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資產管理能力
資產管理能力比率是指用於衡量企業進行資產管理的能力。衡量資產管理能力的是資產管理能力比率。
資產管理能力比率是指用於衡量企業進行資產管理的效率,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營運能力方面的財務比率。常用來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有總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現金周轉期、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等。
Ⅱ 什麼是資產管理比率反映企業經營效率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資產管理比率是用來衡量公司在資產管理方面效率的財務比率,即用於衡量公司資產周轉狀況的指標。
反映企業經營效率的財務指標主要包括營業周期、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1、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年平均存貨
*考察存貨流轉速度的指標。與行業有關。
2、應收帳款周轉率=年銷售收入/年平均應收帳款余額
*考察應收帳款規模與回收速度的指標。與行業有關。
3、總資產周轉率=年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註:反映資產周轉速度有兩種形式:周轉率與周轉天數。
周轉天數=360/周轉率。
Ⅲ 什麼是資產管理比率反映企業經營效率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1.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是對企業營運資金狀況進行分析的重要指標,它反映的是企業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快慢以及企業管理層對應收賬款管理效率的高低。其常用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率 = 銷售收入凈額 / 平均應收賬款 (公式一)
在這個公式裡面,分子反映的是從「存貨」到「應收賬款」這一環節的營運資金周轉過程。然而,仔細剖析該比率的內在含義,不難發現,其真實含義是衡量應收賬款在一個會計年度內轉換現金的次數。也即是說,該比率應該是「已經轉換為現金的應收賬款」與「未轉換為現金繼續持有的應收賬款余額」之間的比率,因此,改進後的公式如下:
應收賬款周轉率 = 某一會計期間收回的應收賬款總額 / 平均應收賬款(公式二)
在這個公式里,分子真實反映了從「應收賬款」到「現金」這一環節的營運資金周轉過程。
不難看出,兩個公式不同之處在於分子,但公式一所反映的營運資金是從「存貨」到「應收賬款」,與該比率的真實含義風馬牛不相及。許多外部使用者採用公式二,是由於無法收集公式一中所要求的數據,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而言,只需從總賬「應收賬款」科目貸方發生額採集數據即可,從而得出更為恰當的財務分析比率。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反映了存貨變為現金及應收賬款的速度。其常用公式為:
存貨周轉率 = 銷售成本 / 平均存貨 (公式三)
在這個公式里,分子所反映的是「產成品」到「銷售成本」這一環節的營運資金周轉過程,其矛盾在於:存貨所反映內容比較廣泛,包括材料、在產品、產成品,隨著經營環節的進行,人工成本和相關製造費用不斷投入,各環節的存貨價值也不斷增大,所體現的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最終產成品的價值達到最大值,由產成品轉移到銷售成本的價值也始終是最大的;而分母則是材料、在成品、產成品三者平均之和,其體現的存貨不是最大值。因此,在分子分母所代表經濟含義不一致的情況下,分子始終代表最大值,而分母代表是一個均值,其計算結果,必將是誇大的。作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者,由於掌握了相關信息,應該對存貨的結構及影響存貨周轉速度的重要項目進行分析,分別計算材料周轉率、在產品周轉率、產成品周轉率,改進公式如下:
材料周轉率 = 某一會計期間耗用的材料成本 / 平均材料 (公式三)
在產品周轉率 = 某一會計期間耗用的製造成本 / 平均在產品 (公式四)
產成品周轉率 = 某一會計期間結轉的銷售成本 / 平均產成品 (公式五)
存貨周轉率 = 材料周轉率 + 在產品周轉率 + 產成品周轉率 (公式六)
Ⅳ 如何構建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在任何公司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國內有一項調查研究資料,通過對已建立績效制度的92家大、中型公司進行的調查表明:大約有65%的公司對他們的績效管理制度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滿,有15%以上的公司認為現有績效管理制度不能滿足公司的發展需要。國外有些管理權威甚至提出一種更為消極的觀點,他們把績效管理稱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
由此可見,企業實施績效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夯實基礎,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是一個持續循環,漸進提升的過程。
XX集團自有目的地實施績效考核(一開始只能叫做績效考核,還談不上績效管理。即使是現在,雖然早已有了績效管理的意識,但仍未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實質上仍是以「考核」為主)以來,已有近10年的時間。這10年來,經過不斷的嘗試、調整,中間走了很多彎路,已初步建立起績效管理體系的基礎,但很不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藉此機會,結合XX集團績效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體系如何才能建立起來。
Ⅳ 反映企業資產管理質量的指標是
一般有資產負債率,資產周轉率,資產收益率等
Ⅵ 固定資產管理的考核指標有哪些
投資決策評價指標,是指用於衡量和比較投資項目可行性,以便據以進行方案決策的定量化標准與尺度。
從財務評價的角度,投資決策評價指標主要包括靜態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凈現值、凈現值率、獲利指數、內部收益率。
(1)靜態投資回收期
靜態投資回收期(簡稱回收期),是指以投資項目經營凈現金流量抵償原始投資所需要的全部時間。它有「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和「不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兩種形式。
(2)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又稱投資利潤率是指投資收益(稅後)占投資成本的比率。
(3)凈現值
凈現值,是一項投資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與項目投資成本之間的差值。凈現值法是評價投資方案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後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凈現值是負值,投資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科學也比較簡便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
(4)凈現值率
凈現值率(NPVR)又稱凈現值比、凈現值指數,它是凈現值與投資現值之比,表示單位投資所得的凈現值。凈現值率小,單位投資的收益就低,凈現值率大,單位投資的收益就高。
(5)獲利指數
是指投資方案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的比值。現值指數法就是使用現值指數作為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現值指數大於1,方案可行,且現值指數越大方案越優。
(6)內部收益率
內部收益率法是用內部收益率來評價項目投資財務效益的方法。所謂內部收益率,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如果不使用電子計算機,內部收益率要用若干個折現率進行試算,直至找到凈現值等於零或接近於零的那個折現率。
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分類:
1、按照是否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分類,可分為靜態評價指標和動態評價指標。
2、按指標性質不同,可分為在一定范圍內越大越好的正指標和越小越好的反指標兩大類。只有靜態投資回收期屬於反指標。
3、按指標在決策中的重要性分類,可分為主要指標、次要指標和輔助指標。
Ⅶ 評價資產管理能力的財務指標有哪些如何計算
總共有五個指標反映資產管理能力: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
總資產周轉天數=360\總資產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
經營周期=總資產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
Ⅷ 資產指數AUM是什麼意思
aum值也就是資產管理規模。
資產指數AUM是指衡量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的指標,是該機構當前管理客戶資產的總市值。該指標主要適用於衡量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投資銀行、商業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
AUM越大,說明其行業地位越強。如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瑞銀、瑞信、花旗等AUM都在數萬億美元以上。AUM的增長一是來自於老客戶投入資金的增長及新客戶的開拓,二是資產市值的增長。
所以,在分析金融機構AUM變動時要區分這是來自於客戶投入資金的增減,還是因為資產市值的變化。從業務擴張角度而言,客戶投資資金的變動更重要。
(8)資產管理指標擴展閱讀:
AUM的增長一是來自於老客戶投入資金的增長及新客戶的開拓,二是資產市值的增長。所以,在分析金融機構AUM變動時要區分這是來自於客戶投入資金的增減,還是因為資產市值的變化。從業務擴張角度而言,客戶投資資金的變動更重要。
AUM包括客戶在建行的存款和通過建行購買的各種投資產品等個人金融資產。投資主要包括基金、國債、保險及建行發行的投資理財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