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三代導演謝晉的孽債:為何說智力低下的兒子是他們的討債鬼
說起我國最強的導演,謝晉肯定要算得上一個,他捧紅了姜文導演、劉曉慶等著名電影明星,還寫作出了《姐妹舞台》、《女兒谷》等經典作品,是實至名歸的造型藝術大夥兒。
但在電影圈上得獎成千上萬的謝晉,人生道路卻充滿了坎坷和痛苦。他產下四個小孩三個智力不高,稱她們為「討債鬼」卻心甘情願投入全部,為養她們勞碌一生,直至85歲離逝後仍忘不掉小孩。那樣的謝晉,去除名導演的標志,他也不過是塵世間一位再一般但是的爸爸而已。
謝晉與徐大雯舊事謝晉出世在浙江一個普通人家,自小便對中國戲曲擁有深厚的興趣愛好,尤其愛跟隨父母一起聽戲。之後追隨父母移居上海市再次讀中小學,眼界到大都市的熱鬧後,謝晉對中國戲曲的沉迷轉為影片,志向要當一名導演。奔著這一總體目標,謝晉自小便是班級的優秀生,今年高考的情況下也是不管不顧父母的抵制報名了戲劇學院,離他涉足導演界只差一步之遙。
還沒有畢業後,博學多才的謝晉便獲得了師恩的器重,在影片《少年游》中出任劇務、場記、知名演員等工作中,一隻腳邁入了演藝圈的大門口。在當擔導演助手期內,謝晉對導演這一領域擁有深層次的掌握,對這門工作中也更加的喜愛。因此在後面擁有機遇導演著作外,他基本上全是投入了十二分的活力,寫作出了許多 經典之作,也變成一個時期的榜樣。
工作上順心如意的謝晉,情感生活也十分的成功。早在四川上學期內,他便了解了之後的老婆徐大雯,並迅速和她墜落了溫柔鄉。徐大雯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原本是中產家庭卻出現意外家境貧寒。遇上謝晉時她還不上二十歲,卻搞好了與他歡度一生的提前准備。
之後謝晉的工作平穩以後,兩個人的感情也結果實。在親戚朋友的一同印證下,謝晉給了徐大雯一個莊重的婚宴,明媒正娶將她娶回了家。
謝晉死前曾將孩子們稱之為「討債鬼」,卻為她們勞碌一生,投入了全部,無愧「慈父」的頭銜。而直至去世的那一刻,他依然為剩餘的2個智力障礙小孩所奔忙疲勞,最掛念的也是她們。期待有來世的話她們還能夠重續父子倆、父親和女兒姻緣,僅僅千萬別讓謝晉那麼辛苦。
『貳』 徐凌霄的人物經歷
徐凌霄(1882-1961),原名仁錦,字雲甫,號簡齋。筆名彬彬,凌霄漢閣主。祖籍江蘇宜興。京師大學堂土木工程科畢業,後因身體原因從文。曾任農林部主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講師、平民大學新聞文學教授、鹽務專門學校教員、《京報》創始人、上海《時報》特約撰稿等,與邵飄萍、黃遠生並稱「清末民初三大記者」。
著名京劇評論家,在《新聞報》、《京報》、《實報》、《大公報》等副刊上發表京劇評論文章多篇,著有《皮黃文學研究》,被梅蘭芳尊為先生。1954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1961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徐凌霄在青少年時代潛心研究歷史,鑽研清末民初掌故。他治史,不拘於一時一事,而在於「通」;他不僅研究正史,對家乘野史、小說、筆記之類,亦幾乎博覽無遺。他特別注意研究中國近代史,認為可以從中探索中國變通興盛之道。因此,他對清史瞭若指掌,掌故軼事如數家珍。
徐凌霄幼年還刻苦學習英文,使他能夠直接閱讀英文書籍,學習掌握近代科學思想。 應天津《大公報》的邀請,徐凌霄曾兩度為其主編《戲劇周刊》。第一次是他初步嘗試為報紙主編周刊,在1927年9月13日至11月26日,為《大公報》主編了六期《戲劇周刊》(不定期),受到歡迎。第二次是他正式為《大公報》主編了三年的定期《戲劇周刊》,從1928年1月4日開始,至1930年12月31日止,共編輯出版152期,在中國戲劇史上留下了寶貴的文字和圖片史料。
徐凌霄為《大公報》主編的《戲劇周刊》,從內容上劃分,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劇評」,包括對劇本、演員、舞檯布置、表演、化妝、服裝等,均有詳盡介紹和分析評論。第二是發表作品,從數量上看,刊登話劇作品32個,戲曲作品5個;從表演形式上看,有獨幕劇、兩幕劇、三幕劇,以獨幕劇為最多;從風格上看,有悲劇,有喜劇,有滑稽劇。第三是筆談、隨筆、雜記等,篇幅較小,旨在調節版面氣氛,調動讀者閱讀興趣。
在1928年1月4日出版的第一期《戲劇周刊》上,徐凌霄撰寫了《戲劇周刊述旨》的「開場白」。他寫道:「本報自去年添設劇評以來,雖承讀者加增注意、常致好評,而揆諸本意尚多缺憾,因篇幅限制不能充量登載。現值新年度開始,本報擴張版數並各種周刊分立之計劃,亦已籌備就緒,《戲劇》一周一出成為專刊之性質,庶幾收整齊劃一之效果,為同志公共討論之機關,敬述大綱,以為介引。」在天津《大公報》出版的《戲劇周刊》的3年中,編輯內容涵蓋了戲劇的方方面面。300餘篇文章展示了當時戲劇的生存狀況和研究水平,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300餘幅圖片更是珍貴,現今已很難看到原件,具有寶貴的資料價值,為了解民國時期的戲劇,提供了直觀的研究資料。
1931年,金悔廬、程硯秋創辦南京戲曲音樂院北平分院研究所,徐凌霄受聘擔任研究工作。次年創辦《劇學月刊》,任主編,每期均有專文及經他校訂的戲曲劇本發表。同時在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教。 清末民初掌故
