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面試海航值機工作需要哪些准備
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是中國三大國有大型骨幹航空企業集團之一,於2002年在原東方航空集團的基礎上,兼並中國西北航空公司,聯合雲南航空公司重組而成。
集團總部位於中國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城市――上海,擁有貫通中國東西部,連接亞洲、歐洲、澳洲和美洲的龐大航線網路。集團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5.58億元,總資產約為516.99億元,員工達35000人,擁有168架大中型現代化運輸飛機,22架通用航空飛機,經營著450條國際、國內航線。集團還廣泛涉及進出口、金融、航空食品、房產、廣告傳媒、機械製造等行業,集團擁有20多家分子公司。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東航集團的核心企業,是中國第一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上市的航空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866,950,000元,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擁有其61.64%股權。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在業界獲得過許多榮譽,其品牌在海內享有廣泛聲譽,創造過全國民航服務質量評比唯一「五連冠」紀錄,還榮獲國際航空業界的「五星鑽石獎」。
在航空運輸主營業務方面,集團正全面實施「中樞網路運營」戰略,一個以上海為中心、依託長三角、連接全球市場、客貨並重的龐大航空網路正在快速形成中。同時,集團全力構建、完善高效的「統一運營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與世界水平接近的飛行安全技術、空中和地面服務、機務維修、市場營銷、運行控制等支柱性業務體系。
多元化拓展是集團戰略重要的一環,航空進出口、金融服務、航空食品、旅遊票務、房產物業、通用航空、機械製造、廣告傳媒等輔業板塊已經初步建立,多元化拓展已形成全新格局。
預計到「十五」期末(2005底),集團運輸總周轉量將達到46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將達到2250萬人次,貨郵運輸量達到80萬噸,總資產達520億元,營業收入260億元,運輸飛機達到180架,主要經營指標估計將超過原定目標的15%,集團將保持7%年均增長速度。
以創新促發展,迅速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鍛造世界性航空企業品牌,實現快速、穩健、持續發展是中國東方航空集團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屬下航空運輸主業公司,總部設在廣州,以藍色垂直尾翼鑲紅色木棉花為公司標志。有新疆、北方、北京、深圳、海南有限、黑龍江、吉林、大連、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珠海直升機等13個分公司和廈門、廣西、汕頭、貴州、珠海等5家控股子公司;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共設有17個國內營業部,在新加坡、東京、漢城、阿姆斯特丹、洛杉磯、悉尼、巴黎、沙迦等地設有38個國外辦事處。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運輸飛機最多、航線網路最密集、年客運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截止2005年底,南航經營包括波音777、747、757、737,空客A330、321、320、319、300在內的客貨運輸飛機247架。2005年,國際國內航線557條,通往全球142個大中城市。形成了以廣州、北京為中心樞紐,密集覆蓋國內,全面輻射亞洲,連接歐美澳洲的強大航線網路。2005年,公司年旅客運輸量超過4400萬人次,進入世界航空客運十強行列,已連續26年居國內各航空公司之首。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飛行實力出眾,擁有2800多名優秀的飛行人員,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獨立培養飛行員能力的航空公司,與全球知名飛行模擬器製造商CAE合資建立的飛行訓練中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飛行訓練中心;機務維修實力雄厚,旗下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建有亞洲最大的飛機維修機庫,南航與德國MTU公司合建有國內最大、維修等級最高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保障體系完善,擁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飛行運行控制系統(SOC),以及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發動機性能監控系統等國內航空業最為先進的IT系統。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堅持「安全第一」的核心價值觀,安全基礎堅實,1995、2001、2003、2004年度,四度奪得中國民航航空安全最高獎——「金鵬杯」。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稟承「客戶至上」的承諾,通過提供「可靠、准點、便捷」以及「規范化與個性化有機融合」的優質服務,致力滿足並超越客戶的期望。擁有超過300萬會員、里程累積機會最多、增值最快的常旅客俱樂部——明珠俱樂部。在北京首都機場設有國內首個航空公司專用航站樓。其「明珠」常旅客服務、「紅棉閣」地面頭等艙公務艙服務、「縱橫中國」中轉服務、「950333」顧客呼叫中心等多項服務在國內民航系統處於領先地位。公司先後被多家機構授予「中國最佳航空公司」榮譽,並於2004年1月,獲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協會授予的全球優質服務榮譽——「五星鑽石獎」。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迅速。1997年,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同步上市,2003年在國內成功上市。先後聯合重組、控股參股多家國內航空公司。在國內率先引進波音737、757、777、空客A330等先進客機;首家推出計算機訂座、電子客票等業務;引進開發了收益管理系統、運行控制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貨運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廣泛覆蓋各流程的信息系統,信息化優勢明顯;建有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超級貨站,以及國內最大的航空配餐中心等設施。目前,公司總資產逾678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350億元,佔有國內民航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2004年8月,與全球著名的航空聯盟——「天合聯盟」簽署了加盟意向書。2005年1月,南航與空客公司簽約,一舉訂購5架空客A380超大型飛機。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施文化戰略,以「讓南航成為客戶的首選,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捷徑」為公司使命,以「南航人、客戶至上、安全、誠信、行動、和諧」為核心價值觀,倡導「對員工關心,對客戶熱心,對同事誠心,對公司忠心,對業務專心」的企業文化。
中國南方航空近年主要榮譽:
1995、2001、2003、2004年度,四度奪得中國民航航空安全最高獎——「金鵬杯」;
2002年,在美國《財富》雜志評出的中國上市公司100強中,名列第13位;
2002年,被《中國航務周刊》評為」中國十大第三方物流新銳企業」;
2002年,「南航經營目標管理」項目獲評第九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2003年,在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中排名第9位,並獲「最佳信息化效能獎」;
2002、2004年,兩度榮獲世界知名旅遊傳媒《TTG》頒發的「中國最佳航空公司」獎項;
2004年,南航引進開發的運行控制系統(SOC)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4年1月, 榮獲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協會頒發的全球優質服務至高榮譽——「五星鑽石獎」;
2004年12月31日,南航新疆分公司(原新疆航空公司)順利實現運輸飛行安全50周年,再次刷新了中國民航運輸飛行安全的最高紀錄;
2005年4月,被《貨運物流資訊》(《CARGONEWS ASIA》)雜志評為 「中國地區最優秀航空貨運承運人」。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民航第一家A股和B股同時上市的航空公司。公司於1993年1月由海南省航空公司經規范化股份制改造後建立,1993年5月2日正式開航運營,注冊資本7.3億人民幣。公司法人代表為董事長陳峰,現任首席執行官為朱益民,現任執行總裁為趙忠英。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是海航集團下屬航空運輸產業集團的龍頭企業,對所轄的中國新華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長安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山西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行業管理。
截至2005年底,航空運輸產業擁有飛機113架,適用於干線飛行、支線飛行、公務商務包機飛行、貨運飛行和通用飛行。其中空客機隊擁有6架A319型客機,波音機隊擁有53架Boeing737-300/400/700/800型客機,5架Boeing767-300ER型客機,多尼爾機隊擁有29架Dornier328-300型噴氣支線客機,公務機隊擁有4架Hawker800XP型豪華公務機,1架灣流Ⅳ中遠程公務機及2架737-300公務包機,7架運七型貨機及4架B737-300QC機,2架737-300全貨機。現有員工8900多人,其中飛行員近1500人,乘務員1600餘人,機務人員1400多人。人員學歷構成中,研究生101人,本科生2700多人,專科生2800多人。
連續12年,海航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各項生產經營指標均呈現出持續增長勢頭。2004年,海航實現年總周轉量15.67億噸公里,飛行班次14.09萬班,貨郵運輸量14.34萬噸,旅客運輸量突破1000萬人次,年銷售收入達84億元,成功躋身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列。
