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工品行業和化學品行業的區別是什麼
簡單來說,化學品行業生產實驗室用的化學用品。其產品主要要求高純度,一般都是以瓶裝如500ml為單位裝箱子賣的。價格也較貴。
化工行業是生產工業用品,生活用品,要求高產量,主要以噸位單位。價格相對便宜。
㈡ 經濟危機對化工行業的影響
如果沒有這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恐怕誰也不能理解近一個月來化工市場諸多產品價格發生的戲劇性驟變。
8月下旬至10月初,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國內濃硝酸市場主流價格由4100~4200元/噸的歷史高點,陡然降落至1700~1800元/噸,每噸回落了2400元,月落幅度高達42.86%,令人瞠目。這還不是最絕的,最絕的當屬硫酸,短短的1~2個月里,國內硫酸的價格由8月份的2400元/噸直線下降至10月初的400元/噸,2400元貨值的產品每噸就落掉了2000元,月落幅度竟達166.7%,跌幅之大不僅是驚心動魄,還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全球的急速蔓延,世界性經濟危機也迅速向我國化工領域傳導,以硝酸、硫酸等「三酸兩鹼」化工基礎原料為代表的產品市場行情急劇下滑,價格一落千丈。短短1~2個月,遍數國內化工所有產品,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從歷史價格的高位進行跳水,於此同時,上述化工化肥所有的產品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產品漲庫、銷售困難,被迫減產或停產的現象。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對化工行業的影響開始顯現,三季度我們關注的重點公司業績增速大幅放緩。假發龍頭瑞貝卡對美歐的出口收到影響,全年的業績增長減少到20%;而ML材料龍頭廣東榕泰由於下游出口減少,導致公司全年增長50%的預期落空。
上一周,國際原油價格在大幅度下跌後出現了反彈,WTI原油價格上周五收於67.81USD/barrel,一周累計漲幅7.38%;Brent原油價格收於65.1 USD/barrel,一周累計漲幅5.58%,國際天然氣價格微跌了0.95%;乙烯、石腦油價格跌幅依然較大,單周跌幅分別為28.57%、22.3%。
化肥、農葯:上一周,國內尿素價格跌至1850元/噸,一周跌幅為5.13%,草甘膦價格再度出現了下跌,單周下跌12.9%,國內鉀肥價格下跌了1.15%,磷肥價格則保持不變。
兩鹼:上一周,PVC及電石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乙炔法PVC下跌了5%,乙烯法PVC價格則下跌4.76%,電石價格下跌5.56%;純鹼價格下跌3.13%;燒鹼價格則保持不變。
化纖:上一周,化纖產品原料繼續下跌,對二甲苯下跌了11.54%,PTA下跌15.79%,PET切片下跌15.33%,PA66切片微跌了5.24%,PA6下跌了8.95%,粘膠短纖下跌1.61%,PTMEG的價格微跌了1.61%,氨綸40D價格則沒有變化。
醇醚:上一周,醇醚價格下跌幅度較大,甲醇單周跌幅14.89%,二甲醚價格下跌15.56%。
橡膠:上一周國內丁苯橡膠價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單周跌幅達11.43%,天然橡膠價格則微跌了0.68%。
似乎一夜之間,每一個行業的下游幾乎都沒有了需求,化工產業鏈上因需求銳減而倒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像一場急性瘟疫,迅速向上游傳導,一塊壓倒另一塊:MDI需求減少導致苯胺需求減少,苯胺需求減少導致硝酸需求減少,硝酸需求減少導致液氨需求減少,液氨需求減少最終導致原料煤炭需求減少;另一鏈條:全球性糧價和原油價格大跌,導致國際國內市場化肥需求下降,化肥需求下降導致化肥企業減產,化肥企業減產導致合成氨生產負荷降低,合成氨負荷降低最終也導致原料煤炭需求降低。
㈢ 影響化工品期貨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化工品期貨價格的因素
供需關系
重大新聞
國際原油價格
國家政策
㈣ 價格傳導規律是怎麼解釋ppi和cpi的關系的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㈤ 石油石化行業的產業鏈
石油石化產業鏈的構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的整個加工工業,包括原油和天然氣的開採行業和油品的銷售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通常可以將石油石化產業分為:石油開采業、石油煉制業、石油化工、化工製品和化肥行業等。
「石油開采」指的是將原油和天然氣從地下采出的過程,並將原油和天然氣分離。「石油煉制」指的是將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腦油、重油等油品的過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和石化中間品加工成石化中間品的過程。
而「化工製品」指的是將石化中間品加工成製品的過程。「化肥行業」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合成為化肥的過程。每個過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點。具體分類和特點如下:
石油工業包括全球的勘探、開采、煉制、運輸(通常利用油輪和管道運輸)和油品銷售等。石油也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包括醫葯品、熔劑、化肥和塑料等。該行業通常被分為三個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將中游納入下游之內。
(5)化工品產業鏈價格傳導擴展閱讀
石化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1、價格傳導的過程
鑒於化工領域廣泛存在著「中間體」,而國內又缺少交易「中間體」的現貨市場。因而我國石化終端產品的價格形成過程較為復雜,往往受到上游價格壟斷的影響。
產業鏈圖顯示了石化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其產業鏈末端產品的價格經由各自產業鏈的加工環節傳導形成。
芳烴亦可來自石油輕餾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輕餾分和天然氣經蒸汽轉化、重油經部分氧化可製取合成氣,進而生產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烴經與無機產品反應可獲得「中間體」,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內醯胺、對二甲苯等,也就是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品的原料。
通常價格的形成主要受兩種因素主導:一是消費拉動,二是成本推動。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價格傳導的過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費拉動型
在消費拉動的情況下,受下游需求增長的影響,價格開始上漲。此時,該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也隨之增長,進而拉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中重復,至傳導至產業鏈的源頭石腦油)。某一環節受到阻礙,特別是在產能遠遠大於產量或者需求的環節。
(B)成本推動型
在成本推動的情況下,產業鏈源頭原材料價格首先上漲,其結果要求將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到該加工環節的產品價格之中。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重復,直至傳導至產業鏈末端的終端產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動不如需求的拉動那麼順利。
(C)消費萎縮
與上述兩種情況相反的是,消費萎縮和成本下降時的傳導過程。當消費萎縮時產品開始積壓,企業開始減產,導致該加工環節的原材料價格下降。這一過程逐漸向上游傳導,最終迫使產業鏈源頭產品價格回落。該上游產品有可能是其他產業鏈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對於下游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潤,還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擴大市場。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個傳導過程中,加工企業卻很難應對。面對不斷降價的原材料,無論以何種價格買入,企業都要面臨虧損。
㈥ 做化工貿易的,如何判斷化工產品價格趨勢
化工價格影響因素眾多,廠家開工率,需求面,供應面等等,作為買家一般不太可能都留意到,需要的話可以找一些資訊平台提供實時信息,像化工易的每日監測報告就做得很好,指定產品的影響因素都會羅列出來,還有每月的,季度的,年度的,相對來說比較專業,可以去看下。
化工易提供化工原料供需發布、化工資訊定製、化工產品價格指數的化工網站!
㈦ 同一個化工產品的價格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除了含量外,還有其他質量標准,如水分,雜質等.
不同的廠商,包括貿易商和生產商,其成本是有一定距離的.過FDA認證的企業產品的價格不高才怪.
還有是商業潛規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