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家上市公司,老闆,總裁,董事長和CEO和總經理的關系是什麼誰才是老大依次排名是
總裁是老大。依次排名:總裁,董事長,CEO,老闆,總經理。
② 請問中國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大多也都是第一大股東的董事長嗎
1.凡屬於整體上市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肯定是第一大股東的董事長.
2.凡屬於絕對控股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大多是第一大股東的董事長.
3.凡屬於分拆上市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大多不是第一大股東的董事長.4.凡屬於一般控股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很多不是第一大股東的董事長.
③ 上市公司董事長能否兼任總裁
可以
有關研究表明:(1)在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情況下,這個人就是CEO。這種情況與美國的董事長兼CEO相似,有20.9%的中國上市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該類公司的決策和執行權高度合一。(2)在董事長不任總經理並且不是每天在公司上班的情況下,總經理可以看作是CEO。這種情況與美國的董事長和CEO分任情況類似,該類公司的決策權和執行權相對分離,有34.3%的中國上市公司是這種情況。(3)在上述兩者之間,董事長不任總經理但每天在公司上班,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下,董事長和總經理都具有CEO的職能,類似於國外往往在兩個公司合並後的磨合期產生的雙CEO現象。至於實際運作中董事長和總經理誰的權力更大就要看實際情況了,一般而論可能董事長強一些而總經理弱一些,有44.8%的中國上市公司是這種情況。
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CEO)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又稱作行政總裁、總經理或最高執行長。
他向公司的董事會負責,而且往往就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在公司或組織內部擁有最終的執行權力。在比較小的企業中首席執行官可能同時又是董事會主席和公司的總裁,但在大企業中這些職務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擔任的,避免個人在企業中扮演過大的角色、擁有過多的權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與公司的所有人(即股東)之間發生利益沖突。
企業首席執行官制度的出現是對傳統公司治理結構的新挑戰
近年來,我國一些企業紛紛實行首席執行官制度,出現了我國歷史上首批企業首席執行官(以下簡稱CEO)。為此,我們首先要回答的是:什麼是CEO?中國為何要有CEO?企業首席執行官的涵義,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企業領導人與職業經理人兩種身份的合一。
企業CEO制度是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現代企業制度的法人治理結構一般由股東大會、董事會、高層經理人員所組成的執行機構這樣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公司執行機構由高層執行官員組成。這些高層執行官員即高層經理人員受聘於董事會,在董事會授權范圍內,擁有對公司事務的管理權和代理權,負責處理公司的日常經營事務。該執行機構的負責人就稱為CEO,也就是首席執行官。擔任企業CEO的,可以是董事長或副董事長,也可以是總經理。CEO的主要職責是:(1)執行董事會的決議;(2)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3)經董事會授權,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4)任免經理人員;(5)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業務情況,並提交年度報告。
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
我們發現近來一些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成功企業,正在競相推行CEO制度,於是產生了中國的首批企業首席執行官。
在國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已建立並運轉成熟的基礎上出現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公司全球業務的拓展,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日漸繁忙。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阻滯和溝通障礙,影響了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一些企業開始對傳統的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式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變革。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之一。它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原來董事會手中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原有經營層手中。CEO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裁,它的權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長的權力。董事會成為小董事會,其主要職能是選擇、考評和制定以CEO為中心的管理層及其薪酬制度。CEO雖不是企業的出資人,但它對重大決策卻有拍板權。在國外,對CEO的約束主要不是董事會,而是企業中一個稱為戰略決策委員會的機構。這種戰略決策委員會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經營決策的主要權力機構。在許多國家,組成戰略決策委員會的人員大部分不是企業中的人,更不是企業的出資人,而是社會上從事企業管理、經濟學、法學等方面專業的知名人士。所以說,是人力資本控制了企業,而不是出資人,出資人的利益僅僅表現在產權的利益回報上。