1993年至今,海航先後建立了海口、北京、寧波、三亞、西安、太原、天津、烏魯木齊8個航空基地,航線網路已遍布全國各地,開通了國內外航線近500條,其中通航城市80多個,開通三亞=漢城、海口=曼谷、北京=布達佩斯、海口=大阪國際定期航線、海口=新加坡、海口=吉隆坡、海口=漢城、海口=釜山等國際包機航線。
海航開航運營12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紀錄,累計安全飛行100餘萬飛行小時,運輸旅客超過5000萬人次,多次創下事故徵候萬時率為零的優秀安全業績,2000年、2003年奪取中國民航安全生產最高獎項——「金鷹杯」,2001年海航旗下新華航空奪得中國民航安全生產最高獎項——「金雁杯」;服務質量在業界和旅客中創造了良好口碑,7次獲得「旅客話民航」用戶滿意優質獎;多次獲得全民航航班正常率評比第一名、連續六年航班正常率超過80%,成功塑造了中國民航航班正點率第一的優秀服務品牌。
海航憑借「內修中華傳統文化精粹,外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中西合璧企業文化創造了一個新銳的航空公司,倡導「以旅客為尊,以市場為中心」服務理念,改變了長期以來航空服務僅限於提供機上服務的傳統觀念,提出了「航空產品」的理念,率先推出了「全系列產品,個性化服務」的全新服務理念,為旅客提供全方位無縫隙的超值服務。海航追求「誠信、業績、創新」的企業管理理念,積極響應民航總局建設民航強國的奮斗目標,致力於建設旅客首選航空公司,立志成為中華民族的世界級百年品牌。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四川航空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986年9月19日,1988年7月14日正式開航營運。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29日,是由四川航空公司為主聯合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銀杏餐飲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航空公司。
公司始終以「安全、服務、效益」作為企業的永恆追求,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管理路子;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證飛行安全的經驗;創造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務品牌;培養出一支作風過硬、責任心強、技術精湛的飛行、機務維護和飛行指揮隊伍。公司現有員工1800餘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專業技術及管理人員佔80%以上,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路、財務管理系統及經營管理體系。公司總部及第一基地在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第二基地重慶分公司設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現行的股份合作,使川航、南航、上航、山航實現了航線聯營、航線共飛、代碼共享、票價控制、常旅客計劃、銷售代理的運輸銷售網路。先進的機型、靈活有效的經營策略及良好的生產環境條件,為川航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司現有以歐洲空中客車A320系列飛機和巴西飛機公司生產的EMB145飛機為主的國際先進飛機27架,國內航線130餘條,形成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干線支線縱橫交錯的航空運輸網路。航線總里程達20多萬公里,通航國內40多個大中城市,並於2005年5月12日開通重慶-香港首條地區航線。公司已實現連續八年贏利,並一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特別是在國內航空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公司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挖掘潛力,先後與國內外數十家航空公司建立起客貨聯運合作關系,將為旅客、貨主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近年來,公司大力倡導以「真誠、善良,美麗、愛心」為核心理念的川航「美麗文化」,進而在企業、員工、旅客、社會的關系中建立起價值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美麗愛心共同體,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企業的一份社會責任。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深航)1992年11月成立,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是由深圳匯潤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全程物流(深圳)有限公司和億陽集團有限公司四家企業共同投資經營的股份制航空運輸企業,主要經營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目前,深航共有員工5100多人,擁有32架波音737系列客機和1架空客A320飛機,下設南寧、無錫、廣州3個基地分公司和貨運、廣告、工貿、旅遊、配餐5個二級公司,40多個駐外營業部,經營國內、國際航線80多條。
2005年11月,深航新董事會的召開為深航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深航的未來描繪了美好的藍圖:深航將以深圳為核心基地,立足深圳,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爭取用3年時間將機隊規模由目前的33架擴充到60—70架,用6年時間達到100架,將始發基地擴充到8—10個;在航線布局上將更加合理和密集,國內航線和國際航線共同發展,客貨運並舉;實現公司管理的規范化、現代化,使管理體系更能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將更加註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爭用9年左右的時間把深航打造成擁有國際化、現代化的管理體系,資產優良、效益突出的真正的國際化公眾公司,躋身國內一流航空公司的行列。
成立13年來,深航始終堅持以安全為基礎、以服務為品牌、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靈魂、以效益為目標的經營方針,本著「安全第一,正常飛行,優質服務,提高效益」的經營理念,一心一意辦企業,在特區這塊沃土上,飛速發展,茁壯成長,取得了十三年安全飛行、十二年持續盈利、服務工作不斷創新的驕人業績,成為中國民航界資產優良、主業突出、人機比例最低、最具活力和生機的航空公司。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深航歷來重視安全工作,將「安全」放在首位。近年來,深航加強了安全工作的閉環管理和防範機制的建立,狠抓飛行技術的提高、狠抓飛行作風的改進、狠抓培訓環節的落實。為了與國際化的安全管理接軌,深航進行了飛行部的管理架構改革,引進並使用外籍飛行員,圍繞立足於技術領先和一切為了安全的宗旨,不斷摸索和積累經驗;為提高飛行人員技術水平,深航提高了飛行員考核門檻,在國內考核的同時,花重金聘請美國FAA檢查員對飛行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考核;為了提高飛行人員專業素質和學歷水平,深航設立了首個飛行員碩士研讀班。同時,深航狠抓機務維修工作的科學管理和預防機制,按照「標准化、規范化、程序化」要求,建立了定時維修、排故維修與預防維修體系,逐漸擴大預防維修的范圍和力度,變被動為主動,做到防微杜漸,關口前移。這些工作的開展有利地保證了飛行的安全。此外,深航還格外注意對全體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安全規章的教育,通過民航安全法規和規章、公司級安全規章等的全員學習和考試、安全知識競賽、應急演練、開展「百日安全」活動等方式,完善安全規章和應急程序,提高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深情無限,航程萬里」。13年來,深航秉承「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的宗旨,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服務種類,追求服務的優質、特色和精細。「一小時免費送票」開創民航機票銷售先河;完善電話訂票服務系統「96737」;率先建立「95080」呼叫中心,開通全國統一24小時航空服務熱線,形成國內國際機票查詢預訂、航空貨運服務、城際速遞服務、俱樂部服務、集團服務、酒店訂房、旅遊等一整條航空旅遊服務體系;成立地面服務部,在機場設立開放式值機櫃台和旅客行李查詢系統;將「永久性舒適經濟艙」發揚光大,寧願損失收益,也要給旅客寬敞、經濟的乘機環境;在國內民航首家大力推廣電子客票系統,為旅客出行提供更便捷、快速的服務;在客艙中推出了「機上健身操」、「愛心姐姐」、「鄰家小妹」、「優質服務示範員」等創新服務項目,受到旅客的一致好評;首推《顧客服務指南》(「白皮書」),提高航班正點率、提高服務質量。
2005年1月,深航開通了深圳往返吉隆坡的首條國際航線,將航線網路拓展到國外;3月,深航獲得「2004年度旅客話民航」活動中的兩項大獎;4月,深航與廣州花都政府簽約,開始了第二大生產基地的建設;5月,深航引進首架空客A320飛機;深航開辟「卡車航班」貨運業務,實現了貨物運輸的無縫轉接;來自波音飛機故鄉的華盛頓副州長也在5月做客深航;6月,深航推出了《顧客服務指南》修訂版,在服務的細節化、人性化方面更進一步;同時,啟動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工作;7月,深航正式通過國際航協的審查,成為IOSA注冊成員航空公司;深航在國內首家購入的全新波音737-900飛機抵深並投入運營,為深航的波音機隊增添了新成員;深航引進400餘名大學生,為深航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同時,深航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以回報社會,深航員工自發為深圳榮譽市民、五星級義工叢飛捐款5萬元並在航班上開展「愛在空中傳播」的飛機模型義賣義捐活動,為叢飛助學基金籌得善款25萬元並於8月10日將其注入叢飛助學基金;8月,深航購入的另外4架全新的波音737-900飛機先後到場;9月中旬,開通了南寧往返香港的國際航線;10月,深航圓滿完成黃金周航班保障工作;深航配餐實驗室正式啟動國家實驗室的認證;11月中旬,深航股權轉讓過渡期結束,新股東正式入主深航,全面參與深航的經營管理工作,深航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深航發展新的一頁已翻開,深航人正以他們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正以他們團結奮斗、敬業愛崗的奉獻精神,立足本職,扎實工作;正以他們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昂的奮斗精神投身於「和諧深航、效益深航」建設和發展中,書寫更加美好的未來!
