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外匯儲備重返3萬億美元關口,有什麼好的投資意見嗎
本次外儲回升主要由於2月全球資產價格的上漲抵消了美元升值的影響,同時近期全球需求回暖,中國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數據都得到了改善,這兩大因素共同帶動了外儲的回升。金貝塔認為,未來隨著美國經濟由復甦轉向過熱,美聯儲加息提速,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依舊存在,外儲有可能重新面臨下跌,所以需謹慎投資。
B. 外匯儲備已經站穩3萬億美元大關了嗎
據報道,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0807億美元,已經連升6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大關。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1月我國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為2.9982萬億美元,隨後,自2月起,我國外匯儲備逐步回升,直至7月已回升至30807億美元,連續6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之上。
專家表示,官方外匯儲備則是估值計價,美元匯率變動以及資產收益率變動都會計入儲備數據。
C. 中國外匯儲備跌破三萬億 背後有何玄機
一、外匯儲備中美元以外其它外匯對美元的貶值。雖然美元還是國際最常用的儲備貨幣,但是出於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的原因,一些其他發達國家的貨幣也經常會被當作儲備貨幣的一部分。假設說中國的外匯儲備裡面一半是歐元,一半是美元,而某個月份里外匯儲備中歐元和美元的絕對金額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因為歐元兌美元在貶值,所以導致了用美元計算的我國外匯儲備在該月份的下跌。
二、外匯儲備的資產的貶值。央行的外匯儲備有著專人運作投資,大多數都用來購買美國國債一類的外國資產。而如果這些外國資產發生了價格下跌的情況,依照各種資產價格計算方法的不同,央行的外匯儲備數額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三、外匯儲備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常說的資金外流,即企業或者個人將自己手裡的人民幣資產兌換成美元資產。舉個例子,不考慮具體的手續限制,假設某人准備購買一些美國國債,那麼他通過國內商業銀行用人民幣兌換美元,然後用這筆美元買入美國國債。那麼這筆兌換的美元走向就是央行賣出美國國債得到美元現金,通過銀行兌換給該人,然後該人再用這筆美元現金買入美國國債。這就相當於美國國債從央行轉到個人手裡。
而這筆兌換中人民幣的變化呢,則是該人賣出自己的人民幣資產(股票,債券,房產等等),將人民幣通過銀行兌換給央行,從中國經濟體系中消失。如果把這個例子中的某人一樣的兌換數量累計放大,那麼就會產生人民幣資產價格下降,人民幣匯率下跌,外匯儲備數額下降,國內經濟體系中產生「錢緊」的現象。而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儲備下降其實只是一個表象,問題的真正核心是導致資金流出的原因以及國內「錢緊」導致的後果。
D. 一國的國際儲備多好還是少好,為什麼眾所周知,截止到今年3月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突破了3萬億美元,這
我們大家手裡持有人民幣,外匯是政府發行人民幣的本錢,請問,如果你到中央銀行兌換人民幣的價值,你是喜歡換回黃金,還是喜歡換回外匯?如果大家都喜歡兌換成外匯,那麼外匯作為人民幣的發行准備最合適,如果大家喜歡兌換成黃金,那麼黃金作為人民幣的發行准備最合適!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尿憋子打酒用錯了壺,那麼酒壺里裝尿,則是放錯了物」!
E. 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真是個坎兒嗎
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不能算是坎兒。外匯儲備的主要作用作為支付的備用手段。中國每年的進口總額不過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即使中國2年完全不出口創匯,外匯儲備都夠應付(無非是把債券變現)。更不要說中國每年的外貿出口超過1.5萬億美元,在源源不斷地創收外匯。因此,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一半都足夠用。所以,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1.5萬億美元,外匯安全仍然是可以保證的,說明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的確不能算是坎兒。手頭的外匯太多了,會導致外匯占款太多,甚至會影響到人民幣的流動性,反而成為負擔。
F. 哪一年中國外匯儲備突破3萬億美金
2011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我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繼續穩坐全球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位置。
G. 如何正確看待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主要作用作為支付的備用手段。中國每年的進口總額不過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即使中國2年完全不出口創匯,外匯儲備都夠應付(無非是把債券變現)。更不要說中國每年的外貿出口超過1.5萬億美元,在源源不斷地創收外匯。因此,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一半都足夠用。所以,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1.5萬億美元,外匯安全仍然是可以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