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閆傲霜的介紹
閆傲霜,女,漢族,1963年8月生,北京市人,無黨派,1988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物理系固體物理專業本科畢業,理學學士;北京師范大學低能核物理研究所輻射技術專業碩士畢業,理學碩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葯學系輻射技術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負責市科委全面工作。
② 閆傲霜的工作目標
2003年,閆傲霜調到北京豐台區任副區長,「到了區里工作之後,我更加了解了基層人民的生活。」2003年兩會上,作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閆傲霜針對解決中低收入人員的住房問題,提出了政府要提供廉租房的建議:「目前階段,我不主張大家都來買房子住。實際上,買房居住的成本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很高的,因此,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住的房屋全是自有的,自有率較高的英國也不過70%。」閆傲霜說,解決居住問題,一是人們應該轉變觀念,在購房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租房安居應該是一種現實的選擇;二是政府應該增加廉租房的數量,擴大廉租房優惠對象的類別,幫助住房困難的群體。
廉租房是否應該集中修建?閆傲霜說:「高檔商品房周邊要有低檔房,在同一區域,收入不同的人應當混合居住。城市布局、住房分布和交通問題緊密相連。比如北京,『藍領』不能都住在五環以外,他們上班進城、下班出城,肯定會遇到交通難題;不能讓所有的歌劇院都集中在市中心,各分區的資源和功能配套要均衡,居住、生活、消費都能容納其中;商業中心和行政辦公中心最好分離,這樣才能有效地分流交通。」
到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閆傲霜不贊同這樣簡單地定門檻:「哪裡經濟活躍,就會吸引大量外來人口,這是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閆傲霜相信人口流動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在當年兩會上,她提出了《加強流動人口問題研究的建議》 ,規劃了對流動人口採取智能化管理的方案。「現在,人們基本權利的實現,是建立在戶籍和常住人口管理模式基礎上,設計『一張卡』的理念,就是將身份證的已有信息擴充,把醫療保險、教育信息等基本權利信息都含納其中,」她充滿信心地說,「帶上這張信息卡,就是將權利隨身帶著,無論走到哪裡,基本權利都能兌現。義務教育、農民工權利保障等社會問題都有望得到解決。」
閆傲霜關注義務教育的實現,關注農民工和婦女權益的保障,關注人大自身建設,關注輻射滅菌在中國的發展,她說無論是科研工作、政府工作還是人大工作,都要感謝「物理式思維」:「物理微觀到粒子,宏觀到宇宙,在巨大的空間變換中,讓一個人能收能放,放,可以寬闊到宇宙;收,又可以鑽研到最細微的程度。」
③ 大數據如何幫助政府實現「精準治理」
大數據如何幫助政府實現「精準治理」
大數據緣何受到如此重視?業內專家曾以「大、智、移、雲」形容當前國內快速進入的技術變革期。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雲計算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社會轉型進步的重要力量。而大數據這一幾乎橫跨所有社會經濟領域的技術變革,無疑會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改變。
大數據如何支撐政府服務能力提升?走在互聯網技術創新前沿的BAT(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正立足既有資源再創新,推動政務服務便利化。如騰訊與廣東省政府達成基於大數據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目標。騰訊支持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和政務雲平台建設,在廣東各地市全面部署微信「城市服務」網路,為交通、公安、民政、住房城鄉建設等政府部門提供業務整合、在線辦理雲平台、大數據支撐等服務。
這僅僅是大數據支撐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第一步,更多的對政策走向、決策支撐、精準治理和多方協作的大數據創新仍需持續發力。
大數據撬動社會治理、市場監管創新
「當數據的價值被發現之後,可以提升國家和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刻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形態。」龍信數據(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鈺說。
商事制度改革正在為經濟社會帶來活力。然而,政府管理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注冊企業數量的增長,民營企業生存狀態、活躍度、就業拉動、稅收貢獻度等情況也應受到關注。
為此,龍信數據與相關部門聯合,將企業注冊等關鍵數據分析處理。相關方與龍信組成「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關系分析」課題組,匯總政府數據,加之數據挖掘、電話抽樣、焦點組訪談等多種方法結合,取得一般量化統計難以完成的數據結論——國內商事制度改革不僅讓市場主體數量增加,更讓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社會總成本持續下降等等,其中僅人員成本就下降近40%。
「大數據應用也將社會治理、市場監管轉變為實時監測。」李鈺舉例,工商部門治理「非法集資」一直是高成本任務。一方面,違法企業以各種名目遮掩違法行為;另一方面,注冊企業數目快速攀升,數量巨大。大數據破解了這一難題。
「我們匯總分析大量數據,通過指標計算比對、模型篩選,可以在數以百萬的企業中讓『高度疑似』的企業呈現。我們最後篩選出1000多戶企業,供政府部門進一步檢查。」李鈺說,這個復雜過程在以往難以想像。
大數據不僅為政府部門的治理節約時間、人力成本,也更新了治理思路和模式。「以前很多違法行為的治理可以說是事後去追究,現在一些監測治理可以讓很多行為提前發現、及早治理。」李鈺說。
開放、標准、產業、安全:大數據發展關鍵詞
目前,推動政府運用大數據創新支撐治理能力提升,包括數據資源開放、人才培養、數據立法、介面標准、安全機制等問題仍然有待突破。
實際上,《綱要》已明確提出彌補這些「短板」,即「三項主要任務」:首先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同時要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還要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開放、標准、產業、安全成為關鍵詞。
多位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首要工作是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加速開放共享。
事實上,此前包括北京等地的政府部門數據陸續開放共享,為數據創新迎來利好。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牽頭打造「首都科技大數據平台」,整合長期分散於各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部門的科技數據資源,並逐步向社會數據需求方開放,提升科技資源的公共服務能力。
「北京每年有大量的醫療科研、臨床數據、交通運轉數據、金融行業數據產生,科研院所也有不少技術成果、技術交易數據、新技術新產品等數據。」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說,然而,這些政府科技數據資源大多存於不同平台,分割嚴重,大多處於沉睡狀態,缺乏整合開發。
「有些政府部門把數據資源守得緊緊的,捨不得共享。共享機制不順暢將制約產業發展、數據應用、服務國家戰略等。」李鈺說,國家需要進一步讓政府部門數據開放,讓產業與政府數據充分融合。
產業離不了人才,人才是大數據發展的重要支撐。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表示,數據科學人才培養成為亟須加強的方面。「大數據能否做成,關鍵在能不能聚焦人才培養。」
然而,高校和產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當前大數據人才的培養相對滯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孫偉認為,傳統IT教育很難將前沿技術和課堂傳授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出的人才難以與產業接軌。人才培養應更加面向市場需求、技術前沿。
與此同時,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理念、標准、安全等也應當得到重視。李鈺等產業界人士說,當前國內要實現「數數相連」,相關部門仍需要推動標准制定,將數據產業與數據資源有效打通。
法制的跟進也需要得到重視。當前,國內關於政府信息數據的加工、應用、推廣等仍處於相對鬆散、自發狀態。業內人士建議,國家需要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范大數據的發展,特別需要以法律法規劃定大數據開發利用的邊界。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如何幫助政府實現「精準治理」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