被譽為「齊魯之翼」的山東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航集團公司」)是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經濟開發投資公司等十二家股東組控的從事航空運輸相關產業經營的企業集團公司。於1994年3月12日經國家民航總局和山東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總部在濟南。
山東航空集團公司以股權關系為紐帶,控股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航股份)、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山東國際航空培訓有限公司、山東航空彩虹公務機有限公司、山東航空翔宇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山東航空臨沂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山東彩虹航空廣告有限公司以及丹頂鶴大酒店等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形成了以運輸業為龍頭,集航空運輸、飛機維修、航空培訓、酒店旅遊、廣告業務為一體的上下游業務配套發展的經營格局。
山航集團公司控股的山航股份是山航集團公司的核心單元業務、深交所B股上市公司,主營航空運輸業務。十多年來,山航始終把「確保安全,狠抓效益,力求正點,優質服務」放在首位。目前擁有波音737-800、CRJ-700等各型飛機40架,經營航線220多條,每周700多個航班飛往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並開通香港、澳門、新加坡、韓國等地區和國際航線。在濟南、青島、煙台、成都、深圳等地設有飛行基地。
當前山航集團公司以強化核心單元業務競爭優勢、提高傳動輻射能力、「做富做強山航」為目標,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發揚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不斷推進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提升。
『貳』 求一篇最新的潛力股票分析論文……
哈飛股份-將有資產注入
昌飛集團與哈飛股份,同屬中航工業集團的直升機板塊。自2008年一航和二航合並成中航工業集團,軍工行業便開始了大重組。昌飛集團也生產直升機,同時還有微型汽車的科研生產基地,昌飛集團旗下另有一個上市公司*ST昌河(600372.SH),不過,中航工業集團將*ST昌河中的汽車資產並入長安汽車之後,又在<?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10年7月7日公告,將中航工業集團所屬的航空電子板塊,基本都置入空殼*ST昌河中,確定方向後的*ST昌河,因此也將無緣直升機資產。由於中航工業集團也在同步進行其他資產的整合梳理,因此,昌飛集團的直升機資產更有可能注入哈飛股份,市場因此更強烈預期哈飛股份會成為中航工業集團的直升機平台,這或許也能解釋近期哈飛股份的聞訊大漲。根據中航工業集團發展戰略計劃,到2011年,集團將實現子公司80%的主營業務和相關資產進入上市公司,基本實現子公司整體上市,力爭用5年的時間實現中航工業集團整體上市。按此思路,昌飛集團的直升機資產注入哈飛股份的時間或在1~2年內。哈飛股份將成為中國生產軍用直升機和民用直升機的唯一企業。不過對重組事宜,哈飛副總工程師李先哲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不太清楚,並告訴記者自己不炒股,也不可以炒與工作相關的股票,也沒有所謂的"原始股"。李先哲對兩個公司的業務形容為:"哈飛主要生產小型和中型直升機,昌飛集團則主要生產中大型直升機。哈飛的民用飛機除了帶旋翼的直升機外,還有長翅膀的定翼飛機,定翼飛機可以用於物流、載客和攝影等等,直升機和定翼機統稱通用飛機,昌飛集團則只做直升機,沒有定翼機。"在美國,通用飛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很成熟的產業,有著巨大的產值和就業人數。通用飛機的製造商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按照當前的市場佔有率來衡量,主導廠家有加拿大龐巴迪宇航集團、美國灣流公司、美國塞斯納飛機公司、美國豪客比奇飛機公司、法國達索公司、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等。因此,即便按照分析師們預測,低空空域開放後,中國市場對直升機、定翼機等通用飛機的需求量,將翻近十倍至年500架,哈飛股份也將面臨眾多國際巨頭的競爭。或許,哈飛股份與歐洲直升機公司正在採取的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至少,雙方分割市場的合作方式,可以讓哈飛保有一部分中國市場。此前有報道顯示,雙方研製的直升機直15,已經獲得全球120餘架啟動訂單,而據預測,未來20年內,中方市場對該機的需求在400架左右,年平均20架。
今年6月1日,航天科技公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工作相關事項已辦理完畢,公司成功完成向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發行普通股購買其持有的航天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93.91%的股權、北京航天時空科技有限公司86.9%的股權和北京航天海鷹星航機電設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以智能控制技術為核心的機電、儀器儀表製造產業為主業,公司的戰略發展定位航天軍工智能控制核心業務。而隨著大股東優質資產的注入,公司也順利實現扭虧的目標。業內分析認為,本次重組標的三家公司為航天三院智能控制技術領域最優良的資產,公司作為航天三院唯一的上市平台,優質資產的注入將明晰公司主業,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將依託控股股東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實現以智能控制、能源裝備為主的產業化平台的戰略轉型,未來前景廣闊。公司計劃,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9.85億元,計劃實現利潤總額8200萬元。"未來大股東航天三院還會有資產注入,這是大股東承諾過的。"航天科技投資者關系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介紹,有關資產注入,公司大股東航天三院此前承諾,公司作為航天科技的直接第一大股東,對於符合航天科技戰略發展方向,有較高獲利能力的軍品外資產,航天三院將於2011年底啟動相應軍品外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相關工作。不過,公司目前的資產注入預期只是集中於大股東的軍品外資產。上述投資者關系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未來實際控制人中航科工集團是否會有資產注入,目前並未接到任何有關這方面消息的通知。
『叄』 中國現有航空公司
中國航空公司列表: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 http://www.airchina.com.cn/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 --- http://www.ce-air.com/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 --- http://www.CS-AIR.COM/
海南航空有限公司 --- http://www.hnair.com/
上海航空公司 --- http://www.shanghai-air.com/
四川航空公司 --- http://scal.com.cn/
廈門航空公司 --- http://www.xiamenair.com.cn/
深圳航空公司 --- http://www3.shenzhenair.com/
山東航空公司 --- http://www.shandongair.com.cn/
『肆』 上海灣流實業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灣流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釘釘企典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上面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上海灣流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07-25,注冊資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王孝英,公司地址是上海市楊浦區楊樹浦路1750號205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310110579166113U,行業是酒、飲料及茶葉批發,登記機關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楊浦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食用農產品(不含生豬產品),茶葉銷售,預包裝食品(不含熟食鹵味、冷凍冷藏)批發非實物方式,茶具、燈具、傢具、日用百貨、辦公用品、工藝美術品、包裝材料、五金交電的銷售,園林綠化工程,廣告設計製作,會展會務服務,商務信息咨詢(不得從事經紀),網路科技、計算機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上海灣流實業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310110000563811
• 分支機構:
• 對外投資:
• 股東:
• 高管人員:
『伍』 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的發展簡史
97.2011年11月,山東太古獲得CAAC龐巴迪環球快車和灣流G450公務機維修許可。
96.2011年7月16日,山東太古順利完成日本JTA公司第30架飛機高檢。
95.2011年6月13日,山東太古完成首架空客飛機8C檢。
94.2011年3月21日,山東太古完成首架波音757飛機整機噴漆工作。
93.2011年3月18日,山東太古與龐巴迪公務機簽署CL604/605機型授權維修服務協議。
92.2011年2月11日,公司獲得CL604/605機型維修許可。
91.2010年12月25日,公司首次承接的哈薩克客戶飛機完工交付。
90.2010年12月15日,山東太古與龐巴迪公司CRJ系列飛機亞洲授權服務中心協議簽署儀式在山太舉行。
89.2010年11月27日,山東太古獲得韓國維修許可(MLTM),為公司開拓韓國維修市場奠定基礎。
88.2010年9月5日,山東太古承接的日本全日空集團第六十架飛機完工交付。
87.2010年8月28日,山東太古首次承接韓國用戶飛機維修業務,為來自T』way航空的波音737飛機完成航徽噴塗並如期交付。
86.2010年8月2號,山東太古獲得民航147培訓機構基本技能培訓認證並開辦首期培訓班
85.2010年7月20日,山東太古承辦民航華東局首期《安全管理體系》培訓班開課,為推進華東地區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84.2010年5月27日,山東太古完成海南航空第60架飛機暨宣威航空漆料在國內航空機隊首次啟用。
83.2010年3月8日,山東太古首次完成空客A320機尾擦傷重要結構修理並在當月獲得中國民航總局空客A320系列機型大修許可,全面提升空客機型深度大修能力。
82.2010年1月25日,山東太古首次完成金鹿航空豪客公務機整機噴漆工作。
81.2010年1月1日,山東太古順利完成並交付日本JTA(Japan Transocean Air)航空第二十架高檢飛機。
80.2009年12月29日,山東太古被濟南市政府列為「濟南市30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同時被山東省政府列為「山東省350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被授予「對外貿易百強企業」稱號。
79.2009年10月28日,公司完成第十架客改貨飛機並交付給海航集團運營
78.2009年10月23日,公司完成第三十架日本SNA公司B737飛機重檢。
77.2009年10月19日,公司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76.2009年10月14日,公司獲得EASA A320系列飛機大修維修能力許可。
75.2009年9月3日,公司完成第五十架日本全日空集團B737飛機重檢。
74.2009年5月29日,公司完成東航首架B737-300飛機退租檢。
73.2009年5月26日,公司首次完成B737NG飛機退租檢。
72.2009年5月20日,山東太古第五號機庫開業。
71.2009年1月6日,公司成功完成並交付昆明航空公司機隊首架飛機機身外表噴塗工作,成為昆明航空公司首家維修服務商。
70.2008年12月,公司首次承接國家航空器波音737機型維修改裝業務進場,標志著公司維修業務組成出現了「多元化發展」。
69.2008年12月25日,公司首度實現與四川航空維修合作,首次執行和如期交付A320飛機彩色機身噴塗,並創下了僅僅72小時就全面完成整機外表「覆蓋性彩噴」的新記錄。
68.2008年11月,公司長期機位預訂合作模式在國內客戶成功推廣,並獲得來自深圳航空21架次的2009年年度送修意向訂單。
67.2008年10月28日,公司首次與美國飛機租賃公司Aviation Capital Group(ACG)簽約飛機維修業務,執行有關其所屬機隊下的波音737-300飛機D檢退租業務。
66.2008年8月,公司成功向JTA航空交付第十架高檢飛機,JTA高層領導專程到公司接收飛機並共同慶祝,達成未來長期合作協議。
65.2008年7月28日,與新建CCAR147培訓中心配套的二期新員工(含實習生)公寓、員工第二食堂項目破土動工,建成後,公司後勤服務配套服務設施更趨於完善。
64.2008年7月17日,公司簽約北歐冰島國家Bluebird Cargo公司兩架737-400貨機退租檢, 按照EASA標准首次直接承接來自歐洲的B737直接調機來公司的維修業務。
63.2008年7月,公司第三個戰略性機體維修項目波音767機型維修能力項目正式立項並進入全面籌備建設。
62.2008年6月1日,STAECO承接首架來自春秋航空公司空中客車A320型C檢到場,此次定檢的執行豐富和完善了公司在空中客車該機型系列飛機維護能力。
61.2008年5月4日,STAECO承接首架來自蒙古國EZNIS AIRWAYS的重修飛機到場,公司成功拓展東北亞飛機維修業務市場。
60.2008年4月30日,公司獲得了蒙古國民航局的維修許可證。
59.2008年4月27日,STAECO成功向全日空航空交付第30架高檢飛機,全日空工程部門和山東太古共同舉行了慶祝活動。
58.2008年4月,STAECO「精緻維修」工程服務全面推廣,標志公司維修產品質量與服務開始進入深層次提升階段,在公司發展歷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57.2008年3月6日,STAECO第26次董事會召開,正式批准了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草案,使公司「四期工程」及「五期工程」開始全面進入前期准備階段。同時批准2008年內執行員工公寓樓二期工程和CCAR147培訓中心項目新擴建工程的建設。
56.2008年2月26日,公司三期工程4號機庫開業,投入使用。
55.2007年10月28日,三期工程5號機庫奠基動土。
54.2007年9月26日,三期工程4號機庫奠基動土。
53.2007年9月26日三期工程3號機庫開業,投入使用,增加維修容量20%。
52.2007年9月11日,STAECO澳大利亞維修許可獲得為後續大洋洲市場開發奠定基礎。
51.2007年6月底,公司按期完成了空客A319型飛機C檢並順利交付使用。此架飛機為山東太古首次承接空中客車公司該型號系列的飛機。此次項目的成功執行,為今後該機型業務的維修拓展積累了經驗並為機型後續維修市場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50.2007年6月,公司獲得了A319/320/321系列機型的2C檢維修許可證。
49.2007年5月16日,公司三期機庫工程奠基動土。
48.2007年5月8日,公司承修的首架日本航空集團波音737飛機D檢大修按期交付。在此前公司已經承接日本航空集團JAC公司所擁有的SAAB機型重修服務,STAECO的維修工程質量嚴格滿足日本航空集團高標准要求。
47.2007年4月11日,公司完成了首架B737-400客機改全貨機的改裝和合同交付。這是除美國本土以外,該機型首次境外施工改裝,標志著公司在波音737CL機型貨機改裝領域保持了行業領先地位。
46.2007年4月5日,日本航空集團下JTA公司首架737進場維修,此次是STAECO首次承接JTA公司大修業務。由於STAECO的高檢質量和周期得到日本各航空公司的一致認可,JTA公司一次性確認本年度的六架飛機大修委託訂單。
45.2007年1月,公司獲得來自PEMCO的兩架B737-400型飛機的客改貨業務訂單,這是亞太地區首次進行此型飛機的客改貨改裝工作,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44.2006年12月4日,公司獲得了歐洲民航局頒發的EASA維修許可證。
43.2006年11月,為滿足公司長期發展規劃的要求,公司董事會批准對股東股權進行調整。調整後的股東持股為:山東航空集團有限公司53%,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30%,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10%,香港中凱航空工程顧問服務有限公司7%。
42.2006年9月,公司再次獲得國際租機公司的B737客改貨業務訂單,兩架飛機同時停場改裝,並執行飛機「歸零檢」和整機噴漆。此訂單的簽訂,標志著公司B737客改貨能力已經成功建立,並在亞洲地區具有技術領先的優勢。
41.2006年8月,公司執行的PEMCO在亞洲的首架B737-300全貨機改裝工作提前完工、並應客戶要求進行了試飛驗證,一次性全面通過各項技術指標的測試驗證工作,如期交付並投入航班運營,民航總局、合作各方、技術廠家及國內外意向性用戶代表共同到場參加交付慶祝儀式。
40.2006年5月,公司與當地政府正式簽訂了三期機庫工程征地協議,正式啟動了三期機庫工程的基礎建設工作。
39.2006年4月,美國PEMCO兩架B737-300飛機進場執行飛機客改貨工作,標志著公司從單一的維修服務型企業開始向技術改裝參與型企業轉型
38.2006年4月,A320維修項目開發籌備小組正式成立,空客系列飛機維修項目前期准備工作正式展開,明確了公司進軍空客系列飛機維修市場的發展戰略
37.2006年3月,公司與SNA正式簽署機隊長期重維修協議。隨著4月份首架SNA B737飛機進場維修,標志著公司與ANA GROUP維修合作的全面開始
36.2006年3月,首架PRATO注冊的B737飛機進場進行2D檢大修工作,良好的維修質量和合理的維修周期為公司贏得了來自菲律賓更多的維修訂單和國際方面的贊譽。
35.2006年3月,順利完成來自日本維修市場的首架B737飛機定檢,標志著公司與日本各主要航空公司維修合作的正式開始。
34.2006年2月,公司分別與IBEX、ANA GROUP、JAC等航空公司正式簽署長期維修合作協議,標志著公司在日本飛機維修市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33.2006年2月,公司獲得日本航空局(JCAB)批準的維修許可證,是中國境內繼廈門太古之後第二家獲得JCAB許可的維修單位。
32.2005年12月,與龐巴迪宇航公司正式簽署協議,成為龐巴迪宇航亞洲地區唯一的授權維修站,再次向業界表明了公司的維修技術實力。
31.2005年11月,獲得了菲律賓民航局PRATO的維修許可證,公司維修業務開始向東南亞地區邁出堅實的腳步。
30.2005年9月,為滿足市場需求,迎接更多的國外客戶,公司董事會批准了興建三期機庫工程的決議,此工程包括3號和4號兩座飛機維修機庫