在徐凌霄為《大公報》主編《戲劇周刊》之時,該報總編輯張季鸞和總經理胡政之知道他的研究功力不僅在戲劇,而且擅長文史掌故,且頗有造詣,遂邀其為《國聞周報》撰寫清末民初掌故。徐凌霄就約其兄徐一士聯手撰述。
《國聞周報》是天津《大公報》的附屬刊物,是一本集時事、評論、文藝、史料於一體的綜合性周刊,發行量約5萬份,有較廣泛的閱讀群體。徐凌霄與其兄徐一士在《國聞周報》上,聯合撰寫《凌霄一士隨筆》,從1929年7月7日至1937年8月9日止,在《國聞周報》上連載8年,累計有近150萬言。此作集中理析清道咸朝至民初一百餘年的朝野掌故,尤矢志於此期著名人物、科舉制度及風俗流變,其筆法則重在排比資料,連類縷析,探微析幽。《凌霄一士隨筆》尤以補《清史稿》之不足,在《國聞周報》連載八年,加之准備時間,堪稱十年磨一劍,是民國年間掌故筆記之壓卷之作,恐非過譽之詞。《凌霄一士隨筆》從內容上看,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排比資料,探析近代歷史上朝野重要人物,此類似於正史之傳記。二是甄述清代科舉制度演變歷史。三是留意官制變遷與官場升降,力圖理清清代官僚派系斗爭之脈絡。
海內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鄭逸梅先生在其《藝林散葉》中有一段話,是很可以說明《凌霄一士隨筆》風靡一時、傾倒讀者的情況的。他說:「《凌霄一士隨筆》在《國聞周報》乃至現代期刊史上當屬連載時間最長的掌故著作。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跨度內,徐凌霄徐一士兄弟每日搜集資料,撰稿不輟,以應報刊需索,付出大量勞動,而能樂此不疲者,一在距清亡不遠,讀者於前期軼事甚為留意;二在於徐氏『累世重家舉』,正史之外,兼通雜書,《隨筆》徵引雜書數百種,可見讀書之廣;三在於凌霄一士鍾情掌故,『早歲即喜弄筆墨,……嘗試學筆記聊以自娛』。」著名近代史學家柯燕舲稱:「研究近代史,不可不看《凌霄一士隨筆》,其集朝野史之大成,加上他們二人的親身經歷,是最可靠的近代史資料。」這些說法可謂恰如其分。
他是民國初年中國最傑出的報人之一,與邵飄萍、黃遠生並稱為「報界三傑」。新中國成立後,徐凌霄應北京大學之聘,從事整理古籍工作;1954年,又受聘為北京文史館館員,繼續發揮余熱。他於1961年1月1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叄』 王叔岷的個人簡歷
王叔岷先生1914年出生於簡陽縣(今成都市東郊洛帶鎮下街),1933年,先生考入由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高等師范大學、公立四川大學合並的「國立四川大學」中文系,後又考取北大文科研究所就讀碩士,師從傅斯年、湯用彤等,畢業後留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王叔岷先生因1948年隨史語所遷台,國共兩黨分治,其在大陸的知名度並不高。上世紀六十年代後,先生先後在新加坡大學、台灣大學、馬來西亞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等校教書,課余勤於著述,前後用17年完成巨著《史記斠證》,退休後完成集大成之作《莊子校詮》。
王叔岷先生1992年後幾次往返大陸旅遊,並於2000年獲台灣行政院文化獎後開始長住大陸,大陸文化界始關注先生的學術造詣,2007年中華書局引進出版了《王叔岷著作集》共15本。2008年8月,王叔岷先生仙逝於成都龍泉驛區其長子家中。
一 家庭境況
王叔岷先生家境書香小康,世居於龍泉山西麓的洛帶鎮,父諱增榮(1876-1950),字耀卿,號槐齋,晚清秀才,四川紳法班法政別科卒業,曾任四川高等法院書記官長,後任教於成都南薰中學,再與人合辦並任教於成都私立協和女子師范學校,晚年回鄉。太夫人張氏,諱厚坤。祖父諱澤銀(1851-1923),字松茂,一生慷慨好義,教子女以讀書為貴,清末至1921年被公推為洛帶鎮保正。1914年4月29日,先生誕於洛帶下街。當時川、滇、黔三省軍閥在成都至龍泉山一帶混戰,兵燹四起,每過鄉境,一夕數驚。三四歲時,耀卿公授以唐詩;七歲入私塾;十一歲入鎮上的高級小學(前身為鳳梧書院);十三歲隨父至成都,耀卿公親授《詩經》、《左傳》、《史記》、左太沖、陶淵明、李太白、杜工部諸家詩;暇時喜讀《莊子》、《史記》、《陶淵明集》,尤好《莊子》,先生學兼四部,蓋植基於此;暇則習七弦古琴,耀卿公重金購得明代連珠式古琴一張,請南北名師教先生彈奏,這也成為先生一生的雅趣。十四歲,先生考入成都華陽中學,在校好讀書,亦好運動,曾入選校籃球、足球隊。十七歲入聯合中學高中部(石室中學),與同儕結為「梅花五子」,別號孤鶴,其一生孤傲之性始現端倪。先生十九歲時以第一名考進國立四川大學中文系,受教於朱光潛、劉大傑、林山腴等諸名師。1937年與潼南縣雙江鎮望族楊姓女公子尚淑結為伉儷,川大校長張真如證婚,張校長之子即梅花好友張文達任儐相,朱光潛、林山腴等諸師長撰贈喜聯。
二 三位老師
日軍大舉侵華,國民政府退守四川,以重慶為陪都,先生雖心憂國難,仍潛志經典,每期考試名列第一,頗負文名。先生自認為文學根底皆父親所培植,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師,不肯與川大教授親近,1939年川大畢業時未能如願留校任助教。但因畢業前選修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川大客座教授徐中舒先生所教的《金石甲骨文》,甚得徐先生稱許。此時徐先生慰勉:「何不報考北大文科研究所,將成績單及平時所寫詩文一並寄去。」此乃先生一生進學關鍵。傅斯年素來擇人極嚴(王世襄先生未能進入史語所師從傅斯年,終身視為憾事),後來考慮是否留聘先生於史語所時,曾函詢徐先生意見,甚得稱贊。故先生十分珍視這次學術機遇,將徐中舒先生作為繼自己父親後的第二位老師。
