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個人能開設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嗎,須要什麼條件呢
在我國,金融那是有實力有背景的人乾的事。撇開國情不談,做金融衍生品你個人怎麼做到風險控制,合理的規則設計等,不談只會淪為賭場,這些都是需要國家相關監管部門能掌控到才行。而衍生品推出的目的是對相關金融標的進行風險轉移,而不是單純為了交易而交易。
② 中國會計制度對企業的衍生品交易是怎麼處理的
一、建立內部風險管理的科學機制
二、優先發展簡單產品,降低監管難度
三、建議將場外衍生品納入到未來期貨法的監管范疇
四、加強金融衍生品的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研究,建立透明的市場環境
五、穩步推動由政府主導型創新向市場主導型創新的轉變
六、發展多層次金融衍生品市場
③ 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
上證50ETF期權持倉限額規定如下:
1、新開立合約賬戶期權合約賬戶權利倉限額:20張,總持倉限額:50張,單日累計開倉限額:100張
2、合約賬戶開立滿一個月且期權合約成交量達到100張的客戶,具備三級交易許可權,風險承受能力為進取級且評估日期在一年之內權利倉限額:1000張,總持倉限額:2000張,單日累計開倉限額:4000張。
(3)衍生品交易總額限制擴展閱讀
上證50ETF期權相對優勢
1、市場代表性好
指數最重要的是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整個市場的走勢。按2004年6月30日收盤價計算,上證50指數成份股總市值為13875億元,占上證A股812隻股票總市值的45.15%;
從相關性來看,在2004年1-6月間,上證50指數的日對數收益率與上證A指日對數收益率的相關系數高達0.961。這說明了上證50指數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夠反映上海證券市場總體走勢。
2、成份股流動性高
在2004年1-6月間,上證50指數成份股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額日平均分別為553萬股和43億元,分別占上證A股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金額的32.3%和30.1%。上證50指數成份股良好的流動性是投資者進行申購贖回、套利的基本保障。
3、指數穩定性強
在2004年1-6月間,上證50指數日對數收益率的標准差為0.0127,而上證A股指數為0.0139。這說明了上證50指數的穩定性更強,投資風險較小。
4、道德風險低
上證50指數成份股具有明顯的大盤籃籌特徵,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出現道德風險的可能性較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50ETF
④ ( )是指在交易時每一份衍生工具所規定的交易數量。
正確答案:D
解析:交易單位是指在交易時每一份衍生工具所規定的交易數量。
⑤ 個人收外匯年度限額是怎麼算的
在中國個人結匯的年度限額是5萬美元,超過5萬美元之後,當年就不能結匯。 對個人結匯和專境內個人購匯屬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內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
超過年度總額的,經常項目項下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額的相關證明等材料在銀行辦理,資本項目項下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5)衍生品交易總額限制擴展閱讀:
個人外匯業務按照交易主體區分境內與境外個人外匯業務,按照交易性質區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個人外匯業務。按上述分類對個人外匯業務進行管理。
銀行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為個人辦理外匯收付、結售匯及開立外匯賬戶等業務,對個人提交的有效身份證件及相關證明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匯款機構及外幣兌換機構(含代兌點)按照本辦法規定為個人辦理個人外匯業務。
⑥ 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有多大
自20世90年代以來,場內和場外兩個市場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991年兩市場的期末未到期合約金額總量1(Notional Amount Outstanding)分別達3.5萬億美元和6萬億美元;而2007年6月末,交易所市場的未到期合約金額總量增長了26倍,達到95.06萬億美元,OTC市場的未到期合約金額總量則增長了85倍達到516.4萬億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長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流動性增強型(即增加現貨市場流動性)金融創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則迎合了機構投資者對風險轉移型金融創新的需求。
⑦ 舉例說明目前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現狀及其問題,如何去應對
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現狀和結構
進入20世紀70年代,金融衍生品交易異軍突起,為衍生金融市場的發展開創了新紀元,其發展速度令世人矚目。股指期貨、利率期貨、外匯期貨、股票期貨等金融衍生品,成為投資者投資的對象。1972年,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率先推出了英鎊、德國馬克等六種國際貨幣的期貨合約。之後,基於匯率、利率、股票之上的一系列金融衍生產品相繼出現。197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又推出了第一張抵押債券期貨合約。1982年,期權交易又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誕生。此後,以金融期貨、期權為代表的場內交易,以及利率、貨幣互換和外匯遠期等場外交易全部引入了金融市場。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使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更是如虎添翼。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國際市場上金融衍生產品已從最初的幾種簡單形式發展到1200餘種,而由它們衍生出來的各種復雜的產品組合就不計其數了,可以說,幾乎已經發展到「量身訂做」的地步了。
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分成交易所市場和櫃台市場(OTC)兩類。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包括利率期貨期權;股票類期貨期權(個股期貨和期權、股指期貨和期權);外匯期貨和期權。近年來掉期期貨、交易所交易基金期貨、期權等新產品也在發達國家的交易所活躍交易。櫃台交易衍生產品主要是銀行與其客戶、金融機構之間關於利率、外匯、股票及其指數方面為了套期保值、規避風險或投機的交易。其中,利率類產品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是因為金融機構和其客戶之間主要為借貸類業務,而借貸類業務與利率密不可分。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2003年底在有組織的交易所內交易的金融衍生產品期末賬面余額為16萬億美元,已超過國際銀行間市場、證券市場的期末賬面余額,比1990年的2.2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近7倍;2003年6月在櫃台市場上金融衍生產品期末賬面余額達到169萬億美元,比2001年6月的99.4萬億同比增長了70%。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在價格發現、風險規避和增加投資組合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
⑧ 銀行進行衍生品交易時,應有哪些特殊風險控制措施
金融衍生產品是指其價值依賴於基礎資產價值變動的合約。這種合約可以是標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標准化的。標准化合約是指其標的資產(基礎資產)的交易價格、交易時間、資產特徵、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標准化的,因此次類合約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貨。非標准化合約是指以上各項由交易的雙方自行約定,因此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比如遠期合約。
國際上金融衍生品種類很多,各國在活躍的金融創新活動中接連不斷地推出金融衍生品。在世界各地,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三大品種:股指期貨、利率期貨、匯率期貨以及相對應的期權交易可以說已經非常普及,而在我國,現今只推出了股指期貨。
⑨ 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制度有哪些
銀監會曾經出過一個有關衍生品的監管指引,可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