29.2005年6月,獲得中國民航總局(CAAC)和美國聯邦民航局(FAA)批準的B737NG飛機大修和改裝許可,使公司B737NG飛機的維修能力繼續保持在亞太地區的領先地位
28.2005年5月,公司與美國APB公司正式簽署《波音飛機小翼改裝服務協議》,成為其中國大陸地區的授權小翼加裝中心。
27.2005年5月,順利完成在日本民航局注冊的CRJ-200飛機的噴漆工作,標志著公司開始邁入日本民航維修市場。
26.2005年3月,公司與龐巴迪飛機製造廠共同完成CRJ飛機起落架RIMPⅡ改裝。此改裝工作技術難度復雜和施工要求嚴格,標志著公司的維修質量和技術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台階。
25.2005年3月,公司取得CAAC批準的CRJ700飛機航線維護及C檢許可,開始為國內CRJ700飛機客戶提供新的維修服務。
24.2005年1月,公司聯合TAECO與美國PEMCO就B737客機改貨機項目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標志著公司B737客改貨(PTF)項目正式啟動,公司成為PEMCO授權在中國大陸區域B737PTF改裝基地和改裝售後服務中心。
23.2004年8月,山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授予公司「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的稱號。
22.2004年3月,董事會決定對公司進一步增資,投資飛機客改貨項目、完成公司1號維修機庫設施的更新改造工程。
21.2004年3月,獲得CAAC批準的B737系列飛機/CFM5系列發動機的II類培訓資格,擴大了公司為其他維修單位提供機型培訓的服務范圍。
20.2004年3月,獲得CAAC批準的B737及CRJ200飛機輪轂和電瓶翻修的維修許可,使公司附件維修業務的深度大大增加。
19.2004年1月,獲得南非民航局(CAA South Africa)SAAB340飛機維修許可,並成功完成其屬下注冊的SAAB飛機大修工作。
18. 2003年12月,根據公司發展需求,董事會批准對股東持股股權進行調整,股東單位調整為:山東航空集團公司,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山東航空股份公司,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香港中凱航空顧問咨詢有限公司。
17.2003年12月,成功完成首架B737NG飛機C4檢維修業務,公司成為太古集團飛機維修基地中唯一具備涵蓋B737全系列飛機維修能力的維修基地。
16.2003年10月,獲得CAAC批准B737NG飛機C4檢維修許可,並同時獲得10架B737NG飛機大宗定檢維修訂單,標志著公司開始引領國內B737NG飛機的高檢維修市場。。
15.2003年8月,經海關總署批准,公司維修自備型海關保稅倉庫正式投入運行,為國際客戶的航材儲存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14.2003年7月,首次完成FAA注冊飛機的轉租及定檢工作,開啟了公司進軍國際維修市場的序幕。
13.2003年4月18日,二期機庫工程竣工,2號機庫正式投產運行,飛機大修機位增加至5個,極大地改善了公司維修生產的硬體設施。
12.2003年4月,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維修許可,許可機型為B737全系列飛機大修/改裝,為公司開拓國際維修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2002年11月,聯合TAECO共同獲得香港民航局CRJ200型飛機C檢維修許可,並成功完成首架在香港民航處注冊的CRJ-200飛機定檢工作,標志著公司開始進入區域性民航維修市場。
10.2002年7月,獲得CAAC批準的CRJ-200飛機/CF34發動機II類培訓資格,開始為國內其他維修單位提供機型培訓服務。
09. 2002年12月,首次躋身於《Overhaul & Maintenance》2002年度「亞太地區MRO第三方維修業務十強」之列。
08.2002年12月,被山東省科技廳評定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並獲准享受國家有關優惠稅收政策。
07.2002年5月,獲得CAAC批準的CRJ200飛機1C檢維修許可,是國內首家獲得該機型C檢的民航維修單位。
06.2001年10月1日,公司二期機庫工程奠基動土,規劃設計為A320/B737系列飛機三機位機庫。
05.2001年7月,董事會通過了增建二期機庫工程的決議並決定對公司進一步增資擴股,表達了各股東支持公司長期發展的決心。
04.2001年4月,獲得CAAC批准B737-300/400型飛機8C定檢及大修改裝能力許可以及CRJ-200飛機9A定檢維修許可。
03.2000年9月,獲得CAAC批准B737-300/400型飛機D檢維修許可,並順利完成首架B737-300型飛機大修工作,使公司維修能力得以迅速提升,並在國內維修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
02.1999年6月,首次完成B737-300型飛機C檢維修工作,開始開拓國內飛機維修市場。
01.1999年3月27日,公司正式開業運營並獲得中國民航局(CAAC)批準的民用航空器長期維修許可,主要項目包括: B737-300機型C檢、SAAB-340B大修以及航線維修,為國內僅有的一家可以進行SAAB-340飛機大修業務的維修單位。
『陸』 百慕大到底有什麼秘密
百慕達(英語:Bermuda),全稱百慕大群島(英語:Islands of Bermuda),舊稱薩默斯群島(英語:Somers Isles),位於北大西洋屬北美,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於北緯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經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約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
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哈特拉斯角(英語: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頒布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許多岩礁組成。百慕達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三角」)。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達的首府──哈密爾頓,位於主島中部,漢密爾頓港北岸。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歷史
據信,百慕達於16世紀初,大概是1503年被西班牙探險家胡安·百慕大首先發現,但他的記載只作粗略描述。及至1511年,彼得·馬特(Peter Martyr d'Anghiera)所著的《Legatio Babylonica》一書中提及百慕達和該名西班牙人。同年,西班牙把島嶼加進航海圖。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船艦把百慕達群島用作鮮肉和水的補給站。但是,幽靈和魔鬼的傳說,令人們不敢在「魔鬼三角」上長期定居。現在,有關據稱是由刺耳的雀鳥(很可能是百慕達海燕)叫聲和持續的風災(多數早期的旅客在這種情況抵達)造成。
百慕達和Gonzales Ferdinando d'Oviedo在1514年至1515年左右投機百慕達,意圖在島上卸下食用豬作為鮮肉期貨,將來賣給來往的船隻。然而,百慕達氣候嚴酷,打消了他們登陸的念頭。
數年後,一艘從聖多明哥回航的葡萄牙船艦擠進了暗礁的兩塊岩石中。全體船員盡力營救,並花費了接下來的四個月用百慕達刺柏(當地特有種)建造新的船身,返回原先的出發點。據稱,其中一個擱淺的船員在西班牙岩石上刻上了起首字母「R」和「P」與及年份「1543」。起首字母可能是象徵「Rex Portugaline」,其後誤傳是西班牙人所為,以致該石被誤名為「西班牙石」。
在其後的世紀里,大概有人在百慕達多次逗留,但尚未有人定居。英國在維吉尼亞州最初的兩個殖民地宣告失敗後,英王詹姆斯一世毅然決定向維吉尼亞公司授予皇家憲章。1609年,公司的艦隊司令──薩默斯(Admiral Sir George Somers)帶領艦隊駛離英格蘭,前去救濟已在兩年前殖民的詹姆斯鎮殖民地。薩默斯曾經隨同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和沃爾特·羅利爵士航海,累積了經驗。艦隊在風暴中損毀,而旗艦──海洋冒險號(英語:Sea Venture)在百慕達對開的海域失事(正如百慕達的紋章所描繪),生還者唯有在新領土上生活。(威廉·莎士比亞的劇作《暴風雨》可能受威廉·斯特雷奇(英語:William Strachey)對這次海難的記述影響)英國皇室聲稱擁有百慕達,維吉尼亞公司的憲章遂增訂有關條文。1615年,百慕達轉交一家新公司──薩默斯島公司(「薩默斯島」至今仍是殖民地的正式名稱),公司由相同的股東組成。美國的第一枚英國硬幣在這里鑄造。
1610年,海洋冒險號的大多數生還者獲兩艘百慕達制的船艦接載至詹姆士鎮。約翰·羅爾夫(英語:John Rolfe)是生還者之一,他遺下了在百慕達埋葬的妻子和孩子。其後,他在詹姆士鎮與波瓦坦(英語:Chief Powhatan)之女波卡洪塔斯結婚,而羅爾夫獨力開展維吉尼亞的煙草業(伐木將成為殖民地的經濟基礎)。1612年,隨著Plough號的抵達,經過仔細研究的百慕達殖民終於展開。
由於土地不足,百慕達面對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在首兩個殖民的世紀,當地依靠穩定的移民以控制人口。美國獨立戰爭前,有超過1萬名移民的百慕達人移民至美國南方。在那裡,英格蘭王國(後稱大不列顛王國)正取代西班牙帝國成為支配歐洲的帝國。18世紀末前,穩定的對外移民流尚未停止,航海業變成唯一的實業。當時,至少三分一的島上人力隨時在海上航行。
