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溫氏股份預計去年凈虧損至少130億,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虧損情況
受疫情的影響,豬肉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所以溫氏股份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虧損。豬苗培育,養豬的成本在持續提高,所以溫氏股份才會虧損如此嚴重。希望豬肉市場能夠漸漸的穩定,這樣不管是對於民眾還是對於企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根據溫氏股份的財報顯示,微視股份在2021年度可能會虧損超過130億。關於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虧損狀況?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希望豬肉價格能夠保持穩定
如果豬肉價格一直不穩定,一直上下浮動的話,這不僅僅會影響民眾的生活,同時還會讓很多企業的經營受到嚴重影響。豬肉價格的穩定,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以後做的價格能夠保持穩定,不要再出現大幅度的漲跌情況了。
那麼你覺得溫氏股份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虧損呢?歡迎評論區下方留言。
B. 溫氏集團企業簡介
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3年,是一家專注於養雞業和養豬業,同時涉足生物制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企業。集團在全國23個省份擁有超過160家一體化公司,業務覆蓋廣泛。2012年,集團的業績顯著,上市肉雞8.65億只,肉豬813.9萬頭,肉鴨1437萬只,飼料產量達到739.5萬噸,年度銷售收入達到了335億元的規模。
溫氏集團擁有3萬多名員工,其中高學歷人才佔比可觀,包括5700多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其中有40多名博士和260多名碩士。集團與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等10餘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廣東省溫氏研究院,承擔了多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如國家星火計劃、863計劃和生物育種產業化項目。2008年,溫氏成功培育出廣東省首例體細胞克隆豬,其生物安全實驗室達到國家BLS-3標准,成為國內首個擁有此類實驗室的企業。
集團重視農戶利益,與4.7萬農戶合作,其中養雞戶3.53萬戶。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2010年農戶收益達20.77億元,戶均收益4.53萬元,同比增長35.9%和25.8%。溫氏集團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2010年捐贈1782萬元用於新農村建設和公益事業。作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高新技術企業及標桿企業,溫氏集團持有多個國家級品種和農業名牌產品,其「溫氏及圖」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秉承「共同富裕、造福員工、造福社會」的宗旨,集團倡導「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的企業文化,致力於與股東、員工、農戶和客戶共創和諧社會,通過10大業務體系(養雞、養豬為主,輔以養牛、養鴨、蔬菜等,動保、加工、肥業、貿易、農牧設備等配套),為新農村建設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C. 再巨虧!牧原、溫氏、新希望等8家豬企半年報出爐!誰虧得最多
八家養豬企業公布上半年業績,虧損總額高達117.77億元,牧原、溫氏、新希望、天康生物、立華股份、金新農、正虹科技等七家企業虧損嚴重,累計虧損總額超過117億元,京基智農則實現盈利12.85億元。牧原股份出欄量最多,達到3026.5萬頭,總營收為518.69億元,但虧損金額達27.79億元,每賣出一頭豬虧損約91.82元。溫氏股份上半年出欄1178.57萬頭,總營收411.89億元,虧損金額高達46.89億元,超過了去年同期虧損。新希望上半年出欄899.4萬頭,總營收106.32億元,虧損12.28億元。天康生物出欄130.97萬頭,總營收25.87億元,由於豬價持續低位,該板塊仍舊虧損。立華股份、金新農、正虹科技等企業也保持虧損狀態。總體來看,養豬業在上半年虧損嚴重,但豬企們並未停止擴張,集團場的體量逐年擴大,出欄量翻了2.56倍。官方近期發布監管政策,要求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養豬場進行備案,並要求與規模相適應。這一政策旨在規范規模場的發展,提升養殖效率,並將更加准確地掌握國內規模場的數據,以穩定市場,減少豬價波動。未來,規模場的發展將更加規范合理,但養豬業規模場主導的趨勢不變,互相競爭的局面也將持續。未來規模場的擴展空間需要根據市場供需、政策調控及養殖效率等因素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