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民幣貶值帶來得後果是什麼
人民幣貶值對經濟、生活、工作都有影響:
1、進口會減少,以進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下降:因為進口貨物時,須先用人民幣到銀行兌換成美元等外幣,然後再從國外購買貨物。
人民幣貶值後,相同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更少,所購買到的貨物量更小,導致進口成本增加,使進口商品的競爭力降低。
2、出口會增加,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其利潤會增加:人民幣貶值後,出口貨物所收到的美元,能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增加。
所以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實質是對出口企業進行補貼,幫助這些企業出口,有利於保護低端工業和落後產能,但會增加工業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不利於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3、增加就業:人民幣貶值後,由於進口減少,使國內銷售市場的競爭減小,國產貨物的銷量增加,就業崗位會增加;而由於出口增加,出口企業利潤會增加,也會導致就業機會增加。
4、進口成本增加,導致生產、生活消費品物價上漲:人民幣匯率貶值,會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推動物價總體水平上升。
國家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石油、鐵礦石、木材、大豆、糧食等生產、生活消費品,這些都是以美元結算的。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這些消費品的進口價格就會升高,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增加。
5、對股票市場來說,本幣的貶值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較為復雜,本幣貶值,使本國產品的競爭力增強,特別是出口企業將受益,而依賴於進口的企業成本將會提高,利潤也會受到損失,給中小進口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公司的凈利潤也會相應的減少,股票價格也會受到影響。
6、對黃金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或上漲:當前,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的。人民幣貶值,等於美元升值,也就等於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以,在本幣貶值時,要持有、買入黃金等硬通貨。
(1)貨幣貶值價格水平下降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1、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2、匯率工具常用於調節一國國際收支失衡,各國政府都希望使用匯率工具使失衡的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特別是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多使用本幣貶值的策略,希望通過本幣的貶值,
一方面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增強本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促進出口,增加出口額,
另一方面,提高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本幣價格,降低外國進口商品在本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減少進口。
總之,通過本幣匯率的下調擴大出口,縮減進口,使貿易收支以至國際收支逆差縮小,恢復平衡,甚至出現順差。
3、沒有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甚至惡化國際收支。加大了一國的國際收支逆差,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
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現象歷來就存在,但近年顯得尤為突出。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的貨幣貶值均在30%—70%之間,貶值幅度之大實屬罕見。
然而,這些國家的國際收支卻在相當長時期內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土耳其金融危機,巴西金融危機,阿根廷金融危機,這些國家的貨幣也嚴重貶值,但貨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改善效應卻不明顯。
與此相反,中國頂住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沖擊,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實際上人民幣匯率還穩中有升,但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卻一年好過一年,外匯儲備連年增長,從1997年底的不足1400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底超過2500億美元。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貶值
㈡ 為什麼本國貨幣貶值後,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會下降
會的,當本國貨幣適當貶值以後,本國產品的價格將有所下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台美國的汽車在5年前,價格是1萬美元的話,那麼在當時的匯率,摺合成人民幣就是8.8萬。換到現在,美元貶值後,這樣一台汽車只需要6.9萬能買到了,因為現在的匯率是1:6.8多,這就是美國貨幣貶值造成美國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的下降,當然,其競爭力也因為價格的低廉有所上升!