然而,在17世紀,薩默斯島公司壓製造船業,因他它們需要百慕達人耕作以賺取收入。百慕達不能成為成功的農業殖民地。據報,運載煙草往英格蘭的百慕達柏樹箱子,比內里的貨物還要值錢。但是,維吉尼亞州殖民地出產的煙草,無論質、量均比百慕達的優勝。薩默斯島公司倒閉後,百慕達人隨即舍棄農業,改投造船業。他們在農地重新種植本土柏樹(百慕達圓柏(英語:Juniperus bermudiana),學名「Juniperus bermudiana」,又稱「百慕達柏樹」),樹木在全島迅速生長。百慕達人充分利用特克斯群島,砍伐森林後便開展世界最大的鹽貿易。鹽貿易在往後的世紀成為百慕達的經濟支柱。
百慕達船員希望進行貿易,而非純粹供應食鹽,然而,捕鯨業、私掠巡航和商人貿易卻得到穩健的發展。百慕達單桅帆船的速度與機動性受到高度重視。特拉法加戰役後期,百慕達的單桅帆船、英國皇家海軍最快的船艦之一──HMS Pickle(英語:HMS Pickle (1800)),甚至帶著勝利的喜訊和海軍上將尼爾森勛爵的死訊全速返回英格蘭。
美國革命後,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改善海港,在愛爾蘭島建立了大造船廠。往後,海軍把基地視作戰略資產,後來基地更有利於美國(見下段)。百慕達讓美利堅聯盟國的封鎖突圍者(blockade runners)飛船可先稍作停泊,再向南航行。現在,一家小型博物館保存了南部聯邦軍隊用作間謀活動的辦公室。
20世紀初,隨著現代交通和通訊系統的發展,百慕大成為受美國、加拿大和英國遊客廣為歡迎的旅遊目的地。1930年,美國頒布《史慕特郝雷關稅法案》,向其貿易夥伴中斷百慕達盛極一時的農業出口貿易(主要是供應美國的新鮮疏菜),鼓勵百慕達發展旅遊業。在經濟角度而言,旅遊業的重要緊隨國際金融業。
政治
百慕達行政機關的資金來自英王,由百慕達總督(英語:Governor of Bermuda)代表他行使權力。他依英國政府的建議任命總督。防衛與外交至今仍是英國的責任,當局亦須確保百慕達政府有效施政。百慕達憲法的變更須得到英方的批准。
百慕達憲法於1967年6月1日生效,並先後於1989年和2003年修改。政府首腦是總理大臣。內閣由總理提名,由總督正式任命。立法部門由兩院制議會構成。參議院是上議院,由7位經總督依總理和反對黨領袖的建議任命的成員組成。眾議院是下議院,36位成員經民選產生,任期5年。
現任總督是約翰·雲健(John Rankin),2002年4月11日獲任命。現任總理是愛德華·伯特(Ewart Brown),他在2006年10月的代表會議中擊敗了進步工黨 (百慕達)Progressive Labour Party (Bermuda)的前總理亞歷克斯·斯科特(Alex Scot)。聯合百慕達黨(United Bermuda Party)遂成為反對黨。
進步工黨的領導層一直支持百慕達從英國獨立,但民眾並不支持。該黨於1995年展開了有關獨立的公民投票,但終告失敗。
軍事
百慕達的防衛由英國政府負責。百慕達曾經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西大西洋總部,當地政府以民兵保衛殖民地,及至美國南北戰爭。昔日,英國皇家海軍成立基地,造船廠定期由士兵把守,但是,由於軍力過剩,後隨1812年戰爭解散。19世紀末,百慕達成立了一支志願部隊,為軍事駐防地提供儲備。
百慕達的位置接近北大西洋中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起重要作用。當地成為泛大西洋護航艦的集結點,以及海軍和(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軍基地。1941年,美軍通過《基地驅逐艦協定(英語: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向英國轉讓美國海軍剩餘的驅逐艦以交換百慕達99年的租借權建立海軍和空軍設施,及至冷戰結束。基地佔地5.8平方公里(2.25平方英里),土地大多填海得來。
多年來,美國人把機場用作飛機的前線,搜索德國和蘇聯的潛艇。加拿大曾經在前英國皇家海軍位於囚犯灣(英語:Convict's Bay, Bermuda)(Convict's Bay)的基地營運戰時海軍基地──加拿大皇家海軍艦艇薩默斯基地(英語:HMCS Somers Isles)(HMCS Somers Isles)。同時,聖喬治亦在群島西陲的Daniel's Head成立了電台收音站。
19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皇家海軍關閉其造船廠和軍事駐防地。美國的小型供應基地和美加的基地在造船廠范圍內繼續運作。1995年9月1日,兩個基地連同英國及加拿大的基地皆告關閉。與環境相關的問題拖累了美方歸還基地土地的進度。及至2002年,美方才正式將土地歸還當地政府。
今時今日,百慕達軍是百慕達唯一的軍隊,一支在19世紀末以前組成的混合志願部隊。
地理
百慕達位於北大西洋,距北卡羅萊納州外灘群島的海特瑞斯角(英語:Cape Hatteras)東至東南約580海浬(1,074公里)、瑪莎葡萄園島東南約590海浬(1,093公里,見地圖)。百慕達有103公里的海岸線。漢密爾頓和聖喬治鎮是百慕達的兩個法定自治市。當地亦設有一些稱作「村莊」的地區,如弗拉茨村(英語:Flatts Village, Bermuda)、圖克斯鎮(英語:Tucker's Town, Bermuda)和索美塞特村(英語:Somerset Village)。
一般人誤解百慕達位於熱帶。其實,百慕達是亞熱帶氣候受附近流動的灣流強烈影響。百慕達的氣候非常潮濕,在夏季縱然溫度看似適中,但酷熱指數很高。冬季很暖和,1、2月的平均白晝溫度約有20°C(68°F)。強風和暴雨,使溫度感覺降至冰點以下,但實際溫度很少降至10 °C(50 °F)。降雨是百慕達淡水的唯一來源,從屋頂和流域收集(或從地下礦體抽取)然後儲進貯水池。每戶居民通常都有至少一個貯水池,鞏固當地的供水。
經濟
百慕達鈔票
百慕達擁有發達的國際商業經濟體系,是不少外國公司的離岸金融中心,也是保險及各項金融服務的金融輸出點。旅遊業亦為百慕達帶來可觀的收入。百慕達的人均收入約高於美國的50%;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顯示,百慕達2004年的GDP有$45億,這意味著人均總值達$69,900。換言之,百慕達擁有全球最高的人均GDP。
百慕達被視為首要的離岸金融中心,政府不向個人或公司收入徵收直接稅。當地稅制依賴進口稅、薪俸稅及消費稅。有關的政策為國際保險公司帶來優勢,百慕達因而被視為世界的轉保中心。[來源請求]約400家由百慕達國際公司協會(Association of Bermuda International Companies,ABIC)作為代表的國際公司,自然以百慕達為基地。現今共有超過1,500家免稅公司和國際公司在百慕達注冊。
旅遊業是百慕達的第二大行業,大部分遊客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他們會在當地的百慕達國際機場下飛機。
百慕達採用百慕達元,貨幣已跟美元掛鉤。在群島內,美元鈔票和硬幣可跟百慕達貨幣替換使用。百慕達鈔票印有伊莉莎白二世的頭像。
人口
百慕達人口總共有65,365人(2005年7月估計),其中白人佔34.1%,黑人佔54.8%,混血兒佔6.4%,同時還擁有少數但逐漸增長的亞裔族群人口。基於上世紀葡屬群島(尤其是亞速爾群島)的移民,一部分人口保留了葡萄牙傳統。這或可追溯至1840年代的馬得拉家族[來源請求]。
在最近的人口普查[來源請求],種族認同成為議題;[來源請求]上段所述的人口統計數據,或會令人誤解。島上有少數黑人人口擁有不同的血統,尤其是歐洲和美國原住民血統。葡裔百慕大人往往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族群,情況類似美國的拉丁美裔人。葡屬群島的移民,包括來自佛德角群島的黑人,以及與百慕達白人和黑人通婚的葡萄牙人。因此,不少繼承葡萄牙血統、傳統及葡語名字的島民,其數目並不計算於10%或以上的人口,而是典型地被列為「葡萄牙人」。
美國原住民再度牽起關注,尤其在聖大衛,不少居民認同自己是在殖民的首個世紀時期,被賣去百慕大當奴隸的各種北美印第安人。
上世紀,除了葡萄牙的大型移民外,加勒比海國家的移民亦持續涌現。
有幾千名主要來自英國、加拿大、西印度群島和美國的外籍勞工,他們也居住在百慕大,主要從事需要專業技術的行業,例如會計,金融和保險業等。其餘的則受雇於多個行業,包括旅館、飯店、建築、園藝等。根據2005年政府公布的受僱人口數字顯示,在總共38,947勞動力人口中,有11,223(29%)是非百慕大公民[1]。
百慕大屬於旅遊勝地
『柒』 關於百慕大的詳細介紹,越詳細越好,還有關於黑洞的事情,也是越詳細越好
黑洞(Black hole)是根據現代的物理理論和天文學理論,所預言的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天體區域。
歷史上,法國力學家拉普拉斯曾預言:「一個質量如 250 個太陽,而直徑為地球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
黑洞是由一個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在核能耗盡死亡後發生引力塌縮後形成。根據牛頓普適重力定理,由於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過大,連光也逃逸不出來,故名為黑洞。
在此區域內的萬有引力非常強大,任何物質都不可能從此區域內逃逸出去,甚至光線都被它強大的引力拉回,因此黑洞本身不會發光,但是黑洞也不會像其他不會發光的物體一樣呈現出黑色,黑洞的引力可以讓它身後的光線繞到它前面呈現,讓你以為它是透明的。天文學家可藉觀察黑洞周圍物質被吸引時的情況下,找出黑洞位置。
黑洞可以經由電子儀器觀查到。
尺寸和質量
質量達太陽10倍的黑洞之電腦模擬圖黑洞是由大於太陽質量的3.2倍的天體發生引力坍塌後形成的(小於1.4個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變成白矮星)。天文學的觀測表明,在很多星系的中心,包括銀河系,都存在超過太陽質量上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有黑洞解。其中最簡單的球對稱解為史瓦西度量。這是由卡爾·史瓦西於1915年發現的愛因斯坦方程的解。
根據史瓦西解,如果一個重力天體的半徑小於一個特定值,天體將會發生坍塌,這個半徑就叫做史瓦西半徑。在這個半徑以下的天體,其中的時空嚴重彎曲,從而使其發射的所有射線,無論是來自什麼方向的,都將被吸引入這個天體的中心。因為相對論指出在任何慣性座標中,物質的速率都不可能超越真空中的光速,在史瓦西半徑以下的天體的任何物質,包括重力天體的組成物質——都將塌陷於中心部分。一個有理論上無限密度組成的點組成重力奇點(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由於在史瓦西半徑內連光線都不能逃出黑洞,所以一個典型的黑洞確實是絕對「黑」的。
