國一流人才,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努力實踐資本營運,從嚴治企,爭取十年內把紫金礦業發展成為國內著名的以礦業為主的高技術效益型特大企業集團。公司將通過五年努力,實現紫金山金銅礦的全面開發,在難處理金礦開發和生物提銅技術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重大成果,中西部開發和對外投資規模和效益超過紫金山金銅礦,企業總資產達到50億元,銷售收入23億元,利稅總額7億元,產銅3萬噸,成為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
近20年來,我國黃金工業雖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由於發展速度過快,而地質投入不足,地質工作無明顯突破,很多黃金企業保有儲量過少,出現了資源危機,缺乏發展後勁,有些企業已步入無米下鍋的困境。地質工作滯後、地質資源不足已成為制約黃金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我國第二輪礦產資源評估論證認為:從現在起到21世紀初的2010年,我國黃金礦產資源難以保證需求,缺口很大,但有一定資源潛力。因此,國家把黃金礦產作為我國21世紀地質勘查的重點優先礦種之一。
我國黃金資源成礦地質條件優越,類型齊全,分布面廣。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黃金儲量居世界第五位。如何把一個高質量、高素質、具有蓬勃生機的黃金工業帶入21世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地質探礦工作,克服短期行為,樹立長遠發展的觀念,加大地質投入,扭轉黃金企業資源不足的被動局面。
也許曾飽嘗紫金山金礦礦權之爭之苦,也許作為黃金生產一線企業,深深地感受到了處於風暴中心所承受的巨大壓力,紫金十分重視對於資源的佔有。隨著國內黃金市場開放步伐的加快,紫金人意識到黃金行業的競爭將加劇。在紫金人看來,黃金行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佔有黃金資源的競爭。
我國中西部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87.5%,黃金工業儲量佔全國的60%,預測儲量達到3515噸,擁有全國最高的岩金、沙金品位,金沙江、大雪山(夾金山)、阿爾泰山(維吾爾語為金山)都以盛產黃金得名。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先後形成了小秦嶺、內蒙古等重要產金基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向西部開發黃金的速度加快,遍及雲南、四川、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據統計,在我國中西部1575個縣中,有341個成為產金縣,46個縣的黃金成為支柱產業,27個縣的黃金成為財政收入第一位。西部豐富的資源,對擁有較強技術實力的紫金礦業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出台以後,作為一個新興的大型礦業企業,紫金礦業將參與西部礦業的開發作為了壯大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2000年9月,紫金開始實施其西部開發戰略。
雖然是響應國家號召的舉措,但紫金並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企業,沒有忘記紫金的立企之本——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搞項目必須注重效益!
紫金人在進軍開發西部的時候,又一次發揚了地勘隊員的優良傳統。董事長陳景河身先士卒,組織帶領人員利用近一年的時間,先後走遍了中國西部的大部分地區,考察了數十個礦山、礦床或礦點。礦種包括了金、銅、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等,可謂點多面廣。在此基礎上,紫金選取了三個礦點作為公司西部開發的啟動項目。
紫金在西部開發的問題上採取了立足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的理性原則。由於紫金高層人員以地質人員為主,加上紫金人對於資源的重新認識,增強了資源的佔有意識,因此,紫金在西部開發的方式上主要採取了風險勘探的方式。
截止至2001年底,紫金的西部開發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投資近億元,分別在貴州、四川、新疆、安徽、西藏等地取得了金、銅礦開發項目,控制黃金地質資源量已經達百噸以上,銅超過百萬噸。經過3~5年的建設,這些項目都將相繼投產,可新增黃金產量5噸,電解銅5萬噸,實現產值11億元人民幣,西部將成為繼紫金山金礦之後的又一批重要生產基地。屆時,紫金礦業股份公司將成為全國特大型礦山企業集團。
一年之後,2002年底,紫金西部開發捷報頻傳:
1)新疆阿舍勒銅礦經過艱苦的努力,已完成股權談判,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絕對控股和實際控制權。紫金礦業進入阿舍勒銅礦以後,對原開發方案進行了重大的優化和調整,在大幅度減少總投資的同時,生產能力由3000噸/日擴大為4000噸/日,投產後可實現利潤總額1.77億元/年,經濟效益顯著。2002年6月16日,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在視察中看到阿舍勒銅礦今非昔比,生產建設熱火朝天的場面,無比感慨,欣然為阿舍勒銅礦題詞:「千周百折都過去,大幹快上爭朝夕」。該項目已列入新疆自治區重點項目,計劃在2004年可建成投產。
2)2002年3月,貴州水銀洞金礦詳查地質報告通過了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評審,金礦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基本查明,儲量顯著增加。通過對礦體的進一步勘探,水銀洞金礦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大型的微細浸染型金礦床。該項目已列入貴州省2003年重點項目,預計200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日處理300噸原礦)可建成投產。
3)新疆東天山中標勘查區進行的地質勘查工作,圈定了面積4.5平方公里以Cu、Mo為主伴有Ag、Ni、Bi、Pb元素的綜合異常。該異常面積較大,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
同時,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還在全國各地進行了以資源為基礎的資本擴張。翻開中國地圖冊,人們會發現,紫金礦業已經幾乎在祖國的四個角上都打下了自己的標志:吉林琿春金銅礦、貴州水銀洞、新疆阿舍勒、安徽拋刀嶺金礦等等。這些投資企業也已經初見成效:
1)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股的中國華南地區儲量最大的龍岩馬坑鐵礦2003年采出鐵礦石15.46萬噸,生產鐵精礦7.2萬噸,銷售鐵礦石5.14萬噸、鐵精礦7.1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069萬元,利潤總額635.5萬元。
2)貴州紫金礦業於2003年7月份正式投產,黃金銷售量538公斤,實現銷售收入5318萬元,實現利潤2680萬元。
3)2002年,安徽拋刀嶺金礦的生產經營逐步進入正軌,5月份領取采礦許可證,獲得1.485平方公里采礦權。2003年全年生產黃金112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115萬元,利潤98萬元。原生礦生物預氧化試驗取得成功,提交了階段性試驗總結。礦區周邊和外圍地質找礦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4)按照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的決議,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投資控股國有老金礦——吉林琿春金銅礦的工作。由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琿春金銅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廈門紫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上杭鴻陽礦山工程有限公司和廈門恆興礦業有限公司5家股東共同出資組建的「琿春紫金礦業有限公司」已經完成公司注冊登記,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取得絕對控股地位。該礦是20世紀70年代籌建的國有露采老礦山,並擁有2.1597平方公里的采礦權和12.8平方公里的探礦權。新公司將對琿春金銅礦進行擴建,將現有的礦山采選能力擴建成日處理4000噸礦石,並在琿春市開發區新建一座日處理100噸金銅精礦的濕法冶煉廠。
隨著紫金礦業上市成功,一批具備條件的項目將被全面啟動。西部礦業項目的全面實施,將帶給紫金礦業又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紫金的追求似乎永無止境。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的今天,紫金人並沒有滿足,他們在更加努力地實踐著今天,創造著明天。
紫金計劃在「十五」末、「十一·五」向國外發展,走香港上市之路,在資本上實現與國際接軌。用陳景河的話說,就是「搞企業,就要搞大的」。
在企業的發展上,以陳景河為首的紫金人已經勾畫出了紫金今後20年發展三步走的宏偉藍圖:在21世紀前20年分步實現「國內黃金行業領先—國內礦業領先—進入國際礦業先進行列」的新「三步走」發展戰略,2020年企業的資產總量將達到200億元;其中「十五」期間將以年均35%~40%的速度遞增,到2006年,實現資產總額50億元,銷售收入23億元,利潤總額7億元。
在這里,人們看到了紫金「追求卓越」企業理念的光華,看到了紫金人「就要干別人不敢幹或幹不成的事」的豪氣!
❸ 關於西部黃金哈密金礦有限公司
直接和他們的人事部聯糸多好!打114查一下電話號。希望你能採納!