先生報考北大文科研究所,初審順利通過。因戰事拖累了筆試,遂應邀任教於長壽縣的重慶聯合高級中學,假期再回成都應考。1940年9月得到時在昆明的傅斯年先生親筆錄取通知。先生與傅先生之緣分至此開始。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因抗戰附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0年12月遷四川宜賓李庄的栗峰,傅斯年先生為所長。先生於1941年秋整裝抱琴離家赴李庄,「李庄」,既含地名,又寓李耳與莊周,並為先生伏下一生的學術之緣。先生回憶第一次見到傅斯年先生的情景:「我將寫的詩文呈上,向他請教,他說說笑笑,學識之淵博,言談之風趣,氣度之高昂,我震驚而敬慕……既而傅先生問我:『你將研究何書?』答雲:『《莊子》。』傅先生笑笑,就背誦《齊物論》最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章,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傅先生忽又嚴肅地說:『研究《莊子》當從校勘訓詁入手,才切實。』怎麼研究空靈超脫的《莊子》,要從校勘訓詁入手?我懷疑有這個必要嗎?傅先生繼續翻翻我寫的詩,又說:『要把才子氣洗干凈,三年之內不許發表文章。』我當時很不自在,又無可奈何,既然來到研究所,只得決心下苦工,從基礎功夫研究《莊子》。」後來據任繼愈回憶,「傅斯年背後說王叔岷『有才性』。傅先生說的『才性』,是《世說新語》用的詞彙,指有史才,有史識,悟性好,並不是專指『才子氣』。那時傅斯年就發現王叔岷是個可造之材,著意培養,並用金條買了一部宋本的《莊子》,專給王叔岷用,用完鎖在保險櫃里。」先生師從傅斯年,在與遠在昆明的副導師湯用彤書信請教時,也得到要不持才自傲,須「痛下功夫」的勉勵。
先生幸得傅斯年先生親炙,蒙指點治學門徑,遂自校勘、訓詁入手,博覽群書,廣輯資料,漸入學術之境。先生一生為人、治學、處世,皆深受斯年先生之影響,故將傅斯年作為自己的第三任老師,兼及所敬仰的胡適之和蔡元培兩先生。先生1943年獲碩士學位,留所任助理研究員;1944年8月完成《莊子校釋》,凡二十餘萬言。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先生隨史語所復員南京,是年發表《莊子通論》刊載於徐復觀先生創辦的《學原》學報,深受學界好評。
幸先生與妻楊尚淑一生恩愛,不論求學或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講授,或避禍逃難離大陸赴台,都是胥相伴隨,未嘗須臾離開。後其妻於1977年不幸因肺癌病逝新加坡,親朋或勸續弦,先生不為動,其弟子林耀椿所撰《懷念王叔岷先生》中記錄了先生這樣一句話:「人一生只能結一次婚,債完了就不要再負債了」,其摯情如此。
1948年,傅斯年先生出任國立台灣大學校長,先生受台大中文系合聘任教,授《大一國文》與《斠讎學》。共事論學者有台靜農、洪炎秋、戴君仁、鄭騫、許世瑛、伍俶(叔黨)、毛子水、屈萬里、何定生諸先生。1951年先生開始教授《莊子》,既以《庄》解《庄》,又旁及相通之諸子百家,並引漢魏六朝唐宋各大家詩作為證,一時杏壇轟動,慕名旁聽者甚眾。先生在勤於著述和競於教學之外,不帶助手、不加入或形成任何學術團體,不擔任任何行政職務(唯有一次短暫例外),甚至拒絕參選院士,因此稍顯「默默無聞」。1959年以訪問學人赴美國哈佛大學遠東語文系一年,與洪業(煨蓮)先生論學甚歡,後得其推薦,於1963年受邀赴新加坡大學中文系任客座教授兩年。1967年赴吉隆坡馬來亞大學漢學系任客座教授。1972年轉赴新加坡南洋大學任講座教授,期間先生數度婉拒任何行政職務。1980年南洋大學(中文為主)與新加坡大學(英語為主)合並為國立新加坡大學,重組中文系時需要一位令兩校師生都信服的系主任,當局力請,先生逼不得已,短暫出任新的中文系主任,並創辦博士班。
先生總結出自己的治學經驗:校勘古書是一種小學問,可以幫助研究大學問;是一種支離破碎的小工作,可以幫助通大義、有系統的工作;是一種綉花針的工作,可以幫助大刀闊斧的工作;是枯燥無味的工作,卻有一種無味之味。從1965年起,先生共花了十七年的課余時間撰寫了300萬字巨著《史記斠證》。此聊舉《史記斠證》校《伯夷列傳》中一字千金的例子: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乃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
關於『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句,從沒有人懷疑過。我們想,伯夷逃去,叔齊也逃去,各逃各的,怎麼兩弟兄隨後又在一起,同隱於首陽山呢?我們看,敦煌本『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這句,逃字作追,這就對了,伯夷逃去,叔齊追他,隨後自然就一起隱居了。《太平御覽》卷五百十四引這句話,逃字也作追,可以證明,到北宋時還有作追的本子。追字作逃,是涉上句『逃去』而誤的。」
劉本棟在《六十年來之史記研究》一文中對此書的評價是:「是書引證博贍,考辨精審。每一疑義,必求其至當而後已,使史公二千年來不白之旨,昭然渙然。可謂不僅有功史學,抑且嘉惠士林矣」
