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斗一號的優點是什麼
北斗一號的優點有:有源導航的同時可以進行衛星數據通訊;成本低,只需要發射兩顆衛星即可組成可用的定位系統;該導航系統完全獨立,不依賴其他國家的衛星資源,自主系統,安全、可靠、穩定,保密性強,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北斗的應用前景。北斗系統原有設計是一個封閉式系統,這樣就限制了民用用戶的擴展使用。在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升空之初,北斗星通公司憑借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方面多年來的積累和對北斗導航系統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北斗一號」信息服務系統的立項申請。2001年,立項通過評審。
2002年底,他們完成了系統的研製並通過了由多位院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的驗收評審。「北斗運營服務平台」的作用就是在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和集團用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北斗系統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基本條件。北斗星通公司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授權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運營服務商。
目前,他們研製的系統已成功用於陝西省防汛雨量監測速報,海南省漁船監控、青藏鐵路機車監控與管理等項目也正在進行中。
隨著「北斗」系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推廣應用和我國正在著力研究開發的下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CNSS)未來的誕生,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的衛星導航定位強國。
北斗二號
針對北斗一號的缺點,升級了系統,引人了GPS的定位方式,也就是說:北斗二號=北斗一號+GPS。北斗二號將採用東方紅3號衛星平台。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又細分為27顆中軌道(MEO)衛星和3顆傾斜同步(IGSO)衛星組成,27顆MEO衛星平均分布在傾角55度的三個平面上,軌道高度21500千米。
Ⅱ 北斗一號有哪些作用
「北斗一號」系統在部隊訓練、執勤、武器裝備試驗等軍事斗爭准備和搶險救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初步滿足我軍對導航定位的基本需求。
Ⅲ 北斗一號有幾顆衛星
目前一代和二代各3顆
具體發射時間如下:
1,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斗一號」導航衛星發射升空
2,2000年12月21日第二顆「北斗一號」導航衛星發射升空。
3,2003年5月25日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三顆「北斗一
號」工作星,組成了完整的「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以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
4,2007年4月14日,中國第一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發生升空。
5,2009年4月15日,中國第二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發射升空。
6,2010年1月17日0時1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北斗導航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建造,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Ⅳ 北斗一號具備了哪些功能
並且「北斗一號」還具備了一項GPS和格洛納斯所沒有的功能,「通信」。用戶與用戶、用戶與中心控制系統間均可實現簡短「數字」通信,用戶一次可傳輸120個字元左右,尤其是在手機信號覆蓋不到的邊遠地區或海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發揮傳遞手機簡訊的作用。
GPS等是一個接收型的定位系統,只轉播信號,用戶接收就可以做定位了。
Ⅳ 北斗一號大紅袍價格
這款不太清楚 還是得看條索還有湯色 口感才能判斷出來 這個什麼一號 都是商家自己添加的
Ⅵ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的衛星個數是多少
三顆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由兩顆地球靜止衛星(800e和1400e)、一顆在軌備份衛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統、標校系統和各類用戶機等部分組成。
2003年5月25日,我國成功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第三顆與前兩顆「北斗一號」工作星,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Ⅶ 北斗一號本著哪一思路
本著「先區域,後全球」的思路,「北斗一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區域性衛星導航,覆蓋中國本土及周邊,通過空間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三部分即可完成定位。
與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的「無源定位」不同,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採用的是「有源定位」,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的。
Ⅷ 北斗一號有哪些功能
使用2顆衛星組建導航系統是美國吉奧星公司率先提出的,但美國和歐洲的公司在這方面的研製均遭遇挫折,而中國卻首先實現了這項衛星導航定位的創新工程。
其基本原理是採用三球交會測量,利用兩顆位置已知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兩球心,兩球心至用戶的距離為半徑作兩球面,另一球面是以地心為球心,以用戶所在點至地心的距離為半徑的球面,三個球面的交會點就是用戶位置。
這種導航定位方式與GPS、GLONESS所採用的被動式導航定位相比,雖然在覆蓋范圍、定位精度、容納用戶數量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但其成本低廉,系統組建周期短,同時可將導航定位、雙向數據通信和精密授時結合在一起,使系統不僅可全天候、全天時提供區域性有源導航定位,還能進行雙向數字報文通信和精密授時。
另外,當用戶提出申請或按預定間隔時間進行定位時,不僅用戶能知道自己的測定位置,而且其調度指揮或其他有關單位也可掌握用戶所在位置,因此特別適用於需要導航與移動數據通信相結合的用戶,如交通運輸、調度指揮、搜索營救、地理信息實時查詢等,而在救災行動中起作用顯現尤為明顯。
「北斗一號」導航衛星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總重約2300公斤,衛星設計使用壽命8年。衛星採用三軸穩定方式,由有效載荷(轉發器、天線)、電源、測控、姿態和軌道控制、推進、熱控、結構等分系統組成;衛星本體為2000mm1720mm2200mm的立方體箱形結構,分為服務艙、推進艙和載荷艙。
2000年10月31日,「北斗導航」衛星01星發射,11月6日成功定點於140°E;2000年12月21日,「北斗導航」衛星02星發射,12月26日成功定點於80°E。兩顆衛星順利完成在軌性能測試,性能參數滿足研製任務要求,利用兩顆衛星構成了雙星導航定位系統,為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
2003年5月25日,「北斗導航」衛星03星發射,6月3日成功定點於110.5°E,它將作為備份星使用。2007年2月3日成功發射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04星,是接替01星繼續服務的。也就是說,北斗雙星導航定位系統由2顆靜止軌道導航試驗衛星和1顆在軌備份星以及地面控制中心站(有2副天線)和「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已經投入運行的「北斗一號」試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能為服務區域內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實時定位服務,可在中國及周邊地區為單兵、車輛、艦船和飛機等用戶提供精度為20~100米的定位服務,通過它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其授時精度可達20納秒。
「北斗一號」導航衛星雙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快、好、省」的邁出了我國衛星導航系統重要的一步。該系統將導航定位、雙向通信和精密授時結合在一起,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森林防為、災害預報以及其他特殊行業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等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成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道路中斷,通信中斷,震中附近的重災區失去了與外界的一切通信聯系,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緊急調撥上千台「北斗」用戶機配備一線救援部隊。在此次救援活動中,「北斗一號」試驗衛星導航系統所具有的覆蓋范圍廣受地面影響小、定位報告及時等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成為救援指揮部和前方救援人員最有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72小時黃金搶救時間」的最有效利用。這也是我國第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成功應用的典範!
Ⅸ 北斗一號綜合了哪些優點
利用若干顆導航定位衛星組成衛星導航系統,綜合了傳統天文導航定位和地面無線電導航定位的優點,相當於一個設置在太空的無線電導航台。它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用戶確定其所在的地理經緯度和海拔高度。
Ⅹ 何時北斗一號正式開通運行
2003年12月15日,「北斗一號」正式開通運行,中國從而成為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導航定位很早就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從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當時可以預見的未來來看,衛星導航技術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導航工具,其實質是把無線電導航台搬到太空上去,因而能克服地面無線電導航台的先天不足,不受氣象條件、航行距離的限制,且導航精度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