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天原集團天原化工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主要產品介紹天原化工目前的主要產品有:糊狀聚氯乙烯樹脂、特種聚氯乙烯樹脂。2001年度,天原化工總共生產聚氯乙烯樹脂30,886.60噸,銷售29,751.29噸,實現銷售收入181,944,919元。具體見下表:設計產能2001年生產量2001年銷售量產銷量糊狀聚氯乙烯樹脂20,000噸14,172.26噸14,170.88噸99.99%特種聚氯乙烯樹脂20,000噸16,714.34噸15,580.41噸93.22%4、天原化工的盈利狀況天原化工於1999年11月成立,2000年12月開始試生產,2001年2月開始銷售產品。2001年度,天原化工銷售收入18,194萬元,主營業務利潤2,377萬元,凈利潤-703萬元。天原化工2001年度虧損的主要原因有:一、2001年國內聚氯乙烯樹脂市場受進口低價聚氯乙烯沖擊,價格大幅下降,而原料價格下降幅度小於產成品價格下降幅度,造成毛利率下降。二、由於天原化工於2000年開始試生產,2001年上半年的產量尚未達到設計產能,影響了2001年全年產量。上述兩個因素目前已經有明顯好轉。一、2002年1-3月,天原化工主要產品特種聚氯乙烯樹脂(S-PVC)的銷售價格有了明顯上升,參見下表。二、自2001年下半年起,天原化工的產量已經達到了設計產能。天原化工計劃2002年生產38,000萬噸-40,000噸聚氯乙烯樹脂,這將比2001年的實際產量增長23%-30%。5、本次交易標的的資產評估結果此次主要採用重置成本法對天原化工的全部資產和負債進行了評估。根據上海東洲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滬東洲評報字[2002]第D0650116號《關於上海天原(集團)有限公司擬轉讓其控股子公司天原集團天原化工有限公司的股權項目的資產評估報告書》,截止2001年12月31日,天原化工的凈資產評估值為117,277,667.68元,評估值中有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844,601.20元,天原集團投資比例為76.22%,股權價值為89,389,038.31元。本評估結果已經上海市資產評審中心滬評審[2002]267號文確認。
法定代表人:汪適和
成立時間:1999-11-02
注冊資本:12617.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000100623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合資)
公司地址:金山區州工路358號
㈡ 有哪些天才的資本運作
答:新三板上有
九鼎集團:子公司昆吾九鼎借殼逆襲A股, 14個漲停板狂賺104億
九鼎集團的第一次逆襲是因為趕上了創業板的風口;第二次逆襲則源於2014年掛牌新三板,並且此後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運作獲得上百億融資並成為新三板第一 家千億市值公司;今天,讀懂君向您介紹的主要是九鼎集團的第三次逆襲,九鼎集團旗下子公司、主要從市PE業務的子公司昆吾九鼎以借殼方式登陸A股,狂賺百 億的資本運作。
今年5月,九鼎以41.5億元收購中江集團100%的股權,通過中江集團,九鼎得以間接持有A股上市公司中江地產(600053.SH)72.37%的股權。
算上中江集團10.83億元的負債以附加認購條款,九鼎最終承擔的對價是52.46億元。在這之後,九鼎將昆吾九鼎資產注入中江地產。
中江地產復牌後連拉14個漲停板,九鼎的浮盈達到驚人的104.33億元。
因為中江地產控制權發生變更後,累計向九鼎投資及其關聯方購買的資產總額佔中江地產資產總額的55.36%,未達到100%。因此,不構成借殼上市。
最厲害的一次借殼,卻不構成借殼上市,這就是水平。
㈢ 上市新版三的母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其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是否需要和母公司保持准則一致
可以很明確的說不需要。
企業選擇何種會計制度主要依據監管部門要求、行業一般規則和企業自身特點進行選擇。
我國現有的有效的會計制度主要有:
企業會計准則,它適用於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和金融保險企業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企業。
小企業會計准則,它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
運輸(交通)企業會計制度,適用於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交通運輸企業,包括從事遠洋、沿海、內河、公路運輸企業,海河港口,倉儲企業,外輪代理企業,以及城市公共汽(電)車、出租汽車、輪渡、地鐵等企業
企業會計制度,名存實亡的東西,其中規定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以及金融保險企業以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含公司,下同),執行本制度。
企業可以根據行業和自身情況根據監管要求選擇上述幾個有效的會計制度執行。