1981年先生自新加坡大學退休返台,寓居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館,並於同年九月回台大中文研究所任教。1984年自史語所退休,前後共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發表論文近百篇;翌年起仍在台大研究所任課,開授《斠讎學》、《先秦道法思想》、《劉子研究》、《詩品文心比較研究》等課,並獲聘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咨詢委員。1987年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成立,函聘先生為榮譽講座,作兩次學術演講。這期間完成集大成之作《莊子校詮》。其中對《徐無鬼篇》中「一」字作解,可管窺其煞費苦心。
「天地之養也一,登高不可以為長,居下不可以為短。
《校釋》雲:『一字疑淺人妄加……』,案郭<注>、成<疏>固未達此養字之義,而一字決非淺人所加。一猶齊也,此齊長短之說,與《莊子》齊物之義密合。《淮南子· 原道篇》無一字,於義不備,當據此文補。因改寫此條雲:『案天地之養,與下文以養耳目鼻口之養異義。養借為羕,《淮南子 原道篇》養作永,義同。《爾雅 釋詁》:永、羕,長也。《大戴禮 夏小正》:五月,時有養日;十月,時有養夜。《傳》並雲:養,長也。養亦羕之借字,與此同例。天地之養也一,猶言天地之長也齊,一猶齊也。《淮南子 原道篇》:一度循軌,高註:一,齊也。蓋天地之長無極,故以天地之長言之,則登高不可以為長,居下不可以為短,長、短俱齊矣。此齊長短之說,亦即齊物之理也。』以齊長短之理推之,則大小、多少、貴賤、壽夭、生死之理亦一矣,亦齊矣。」
後來的研究莊子的學者大都不能迴避《莊子校詮》,先生也被學界稱作二十世紀在《莊子》字意訓詁方面最權威的學者。
2008年8月30日,台灣大學文學院「王叔岷教授追思會籌備委員會」所撰《王叔岷先生行述》中這樣寫道:「先生一生不慕名利,與世無爭,偏愛老莊自然之道,長保恬靜自得之性,後雖年屆耄耋,而視未茫,發未蒼,齒牙未嘗動搖,門人咸引為美談。先生之學術,兼及四部,著述豐宏,而皆淵博精深,成一家言;古籍之斠讎箋證,尤為當世推重。七十年來,遍校先秦兩漢魏晉群籍,撰有專書近三十種,論文二百餘篇。其中《莊子校釋》、《斠讎學》、《史記斠證》、《諸子斠證》、《莊子校詮》、《列子補正》、《劉子集證》、《世說新語補正》、《顏氏家訓斠補》、《列仙傳校箋》等書,皆以斠讎學方法董理古籍之傳世名作。《史記斠證》、《莊子校詮》、《陶淵明詩箋證稿》、《鍾嶸詩品箋證稿》、《先秦道法思想講稿》、《左傳考校》等,更融校勘、訓釋、義理為一體,開啟「由實入虛」的治學途徑。嘗有《好學》詩自述:『由實入虛救破碎,虛由實得非空虛。誰能虛實為一體,魚躍鳶飛樂愉愉。』先生學博思深,晚尤圓融通達,淵沖醇粹,其引導沾溉之功,可謂大矣。」
先生最重情、惜情,治學之餘,不廢吟詠。其詩發乎深情,各體兼擅,尤精五古,神似靖節。有詩集《四餘齋詩草》、《南園雜詠》、《舊庄新詠》、《寄情吟》、《落落吟》、《隨感吟》、《倚紅小詠》、《論詩別錄》、《慕廬余詠》等多種行世,在海外有一大批讀者。
薪火相傳
先生雍容儒雅,待人溫厚,視學生如子女,教學不拘泥舊說,常有新解、又有系統。改作文,有一句好都要標出,頂批、旁批、總評,總是滿滿的,學生非常喜歡,常與先生親近傾談。先生課余忙於著述,學生想來又怕打擾,但只要有學生到訪,無不熱情接待,並常說「你們沒來我總是沒空,你們來了我就有空」。師生之間無話不說,甚於家人,凡經教誨者,無不如沐春風,終身感念。1982年先生因長期研案勞神,導致胃穿孔,於台大上課時暈倒;稍愈後先生仍不以為意,研撰不輟,撰寫《莊子校詮》期間,胃疾復發。弟子們爭先恐後輪班至台大醫院陪侍,其中不乏島內外知名學者教授。先生回台大後,因為身邊無人相伴,台大中文繫上過先生課的同仁相約,每星期三課後中午陪先生午餐,由大夥輪流作東,已退休的老學生也聞風而動,全體加入,這就是在台學界再度引為佳話,維持了二十多年的「三中全會」,先生之受敬愛,於此可見一斑。
1992年上半年先生無課,在女兒國瓔相伴下終返大陸一行。先生6月26日到北京,即與同學兼老友任繼愈、張政烺、馬學良相聚於國家圖書館。6月30日回到成都市郊故鄉洛帶鎮,卻發現舊家房園已分屬不相識之三家矣。1993年6月12日,由台大中文系編纂出版《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為先生壽,計集稿四十九篇,八十餘萬言;1998年5月6日,先生應邀參加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並在「漢學研究國際會議」閉幕致辭;2000年先生榮獲「行政院文化獎」,他將獎金六十萬元捐給台大中文系作獎學金,以鼓勵後進;次年6月28至29日文建會與台大中文系合辦「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研討會」,中外學者發表論文凡二十一篇,同年8月台大中文系出版《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研討會論文集》。
『肆』 如果徐盈盈,江玉燕,趙合德在一個後宮,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徐盈盈影視形象
那麼我個人會認為趙合德會成為了贏家,無論是從美貌,還有手段,她都要比徐盈盈和江玉燕更加高明,這一點是毋庸置疑。
『伍』 跪求!拜求!急求!