溫度
黑洞越大,溫度越低。
特性
目前公認的理論認為,黑洞只有三個物理量可以測量到:質量、電荷、角動量。也就是說:對於一個黑洞,一旦這三個物理量確定下來了,這個黑洞的特性也就唯一地確定了,這稱為黑洞的無毛定理,或稱作黑洞的唯一性定理。但是這個定理卻只是限制了古典理論,沒有否認可能有其他量子荷的存在,所以黑洞可以和大域單極或是宇宙弦共同存在,而帶有大域量子荷。
黑洞的合並會以光束發射強大的引力波,新的黑洞會因後座力脫離原本在星系核心的位置。如果速度足夠大,它甚至有可能脫離星系母體[1]。
分類
分類方法一:
超巨質量黑洞
到目前為止可以在所有已知星系中心發現其蹤跡。
質量據說是太陽的數百萬至十數億倍。
小質量黑洞
質量為太陽質量的10至20倍,即超新星爆炸以後所留下的核心質量是太陽的3至15倍就會形成黑洞。
理論預測,當質量為太陽的 40 倍以上,可不經超新星爆炸過程而形成黑洞。
中型黑洞
推論是由小質量黑洞合並形成,最後則變成超巨質量黑洞
中型黑洞是否真實存在仍然存疑。
分類方法二:根據黑洞本身的物理特性(質量、電荷、角動量):
不旋轉不帶電荷的黑洞。它的時空結構於1916年由施瓦西求出稱施瓦西黑洞。
不旋轉帶電黑洞,稱R-N黑洞。時空結構於1916-1918年由Reissner和Nordstrom求出。
旋轉不帶電黑洞,稱克爾黑洞。時空結構由克爾於1963年求出。
一般黑洞,稱克爾-紐曼黑洞。時空結構於1965年由紐曼求出。
微黑洞
微黑洞是理論預言的一類黑洞,目前尚無證據支持微黑洞的存在。它們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初期,質量非常小,根據霍金的理論,黑洞質量越小,「蒸發」越快。因此如果存在微黑洞,那麼它們現在一定已經蒸發殆盡了。
百慕大,港台譯百慕達(英語:Bermuda;又稱百慕大群島;舊稱薩默斯島)位於北大西洋,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於北緯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經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約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大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頒布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大」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許多岩礁組成組成,總面積有27.7平方海里(71.7平方公里),稍大於美國的曼哈頓島(紐約市的一部分,面積有22.6平方海里)。其中7個主要島嶼有橋梁和堤道相連,面積有53平方公里,主島百慕大(又稱「大百慕大」)約35平方公里。百慕大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島」)。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大的首都——漢密爾頓市,位於主島的Pembroke Parish(並非漢密爾頓區)。
百慕大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歷史
主條目:百慕大歷史
據信,百慕大於16世紀初,大概是1503年被西班牙探險家胡安·百慕大(Juan de Bermudez)首先發現,但他的記載只作粗略描述。及至1511年,彼得·馬特(Peter Martyr d'Anghiera)所著的《Legatio Babylonica》一書中提及百慕大和該名西班牙人。同年,西班牙把島嶼加進航海圖。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船艦把百慕大群島用作鮮肉和水的補給站。但是,幽靈和魔鬼的傳說,令人們不敢在「魔鬼島」上長期定居。現在,有關據稱是由刺耳的雀島(很可能是百慕大海燕(Bermuda Petrel))叫聲和持續的風災(多數早期的旅客在這種情況抵達)造成。
百慕大和Gonzales Ferdinando d'Oviedo在1514年-1515年左右投機百慕大,意圖在島上缷下食用豬作為鮮肉期貨,將來賣給來往的船隻。然而,百慕大氣候嚴酷,打消了他們登陸的念頭。
數年後,一艘從聖多明哥回航的葡萄牙船艦擠進了暗礁的兩塊岩石中。全體船員盡力營救,並花費了接下來的四個月用百慕大柏樹建造新的船身,返回原先的出發點。據稱,其中一個擱淺的船員在西班牙岩石上刻上了起首字母「R」和「P」與及年份「1543」。起首字母可能是象徵「Rex Portugaline」,其後誤傳是西班牙人所為,以致該石被誤名為「西班牙石」。
在其後的世紀里,大概有人在百慕大層次逗留,但尚未有人定居。英國在弗吉尼亞州的首兩個殖民地宣告失敗,英王詹姆士一世和英格蘭詹姆士六世毅然決定向弗吉尼亞州公司授予皇家憲章。1609年,公司的艦隊司令——薩默斯(Admiral Sir George Somers)帶領艦隊駛離英格蘭,前去救濟已在兩年前殖民的詹姆斯鎮(Jamestown)殖民地。薩默斯曾經隨同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和沃爾特·羅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 航海,累積了經驗。艦隊在風暴中損毀,而旗艦——海洋冒險號(Sea Venture)在百慕大對開的海域失事(正如百慕大的紋章所描繪),生還者唯有在新領土上生活。(威廉·莎士比亞的劇作《暴風雨》可能受威廉·斯特雷奇(William Strachey)對這次海難的記述影響)英國皇室聲稱擁有百慕大,弗吉尼亞州公司的憲章遂增訂有關條文。1615年,百慕大轉交一家新公司——薩默斯島公司(「薩默斯島」至今仍是殖民地的正式名稱),公司由相同的股東組成。美國的第一枚英國硬幣在這里鑄造。
1610年,海洋冒險號的大多數生還者獲兩艘百慕大制的船艦接載至詹姆士鎮。約翰·羅爾夫(John Rolfe)是生還者之一,他遺下了在百慕大埋葬的妻子和孩子。其後,他在詹姆士鎮與波瓦坦(Chief Powhatan)之女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結婚,而羅爾夫獨力開展弗吉尼亞的煙草業(伐木將成為殖民地的經濟基礎)。1612年,隨著Plough號的抵達,經過仔細研究的百慕大殖民終於展開。
由於土地不足,百慕大面對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在首兩個殖民的世紀,當地依靠穩定的移民以控制人口。美國獨立戰爭前,有超過1萬名移民的百慕大人,他們主要移民至美國南方。在那裡,英格蘭(後稱大不列顛)正取代西班牙成為支配歐洲的帝國。18世紀末前,穩定的對外移民流尚未停止,航海業變成唯一的實業。當時,至少三分一的島上人力隨時在海上航行。
然而,在17世紀,薩默斯島公司壓製造船業,因他它們需要百慕大人耕作以賺取收入。百慕大不能成為成功的農業殖民地。據報,運載煙草往英格蘭的百慕大柏樹箱子,比內里的貨物還要值錢。但是,弗吉尼亞州殖民地出產的煙草,無論質、量均比百慕大的優勝。薩默斯島公司倒閉後,百慕大人隨即舍棄農業,改投造船業。他們在農地重新種植本土柏樹(百慕大圓柏,學名「Juniperus bermudiana」,又稱「百慕大柏樹」),樹木在全島迅速生長。百慕大人充分利用特克斯群島,砍伐森林後便開展世界最大的鹽貿易。鹽貿易在往後的世紀成為百慕大的經濟支柱。
百慕大船員希望進行貿易,而非純粹供應食鹽,然而,捕鯨業、私掠巡航和商人貿易卻得到穩健的發展。百慕大單桅帆船的速度與機動性受到高度重視。特拉法加戰役(Battle of Trafalgar)後期,百慕大的單桅帆船、英國皇家海軍最快的船艦之一——HMS Pickle,甚至帶著勝利的喜訊和海軍上將尼爾森勛爵(Admiral Lord Nelson)的死訊全速返回英格蘭。
美國革命後,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改善海港,在愛爾蘭島建立了大造船廠。往後,海軍把基地視作戰略資產,後來基地更有利於美國(見下段)。百慕大讓美利堅聯盟國的封鎖突圍者(blockade runners)飛船可先稍作停泊,再向南航行。現在,一家小型博物館保存了南部聯邦軍隊用作間謀活動的辦公室。
20世紀初,隨著現代交通和通訊系統的發展,百慕大成為受美國、加拿大和英國遊客廣為歡迎的旅遊目的地。1930年,美國頒布《史慕特郝雷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向其貿易夥伴中斷百慕大盛極一時的農業出口貿易(主要是供應美國的新鮮疏菜),鼓勵百慕大發展旅遊業。在經濟角度而言,旅遊業的重要緊隨國際金融業。
政治
百慕大行政機關的資金來自伊麗莎白二世,由百慕大總督代表她行使權力。英女王依英國政府的建議任命總督。防衛與外交至今仍是英國的責任,當局亦須確保百慕大政府有效施政。百慕大憲法的變更須得到英方的批准。
百慕大憲法於1967年6月1日生效,並先後於1989年和2003年修改。政府首腦是總理。內閣由總理提名,由總督正式任命。立法部門由兩院制議會構成。參議院是上議院,由7位經總督依總理和反對黨領袖的建議任命的成員組成。眾議院是下議院,36位成員經民選產生,任期5年。
現任總督是約翰·維里克(John Vereker),2002年4月11日獲任命。現任總理是艾瓦特·布朗(Ewart Brown),他在2006年10月的代表會議中擊敗了勞工進步黨的前首相亞歷克斯·斯科特(Alex Scot)。百慕大聯合黨(United Bermuda Party)遂成為反對黨。
勞工進步黨的領導層一直支持百慕大從英國獨立,但民意調查的結果如外界所料,民眾並不支持有關舉動。該黨於1995年展開了有關獨立的公民投票,但終告失敗。
軍事
百慕大Hamilton的國殤紀念日閱兵典禮主條目:百慕大軍事
百慕大的防衛至今仍由英國政府負責。百慕大曾經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西大西洋總部,當地政府以民兵保衛殖民地,及至美國南北戰爭。昔日,英國皇家海成立基地,造船廠定期由士兵把守,但是,由於軍力過剩,後隨1812年戰爭解散。19世紀末,百慕大成立了一支志願部隊,為軍事駐防地提供儲備。