財政部要求所有上市企業必須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現在的新三板上市企業雖然核算條件、資本體量都與公開發行上市交易的公司有差距,不過也必須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但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是不需要強制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具有特殊監管要求的子公司或不在中國本土注冊經營的子公司無須完全參照中國財政部對上市公司要求執行,比如上面提到的運輸企業如果監管部門要求其使用運輸企業會計制度,那他應當執行運輸企業會計制度,不需要強制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如果企業注冊經營地在國外,那應當首先執行當地的會計制度,更談不上要與國內的母公司保持一致了。
子公司執行不同於母公司的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上存在差異可以通過調整子公司財務報表達到上市公司披露列報要求。《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中第二十七條要求"母公司應當統一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使子公司採用的會計政策與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與母公司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母公司的會計政策對子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必要的調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會計政策另行編報財務報表。第二十八條要求「母公司應當統一子公司的會計期間,使子公司的會計期間與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會計期間與母公司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母公司的會計期間對子公司財務報表進行調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會計期間另行編報財務報表。」准則通篇沒有強調子公司實際執行的會計制度需要與母公司保持一致,而是強調母公司在合並列報時應當按照母公司會計制度調整子公司財務報表差異。
因此,新三板子公司會計制度與母公司會計制度保持一致不是必須的要求。當然,保持一致有很多好處,首先編制合並財務報表就能省去很多麻煩,不過這絕不是必須的。
㈣ 上市公司拆分子公司上新三板是好事還是壞事
肯定是好事啊!對於母公司來說能提高市值,對於子公司來說是發展的需要。
㈤ 股票海格通信的子公司獲准掛牌新三板是利好還是利空呀,請教高人指點
算是利好,但現在的市場行情,個股的利好利空已經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盤走勢,元月以來,大盤跌的很厲害,很多個股都是被錯殺的,只要大盤好轉,不管是利好還是利空都可能會漲,如果大盤繼續跌,就是個股有利好也沒有什麼用,沒有多少資金願意逆市拉升
㈥ 上市公司股權佔新三板企業不能超過50%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十餘家A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交易。其中互動娛樂持股28.5%的子公司樹業環保、雲南銅業及大股東雲銅集團累計持股91.87%的子公司雲銅科技,均在新三板系統發布了對外投資公告,顯示一切經營正常。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在實務中已獲得認可。
就在上個月,精華制葯控股51%的子公司江蘇森萱醫葯化工公司啟動改制,決意沖刺新三板。精華制葯為此表示,在新三板掛牌有利於完善江蘇森萱醫葯化工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其競爭力。
據了解,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力推子公司掛牌新三板,除了常規的完善治理結構外,還與新三板的融資制度有很大關系。相比於A股市場普遍長達一年多的再融資期限,新三板融資期限一般在3個月左右,且審批手續簡單甚至可以免審批。此外,新三板畢竟可以公開定價,上市公司子公司在新三板可以獲得較為公允的定價。
從海欣醫葯的案例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從進行股份制改制,再到正式掛牌新三板,一般僅需要1年左右時間。而對於已經完成改制的上市公司子公司,則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掛牌。
可以預見的是,上市公司將會越來越多地參與新三板擴容,除了推動子公司掛牌新三板外,本身條件已不符合滬深交易所上市規則的上市公司也可選擇退至新三板交易。例如*ST長油在完成退市整理之後,將於8月份轉掛新三板。
㈦ 新三板融資和股權稀釋的計算方法
股權稀釋的計算方法某公司成立二年,共有三個股東。股權分別是A:49%;B:30%;C:21% 共計投資一百萬。現有四人共以現金25萬;房租10萬入股,要求四人共佔20%的股份,每人各佔5%有 那麼稀釋後的股份是不是這樣的啊:
A為:(100-20)X 49% = 39、2%
B為:(100-20)X 30% = 24%
C為:(100-20)X 21% = 16、8%
其他四人分別為 : 5% ; 5% ; 5% ; 5%
共計總股份100% 這樣對嗎?稀釋股權就是股東通過吸收其他資金,使自己的控股比例下降的一種做法.這樣可以擴大公司的資金實力.具體做法可以參考正泰集團的做法:正泰集團成長之路的標桿意義在於南存輝以過人的膽識和謀略將家族股權不斷稀釋,從而以較少股份控制了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
用家族「稀釋」自己 南存輝股權第一次被稀釋是在20世紀90年代,處在發展十字路口的南存輝與美商黃李益合資,「正泰」這一名稱由此問世。此後,南存輝把南存飛、朱信敏、吳炳池及林黎明四人攬入正泰成為股東。 南存輝靠股權安排,完成了正泰大廈至為關鍵的基礎構建。從股權安排上看,黃李益25萬美元的資金與其說是投資不如說更像是借款,因為在完成股權安排、構築正泰核心決策層後,南存輝的股權佔60%,其餘四人分享剩餘的40%,黃李益並不享有股份。到1994年初,三年時間,正泰的資產達到5000萬元,南存輝的個人資產增加了二十多倍! 用社會資本「稀釋」家族 當正泰成為溫州的知名企業後,正泰產品供不應求,南存輝卻對公司的發展極為不滿:靠自身的利潤增長發展,企業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到中國龍頭老大的地位!南存輝要加速做大,他需要新的發動機,南存輝充分利用正泰這張誘人的「牌」,開始他的兼並、聯盟的資本擴張。南存輝選擇企業的標準是:資產比較雄厚、產品有較好前途且能為正泰「拾遺補缺」。這時,正泰的品牌效應出來了。許多企業看中品牌這個無價之寶,想要貼牌,這使南存輝大規模擴張計劃得以實施。先後有38家企業進入正泰,股東近40名,而南存輝的個人股權也被「稀釋」到不足30%。此時,正泰凈資產5000萬元,這是南存輝股權的第二次稀釋。 對這些企業,正泰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投資、控股或參股等多種靈活的形式「招募」,進入集團的二級、三級公司,使這些企業既在集團的統一指揮下運行,又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一些業績不好或企業經營、管理理念與正泰不符的企業,也隨時會脫離正泰集團。 作為家族企業,家族成員並不贊成他的做法,正泰集團資本的不斷擴張,為什麼要讓大家來分正泰這頓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大餐呢?但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正泰集團在不斷被「稀釋」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 到1998年,正泰的「殼」形已顯露出來,它再也不是一個家族企業,而是一個企業大家族。同時,南存輝的個人資產也達到了將近2億元。 進行公司重組建立集團公司 1998年,南存輝股權第三次大幅度稀釋。重組後的正泰集團呈控股集團結構,下轄近30家控股公司及31家相對控股公司。其中正泰集團一半的資產集中在電器股份、儀器儀表和持股85%的成套設備公司中。此次改組,南存輝兄弟股份降至28%,朱信敏、吳炳池和林黎明分別持有7%~10%不等的股份份額。 多年來,南氏家族的股份主要集中在正泰集團的核心部——低壓電器部分的股份。南存輝拿出這部分的股份進行股份制改造,從這部分的股東原先南氏家族股、重大企業股,又增添了占原股東數一半的知本股。這使股東一下子擴大到107人。南存輝的個人股由此被「稀釋」到集團股份的20%。2000年,南存輝把集團的50多個企業重新組建為兩個股份公司和三個有限責任公司,取消成員企業的法人資格,企業老闆變成了小股東,他還把核心層的股份讓出來,讓優秀的科技人員和職業經理人持股20世紀90年代從上海來的一位工程師,現任集團公司副總裁,十年的發展個人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分紅、股金)已超過1000萬元。集團內部百萬富翁的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創造了民營企業共同致富的經典案例。
南存輝在集團內推行股權配送制度,他要將最為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為優秀的人才。這就是正泰的「要素入股」——管理入股、技術入股、經營入股,以體現「知本」這種優良資本的價值。 正泰在變革產權制度的同時,注重健全治理結構,不斷優化管理機制。 優化股權結構,淡化家族色彩 為了克服家族企業的弊端,正泰在形成股權較大級差,維護決策層權威性的同時,通過收購、兼並、合股等方式,使股權結構多元化;通過吸納優秀工成為股權擁有者,為正泰的產品研發、銷售、經營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銷售精英。經過股權結構的合理調整,目前,在正泰最高決策層中,家族成員所佔的比例已不到三分之一;在一百多人組成的股東會中,家族之外的股東佔了80%;南存輝在正泰的股份僅佔20%左右。家族色彩在淡化,企業卻在不斷壯大。 實行「兩權」分離,專家治理 為了完善和優化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總經理的人員結構,變家庭管理為專家管理。南存輝首先對進入領導層的直系親戚進行剝離,大幅度降低家庭成員比例,同時對股東大會的人員進行調整,主要由中小股東代表所組成。目前,在正泰法人治理機構中,非家族股東成員佔60%,非股東人員佔20%,有血親關系的家庭股東僅佔20%;在經營執行層中,非股東人員占總量的85%,大量外來的優秀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進入領導層,初步做到了資本所有權與生產經營權的適度分離和專家管理企業。