九宮八卦 奇門遁甲是易學中衍生出來的一個影響較大的占測門類。它大約產生於漢魏以後。
奇門遁甲以後天八卦,洛書,二十四節氣時,空。數相配以構成基本格局和構架。這個格局和構架是多維的。占測時把具體時日置於這個格局之中,判斷以某一點為中心,宇宙中具體時間具體方位萬物的流變規律並構成的吉凶環境,從而給人們提供抉擇行為的動向和時間的依據。
這個占測門類為什麼叫「奇門遁甲」?「奇門遁甲」的含義是什麼呢?就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門」就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遁」是隱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為尊貴,它藏而不現,隱遁於六儀之下。「六儀」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隱遁原則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還配合蓬,任,沖,輔,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門遁的占測主要分為天,門,地三盤,象徵三才。天盤的九宮有九星,中盤的八宮(中宮寄二宮)布八門,地盤的八宮代表八個方位,靜止不動,同時天盤地盤上,每宮都分配著特定的奇(乙,丙,丁)儀(戊,己,庚,辛,壬,癸六儀)。這樣,根據具體時日,以六儀,三奇,八門,九星排局,以占測事物關系,性狀,動向,迭擇吉時吉方,就構成了中國神秘文化中一個特有的門類----奇門遁甲。
講九宮、六儀、三奇
九宮是排局的框架和陣地,它是洛書與後天八卦的結合。中宮之數為五,寄於坤宮。這樣,依照次序便是:
一宮坎(北),二宮坤(西南),三宮震(東),四宮巽(東南),五宮中(寄於坤),六宮乾(西北),七宮兌(西北),八宮艮(東北),九宮離(南)。
已明的了九宮是排局的框架和陣地,那麼又是用什麼來排局呢?這就是三奇和六儀。
六儀就是:戊(甲子)、己(甲戌)、庚(甲申)、辛(甲午)、壬(甲辰)、癸(甲寅)。
三奇就是:乙奇(日奇)、丙奇(月奇)、丁奇(星奇)。
排局的次序就是: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
所謂幾局,就是排局時甲子戊居於幾宮,一局就是甲子戊在坎一宮,二局就是甲子戊在坤二宮,其他各局以此類推。 講八門、九星、八神
八門就是:休門、生門、傷門、杜門、景門、死門、驚門、開門。
九星就是:天蓬星、天任星、天沖星、天輔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
八門、九星在活盤沒有轉動以前,在陰陽十八局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各局門、星的位置都是一樣的。
一盤說來門和星的次序是從坎一宮休門天蓬星開始,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就是:
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蓬、任、沖、輔、英、芮、柱、心、禽。
現在談八神。八神就是直符、騰蛇、太陰、六合、勾陳(陰遁為白虎)、朱雀(陰遁為玄武)、九地、九天。在活盤上,八神分別置於八宮,放在最上層的小盤中,這個小盤稱神盤。陽遁陰遁八神的排列有所不同,陽遁順輪,陰遁逆轉。
甲:為天福,勁健性直,色青,味酸,作為聲音渾濁,形體則方長,有萌動的作用。如果得時得令,可以長成棟梁之才;如果失時失令,則成為廢棄之材。如果受克傷嚴重,則腐朽無用。但也不能生旺太過,否則漂泊無依。它的性格過於自負高傲,不平易近人,對世故很生疏。
乙:為天德,濕潤紆曲,色碧,味酸甜,作為聲音則婉轉。體質則柔造作,依附世情,正好和甲相反。
丙:為天威,謙簡性烈,色紫赤,味苦辣,作為聲音則蒼勁雄壯。它的形體是突現出來,就象人腳上的踝骨和上身的肚子。它的作用是抑和揚。得時輝煌紅火,失時則象燒過的灰。能成大材但不能持久。有促進事物轉變的作用。它的性格是很主觀,剛愎自用,惹不得,難接近,但從不巴結討好。
丁:為玉女,柔順媚人,色淡紅,味爽口,作為聲音則清亮。形體則秀美飄灑。得時得令,可以銷熔暴戾,洞察姦邪;失時失令則窮愁呻吟。不得志的人、寡婦等,和它相處投機,關系可以搞得很密切;但如果惹了它,它也極為利害。它的性格是陰柔有心計,叫人看不透。
戊:為天武,暴躁剛烈耿介。味甜辛。作為聲音則剛健雄渾。體質澀而不光滑,深而不淺顯。得時得令則果敢決斷,有豪傑氣概;失時失令則愚笨痴呆。它的性格是執拗而不可強制。
己:為明堂,博大寬厚坦率真誠。味甜辛。作為聲音則婉而恰切。體質是沉穩而靜。得時得令,可以引導教化萬物;失時失令則愚笨痴呆。它的性格是不固執,寬宏大量。
庚:為子獄,剛勁尖銳性急,味辛辣。作為聲音則雄壯而尖。形質簡單明快。得時得令,專制暴戾;失時失令就失掉固有的雄威。對於它,只可以尋找時機以柔來感化,不能來硬的。它的性格是堅決固執,只能人屈它,它決不屈於人。
辛:為天庭,鋒芒銳利,味辣。作為聲音則鏗鏘。體性沉靜,就象一個放在口袋裡的錐子。它的作用就象脫璞而出的玉,得時得令,可以奏出黃鍾大呂的樂調,失時失令,就象瓦缶之音。
壬:為天牢,質潤而沒有節制,味咸。作為聲音則洪大。體性圓活流轉。得時得令利物利人;失時失令則妨賢病國(處境越不好越使壞)。它的性格是柔而陰險。可以共患難,不可以開安樂。
癸:為天網、天藏,質重而性陰,味濁聲亮。形質沉重下溺。得時得令,則跟著有勢者向上爬而狐假虎威;失時失令則搖尾乞憐沒有尊嚴。它的性格是憨直,只知道排難解紛而分不清好人壞人。
===============================================================
天干與九宮八卦陣
奇門遁甲這種預測法產生於什麼年代,來源於哪裡,至今預測界尚無定論。我們在當前主要學習她的應用,至於其它的留給考古專家去做吧。具體而言,奇門遁甲的本身就是九宮八卦陣。 《黃帝陰符經》上講「八卦甲子,神機鬼藏」,即是說,奇門遁甲的神妙之處均藏在八卦和甲子之中。所以我們要想學好奇門遁甲,那必須要有扎實的易學知識和深厚的五行干支基礎,這樣你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學會奇門遁甲這門絕學。 由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而成的六十花甲子是以時間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號,以後天八卦為主的九宮八卦是以空間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號。