❹ 急求新疆有色工業集團下屬西部黃金股份哈密金礦情況
我就是哈密金礦的實習生,野外技術員一年都掙不了5萬,更別提機關行政的了,還有礦山不適合女性呆,
❺ 金礦的主要產區
世界前10名產金國依次為: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秘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巴布亞紐幾內亞。
國內主要礦床和產地分布有:山東、河南、貴州、黑龍江、陝西、廣西、雲南、遼寧、河北、新疆、四川、甘肅、內蒙、青海、安徽等省區。
我國主要黃金產區有四處,即膠東半島、小秦嶺地區、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區幾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東地區的金礦產量占居我國黃金生產的大部分。
(5)西部黃金金礦儲量擴展閱讀:
19世紀形成的世界黃金生產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續至今,19世紀形成的產金大國目前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產出國。
自1980年以來,南非的產金量呈穩步下降趨勢,尤其90年代以後,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產金量仍居世界各國第一位;美國的產金量一直處於不斷增長狀態,特別是自80年代後期起,已躍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亞的產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產金量趨於穩定,變化不大。
全球主要產金國有: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不過,百年來世界黃金生產格局也有一些變化,特別是美國、非洲黃金產量下降的同時,南美的秘魯、阿根廷以及東南亞的黃金產量在顯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黃金產量已佔到全球的14%。
❻ 新疆阿希金礦的發現勘查
1985-1987年,新疆地礦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三分隊在L-44-34(賽里木湖)幅開展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並未發現金礦化(賽里木湖L-44-34 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區域地質,新疆地礦局第1區調大隊,1987-12-01,於大為等)。
同期,新疆地礦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四分隊開展了1:20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他們以Au 5ppb為異常下限, 圈出了一批Au化探異常。其中阿希(卡占奇HS-19) Au 異常呈橢圓形(長10 km , 寬3-6km),分布面積約45km2,異常延伸方向為NW 向和近EW 向,具有3個明顯的濃集中心(Au 最高值分別為230ppb、500ppb、20ppb),其它異常元素有Ag, Hg, Cd, Cu, Pb, Zn等。經全區異常篩選和化探異常區的地質特徵研究, 推斷阿希(HS-19)很可能由原生金礦引起的(賽里木湖L-44-34 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區域礦產,新疆地礦局第1區調大隊,1987-12-01,於大為等)。
隨後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開展第一次阿希金異常查證。四分隊開展了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采樣密度為6個/km2 ,面積50km2) 和岩石地球化學測量(線距500-700m , 點距300-500m 網度),在西部發現了含金黃鐵礦化帶,預測了11處重點找礦地段,但未發現金礦體。
通過1:5萬水系沉積物和岩石地球化學異常分析,發現兩者金異常區基本吻合,其中岩石地球化學異常將1:20萬的阿希金異常進一步分解為3部分:中部異常區(Au-1)規模最大,面積12km2,金有3 個異常濃集中心(最高值分別為1600ppb, 290ppb, 94ppb),銀最高值530ppb,汞最高值330ppb,異常形態大體成等軸狀,3 種元素的最高含量互不重合;東部異常區面積6km2, 金有兩個濃集中心(最高含量分別為180ppb和210ppb),銀最高值500ppb,汞最高3710ppb,異常大致呈NE向延伸;西部異常區面積9km2, 金有兩個濃集中心(最高含量分別為500ppb和110ppb),銀最高為3300ppb,汞最高為1470ppb,異常大致呈NW 方向分布。
1988年開展第二次異常檢查和1:5萬區域地質調查和普查找礦工作,5-6月間發現了10條金礦脈, 其中5 個在預測點附近, 有2 個在北部, 即阿希1 號金礦和阿希2 號金礦(岩石地球化學異常呈長條狀異常, 呈南北向延伸, 異常長1.1km, 寬200m ,金最高達2375ppb)。AX-1號金礦脈(阿希1號)地表控制長280m,最大厚度41.11m,平均厚度19.55m,金平均品位15-27g/t,最高品位337.64g/t,銀品位一般10g/t左右。求出金D+E級儲量31.27552t,展示了中型以上金礦床的找礦前景。新疆區域地質一隊四分隊於1990年10月提交了1:5萬區調報告(賀衛東、秦躍群、裴庚祥、張安,他們均獲發現獎)。
1989年,根據新疆地礦局的安排,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第六分隊(董連會、陳家萬、譚學斌)承擔了阿希金礦及外圍的普查工作。經大比例尺填圖、40米間距的槽探和4個普查鑽孔揭露,結果孔孔見礦,證實深部厚度、品位與地表一致連續,認為是中型以上的金礦床。根據上級指示,普查工作尚未結束提前轉入了勘探階段。
