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是用來調節外匯儲備的工具,其高低與否一般與外匯多少無關,也就是外匯多的並不一定匯率就怎麼樣,少的匯率也不一定高。雙方有一定的相關性,由於絕大多數國家(除了貨幣是國際貨幣的如歐元日元美元)由於需要外匯儲備進口必要戰略物資,為不測做准備,因此當外匯儲備不足時,總希望匯率能發生變化,使之更容易得到外匯,一般來說就是降低匯率,當外匯不怎麼急迫時,往往看國際收支來平衡財富,需要升值。所以匯率下降是各國最重要的手段而非上升(美國絕對不會批評中國匯率長得太快而指責長得太慢太低)。匯率是用來調控外匯准備,其本身與實際購買力有關而非直接看外匯多寡(也就是說並不是外匯儲備越多,匯率越高,儲備越少,匯率越低)
『貳』 外匯和人民幣的關系
中國一般說的外匯是美元。。。因為人民幣是對美元掛鉤的。。。。
如果美元升值了。。那肯定人民幣貶值了 。。。
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那肯定是美元貶值了
『叄』 比較外匯和本幣的異同
(1)一般地可以將外匯定義為一切外國貨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外匯主要是指以外幣標示的債權債務證明。現代的經濟是由債權債務網路全面覆蓋的經濟——任何經濟行為主體都是在這個網路下活動的;相應地任何貨幣的流通與信用的活動都變成了同一的過程任何貨幣都不過體現著債權債務關系任何貨幣的支付都不過反映著債權債務的消長、轉移。就一個國家和地區來說是這樣就聯系著全球經濟體的國際經濟關系來說也是如此。非常明顯外匯的流轉不過是應收應付的債權債務關系產生、轉移和結清。
外匯作為貨幣與本幣都是債權債務證明這是沒有區別的。如果要加以區分那就是外匯還包括股票這類所有權證。而在論及國內貨幣時所有權證則不包括在貨幣之內。債務憑證和所有權證統稱為金融資產。所以更確切地說應將外匯界定為是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它可用作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並能兌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和支付手段。
(2)應當注意的是盡管理論上外匯與本幣的職能並無實質性的區別但事實上居民持有外匯在本國境內能否行使如同本幣一般的職能還要取決於本幣是否已經實現了完全可兌換。而即使是實現了完全可兌換也只是允許本幣及外匯的自由進出境和相互自由兌換並未賦予任何外匯在境內日常交易中充當價值尺度、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職能。這些職能只有本幣才能執行這是國家主權賦予本幣的特殊權力。
目前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美元化、歐元的出現使得外匯取得了在本國境內貨幣的各種職能但這只是局部現象。
『肆』 外匯匯率和本幣匯率什麼意思
外匯匯率相當於是匯率標價法中的「直接標價法」。即外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本內國貨幣的數容額隨著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現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我國也在其列。
本幣匯率就是以本國貨幣為單位衡量外國貨幣的價格。相對應的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
本幣匯率相當於是匯率標價法中的「間接標價法」。即固定本國貨幣數量,以外國貨幣表示這一固定數量的本國貨幣的價格。
『伍』 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有哪些
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並不僅僅是幣種的區別。從業務操作上來看:外匯業務有匯與鈔的區別,有現匯與期匯的區別,而本幣則沒有;外匯業務是多幣種、多賬戶的業務,其賬戶與本幣的不同之處在於,各商業銀行的人民幣賬戶在中央銀行,而外匯的賬戶則在國外的商業銀行,並且同一幣種往往不止一個賬戶,甚至一個幣種在不同的國家都可有賬戶;目前,人民幣資金的管理基本上是簡單的頭寸管理,至多在單一的國內拆借市場上做些拆借業務,而外匯業務的資金管理,完全是一種經營性管理,面對的是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人民幣的清算主要是系統內的應收應付的聯行清算,外幣資金的清算則是藉助於賬戶行的實收實付的清算;本幣業務的授信,主要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而外幣業務的授信,除了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外,還要考慮利率、匯率風險,國際政治、經濟風險,代理行風險等。
『陸』 外匯匯率和本幣匯率,怎麼理解,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本幣匯率就是以外國貨幣為單位衡量本國貨幣的價格。
相對應的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
例如:1歐元=8.826人民幣,本幣匯率就是1人民幣兌換1/8.826歐元;外匯匯率就是1歐元兌換8.826人民幣互為倒數的關系。
『柒』 如何區分本幣與外幣
本幣外幣之分,要看我們看問題的角度:
1.通常對中國人來說,講中國與外國外匯問題時,通常視人民幣為本幣.
2.如果兩個都是"外國",那麼要看問題是圍繞哪個國家來說的,比如本例,可視墨西哥比索視為本幣.
本幣實際升值
危機前墨西哥比索實際匯率連續四年升值。
實際匯率定義為R=P/(P**E);
代表國內價格水平(在此為墨西哥),P*代表外國價格水平(美國),E為1美元合多少比索的
市場匯價。R上升意味著比索的實際升值。
實際匯率的升值率可通過下式計算而得:
R=P-P*-E
每個變數上的~代表其變數的以百分比計算的變化率。比如,如果墨西哥通脹率為18%(P)
美國通脹率為3%(P*),市場匯率貶值15%(E),那麼匯率貶值率正好與通脹率之差相等,實
際匯率沒有變化,即R=0.18-0.03-0.15=0。90年代早期,墨西哥的通脹率始終高於美國
的通脹率與比索貶值率之和。從1988~1994年比索實際價值大約上升了40%。
就本例而言:墨西哥通脹率為1200/100=12(P)
美國通脹率為280/160=1.75(P*)
市場匯率貶值45.6/8.5=5.365(E)
那麼實際匯率R=P-P*-E=12-1.75-5.365=4.885
即比索對美元實際升值了488.5%
參考文獻:易綱,方星海.東南亞國家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示.國際經濟評論,1998,(Z1).
『捌』 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有什麼關系
外幣在中國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只能兌換成人民幣。外幣的進入就意味著銀行需要為對應的外幣印發等值的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增加了。假設今年1月外匯儲備增加400億,就意味著,中國人民幣增加了2100億,這就意味著流動性增加了2100億。這就是這就是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的關系。
(8)外匯和本幣的聯系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