奇門遁甲就是將這二者按一定的規則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融時空為一體,包括天、地、人、神(宇宙中的暗物質)在內,多維立體的動態宇宙思維模型,以模型中的時間信息為主,進行系統思辨,從而達到預測萬事萬物、以利趨吉避凶的預測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這十個天干符號,除去其代表時間概念的特定意義以外,還含有特定的意義,明白了這一點,奇門遁甲就應刃而解了。 1、 甲為首長,為元帥,他經常隱蔽在幕後,所以叫遁甲。 2、 乙、丙、丁為三奇,是領導身邊最得力的三個助手。 乙為文官,叫日奇; 丙為武官,叫月奇: 丁負責後勤保障供應,叫星奇。 乙、丙、丁三奇,也可以作為三支奇兵來理解,出奇制勝往往都靠它。也有人從陰陽五行的概念來解釋乙、丙、丁為何稱為三奇,即甲為主帥,為陽木,最怕庚金克殺(陽金克陽木為七殺,最凶);而乙為陰木,好比甲木的妹妹,乙庚相合,甲將乙妹嫁給庚金為妻,這樣甲木就解除了威脅,乙自然可稱得上實行「美人計」的奇兵了;丙為陽火,木生火,他好比甲木的兒子,能克殺庚金,保護甲木之父,所以他自然也是一奇;丁為陰火,她好比甲木的女兒,也能克傷庚金,保護甲木之父,所以也是一奇,為此她還有「玉女」的美稱。 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六儀。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則十天干每個都會用六次,這樣就形成了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
http://www.upjx.com/qimen/k1185.html
中國古陣法
中國古代作戰是非常講究陣法即作戰隊形的,稱之為「布陣」。布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克敵制勝。
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有名的作戰陣法有三種:
八陣這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面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布成八,復而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當年諸葛亮還用石頭在四川奉節布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為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為「八陣圖。」
撒星陣是南宋名將岳飛破金兵「拐子馬」的陣法。撒星陣的隊形布列如星,連成一排的「拐子馬」沖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破「拐子馬」。
鴛鴦陣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為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他把士兵分為三隊,當敵人進到百步時第一隊士兵發射火器;敵人進到六十步時第二隊士兵發射弩箭;敵人進到十步時第三隊士兵用刀矛向敵人沖殺。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作戰陣法從傳統的方陣向多兵種的集團陣法演變的過程。
八陣圖
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一種陣法。相傳諸葛孔明御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當十萬精兵。(見《三國演義》)
及至後代,精通此陣者已十分罕見,卻不料出現在明代太湖山莊。太湖山莊莊主澹臺仲元化用此陣,訓練八人立於八門位置上,攻敵時進退自如,來去如潮,古怪厲害之極,並曾用此陣法困住大內八大身懷絕技的高手。(見梁羽生《萍蹤俠影》)
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樹木即按八陣圖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陣,絕對走不出去。(見梁羽生《鳴鏑雲錄》)
據《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後人考其遺跡繪成圖形,見《武備志》。據記載,八陣圖遺跡有三處:《水經·沔水注》及《漢中府志》說在陝西沔縣(今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寰宇記》說在四川夔州(今奉節縣)南江邊,《明一統志》說在四川新都縣北三十里的牟彌鎮。
最近,河南省密縣發現一套我國最早的《風後八陣兵法圖》。該圖共分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圖旁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應用。據《史記》載,風後為軒轅黃帝的一員將帥。密縣雲岩官遺存的唐朝軍事家、常州刺史獨孤及的《雲岩官風後八陣圖》碑,詳細記載了黃帝和風後研創《八陣圖》的事跡。此圖的發現,把我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
八卦兩儀陣
按先天小八卦乾坤排列,配合以燈光的奇妙作用的一種戰陣。此陣以七數為殺著,每一正必有一反。入此陣者,會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彷彿腳下地面盡向一邊偏斜。燈光變幻莫測,有化一為七之妙。這七個幻影之中,第三個乃是真身。朱翠曾在不樂島陷身此陣,得單昆之助破陣而出。(見蕭逸《無憂公主》)
七星八卦劍陣
昆侖派劍陣,為昆侖七子所創,昆侖派仗以成名。這劍陣按八卦的方位而設,又暗合七星變化。臨敵時,昆侖七子之首靈虛子站在乾位上,依次靈霞子站定坤位,靈中子立坎位,靈患子守震位,靈雲子把離位,靈泉子護兌位,靈玄子防巽位,留出艮位讓人進出。七人功力相差無幾,聲息相通,心心相印,縱橫合擊,彼此呼應,因此,力道的發揮超出了七個人連合總力之上。昆侖七子曾以此陣困住七煞儒生閔孝和冰魄神君曹鈞,二人因得靈空法師出面說項,才沒有喪於此劍陣下。(見陳青雲《沉劍迷星》)
九宮八卦陣
四川唐門掌門唐天生三師弟柳清河所布陣式。此陣將堆堆碎石依九宮八卦方位排列,變化繁多。人被困陣內,只覺四處昏黑如晦,陰氣森森,霧氣沉沉,不得其門而出。(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九宮八卦劍陣