結論 正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之路,特別是其公司治理變革之路對我國處於成長期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正泰集團治理變革最明顯的特色是產權分散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民營企業老闆一定要有胸懷,要捨得把自己原來獨占企業的股份逐漸稀釋,讓企業的骨幹員工和策略投資者都能擁有股份。將企業維系在某一個人身上是十分危險的,把股份分給大家,老闆的股份相對比例是降低了,但是「蛋糕」大了,擁有的資產絕對數量卻大大地增加了。0 0 添加評論(0)klhvw09-10-24稅法上將股權投資收益區分為股息性所得和股權轉讓所得,但在新《企業會計制度》中都合並在「投資收益」中。股息性所得是投資方從被投資單位獲得的屬於已徵收過企業所得稅的稅後所得。稅法規定,凡投資方適用的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方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的,除國家稅收法規規定的定期減稅、免稅優惠以外,其取得的投資所得應按規定還原為稅前收益後,並入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補繳企業所得稅。會計上規定企業應在每年末,按有關規定(區分成本法和權益法)計算應享有(或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虧損)的份額,確認投資收益(或損失),並相應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而稅法上,不論企業會計賬務中對投資採取何種方法核算,被投資企業會計賬務上實際做利潤分配處理時,投資方企業應確認投資所得的實現。
資本利得是投資企業處理股權的收益,即企業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所獲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這種收益一般應全額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納稅人可以充分利用上述政策進行納稅籌劃。
保留低稅地區被投資企業的利潤不予分配
如果被投資單位未進行利潤分配,即使被投資單位有很多未分配利潤,也不能認定為投資方企業的股息所得實現。各國公司稅法中都有「受控子公司」的反避稅條款。我國所得稅規定中尚未涉及。
如果投資企業是盈利企業,而且其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企業,應盡可能地促使被投資企業不向或推遲對投資者分配利潤(含股息、紅利),避免或推遲分回的利潤(股息、紅利)補繳所得稅。要達到這一目的,投資企業可追加對被投資企業控股,從而控制被投資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
這樣做,對投資方來說,可以達到不補稅或遞延納稅的目的;對於被投資企業來說,由於不分配可以減少現金流出,而且這部分資金無需支付利息,等於是增加了一筆無息貸款,因而可以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
我們知道,如果將盈利留在企業內部作為積累項目,股東的權益增加了,但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雖然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沒有現實的股息收入,但伴隨著股東權益的增加,股東掌握的股票價格會上漲,這時股東可以從股價上漲中獲取實惠。目前,我國對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若股東將已漲價的股票拋售,也只須按成交金額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其稅負**低於個人所得稅對股息、紅利的納稅負擔。
如果被投資企業是母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則沒有進行利潤分配的必要。
「先分配後轉讓」可籌劃
企業保留利潤不分配,將導致股權轉讓價格增高,使得本應享受免稅或需補稅的股息性所得轉化為應全額並入應納稅所得額的股權轉讓所得。
㈧ 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收購新三板掛牌企業有什麼限制嗎
這位朋友,不知道你對新三板了解多少。首先要說的是,新三板也是上市公司板塊,全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這也是以股票形式進行交易的板塊。您確定您說的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會收購新三板上的一家上市公司嗎?如果是真的,咱們在說有什麼限制,另外追加懸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