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nk治療
由於NK細胞的殺傷活性無MHC限制,不依賴抗體,因此稱為自然殺傷活性。 NK細胞胞漿豐富,含有較大的嗜天青顆粒,顆粒的含量與NK細胞的殺傷活性呈正相關。NK細胞作用於靶細胞後殺傷作用出現早,在體外1小時、體內4小時即可見到殺傷效應。NK細胞的靶細胞主要有某些腫瘤細胞(包括部分細胞系)、病毒感染細胞、某些自身組織細胞(如血細胞)、寄生蟲等,因此NK細胞是機體抗腫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也參與第Ⅱ型超敏反應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1. 識別靶細胞 NK細胞識別靶細胞是非特異性的,這與CTL識別靶細胞機理不同,但確切的機理尚未明了。現已知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FA-1) 與靶細胞表面的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參與NK細胞的識別過程,抗LFA-1或抗ICAM-1 McAb可抑制NK細胞的殺傷活性。此外CD2與LFA-3(CD58)結合以及CD56也可能介導NK細胞與靶細胞的結合。有關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分別參見第一章和第二章。 2. 殺傷介質 主要有穿孔素、NK細胞毒因子和TNF等。 (1) 穿孔素: 穿孔素是一種由NK、CTL、LAK等殺傷細胞胞漿顆粒釋放的殺傷靶細胞的介質,有關穿孔素的結構和功能參見本章第二節。從胞漿顆粒中純化的穿孔素在體外能溶解多種腫瘤細胞,抗穿孔素抗體可抑制殺傷活性。IL-2可提高穿孔素基因的轉錄。IL-6可以促進IL-2對穿孔素基因轉錄的誘導作用。絲氨酸酯酶可能有活化穿孔素的作用。 (2) NK細胞毒因子: NK細胞可釋放可溶性NK細胞毒因子(NK cytotoxic factor, NKCF),靶細胞表面有NKCF受體,NKCF與靶細胞結合後可選擇性殺傷和裂解靶細胞。 (3) TNF: 活化的NK細胞可釋放TNF-α和TNF-β(LT),TNF通過①改變靶細胞溶酶體的穩定性,導致多種水解酶外漏;②影響細胞膜磷脂代謝;③改變靶細胞糖代謝使組織中pH降低;④以及活化靶細胞核酸內切酶,降解基因組DNA從而引起程序性細胞死亡等機理殺傷靶細胞。TNF引起細胞死亡過程要明顯慢於穿孔素溶解細胞的作用過程。
② CD56+16(NK)高是什麼意思
說明自然殺傷細胞高,再看看CD4+/CD8+。
把流式細胞檢查的結果全發上。
③ NK值高是不是可以跑步鍛煉降
可以的。
因為NK值高可以跑步鍛煉的。
④ 淋巴細胞亞群檢測中:NK細胞偏高是什麼原
1、淋巴細胞亞群測定主要用於解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重症病毒染、自身免疫病等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否處於平衡狀態某種細胞亞群所佔百比高或低都提示存免疫功能紊亂般情況疾病診斷鑒別特異性 2、CD3+CD4+細胞百比絕數、CD4+細胞/CD8+細胞比值獲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患者顯著降作該病診斷、病情觀察預判斷重要指標應注意CD4+細胞數CD4/CD8比值降低見於些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發排斥反應及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患者 3、用於白血病細胞免疫表型析某些白血病T系中國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CD2、CD3、CD4、CD5、CD8特異性表達;B系中國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D19、CD20、CD24陽性表達;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細胞表達CD5、CD19、CD20;毛細胞性白血病患者CD19、CD20、CD22呈陽性;NK細胞白血病細胞80%~90%CD16陽性≥95%CD56陽性 4、NK細胞測定臨床意義:NK細胞性降見於數腫瘤患者特別晚期或伴轉移癌症患者;某些白血病白血病前期患者NK細胞性隨病情進展逐漸降低中國性期降低明顯緩解期患者NK細胞性仍低於健康照;柯薩奇病毒、肌炎病毒、流病毒等染性疾病NK細胞性降;某些細菌性真菌性染疾病患者見NK細胞性低;免疫缺陷症Chediak-Higashi綜合征患者伴先性NK細胞缺陷;重症聯合免疫缺陷征患者體內T細胞、B細胞、NK細胞功能同缺陷NK細胞性增高見於發性骨髓瘤、肺結核等疾
⑤ 淋巴細胞亞群分析NK值偏高吃什麼能降
可以吃一些抗炎葯,多喝水,多吃水果,注意保暖
⑥ nk(cd56cd16)9.6是什麼意思
NK細胞是自然殺傷細胞,作用原理是抗體與靶細胞結合後,引導NK細胞殺傷靶細胞,記得好像是叫ADCC作用。這是一個免疫細胞的指標,但表示的比例,因此這個指標高有可能是本身NK細胞多,也可能是其他免疫細胞普遍減少,總之還是免疫功能有點異常,可以去看看是否需要免疫調節治療。
CYFRA211是一個鱗癌的指標,腺癌一般是CEA高,考慮到既往有肺癌病史,還是應該每個月復查,如果長期保持穩定就可以暫時不管。
⑦ NK細胞增多為什麼使其活性降低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抑制性KIR受體通過與β-arrestin
2的相互作用調控殺傷活性以及小鼠對巨細胞病毒(MCMV)感染的敏感性。
NK細胞是天然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與T、B淋巴細胞並列的第三類群淋巴細胞。NK細胞可非特異直接殺傷靶細胞,這種天然殺傷活性既不需要預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體參與。NK細胞殺傷的靶細胞主要是腫瘤細胞、病毒感染細胞、較大的病原體(如真菌和寄生蟲)、同種異體移植的器官、組織等,
但不傷及正常細胞。另外,NK細胞還可以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調節其他細胞(尤其是免疫系統的細胞)的活性,進而激活機體的獲得性免疫系統。
如上所述NK細胞增多使其有可能錯誤的殺死正常的細胞,所以要使其活性降低或減少其數量!