最能表現武當劍法威力的劍陣。由九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按著九宮八卦方位而布成。自從明末武當派的黃葉道人創此劍陣之後,百餘年只用了三次。武當派的連環劍法本以迅捷綿秘見長,若是幾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同使,那就簡直沒有半點空隙,連蒼蠅也難以飛過。(見梁羽生《雲海玉弓緣》)
天盲大陣
天盲會獨門陣法。天盲會弟子在對敵時,由數十人一齊拉住竹竿,聯結成一個奇怪的圖形。其中一人出竿,則其餘數十人亦紛紛也竿,有的打頭,有的打腿,置對方於顧首不顧尾之境地。此陣法威力無比,天下罕有敵手。(見蕭逸《金弓女傑》)
奇門遁甲這種預測法產生於什麼年代,來源於哪裡,至今預測界尚無定論。我們在當前主要學習她的應用,至於其它的留給考古專家去做吧。具體而言,奇門遁甲的本身就是九宮八卦陣。 《黃帝陰符經》上講「八卦甲子,神機鬼藏」,即是說,奇門遁甲的神妙之處均藏在八卦和甲子之中。所以我們要想學好奇門遁甲,那必須要有扎實的易學知識和深厚的五行干支基礎,這樣你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學會奇門遁甲這門絕學。 由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而成的六十花甲子是以時間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號,以後天八卦為主的九宮八卦是以空間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號。奇門遁甲就是將這二者按一定的規則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融時空為一體,包括天、地、人、神(宇宙中的暗物質)在內,多維立體的動態宇宙思維模型,以模型中的時間信息為主,進行系統思辨,從而達到預測萬事萬物、以利趨吉避凶的預測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這十個天干符號,除去其代表時間概念的特定意義以外,還含有特定的意義,明白了這一點,奇門遁甲就應刃而解了。 1、 甲為首長,為元帥,他經常隱蔽在幕後,所以叫遁甲。 2、 乙、丙、丁為三奇,是領導身邊最得力的三個助手。 乙為文官,叫日奇; 丙為武官,叫月奇: 丁負責後勤保障供應,叫星奇。 乙、丙、丁三奇,也可以作為三支奇兵來理解,出奇制勝往往都靠它。也有人從陰陽五行的概念來解釋乙、丙、丁為何稱為三奇,即甲為主帥,為陽木,最怕庚金克殺(陽金克陽木為七殺,最凶);而乙為陰木,好比甲木的妹妹,乙庚相合,甲將乙妹嫁給庚金為妻,這樣甲木就解除了威脅,乙自然可稱得上實行「美人計」 的奇兵了;丙為陽火,木生火,他好比甲木的兒子,能克殺庚金,保護甲木之父,所以他自然也是一奇;丁為陰火,她好比甲木的女兒,也能克傷庚金,保護甲木之父,所以也是一奇,為此她還有「玉女」的美稱。 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六儀。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則十天干每個都會用六次,這樣就形成了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 (逍遙子)
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陸』 新三國演義中飾演曹操女兒的是誰
[編輯本段]導演介紹
高希希,中國導演;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影視作品,捧紅了一大批影視明星;高希希導演獲得過華表獎、百合獎等眾多獎項;高希希涉足的題材廣泛,懸疑、情感、歷史、戰爭和社會問題——幾乎無一遺漏,每一部作品都被觀眾「津津樂道」,在中國享有獨特的「盛譽」。 曾執導《結婚十年》、《幸福像花兒一樣》、《垂直打擊》等電視劇的導演高希希每部作品都有著很高的收視率,因各種爭議較多,他也被贊為「收視保障」。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電視藝術中心導演的高希希,1962年在江西出生,因為受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學習繪畫,先在江西文藝學校學美術,然後到浙江美術學院進修,畢業後,高希希便在江西電影製片廠從事美工工作。在做美工期間,他對導演這份職業一直心懷憧憬。1990年,高希希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後,他的導演之路也正式展開,從1994年開始,電視電影、電影、電視劇,高希希一一涉足,他拍攝的作品囊括了包括電視劇 「飛天獎」、「金鷹獎」、電視電影「百合獎」、電影「華表獎」幾乎所有重要獎項。近幾年,高希希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電視劇上,從2002年的《花非花》到《結婚十年》、《歷史的天空》,再到《與愛同生》、《搭錯車》。
[編輯本段]主創團隊
聯合出品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 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安徽電視台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中央電視台 天津電視台 北京東方恆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百盟影視策劃有限公司 北京林高飛樂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
承製
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總發行
北京東方恆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曹魏人物
角色 飾演者
曹操(字孟德) 陳建斌
司馬懿(字仲達) 倪大紅
曹沖(字倉舒) 安彭澤宇
曹丕(字子桓) 於濱
曹彰(字子文) 李楓
曹植(字子建) 李繼春
曹睿(字元仲) 楊德民
靜姝 李依曉
卞夫人 白玉
郭太後 王迪
曹皇後 劉梓嬌
荀彧(字文若) 李建新
郭嘉(字奉孝) 王今心
程昱(字仲德) 蔣昌義
徐庶(字元直) 姚崗
許攸(字子遠) 許毛毛
夏侯淵(字妙才) 李奇龍
曹仁(字子孝) 洋光
曹洪(字子廉) 李代慶
曹真(字子丹) 趙晉
曹爽(字昭伯) 夏添
曹嵩(字巨高) 郭繼雲
曹芳(字蘭卿) 袁紹熊
張遼(字文遠) 程相銀
張郃(字儁乂) 譚建昌
