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壞賬准備的計提依據
1.《企業會計制度》第五十三條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應收款項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款項可能發生的壞賬,對於沒有把握能夠收回的應收款項,應當計提壞賬准備」。「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壞賬損失的核算在備抵法下,可以按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賒銷金額百分比法等方法計提壞賬准備。
2.《企業會計制度》列舉了三種情況可以全額提取。即:
①債務單位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
②因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等導致債務單位停產,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償還債務的;
③逾期三年以上,尚未收回的應收款項。
3.《企業會計制度》又規定,下列各種情況一般不能全額計提壞賬准備:
①當年發生的應收款項;
②計劃對應收款項進行重組;
③與關聯方發生的應收款項;
④其他已逾期,但無確鑿證據證明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
❷ 如何計提壞賬損失
如何計提壞賬准備 企業應當定期於每年年度終了,對應收款項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款項可能發生的壞賬准備,對預計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應當計提壞賬准備。企業發生的壞賬損失有兩種核算方法:一是直接轉銷法;二是備抵法。由於備抵法更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和謹慎性原則,因此,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要求企業採用備抵法來進行壞賬的會計處理。企業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 備抵法是按期估計壞賬損失,形成壞賬准備,當某一應收賬款全部或部分被確認為壞賬時,應根據其金額沖減壞賬准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賬款金額。採用這種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計壞賬損失計入資產減值損失;一方面設置「壞賬准備」科目,待實際發生壞賬時沖銷壞賬准備和應收賬款金額,使資產負債表上真實反映應收賬款的凈值。相關的會計分錄如下: (一)計提壞賬准備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准備 (二)發生壞賬時 借:壞賬准備 貸:應收賬款 (三)沖銷的應收賬款又收回時 借:應收賬款 貸:壞賬准備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❸ 為什麼關聯公司欠款是不計提壞帳可舉例說明嗎
從《企業會計准則》的角度看,只是規定關聯方在一般情況下不能全額計提壞帳准備,除非有明確的企業破產等證據才可以全額計提。並沒有限制對關聯方計提壞帳。
不計提壞帳主要是國家稅務總局的要求。
因為,在所有的資產減值准備中,唯有往來帳款計提的壞帳准備允許稅前扣除(壞帳准備是我國計提的最早的一項減值准備,當時國稅總局歸財政部管,所以也就允許在稅前扣除了,後來的資產減值准備都不允許稅前扣除)。這就引起了國家稅務總局的高度注意,所以,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發生壞帳損失前扣除問題的通知》中規定:為了防止關聯企業間轉移利潤,逃避稅收,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關聯企業之間的往來帳款不得確認為壞帳。
比如母公司從子公司借款100萬元,無論借款時間長短,根據稅務總局的固定,均不得計提壞帳准備。即便計提了,也應該作納稅調整,不得稅前扣除。
可是,現實經濟活動中,關聯企業之間存在大量的正常交易,為了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總局認為:關聯企業之間的應收帳款,經法院判決負債方破產,破產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的負債部分,經稅務機關審核後,應允許債權方企業作為壞帳損失在稅前扣除。
❹ 對於內部債務債權所計提的壞賬准備,算不算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
計提的壞賬准備不算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而視作內部債權債務產生的損益。
合並利潤表中母子公司均納入了合並報表范圍,應當消除順流和逆流交易未實現內部損益
❺ 會計中債務計提壞賬准備嗎為什麼
債務,如果你指企業自己的債務的話,是沒有計提壞賬這一說的,計提壞賬其實是滿足謹慎性原則,不高估資產,不低估負債。因為企業的應收賬款,不一定就可以全部收回,所以計提壞賬准備,以免高估資產。如果負債計提壞賬,會怎樣呢?首先,根本不存在這種業務,你說你欠別100萬,然後你計提壞賬准備10萬,現在賬面上只欠別人90萬了,別人看到怎麼想呢?再者這樣相當於是低估了負債,不符合謹慎性原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