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通達信的壓力位與支撐位的指標公式嗎望提供,謝謝!
其實,傳統的布林帶就是最好的壓力於支撐指標了!
你在K線圖輸入BOOL就出來。
『貳』 求解釋計算股票阻力位和支撐位的公式
0.109是一般而論,都是慣用數字,符合分布的特定標准。阻力與支撐還可以通過以前的行情判斷出來,也可以通過近期最高點減去最低點,它的1/2 ,1/3 ,2/3也是比較有力的阻力和支撐位,是道氏理論的觀點。
『叄』 股市中的支撐位和阻力位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在K線圖上,只要最高價位在同一微小區間出現多次,則連接兩個相同最高價位並延長即形成一阻力線,它形象地描述了貨幣在某一價位區間供應大於需求的不平衡狀態。當交易價位上升至這一區間時,因賣氣大增,而買方又不願追高,故價位表現為遇阻回檔向下。其內在實質是: 與支撐位產生於成交密集區一樣,阻力位同樣出現於成交密集區。因為在這一區間有較大的累積成交量,當交易價位已在該密集區間以下時,說明已有大量的浮動虧損面,即套牢者。因此當行情由下向上回升,迫近阻力位時,對前景看壞者急於解套平倉或獲利回吐,故大量拋盤湧出,貨幣的供應量放大。對前景看好者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短線看好,因顧忌價位已高,期望待價位回檔再建倉,故跟進猶豫;另一類是中長線看好,逢低便吸。前者是不堅定的需求方,很容易會受空方打壓而喪失信心,由多翻空加盟供應方;後者是堅定的需求方,雖有可能頂破阻力線,但若勢單力薄,即無大成交量配合,交易價位將重回阻力線以下。故此時貨幣的需求量相對較小,反復多次阻力位便自然形成,並且延續時間越長,阻力越難以突破。當行情由下向上回升,迫近阻力位時,若能有利多消息助威,且交易價位破阻力後,有成交量放大配合,則阻力位被有效突破,交易價位上一台階,該阻力位即成了後市的支撐位。 阻力位同樣也並不僅僅產生於成交密集區。當行情上升至原下跌波的50%或0.618(可用黃金分割線分析)時會出現停滯現象,並作回檔調整,該停留之處即為廣大投資者的又一心理阻力位。此外,階段性的最高價位也往往是投資者難以突破的心理阻力戰。 因為支撐位與阻力位均形成於成交密集區,所以同一成交密集區既是行情由下向上攀升的阻力區,又是行情由上向下滑落的支撐區。當成交密集區被突破,在行情上升過程中,一般伴隨有高換手率,阻力位變換為支撐位;若有特大利多消息刺激,成交密集區被輕易突破,即驟然跳空,那麼獲利回吐壓力增大,繼續上行將面臨考驗,多頭態勢往往前功盡棄。在行情下降過程中,換手率一般不明顯增大,—旦有效突破,則支撐線變換為阻力線。 在利用阻力位進行匯市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下跌趨勢出現反彈,若K線之陽線較先前陰線為弱,尤其在接近阻力價位時,成交量無法放大,而後陰線迅速吃掉陽線,匯價再度下跌,這是強烈的阻力。 (2)下跌趨勢出現強力反彈,陽線頻頻出現,多頭實力堅強,即使在阻力位附近略作回檔,但換手積極,則匯價必可突破阻力位,結束下跌走勢。 (3)在阻力位附近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整後,出現長陰線,阻力位自然有效。 (4)在阻力位附近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整後,出現一根長陽線向上突破,成交量增加,低檔接手有人,激勵買方,匯價將再升一段。 (5)匯價由下向上突破阻力位,若成交量配合放大,說明阻力位被有效突破,行情將由下降趨勢轉換為上升趨勢。 一般地說,在下降大趨勢中,出現中級上升趨勢之後,如若行情突破中級上升趨勢的阻力線,則說明下降大趨勢已結束;在中級下降趨勢中,出現次級上升趨勢後,如若行情突破次級上升趨勢的阻力位,則說明中級下降趨勢已結束,將依原上升大趨勢繼續上行。 (6)匯價由下向上沖刺阻力位,但未能突破而調頭回落,則可能出現一段新的下跌行情,叢時無論盈虧,都應及時了結退場。 (7)當匯價由下向上沖擊阻力位,成交量大增,則應及時做多;若雖破阻力位,但成交量未放出,則應觀望,很有可能是上沖乏力、受阻回落的假突破,不能貿然跟進。