⑧ 流式細胞儀顯示nk細胞減少有什麼臨床意義
在臨床上,單次檢測這個指標沒有意義。
臨床檢測NK細胞,必須做的檢測是NKCP又叫做Natural Killer (NK) Cytotoxicity Profile。這個實驗才反應NK細胞的功能和數量
⑨ 情緒低落時人體nk細胞活性可下降20%出自哪裡
不同靶效比的nk細胞活性一般不可以合並比如在效靶比為25比1時,NK細胞對K562細胞的殺傷率為百分之65.35,而如果以L929細胞為靶細胞,一般按20比1的效靶比加入正常鼠脾細胞為效應細胞。然後通過MTS和MTT比色法平行測定小鼠NK細胞活性。所以不同靶效比的nk細胞活性一般不可以合並
⑩ T+B+NK的驗血單怎麼看
血液流變指標檢測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況:低於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況:高於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血漿比粘度正常情況:1.64~1.78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等。
紅細胞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9~22.6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降低: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纖維蛋白原(Fb)正常情況: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風濕、經期,手術後,DIC代償期等。
減低: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胎盤早期剝離,分娩時羊水滲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況:低於男:14~20女:12~21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況:高於男:10~13女:9~13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況:男:0~21mm/h女:0~38mm/h
貧血或血液被稀釋血沉增快,是紅細胞下降逆阻力減低,並不是紅細胞聚集增強而增快。通過紅細胞比積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貧血或血液稀釋對血沉的影響。K值高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於紅細胞比積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紅細胞壓積正常情況:男:0.42~0.47女:0.39~0.40
紅細胞壓積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容積比值。是影響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隨紅細胞壓積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則降低。
增高:各種原因所致血液濃縮如大量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後有大量創面滲出液等,測定紅細胞壓積以了解血液濃縮程度,可作為補液量的依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有時可高達80%左右。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系體內氧供應不足引起的代償反應如新生兒,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減少:各種貧血或血液稀釋,由於貧血類型不同,紅細胞計數與紅細胞比積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據紅細胞比積和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的量計算紅細胞三種平均值,以有助於貧血的鑒別和分類。
紅細胞變形能力正常情況: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貧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臟病。
紅細胞剛性指數正常情況:男:7.16女:7.14
紅細胞剛性指數越大,表明紅細胞變性性越小,是高於變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液流變指標檢測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況:低於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況:高於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血漿比粘度
正常情況:1.64~1.78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等。
紅細胞電泳時間(S)
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電泳時間(S)
正常情況:19~22.6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降低: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纖維蛋白原(Fb)正常情況: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風濕、經期,手術後,DIC代償期等。
減低: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胎盤早期剝離,分娩時羊水滲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況:低於男:14~20女:12~21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況:高於男:10~13女:9~13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況:男:0~21mm/h女:0~38mm/h
貧血或血液被稀釋血沉增快,是紅細胞下降逆阻力減低,並不是紅細胞聚集增強而增快。通過紅細胞比積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貧血或血液稀釋對血沉的影響。K值高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於紅細胞比積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紅細胞壓積正常情況:男:0.42~0.47女:0.39~0.40
紅細胞壓積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容積比值。是影響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隨紅細胞壓積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則降低。
增高:各種原因所致血液濃縮如大量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後有大量創面滲出液等,測定紅細胞壓積以了解血液濃縮程度,可作為補液量的依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有時可高達80%左右。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系體內氧供應不足引起的代償反應如新生兒,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減少:各種貧血或血液稀釋,由於貧血類型不同,紅細胞計數與紅細胞比積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據紅細胞比積和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的量計算紅細胞三種平均值,以有助於貧血的鑒別和分類。
紅細胞變形能力
正常情況: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貧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臟病。
紅細胞剛性指數正常情況:男:7.16女:7.14
紅細胞剛性指數越大,表明紅細胞變性性越小,是高於變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常規檢查
紅細胞(RBC)
正常情況: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
血紅蛋白(Hg)
正常情況: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
白細胞(WBC)
正常情況:(4-10)*109/L
升高: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葯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中性粒細胞
正常情況:(50-70)%
增高:細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
正常情況:(0-00.75)%
增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淋巴細胞正常情況:(20-30)%
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單核細胞
正常情況:(3-8)%
增高: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葯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血沉
正常情況: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紅細胞增多症,脫水.
網織紅細胞計數
正常情況:(00.5-1.5)%
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