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蛋鴨養殖場資產評估
屬於生物性資產評估,可以通過市場法或者收益法
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分析
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評估方法,均得到世界評估業普遍認可。與一般資產相似,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從理論上講同樣有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類型,但在具體運用中需結合生物資產的特殊性。
(一)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市場法
1.市場法。也稱現行市價法、市場價格比較法,原稱市場數據法(M.Bravi,Italy,1999),是指利用市場上同類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對比調整,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該方法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評估所用數據資料均來自於市場,因此運用市場法評估資產的價值首先要有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再考慮公開市場上是否具有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如果沒有活躍的公開市場,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則無從談起,所以判斷是否可以採用市場法的一個首要前提是「是否存在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
2.生物資產活躍市場分析。生物資產依據生物特徵的分類,可以分為植物資產和動物資產。由於它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其交易市場的活躍程度也不同,那麼生物資產「是否存在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應該對植物資產與動物資產分別進行分析。
(1)植物資產。植物資產「植根於」土地,它們的價值不能與土地的價值完全相分離,因此,植物資產交易也和土地交易相關聯。我國的土地屬於國家或農村集體所有,土地買賣與轉讓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權。因此,生長期間的植物資產市場交易非常有限,不過偶爾也有交易的情形。由於植物資產按其所處的行業不同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農作物資產與林木資產,下面分別分析這兩類生物資產「是否存在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
①農作物資產。未成熟的農作物資產偶爾也有交易的情形,如國家和集體在徵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時,按照規定需要支付「青苗補償費」,該費用實質上反映的是生長期間作物的交易價格,這種徵用土地的情形只是偶爾發生,不具有普遍性。生長期間未成熟的農作物資產,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交易市場,同時也不存在市場交易的需求。但是農作物資產中有一類特殊的作物,可以連通土壤進行市場交易,那就是園藝作物中的花卉。處於任何生長期間的花卉均可作為交易對象。目前我國花卉市場交易極為活躍,市場交易價格信息系統也比較完備,不難在市場上找到同一品種花卉的交易價格。
②林木資產。我國《森林法》把森林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特種用途林,其中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屬於公益性生物資產,產權屬於國家,基於其防護功能和公益性功能,基本不存在市場交易行為。薪炭林主要解決山區和林區能源問題,基本上不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用材林林木資產市場交易主要發生在採伐期間或成熟後,不過交易市場最活躍的還是砍伐後的木材市場。經濟林的活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人們需要的僅僅是經濟林的產品,並非經濟林木本身,所以在市場上活躍交易的是經濟林產出的產品。再加上經濟林依附於土地,不能發生位移,更限制了其交易。所以,理論上,經濟林不存在公開的交易市場。現實中,偶爾也有經濟林交易的行為,但是很少,不具有普遍性。
(2)動物資產。動物資產與植物資產不同的是,動物資產能夠移動,土地資源對動物資產的生長及產出沒有直接的關系,類似於一般工業製品,土地僅是它們的生活場所,動物資產相比植物資產更容易進行市場交易。
①畜禽資產。我國目前活畜活禽的交易非常活躍。既存在作為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交易,如種畜、種禽市場,又存在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交易,如肉畜、肉禽市場。既有成熟生物資產的交易、育成畜禽的市場,也有未成熟生物資產的交易,如幼畜禽市場。可以說,畜禽資產是生物資產中交易最活躍的資產,不但存在活躍市場的市價,而且在公開市場上能夠找到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不過畜禽資產只是動物資產中的一部分,並不是所有的動物資產都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也有一部分動物資產類似於植物資產,雖然不是根植於土壤,卻是生活在水體中,例如漁業生物資產。
②漁業生物資產。漁業生物資產屬於水生生物資產,依附江河水系,具有附著物的不可分割性,且自身具有生長繁殖功能。漁業生物資產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漁業生物資產的數量或重量均難以精確或准確的計算和確定。因此,處於水體中的漁業生物資產,缺乏活躍的公開市場,並且很難找到特徵類似的參照物。但捕撈後離開水體形成的「水產品」或「離開水的魚」(短期內具有生命,實質屬於農產品范疇)交易市場十分活躍,公開市場交易的對象主要是捕撈後的水產品。
3.市場法估算生物資產價值。對於存在公開交易市場,在交易市場上能夠找到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的生物資產便可採用市場法對其價值進行評估,計算公式為:
V=K×KP×P×M (1)
式中,V:生物資產評估值;K:質量調整系數;KP:市場價格調整系數;P:單位市場價格;M:數量(重量、材積)。
(二)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收益法
1.收益法。是在估測資產未來預期收益額及收益期限的基礎上,採用適當的折現率將預測的未來收益額折成現值,然後再將各期收益折現值累加,求得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運用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時,是以資產投入使用後連續獲利為基礎的。所以判斷生物資產是否可以採用收益法對其價值進行評估的首要條件是分析生物資產是否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2.生物資產連續獲利能力分析。
(1)農作物資產。我國《生物資產》會計准則把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其中公益性生物資產不以獲利為目的,故本文不涉及。大部分農作物資產屬於消耗性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通常在幾個月或一年內完成整個生命和生產過程,生長周期短。且包括兩種情形:產出一次完成的情形,如小麥、水稻、馬鈴薯等,其產品一次收獲;產出多次完成的情形,如部分蔬菜。對於第一種情形,其價值只體現在成熟後收獲的農產品上,且其價值僅有一次,不具備連續獲利能力,不適宜採用收益法評估;對於第二種情形,即使產出多次完成,但其生長周期短,通常在幾個月或一年內完成,在實踐中可以不考慮折現問題,一般不適合採用收益法評估其價值。