1990-1992年,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承擔了阿希金礦北段的勘探工作(鑽探16084.49米;坑探3485.33米;淺井63.30米;槽探1981.67立方米;1/1萬地形地質測量10平方千米;1/1千地形地質測量0.38平方千米;各類樣品12626件及物探工作),於1992-12-01提交了《新疆伊寧縣阿希金礦床北段勘探地質報告》(董連慧等)。探獲8個礦體(除阿恰勒河組中的一個沉積型礦體外、其餘均為受火山機構控制的中--低溫火山熱液金礦體。其中1號礦體為主礦體為1號礦體,長480米,厚度一般11-15米,平均品位5.85克/噸。儲量是礦床儲量的90%。本次提交的C+D級礦石量7268.31萬噸,金金屬儲量42.206噸。其中C級礦石量3665.42萬噸,金屬量22.655噸;氧化礦石量1090.07萬噸,金屬量6.78噸。另有平衡表外礦石量3254.95萬噸。此儲量報告於1993年11月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儲量委員會的批准【新儲決(1993)第10號文決議】。
1992年底籌備阿希金礦的露天采選廠建設工作,1993年6月正式開建。
1994年8月1日至1995年12月1日,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隊,開展了阿希金礦南段的勘探工作,投入鑽探3022.68米、坑探1376.67米、槽探113.4立方米、1/1千地形地質測量0.28平方公里、1/500勘探線剖面測量1495米和各類樣品的採集及分析。認為:阿希金礦產於阿希古火山機構管道西南緣內側、英安質火山角礫(集塊)熔岩中,阿希金礦嚴格受管道邊緣環形火山斷裂控制,總長大於1280米,其中南段長640米,控制最大斜深385米。圈出的2個金礦體,均為蝕變岩型礦石,僅1號礦體局部含石英脈型礦石。1995年12月1日,提交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阿希金礦床南段勘探報告》(張宗儉等),探獲C+D級礦石量188.1432噸,金金屬儲量8.251噸。其中C級礦石量59.8698萬噸,金屬量2.993噸;D級礦石量128.2734萬噸,金屬量5.258噸。氧化礦石量37.2834萬噸,金屬量1.9噸;原生礦石量150.8598萬噸,金屬量6.351噸。伴生銀D級金屬量9.586噸。
1995年6月,阿希金礦投料試產,1996年9月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正式生產,形成了國內第一家採用樹脂提金工藝的大型黃金礦山。
2000年7月,阿希金礦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2009年4月延續采礦權,采礦權人為新疆阿希金礦;2011年3月28日變更采礦權人為西部黃金有限責任公司,有效期自2011年3月28日至2023年4月10日,采礦權面積0.348平方千米,開采深度1580米至1130米標高)。
2007年,因北、南兩個露天采場閉坑,礦山轉入地下開采,阿希金礦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開展資源儲量核實工作。2008年1月1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提交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阿希金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2008年3月國土資源部礦產儲量評審中心予以確認【國土資礦評儲字[2008]33號文,國土資儲備字[2008]71號文】。采礦權范圍內保有122b類礦石量127.77萬噸,金金屬量7382千克;333類礦石量428.61萬噸,金金屬量21770千克;伴生333銀礦石量551.92萬噸,銀金屬量44.04噸;低品位333類礦石量372.54萬噸,金金屬量7352千克。
至2007年底,共完成鑽探22230.39米,坑探5052.14米,槽探3221.6立方米,淺井83.3米,1:1萬地形地質測量1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地質測量0.668平方公里,1:1000剖面地質測量11條6247米,1:500勘探線剖面測量18條9745.95米,各類樣品採集與分析16818件,選礦試樣3件及物探等工作。
2011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礦隊,提交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阿希金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2007年至2011月7月底,累計完成地表鑽探7056.79米,坑內鑽探4835.5米,坑探6159.1米,斜井190.8米,穿脈3138.8米,各類樣品採集分析4995件。
截止2011年7月底,采礦權區0.348平方公里范圍內累計探明122b+333類礦石量1515.63萬噸,金金屬量65.559噸(4.33克/噸)。礦山保有資源儲量為:采礦證范圍內1130米標高以上保有(122b+333)礦石量986.95萬噸,金屬量34.418噸。另外還有(333)低品位礦石量192.64萬噸,金屬量2.748噸。另外在采礦證范圍內1130米標高以下(332+333)礦石量15.01萬噸,金屬量0.441噸。
阿希金礦業已形成了年采選礦石量32萬噸左右,生產出黃金1噸以上。目前正在實施將年采選礦石量擴大至60萬噸左右,屆時將年產黃金2-3噸。
❼ 西部黃金伊犁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復西部黃金伊犁有限責任公制司是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前身為新疆阿希金礦,是集采、選、冶為一體的現代化黃金生產企業。阿希金礦1995年7月1日投料試產,礦區已探明地質儲量50餘噸,平均品位5.6克/噸。1996年9月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正式生產。生產能力為采、選1000噸/日,年產黃金1.3噸,佔新疆黃金產量的14%,投產已累計生產黃金18餘噸。
法定代表人:張華軍
成立時間:2010-09-26
注冊資本:1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40210300005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新疆伊犁州伊寧縣卡拉亞尕奇鄉新疆阿希金礦礦區內
❽ 新疆有色金屬集團下的西部黃金股份有限公司待遇和發展前景怎麼樣
朋友,在固礦工資不是很高的,一年三四萬吧,獎金看公司的效益怎麼樣,效益好當然獎金就會有所增加。呆不呆在礦山上主要看你自己,有能力的話,可能幾年就可以調到市裡,黨員不黨員,其實都沒啥作用,在國企主要靠的是關系,跟領導關系好,才有機會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