㈢ 曼昆的宏觀經濟學中說物價水平下降導致通貨貶值為什麼
通貨膨脹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不變,而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金銀貨幣量的一倍,單位紙幣就只能代表單位金銀貨幣價值量的1/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紙幣來計量物價,物價就上漲了一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幣貶值。此時,流通中的紙幣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增加了一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
㈣ 本國貨幣貶值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這居然都能成大題啊?首先本國貨幣貶值也就說,本幣相對於外幣便宜了,那麼以本國貨幣標價的商品便宜了,進口的商品貴了,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出口增加後,本國的商品就少了,隨著物價上漲,國家看到物價上漲,必須出台一些手段,就是公開市場業務,調整最低存款准備金等等吧,本國貨幣就少了,那麼這個國家是清潔浮動(自由匯率),那麼匯率會漲回來了,物價也會回來。
當這個國家是骯臟浮動,匯率不變,但是物價提高了,勞動力的價格提高,商品價格提高,這個時候出口商品也會減少。
㈤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的關系
1.貨幣貶值只是通貨膨脹表現的一種。通貨膨脹,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
2.通貨膨脹的表現有:一,貨幣貶值,二,物價持續上漲,三,經濟過熱,實質是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
3.貨幣貶值,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貨幣貶值有很多原因。原因一是:通貨膨脹,原因二:外匯匯率升高,原因三:國家發行的貨幣量多於實際生活所需的貨幣量
4.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上漲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5.有的時候通貨膨脹並不必然導致本幣貶值,有的時候貨幣升值反而會加劇通貨膨脹。
拓展資料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參考資料 網路 貨幣貶值)
㈥ 一種貨幣的貶值或者升值,匯率的升高或者下降意味著什麼
可以這么說 上升就表明是好轉一點 下降就表明惡化一點 這是廣義的。 但是真實情況並不是如此,比如人民幣在國際上市上漲,但是看看我們的生活好了嗎?沒有 所以只是宏觀上的定義。
經濟危機後 美元是貶值不少 歐元也有所降低 但是對本國的消費幾乎沒什麼影響 歐元相對來說如果沒有各種債務危機的話 匯率影響不大,畢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控制著
㈦ 為什麼物價水平降低 就會使利率降低 請詳細回答
物價水平降低說明市場的消費需求不足,經濟衰退。為了刺激需求,政府會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利息,這樣大家就不會把那麼多錢存到銀行。目的在於刺激消費。
銀行利率和物價水平存在一定的簡介關系,利率反應的是國家經濟行情,如果國家利率高說明國家的經濟行情比較好,那麼就會導致個人手中貨幣的持有量增加,個人手中貨幣持有量增加就會導致物價水平的提升。
如果國際愛利率降低說明國家經濟行情不景氣,也就會間接的影響個人手中的貨幣持有量降低,個人貨幣持有量降低自然會影響物價水平的降低。所以,就會出現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就是國家利率高物價就高,國家利率低物價就低。也正是如此可以從平常的物價水平中直接看出當前的國家經濟狀態。
(7)貨幣貶值價格水平下降擴展閱讀:
利率市場化——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
利率市場化就是讓市場在資金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而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利率市場化改革也就是讓市場在資金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改革。
當前主流經濟學理論主要從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來刻畫利率的決定。產品市場中,居民對「資本節欲」的傾向與對當前消費的時間偏好程度決定了儲蓄函數,企業對投資回報率的預期決定了投資函數,儲蓄與投資共同形成了產品市場的利率-產出均衡。
貨幣市場中,居民出於交易、預防、投機三大動機形成的流動性偏好決定了貨幣需求,而央行決定了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形成了貨幣市場的利率-產出均衡。於是兩個市場的同時均衡決定了利率,這就是理論上的利率市場化決定。
㈧ 請教: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國內一般價格水平下降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麼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資本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麼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㈨ 貨幣貶值物價會上漲,那貨幣升值是否意味著物價會下降
你太聰明了,那叫通貨緊縮,是國家和世界千方百計要防止的。
㈩ 貨幣貶值是否意味著貨幣地位下降
貨幣也是一種商品,商品的價格當然會波動。 有幾種理論, 1,購買力平價,簡單說,就是中國的一個漢堡8元,美國一美元,那麼人民幣對美元就應該是1:8,否則你可以進行套利; 2。利率理論,就是利率高的將會升值,因為在這個國家1元錢過一段時間後變得更多,人們就都願意拿這種貨幣,買的人多了,自然要升值; 3。宏觀經濟形勢和外匯儲備。一國的外匯儲備越多,就越容易升值,因為國家有信用和實力提供擔保,那麼大家就願意持有這種貨幣,另外經濟實力越強(相對過去的變動),人們對這種貨幣越有信心,就升值。比如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人民幣就升值,美國相對地位下降,美元就貶值; 4。央行的貨幣政策。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拋出本幣,就貶值,買入本幣,就升值。 第三點是匯率變動的根本原因。政府調控(如第四點)也是一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