農作物生長周期以一年生為主,也有部分多年生作物,例如苜蓿等牧草。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壽命一般為5-7年,長者可達25年以上,並且在其壽命內可多次產出。且牧草的主要用途是將其全株作為飼料,即使遭遇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侵襲時也會有一定的收獲物,因此牧草的未來收益較穩定,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2)林木資產。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基於其防護功能和公益性功能,薪炭林主要解決山區和林區能源問題,它們的產品不是用來交易,至於它們的預期收益額目前還在探討中,其價值不適宜採用收益法評估。用材林屬於消耗性生物資產,只有達到成熟,被砍伐作為木材出售時,才產生僅有的一次收益,不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經濟林屬於生產性生物資產,按其生長發育規律及是否產生收益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未結果階段,主要指經濟林的產前期,這一階段屬於經濟林的幼齡階段,林木的生長以營養生長為主,這一階段只有成本投入即是投資投工最多的時期,一般不產出產品,沒有經濟收入,使用價值較低;二是結果階段,主要指經濟林的初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在林產品單位價格一定的情況下,價值的變動主要受產量的影響,只要准確預測經濟林產品的產量,即可計算價值。此階段經濟林資產的價值遠遠大於未結果階段,而且經濟林資產在其壽命內能夠多次產出林產品,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3)畜禽資產。畜禽資產按其持有目的也可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在畜禽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例如肉牛、肉豬等,它們對人類的價值只有一次,且僅有一次,不具有連續獲利能力。而畜禽資產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如奶畜、種畜等,在其壽命內可以多次產出產品或繁殖新的生物資產,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4)漁業生物資產。一般來說,人類利用與農業活動相關的漁業生物資產的目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於直接消費;另一種是為食用魚養殖業提供魚苗。用於直接消費的漁業生物資產屬於消耗性生物資產,在其成熟時只提供一次產品,此後生命終結。這類漁業生物資產的價值最終體現在產出的水產品中,它對人類貢獻的價值體現在最後,而且只有一次,不具有連續獲利能力;為食用魚養殖業提供魚苗的魚叫做親魚。養殖親魚是為了產出魚苗,並且在親魚達到性腺成熟後可以在較長時間內分期產出魚苗,符合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特徵,因此,親魚屬於生產性生物資產,其對人類貢獻的經濟價值體現在不同期間產出的魚苗,具有連續獲利能力。
3.收益法估算生物資產價值。通過上述分析,收益法主要適用於生物資產中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價值評估。收益法用數學公式概括為:
V=■(Ri/(1+k)i(2)
式中,V:生物資產評估值;Ri:生物資產在第i期的預期收益額;K:折現率;N:預期收益期數。
通過收益法公式可以看出,收益法涉及三個基本參數: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額(R)、折現率(k)與被評估資產取得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n)。所以,運用收益法的關鍵在於確定收益額、折現率及被評估資產取得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
(三)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成本法
1.成本法。是指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與被評估資產相同或類似的資產所花費的各種成本費用之和,再扣除資產所發生的各種損耗,所得到的差額即為被評估資產的價值。採用成本法評估資產應該具備4個前提條件:被評估資產的實體特徵、內部結構及其功能必須與假設的重置全新資產具有可比性;應當具備可利用的歷史資料;形成資產價值的各種耗費是必須的;被評估資產必須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說是可以復制的。總體來說,只要是符合成本法的前提條件並可以估算其成本的生物資產,都可以採用成本法估價。
2.成本法估算生物資產價值。成本法估算生物資產價值是以按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重新種植或飼養與被評估生物資產相類似的資產所需的成本費用減去各種損耗,作為被評估生物資產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V=K■(Ci-Di) (3)
V=K■(Ci-Di)×(1+r)n-i+1 (4)
式中,V:生物資產評估值;k:質量調整系數;Ci:過去第i期投入以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為標准計算的生產成本;Di:過去第i期的各種損耗;r:折現率;n:生物資產年齡。
在生物資產中,農作物資產、漁業生物資產的經營期一般較短,畜禽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經營期相對較短,在利用成本法時,可以不考慮復利問題,利用公式(3);而林木資產的生長期長,以及畜禽資產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經營期相對也較長,因此,對於該類生物資產運用成本法時需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對分年度投入的成本要用復利計算,可以利用公式(4)。
三、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
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從不同途徑評估生物資產的價值,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應用前提、特點及特定的操作步驟,因此比較分析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對於正確選擇評估方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見上表)。
B. 紫花苜蓿哪裡賣得有
牧草之王-紫花苜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適應性廣,耐鹽鹼、抗旱、抗寒,適口性好、營養豐富,有「牧草之王」之美稱,根據休眠級數不同,成年植株能耐-48℃低溫,干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8-23%,粗脂肪2.4%,無氮浸出物34.4%,是豬、禽最好飼料,每公頃年產鮮草45000公斤,用苜蓿養牛飼喂可取代全部精料。南方型苜蓿-維多利亞、美國海盜苜蓿、三得利苜蓿;北方型苜蓿-金皇後、美國超人苜蓿;休眠級數從2級到6級不等,所有品種絕對原裝進口,支持淘寶交易。另有國產苜蓿提供!