百慕大的位置接近北大西洋中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起重要作用。當地成為泛大西洋護航艦的集結點,以及海軍和(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軍基地。1941年,美軍通過《基地驅逐艦協定》(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通過向英國轉讓美國海軍剩餘的驅逐艦以換取百慕大99年的租借權來建立海軍和空軍基地,及至冷戰結束。基地佔地5.8平方公里(2.25平方英里),土地大多填海得來。
多年來,美國人把機場用作飛機的前線,搜索德國和蘇聯的潛艇。加拿大曾經在前英國皇家海軍位於囚犯灣(Convict Bay)的基地營運戰時海軍基地——加拿大皇家海軍艦艇薩默斯基地(HMCS Somers Isles)。同時,聖喬治亦在群島西陲的Daniel's Head成立了電台收音站。
19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皇家海軍關閉其造船廠和軍事駐防地。美國的小型供應基地和美加的基地在造船廠范圍內繼續運作。1995年9月1日,兩個基地連同英國及加拿大的基地皆告關閉。與環境相關的問題拖累了美方歸還基地土地的進度。及至2002年,美方才正式將土地歸還當地政府。
今時今日,百慕大軍是百慕大唯一的軍隊,一支在19世紀末以前組成的混合志願部隊。
地理
百慕大位於北大西洋,距北卡羅來納州外岸(Outer Banks)的海特瑞斯角(Cape Hatteras)東至東南約580海里(1,074公里)、瑪莎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東南約590海里(1,093公里)(參見地圖)。百慕大有103公里的海岸線。漢米爾頓市(City of Hamilton)和聖喬治鎮(Town of St. George)是百慕大的兩個法定自治市。當地亦設有一些稱作「村莊」的地區,如Flatts Village、Tucker's Town和Somerset Village。
一般人誤解百慕大位於熱帶。其實,百慕大是亞熱帶氣候受附近流動的灣流強烈影響。百慕大的氣候非常潮濕,在夏季縱然溫度看似適中,但酷熱指數很高。冬季很暖和,一、二月的平均白晝溫度約有20°C(68°F)。強風和暴雨,使溫度感覺降至冰點以下,但實際溫度很少降至10°C(50°F)。降雨是百慕大淡水的唯一來源,從屋頂和流域收集(或從地下礦體抽取)然後儲進貯水池。每戶居民通常都有至少一個貯水池,鞏固當地的供水。
經濟
百慕大擁有發達的國際商業經濟體系,是不少外國公司的離岸金融中心,也是保險及各項金融服務的金融輸出點。旅遊業亦為百慕大帶來可觀的收入。百慕大的人均收入約高於美國的50%;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顯示,百慕大2004年的GDP有$45憶,這意味著人均總值達$69,900。換言之,百慕大擁有全球最高的人均GDP。
百慕大被視為首要的離岸金融中心,政府不向個人或公司收入徵收直接稅。當地稅制依賴進口稅、薪俸稅及消費稅。有關的政策為國際保險公司帶來優勢,百慕大因而被視為世界的轉保中心。[來源請求] 約400家由百慕大國際公司協會(Association of Bermuda International Companies,ABIC)作為代表的國際公司,自然以百慕大為基地。現今共有超過1,500家免稅公司和國際公司在百慕大注冊。
旅遊業是百慕大的第二大行業,大部分遊客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他們會在當地的百慕大國際機場下機。
百慕大採用百慕大元,貨幣已跟美元掛鉤。在群島內,美元鈔票和硬幣可跟百慕大貨幣替換使用。百慕大鈔票印有伊麗莎白二世的頭像。
人口
百慕大人口總共有65,365人(2005年7月估計),其中白人佔34.1%,黑人佔54.8%,混血兒佔6.4%,同時還擁有少數但逐漸增長的亞裔族群人口。基於上世紀葡屬群島(尤其是亞速爾群島)的移民,一部分人口保留了葡萄牙傳統。這或可追溯至1840年代的馬得拉家族[來源請求]。
在最近的人口普查[來源請求],種族認同成為議題;[來源請求] 上段所述的人口統計數據,或會令人誤解。島上有少數黑人人口擁有不同的血統,尤其是歐洲和美國原住民血統。葡裔百慕大人往往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族群,情況類似美國的拉丁美裔人。葡屬群島的移民,包括來自佛德角群島的黑人,以及與百慕大白人和黑人通婚的葡萄牙人。因此,不少繼承葡萄牙血統、傳統及葡語名字的島民,其數目並不計算於10%或以上的人口,而是典型地被列為「葡萄牙人」。
美國原住民再度牽起關注,尤其在聖大衛,不少居民認同自己是在殖民的首個世紀時期,被賣去百慕大當奴隸的各種北美印第安人。
上世紀,除了葡萄牙的大型移民外,加勒比海國家的移民亦持續涌現。
有幾千名主要來自英國、加拿大、西印度群島和美國的外籍勞工,他們也居住在百慕大,主要從事需要專業技術的行業,例如會計,金融和保險業等。其餘的則受雇於多個行業,包括旅館、飯店、建築、園藝等。根據2005年政府公布的受僱人口數字顯示,在總共38,947勞動力人口中,有11,223(29%)是非百慕大公民旅遊勝地
聖大衛燈塔,百慕大的旅遊勝地以下是一些百慕大的旅遊勝地:
百慕大水族館、博物館及動物園[1]
百慕大海事博物館
植物園
市廳
Crisson Jewellers
Crystal, Fantasy and Leamington Caves
吉布士山燈塔(Gibbs Hill Lighthouse)
皇家海軍造船廠(Royal Naval Dockyard)
聖大衛燈塔
聖喬治
聖彼德教堂
Swizzle Inn
假期
日期 假期 備注
1月1日 新年
不定 耶穌受難節 百慕大人會放自製的風箏慶祝復活節
5月24日 百慕大日 原將維多利亞女王誕晨定為帝國日;後改稱「百慕大日」,正式慶祝群島的傳統和文化
6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英女皇壽辰
7月最後的星期四或8月首個星期四 解放日 世界盃球賽首日
8月的首個星期五 Somer's Day 世界盃球賽翌日
9月的首個星期一 勞動節
11月11日 陣亡將士紀念日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6日 節禮日
文化
百慕大的文化受來自英國的殖民者影響甚多,承襲了英國的大多數傳統和習俗;由於鄰近美國,百慕大也受其影響。大部分百慕大人口為非洲奴隸的後裔。
舞蹈和音樂是百慕大文化的精粹,不少舞蹈受到美國原住民移民和非洲奴隸影響。加勒比海的影響主導了百慕大的愛好。
名人
(依姓氏字母排列)
Clyde Best,首位英格蘭足球員(1960年代末-1970年代)
Donald Henry "Bob" Burns,最高男聲的健力士世界紀綠保持者
G. K. Butterfield,美國眾議院議員(D-NC)、前高等法院法官、國家終審法院法官
Earl Cameron,藝人
Diana Dill,藝人,Michael和Joel Douglas之母
Michael Douglas,藝人/導演
Glyn Charles Anglim Gilbert,少將,排名最高的百慕大軍人
Shaun Goater,前曼城前鋒
Edward Harris,考古學家、考古學地層學Harris matrix法的創始人
Lance Hayward,爵士樂鋼琴演奏者
Clarence Hill,奧運會拳術銅牌得主
Lena Headey,英格蘭藝人
Heather Nova,音樂家
Mary Prince,奴隸,其敘述的《History of Mary Prince》一書協助結束大英帝國的奴隸制
Arthur Rankin, Jr.,製片人、導演、Rankin/Bass製作公司合夥人
Clarence "Nicky" Saunders,英聯邦運動會跳高金牌得主
Gina Swainson,前世界小姐(1979年—1980年)
Edward "Teddy" Tucker,潛水員、尋寶家
David B. Wingate,博物學家
Collie Buddz,雷鬼搖擺樂/舞廳音樂藝人
百慕大三角 Bermuda Triangle
亦稱魔鬼三角區[1]和喪命地獄。
據說已有50多隻船和20多架飛機在此處神秘失蹤。該地區略呈三角形,位於美國南岸、百慕達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之間。該地區無法解釋的事件可上溯至19世紀中葉。船隻失蹤有時原因不明,有時還沒有發出遇難訊號即無影無蹤。突出的實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迄今仍是一個謎。1945年有5架美國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空軍基地起飛,在飛行訓練途中用無線電報告他們遇難,然後電訊逐漸減弱消失,救難隊也告失蹤。
百慕大群島是世界聞名的一個地方,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正東約600公里的海上。百慕大三角的具體地理位置是指位於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島、邁阿密(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和聖胡安(波多黎各島)這三點連線形成的三角地帶,面積達40萬平方英里。百幕大三角由36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這些島嶼好似圓形的環躺卧在大西洋上,由於百慕大群島與美洲大陸之間有一股暖流經過,因此,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島上綠樹常青,鮮花怒放。百慕大又被稱為地球上最孤立的海島.因為它與最接近的陸地也有幾百英里之遙,因此,百慕大群島四周是遼闊的海洋,具有藍天綠水,白鷗飛翔,花香四溢的秀麗風景。
不過,百慕大之所以出名,並非是由於它的美麗的海島風光,而是,提起百慕大,人們就會聯想到恐怖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區」。相傳,在這里航行的艦船或飛機常常神秘地失蹤,事後不要說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以致於最有經驗的海員或飛行員通過這里時,都無心欣賞那美麗如畫的海上風光,而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唯恐碰上厄運,不明不白地葬送魚腹。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