CEO的設立,體現了以人為本和為人力資本合理定價的思想。我們通常所講的兩權分離理論為基礎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正在受到挑戰。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現代生產正在由圍繞機器轉向圍繞知識進行。人力資本由此取得了對貨幣資本的壓倒性地位。人們不難發現,年薪制、股票期權以及其他類似的激勵舉措只不過是市場為合理定價企業家人力資本而順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家人力資本必然會找到自己的合理價位。人力資本作為一種制度安排進入企業之後,已經引發了企業產權制度的巨大變革。人力資本除了獲得工資之外,還應該獲得產權回報。企業由出資人完全擁有的現象正在逐漸改變。CEO的出現,也標志著傳統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必須分立的理論也已經有了重要修正。
面對經濟全球化及我國加入WTO,讓許多企業都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忙著策劃、調整,厲兵秣馬,以應對世界市場的挑戰。CEO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在我國出現的。也應看到,我國一些企業的CEO只是稱謂上作了更改,實際上還是董事會決策下的總經理日常負責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CEO。應該說,人力資本作為資本走上前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一個企業總經理的稱謂改稱CEO,不能僅僅只是稱謂上與國際慣例的接軌,讓企業在產權制度、治理結構以及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與國際慣例接軌應為更重要。
④ 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都是億萬富翁嗎
不一定,還是要看董事長持有的原始股份。創業板的董事長一般都持股較多,億萬富翁不少。
⑤ 上市公司股票最多的人當董事長嗎
不是,董事長是由董事會指定的。
持股最多的人不一定有能力做董事長。
⑥ 國內上市公司董事長有外國人嗎
四川雙馬(000935)董事長華顧思 (Cyrille Ragoucy):法國籍,男,51 歲,工商管理學士。曾任法國巴黎馬特公司分支預算總監、法國巴黎德勤Askins andSells 高 級顧問、ALCEA 公司首席運營官、法國拉法基水泥公司馬德里分公司首席財務官、法國拉法基水泥公司國際運營總裁、法國拉法基水泥公司美國分公司ESSROC 戰略副總裁、法國拉法基北美戰略副總裁、拉法基加拿大混凝土、骨料和瀝青分支總裁等職,現任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任四川雙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深圳發展銀行(000001)董事長:法蘭克紐曼(Frank N. Newman)
個人簡介:1963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學系,62歲,在銀行界有著長期出色的工作經歷.
個人經歷:1963-1969 畢馬威事務所咨詢經理;1969-1973 花旗集團副總裁;1973-1986 美國富國銀行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執行副總裁和首席財務官;1986-1993 美國美洲銀行副主席、首席財務官;1993-1995 美國財政部美國金融首席秘書、副財長;1995-1999 美國信孚銀行高級副主席、總裁、主席、首席執行官;2004至今 The Broad Center for Management of School Systems首席執行官、副主席(非執行);2004.12-2005.5 深圳發展銀行獨立董事;2005.5-2005.7 深圳發展銀行代理董事長 .2005.8至今深圳發展銀行董事長
⑦ 有誰知道怎麼成為上市公司的董事,有什麼辦法可以控制公司成為董事長
上市公司一般有三類董事,得看你想成為哪一種
1、執行董事,一般是公司元老,核心高管,或者大股東,在股東中占控股地位,能從業務上或投票權上對公司事務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這部分董事主導公司日常事務,參與企業所有決議。
2、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般與公司無關,但曾在公司的某方監管機構(如證監會)擔任要職,在行業內德高望重。這部分董事通常已經退休,不插手公司日常事務,但在某些問題上對公司行使監管作用,參與重大問題決議,確保董事的獨立性,提醒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3、非獨立非執行董事,較大股東,代表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重大事務決議,不插手日常事務,也不具備獨立性,主要代表不佔控股地位的大股東的利益。
董事長的任免和變更需要董事會決議通過,這屬於企業重大決議,對於老百姓想進入董事會,至少得掏個上億買股票吧。對於那些總股本在幾千萬的小公司,只要買入51%,就必然是董事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