山東新泰周全草業
C. 廣州(廣東)哪裡有 鮮中葯材交易市場
梨頭草
也叫(
苜蓿草
)
黃沙葯材市場沒有賣的,不
相信你自己
去看看
建議你去清遠山區自己采,前幾年有同學說見過
制(苜蓿草)黃沙葯材市場估計有賣
D. 明代對外交易中有沒有沉香
沉香在明代確實出現過,這個在很多史冊中都有身影,明代特別是明中葉以後,我國商品貨幣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無論是絲貨、絲織品、棉布、糖、瓷器、鐵器,還是糧食、葯材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都享有聲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加上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使得中國海外貿易的貨源充足,質地優良,報價便宜。而15—16世紀中葉的西歐各國家,卻陷入戰亂、災荒、瘟疫之中,人口銳減,土地荒蕪,農產量下降;加上「報價革命」的沖擊,經濟日益蕭條,物價上漲,各類商品極為匱乏。因此,當時對這些國家主要以出口為主。
當時,廣州的海外貿易成為全國海外貿易的第一大港。廣州於秦漢年間最早形成中國第一個港市之後,至南宋末年,一直是中國海外貿易的第一大港口。到了元代中葉,泉州港崛起,廣州才退居第二位,但仍然保持繁榮的局面。
明代通過廣州的商品,除了各國的土特產如胡椒、蘇木、象牙、檀香、沉香、葡萄酒、橄欖油等貨物外,主要的和大量的是銀子作為流通手段輸入廣州和中國各地。也就是說,外國商人是攜帶大量銀子來廣州購買中國貨物販回國內去傾銷的。
中國有許多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植物,都是從外國移植而來的。如漢張騫出使西域從外國帶來了葡萄、苜蓿、胡麻、胡瓜……等日用植物。
鄭和把中國先進精美的手工業品帶到國外進行貿易,從國外帶回一些珍稀動植物,動物有火雞、駝雞(駝鳥)、麒麟(長頸鹿)、金錢豹等;植物有海棠、婆羅樹、沉香、黃熟香、返魂香等。沉香「香清味遠」,非常珍貴。還魂香是一種葯草,「凡有疫死者,燒豆許熏之再活,故曰還魂。」鄭和還帶回來許多葯材,如血竭、沒葯、安息香、乳香、蘇合油、蘆薈、木香、龍涎香等,豐富了中國醫葯寶庫,有利於中國人民的健康。他們買回來的胡椒等香料,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生活。這些物品由於有許多是中國沒有而又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東西,所以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南京的靜海寺,即為鄭和從西洋購回的沉香木為柱建造。還有南京碧峰寺沉香羅漢像,「乃非幻禪師下西洋取來者。像最奇古,香更異常。萬曆中,有人盜其一,僧不得已,以他木雕成補之。後忽默認送回前像,羅漢之靈異可推矣。」
明代赴日貿易的明商主要是閩、浙一帶的海商。早在陳侃赴琉球時,其隨從自琉球就了解到,與日本互市可獲巨利。自是,閩人首先駕船載貨赴日貿易,其後,廣東揭陽縣大家井人郭朝卿乘船赴漳、泉販稻,因風漂至日本,發生貿易往來。總之,自嘉靖時代中期以後,明私商赴日貿易逐漸增多。日本天文十年(公元1541年)七月明船載貨及二百八十餘人至豐後神宮寺,天文十二年(公元1543年)八月明船五隻至日,天文十五年(公元1546年)明船至佐伯之浦,永祿年間明船數至日本。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明 、船停泊四檸之浦,所載商品有虎四隻、象一隻、孔雀、鸚鵡、麝香以及名人書畫、續、羅、錦綉、沉香木、猩猩皮等各種珍奇貨物,佔地面積達二十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