徐晃(字公明) 陳威
於禁(字文則) 吳克剛
許褚(字仲康) 郭濤
李典(字曼成) 曹國新
龐德(字令明) 田翔
楊修(字德祖) 金毅
蔣干(字子翼) 李木戈
吳質(字季重) 王茂累
鍾繇(字元常) 李華
華歆(字子魚) 張喜前
王朗(字景興) 劉秉鈺
陳群(字長文) 孫海
董昭(字公仁) 楊傳喜
司馬師(字子元) 趙大成
司馬昭(字子尚) 劉國光
夏侯霸(字仲權) 胡春勇
郝昭(字伯道) 秦梵翔
郭淮(字伯濟) 張歉
孫禮(字德達) 李亞天
秦朗(字元明) 晉有為
蔡陽 鬍子
牛金 大林
蜀漢人物
角色 飾演者
諸葛亮(字孔明) 陸毅
劉備(字玄德) 於和偉
關羽(字雲長) 於榮光
張飛(字翼德) 康凱
趙雲(字子龍) 聶遠
魏延(字文長) 王新軍
黃忠(字漢升) 宋乘道
馬超(字孟起) 陳奕霖
劉禪(字公嗣) 王鶴鳴
龐統(字士元) 杜旭東
法正(字孝直) 張新華
張松(字永年) 劉亞津
姜維(字伯約) 葉鵬
馬良(字季常) 吳自千
馬謖(字幼常) 鄭仕明
孫乾(字公佑) 楊瑞
關平 范近輪
周倉 張勝陽
糜芳(字子方) 洪胖子
張苞 柴進
關興(字安國) 魏智
馬岱 夏天
李嚴(字正方) 鄧利明
王平(字子均) 王歡
高翔 陳剛
嚴顏 李旭
黃權(字公衡) 孫萬清
楊儀(字威公) 陳珊珊
糜夫人 商憶沙
甘夫人 唐姊娣
東吳人物
角色 飾演者
孫權(字仲謀) 張博
孫權(少年時期) 鄭偉
孫策(字伯符) 沙溢
孫堅(字文台) 范雨林
周瑜(字公瑾) 黃維德(中國台灣)
魯肅(字子敬) 霍青
呂蒙(字子明) 常鋮(新加坡)
陸遜(字伯言) 邵峰
張昭(字子布) 申傑
諸葛瑾(字子瑜) 曹毅
孫小妹(孫尚香) 林心如(中國台灣)
大喬 劉競
小喬 趙柯
吳國太 康群智
喬國老 薛曉龍
程普(字德謀) 鍾明和
黃蓋(字公覆) 劉魁
韓當(字義公) 劉軍
甘寧(字興霸) 夏小龍
周泰(字幼平) 侯傑
徐盛(字文向) 孫岩
丁奉(字承淵) 姜燚
朱然(字義封) 朱磊
潘璋(字文珪) 韓鑫
孫桓(字叔武) 紀賓俊
虞翻(字仲翔) 齊環
陸績(字公紀) 賈群
薛綜(字敬文) 楊瑞
嚴畯(字曼才) 張啟富
程秉(字德樞) 王進軍
張溫(字惠恕) 陳兵
賈華 廖偉力
周善 趙水晶
東漢人物
角色 飾演者
漢獻帝(字伯和) 羅晉
漢獻帝(少年時期) 叮咚
呂布(字奉先) 何潤東(美國)
貂蟬 陳好
蔡夫人(蔡氏) 曹曦文
王允(字子師) 鄭天庸
董卓(字仲穎) 呂曉禾
袁紹(字本初) 許文廣
袁術(字公路) 閻沛
袁譚(字顯思) 柳龍
袁熙(字顯奕) 藍天
公孫瓚(字伯珪) 王寶剛
陶謙(字恭祖) 佟漢
孔融(字文舉) 王慶祥
劉岱(字公山) 徐蕭
劉表(字景升) 姬成功
劉璋(字季玉) 李躍民
劉琦 樊營
張任 碌碌
張魯(字公祺) 李大光
馬騰(字壽成) 寧生
韓遂(字文約) 胡沙
司馬徽(字德操) 王世俊
崔州平 曹占軍
左慈(字元放) 何顯達
諸葛均 汝曉斌
普凈 范世德
華佗(字元化) 蔡軍
董承 高寶松
董貴妃 白芸
陳宮(字公台) 孫洪濤
陳珪(字漢瑜) 陸繼東
陳登(字元龍) 尚悅
李儒 宋重東
李傕(字稚然) 龔志學
郭汜 龔志璽
華雄 丁曉楠
顏良 李旭
文丑 王孟川
田豐(字元皓) 徐濤
郭圖(字公則) 韓振國
蔡瑁(字德珪) 劉丹
蔡中 郭淼鑫
紀靈 陳福生
蔡和 李方耀
邢道榮 王文濤
范疆 董志勇
劉度 王世責
『柒』 唐山富豪榜11年
遷安九江公司 趙長江 趙長九 193億
遷安聯旺集團 任建軍 110億華雲集團家族 楊雪飛 107.4億
遷安隆宇公司 張 海 103億
灤縣龐大集團 龐慶華 90.8億 (至於車就不用說了吧 唐山人都知道龐大是什麼集團)
遷安燕鋼集團 王樹立 84.6億
榮程聯合鋼鐵的 張祥清 46億 (外號「鐵六」 四川地震捐款1.1億)
建龍鋼鐵 張志祥 80億
津西鋼鐵 韓敬遠 15億
寶業集團 韓文臣家族 27億(人達集團/人達地產/海港晨暉地產/東方家園/新天地購物樂園/松汀鋼鐵等)
唐山瑞豐鋼鐵集團 冬瑞存/付嵩洋 20.4億(有一輛800萬的賓士SLR跑車 路虎 賓士等豪車無數)
灤河集團 姚小東 19億
德龍控股 丁立國,趙靜夫婦
韓城王玉福 福輝地產 生態園酒店 有一輛勞斯萊斯,一輛瑪莎拉蒂一輛阿斯頓馬丁等數十輛豪車
唐山大唐鼎旺集團 李春旺(有兩輛賓利,一輛是雅緻,一輛是GT等)
宏文集團 孫宏文 外號大鎖(六九水泥/7007水泥/二水/京東水泥/六九宏業建築/唐海水泥/宏玫耐火/宏文編織袋/ 菩提島等 有蘭博基尼等豪車)
宏林集團 孫宏林 外號二鎖(宏圖煤礦/灤縣煤礦/宏運煤礦/卑家店煤礦/徐家樓煤礦等煤礦)
集川集團 蔣凡明家族(紅星制葯/利康制葯/遷西煤礦等)
申氏集團 申四家族(永宏煤礦/石匠營煤礦/永宏水泥製品等)
順利集團及浩利集團 鄭順利家族
華廈董氏兄弟集團 董佩勝家族 外號董四(永勝集團/馬礦/承德暖爾河煤礦/灤通商貿/灤通礦泉水等)
朱文彪朱文友兄弟 外號大彪 二彪(劉庄煤礦/衛國煤礦等 有一輛邁巴赫,一輛勞斯萊斯等)
北奧出租 苗連生 (有一輛邁巴赫,一輛勞斯萊斯,一輛蘭博基尼,兩輛悍馬等豪車)
鳳輝地產 梅子傑(有一輛賓士S600普爾曼 一輛賓士G55 等)
三鑫集團 周立國周立新兄弟(容大制葯/容大保健/三鑫生化/海申飼料/達爾塑膠/世傑進出口/加油站等)
大陸實業 陸之孝(大陸地產/大陸家居/大陸海鮮/大陸海鮮花園店/大陸海鮮火鍋等 有一輛邁巴赫62)
太陽石葯業 高東春高東武兄弟(老爸過大壽大陸海鮮流水席三天,花了300萬)
唐百大集團 解仁義(百貨大樓/超級
古冶 王連成(外號「二汽包」/紅星煤礦等)
開平 江濤(巍山煤礦/72師煤礦/三井等煤礦等)
金匙集團 王建立(荷花坑市場 房地產)
北大實業 何東良(北大醫葯商場)
博達音像 李鳳剛(淘愛音樂俱樂部、房地產、廣東有銅礦)
開平 於存(原唐山市公安局副局長)
項氏豪門 項國員(中國城 盛世金苑)
銀安集團 晏國強(銀安房地產/月坨島/金沙島等)
唐山小二頭 (寰宇網吧,博彩業)
唐山二慶 (大前門烤鴨,豐南有紡織廠)
亨利公司(亨利KTV/開心100/吉遠家等 有一輛路虎,一輛賓士等豪車)
灤縣天申貿易企業(凱瑞飯店/天申花生製品等)
大成集團 宋成國 ( 房地產,煤礦 礦山一輛勞斯,一輛賓利,陸虎等豪車)
銀水集團 趙利
春興集團 張國春
藍貝酒業 倪春林
騰達實業 劉存柱
匯源集團 徐建國
新聯鋼鐵 李翠蘭 (嚓,這女的是我們村的)
遵化 梁平安
永順集團 李金永
先隆軋輥 倪慶隆/倪愛文父子
嘉元房地產 高慶軒
惠達集團 王惠文
遵化東方房地產 王洪波
榮義煉焦制氣 胡榮利
海明實業 桑海明
宏揚地產及唐山路橋 李德宏
東方房地產 方合群
豐潤金航鋼鐵 於景立
昌隆房地產 牛金芳
華盛超市 劉連存
唐海天一 丁瑞鵬
豐潤連瑞家興超市 吳連瑞
豪門集團 陳世增
開誠電器 許開誠
遵化 劉三(山西煤礦)
豐南 牛四
南新道裝飾材料市場 李春生
南北電子城 周尊元
梁屯鄉 李自民
婦興地產 魏靈芝
眾力 李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