『肆』 請大師給個通達信支撐位和壓力位公式指標
支撐位是取得最近八天匯價的最高位和最低位,計算出差數即可。
壓力位計算公式:
1、初始價(TYP)=(當日最高價+當日最低價+當日收盤價)/3
2、HV=N日內最高價的最高值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LV=N日內最低價的最低值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3、初級壓力線(WEKR)=TYP*2-LV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中級壓力線(MIDR)=TYP+HV-LV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強力壓力線(STOR)=2*HV-LV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4、初級支撐線(WEKS)=TYP*2-HV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中級支撐線(MIDS)=TYP-HV+LV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強力支撐線(STOS)=2*LV-HV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4)支撐位阻力位指標公式擴展閱讀:
在股價運行時,阻力與支撐是可以互換的。具體地說,如果重大的阻力位被有效突破,那麼該阻力位則反過來變成未來重要的支撐位;反之,如果重要的支撐位被有效擊穿,則該價位反而變成今後股價上漲的阻力位了。
對某隻個股而言,如果股價輕松越過了前期密集成交區,則往往是莊家控盤程度較高的標志。同時由於股價在突破阻力位後,上方已無套牢盤,上升空間被打開,這種股票是短線介入的極好品種。
股票跌破密集成交區後,密集成交區就產生大量套牢盤,股價一旦止跌回升,這些投資者就會產生解套賣出的意願,大量的賣出會對股價上升形成一定的阻力。
『伍』 求老師給個,通達信版主圖能顯示支撐位壓力位指標公式,
壓力支撐 主圖
N:=5;
E:=(HIGH+LOW+OPEN+2*CLOSE)/5;
AAA:=2*E-LOW,NODRAW;
AB:=2*E-HIGH,NODRAW;
ACC:=E+(HIGH-LOW),NODRAW;
ADD:=E-(HIGH-LOW),NODRAW;
今阻力:REF(AAA,1),COLORWHITE,NODRAW;
今支撐:REF(AB,1),COLORYELLOW,NODRAW;
明阻力:AAA,COLORCYAN,NODRAW;
明支撐:AB,COLORMAGENTA,NODRAW;
明突破:ACC,COLORGREEN,NODRAW;
明反轉:ADD,COLORLICYAN,NODRAW;
{壓力+支撐}
壓力:MA(REF(HHV(C,30),1),2),COLORRED;
支撐:MA(REF(LLV(C,30),1),2),COLORRED;
股票公式專家團為專你解答,希望能幫屬到你,祝投資順利。
『陸』 怎麼計算支撐位,阻力位
在K線圖上看看就知道了。
支撐位:趨勢支撐位,將個股低點連線,就是支撐線,低點逐步抬高的就是上升趨勢了;一些處於箱體震盪的股票,低點位置都差不多,連線就是箱體底部的支撐;
還有一些股票在某個區域放量拉升,並成功突破打開空間,之後回洗的時候,放量的這個區域就會成為支撐位。
阻力位:與支撐位相對應。一些下降趨勢的股票,高點連線,就是阻力線;箱體頂部也是阻力位,但是要注意的是箱體頂部被有效突破後會轉換為支撐。
另外一些放量上漲不成功,或者說是放量出貨的品種,回落之後,再次上漲,原來的那個放量高位就會成為阻力位。
一般成交密集的放量區域的支撐位和阻力位,會發生轉換。阻力位被有效突破就成為了支撐位;相對應,支撐位被有效跌破,未來就是重要的阻力位。
『柒』 外匯短期支撐位、阻力位計算公式是什麼
如何快速確定支撐位和阻力位?外匯交易高手這么做!
