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說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可以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升
央行提高再貼現率會提高銀行放貸成本
B. 提高貼現率會怎樣 為什麼
A。
假如准備金率是10%,聯邦提高貼現率,說明商業銀行向聯邦貸款的利率上升,商業銀行向聯邦進行融資成本就很高,商業銀行獲得的資金就會比以前少。准備金=銀行擁有資金*10%,資金比以前少了,在准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准備金自然就少了。
C. 中央銀行是怎樣通過改變貼現率來影響金融市場利息率的政策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儲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儲備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D. 央行提高貼現率,商業銀行就減少向央行借款,其准備金就減少,而利息將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
央行提高再貼現率,即商業銀行將同樣的票據賣給中央所獲得的資金減少,銀行可貸資金的減少,直接以乘數的倍數減少市場貨幣供應量,而利率是貨幣供求的價格,貨幣供應量減少,自然地引起利率上升.
應該說與准備金關系不大.
E. 請問為什麼央行提高再貼現率可以提高市場利率
再貼現是商業銀行將未到期票據賣給中央銀行以取得資金融通的手段,央行再貼現率的高低是調節貨幣供應量的重要貨幣政策手段。
央行提高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再貼現取得的資金融通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調高市場利率,保證同樣的經營利潤,另一方面,可貸資金的減少,即資金供應的減少,資金使用的價格上升。
(5)提高貼現率可以刺激銀行增加貸款擴展閱讀:
市場利率對債券價格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市場利率提高,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降低,債券價格有上漲趨勢。而利率的走勢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因素
經濟周期。從經濟周期看,經濟開始衰退後,產品滯銷,利潤減少,投資減少,流通貨幣量增加,從而導致利率下跌。當經濟衰退達到經濟危機時,大量企業倒閉,市場蕭條,資金寬余,利率跌至最低點。
經濟到最低谷後會緩慢復甦,此時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市場投資有利可圖,利率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投資大大增加,貨幣成為稀缺要素,利率上漲至最高點。
最新宏觀經濟形勢對市場利率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和銀行信貸松緊狀況是影響民間融資活躍度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今年宏觀形勢下滑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使得金融機構資金相對充裕,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相對降低,必然對民間借貸渠道的資金需求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10天期平均利率為21.73%,1月期為17.07%,3月期為19.08%,6個月的利率為16.45%,1年期的利率為16.81%,而一年以上的綜合利率為24.36%,相比此前發布的民間金融街數據,小額貸款市場平均利率的一年期和三月期的利率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GDP的增長率。根據對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統計,1981年至2000年,GDP增長率與利率呈強正相關關系。1987年以前,中國GDP增長率與利率基本沒有關聯。但1988年以後,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高,GDP增長率與利率之間的關聯度和相互作用的程度越來越高,變化方向逐漸趨於一致。
物價水平。物價水平反映實體經濟的價格,利率反映資金的價格。如果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降幅較大,表明需求嚴重不足,這種狀況對國民經濟投資形成了較強的約束,利率將呈現下降趨勢;但如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升幅度較大,說明消費需求啟動,對其他價格指數的下滑會形成一定的抑制,利率將呈現上漲趨勢。
F. 貼現率和銀行貸款利率有什麼關系
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再貼現是相對於貼現而言的,商業銀行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中央銀行,得到中央銀行的貸款,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在對商業銀行辦理貼現貸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稱為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再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准備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再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