在分析外匯的時候,短期支撐和壓力位經常會被提到,但是有一些新手朋友對於這個指標的運用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詳細的聊一聊。
2、從形態的角度看,要等背離、頭肩底或者W底等形態出現以後才考慮進場。
3、從趨勢線的角度看,等小型級別的下降趨勢線突破以後才考慮進場。
『捌』 股票(通達信)支撐位阻力位公式最好的
一號線:EMA(CLOSE,144);
工作線:EMA(CLOSE,14),colorFF;
二號線:EMA(CLOSE,25);
三號線:EMA(CLOSE,318);
生命線:EMA(CLOSE,453),LINETHICK2,colorFF;
五號線:EMA(CLOSE,550);
六號線:EMA(CLOSE,610);
七號線:EMA(CLOSE,730);
八號線:EMA(CLOSE,888);
九號線:EMA(CLOSE,99),colorFF00;
『玖』 如何計算阻力位,支撐位
不需計算,是客觀存在的。短線看5日均線10日均線,長線看30 、60日均線。 K線圖里可以看的出來的, 股價在均線下面, 那均線就是阻力 ,相反就是支撐。
如何理解均線
均線也叫移動平均線,是技術分析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分析工具,在使用的時候往往與K線相結合,對趨勢和技術形態進行判斷。 均線的計算是一段時間內收盤價和收盤點位的算術平均值,連續均值的連線便形成了均線。不過,這只是普通均線,它還可以衍生出加權均線、成交量均線等等。我們通常使用的都是普通均線。 均線的參數是時間,技術分析軟體中往往給出預設設置的5日、10日、20日、30日、60日、120日、250日均線。120日均線和250日均線通常被稱為半年線、年線(其中考慮到節假日的因素)。 由此不難看出,均線實際上反映的是一段時間的平均成交價格,即籌碼成本。時間參數偏小,均線所反映的平均成本便屬於短期性質,如5日、10日為短期均線;20日、30日、60日中期均線則反映中期成本;120日、250日則是長期均線,反映長期成本。 在均線系統使用方面,主要分以下幾類: 一是趨勢。短期均線上翹,說明股票或指數短期處於上升趨勢。同樣,中期均線、長期均線上翹,則反映中長期的上升趨勢。如果不是上翹,而是下探,則顯示為跌勢狀態。若是均線斜率不大,處於橫向運行狀態,則顯示盤整格局。在持續性的長期升勢中,一般短期均線在上方,中期均線在中間,長期均線在下方。在持續性的長期跌勢中,一般短期均線在下方,中期均線在中間,長期均線在上方。 當然,短期、中期、長期均線有時方向並不一致。如近期的上證綜合指數短期均線掉頭向下,而中期均線、長期均線仍維持上行趨勢。不過,後勢若跌勢延續時間較長,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的走勢也會發生改變。 二是交叉突破。我們可以從均線系統的交叉,判斷個股或大盤可能出現的突破型走勢。如2月初至3月初的上證綜合指數,5日、10日、20日、30日均線距離很近,處於反復交錯的匯合狀態。這顯示大盤在此期間失去方向感,處於震盪整理期,短期成本和中期成本十分接近。然而,通常情況下,盤整往往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否則就成了死水一潭。最終,盤整將轉為突破,3月9日的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不久10日均線又上穿20日均線,形成了向上的交叉形態,預示著向上突破的確立。判斷跌勢也是如此,目前,5日均線靠近10日均線,後市若相繼下穿20日均線,則預示著跌勢的確立。 三是發散形態。發散是指短期、中期、長期均線相互之間距離越來越大,特別是短期均線此時往往走勢十分陡峭,即斜率很大。如果是上翹狀態,則意味著短期成本遠遠高於中期、長期成本,獲利籌碼大增,短期面臨套現壓力。如果是下跌狀態,則說明短期成本遠遠低於中期、長期成本,套現壓力減弱,短期面臨反彈。 四是支撐位和阻力位。均線和K線結合使用,往往便起到了支撐位和阻力位的作用。如果K線觸及短期均線並在上方收陽,預示著受到短期支撐,後勢仍將走高;若距離過大,則說明短期獲利籌碼增大,有壓力。如果K線觸及短期均線並在下方收陰,說明受到短期阻力,後市跌幅較大;若拉大和短期均線的距離,則會有反彈出現。同樣,K線在上漲或下跌的時候,觸及中期或長期均線,均線都會產生支撐或阻力的作用。若K線跌破支撐,或突破阻力,都預示著運行趨勢的確立。 當然,這里僅是談及均線的簡單使用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投資者可以結合K線自己設置時間參數,找到適合股票的參數。另外,在使用時,投資者需要結合基本面因素活學活用,不可照搬照抄。上市公司因重大實質性利好連續出現暴漲,均線系統即便極度發散,但也未必會立刻出現回落。總之,單個技術指標不是靈丹妙葯,投資者在作分析時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