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主板塊表現好於合資 上汽集團2019年銷量達623.79輛
(文/張鈺翊)1月9日,上汽集團發布了2019年12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集團在2019年12月實現汽車銷量69.77萬輛,較上一年同比微幅上漲。累計來看,上汽2019年全年實現銷量623.8萬輛,同比下降11.54%。
的確,2019年上汽集團的海外業務大幅增長,目前已經進入了5大洲60餘個國家,形成了泰國、英國、印尼、智利、澳新、中東、印度7個「萬輛級」區域市場。而這些市場的增量,也為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發展提供優勢。
不過,客觀的說,盡管自主品牌的發展獲得階段性成功,但2019年上汽集團仍未完成年銷量目標。此前,2019年中,上汽集團基於對全年國內市場的預測,將2019年全年的銷售目標調低至650萬輛。然而,即便是調整後的目標,也未完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2019年國內車企無一倖免,銷量全面下挫
進入2020年,多家車企公布了2019年的銷量。根據已知車企的銷量數據來看,國內各大乘用車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更有甚者下滑幅度超過了2位數。
通過目前已公布銷量數據的車企來看,全軍覆沒。對於中國車市而言,過去的這一年依然略顯蕭條。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乘用車銷量為2070萬輛,較2018年下降7.4%,降幅已超2018年。轎車、SUV、MPV、新能源市場均出現下滑,2020年對於國內車市來說到底是觸底反彈還是繼續下滑,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2019全年銷量出爐:10家乘用車企業無一增長
2019全年銷量出爐:10家乘用車企業無一增長,上汽、長安、比亞迪降幅兩位數
2020年伊始,部分汽車類上市公司按照慣例紛紛發布了2019年12月份的產銷快報。至此,2019年全年的產銷數據也隨之出爐。本期單獨統計了乘用車上市企業的產銷數據,截止發稿時已發布產銷數據的乘用車企業共有10家,東風集團、長城汽車尚未發布(註:上市公司產銷數據系自願發布,因此有的車企雖然是上市公司,但卻不對外發布該項數據)。
?要·點·速·覽
乘用車
?上汽:2019年銷量623.80萬輛,下降11.54%
?廣汽:2019年銷量206.22萬輛,下降3.99%
?長安:2019年銷量176.00萬輛,下降15.16%
?吉利:2019年銷量136.16萬輛,下降9.28%
?奇瑞:2019年銷量74.5萬輛,下降0.9%
?比亞迪:2019年銷量46.14萬輛,下降11.39%
?江淮:2019年銷量42.12萬輛,下降8.91%
?小康:2019年銷量32.54萬輛,下降6.46%
⑨北汽新能源:2019年銷量15.06萬輛,下降4.69%
⑩海馬:2019年銷量2.95萬輛,下降56.41%
相關文章:12月產銷快報-商用車:2019全年銷量出爐,貨車老大是福田,年銷54萬輛遙遙領先;客車老大是宇通,險勝金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上汽集團2019年累計銷量約624萬輛
日前,上汽集團(600104.SH?)發布的快報顯示,公司2019年12月整體銷量約為69.8萬輛,同比增長6%,環比增長20%。2019?年全年銷量約為624萬輛,同比下滑11.5%。
具體來看,上汽大眾2019年12月的銷量約為23.4萬輛,同比增長38%,環比增長13%。其中,轎車板塊,朗逸銷量約為6.7?萬輛,同比增長68%;SUV?板塊,途岳銷量約為1.9?萬輛。整體來看,上汽大眾2019年實現銷量約為200.2萬輛,同比下降3.1%。
中銀國際證券在研報中稱:「未來,上汽大眾將新增高端MPV等車型,奧迪項目順利推進,發展持續看好。」據了解,上汽大眾奧迪除Q4e-tron外,預計還將量產A7L,豪華車項目未來將給其帶來相對更高的盈利能力以及增量。
此外,上汽通用2019年12月銷量約為12.4萬輛,同比下滑28%,環比增長4%,其中主力車型英朗銷量約為2.6萬輛,同比增長41%。2019年,上汽通用實現銷量約為160萬輛,同比下滑18.8%。華西證券在研報分析稱:「目前上汽通用仍處於底部蓄力階段,在市場對三缸機認可度比較低的影響下,上汽通用中高端合資品牌別克和雪佛蘭被高性價比的日系品牌搶占部分市場。展望2020年,上汽通用產品切換四缸機計劃落地,將在產品定位方面重塑品牌形象,驅動銷量修復。」
自主板塊,上汽乘用車2019年12月銷量約為7.7萬輛,同比增長11%,連續6個月實現同比增長,但全年實現銷量67.32萬輛,同比下滑4.1%。上汽通用五菱12月銷量約為22.3?萬輛,同比下滑1%。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實現銷量約為166萬輛,同比下滑19.4%。通用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明年寶駿及五菱車型逐步更新換代,有望實現產品升級,會推動銷量回升。」
盡管全年銷量整體下滑,上汽集團在2019年也有不少亮點。比如,海外銷量約為35萬輛,同比增長26%。其中,MG名爵海外銷量約為13.9萬輛,同比增長90%。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上汽集團2020年11月產銷快報出爐,榮威、MG熱銷八萬輛!
在剛剛過去的11月,在廣州車展的帶動下,整個中國車市繼續延續熱銷態勢。作為國內汽車龍頭的上汽集團也有著不錯的銷量表現。12月4號下午,上汽集團正式發布了2020年11月產銷快報,其中:
2020年11月,上汽集團共銷售汽車64.39萬輛,同比增長10.7%;
2020年1-11月份,上汽集團累計銷售汽車485.39萬輛,同比下跌12.39%;
MG品牌方面,全新一代MG5在11月8號上市後,訂單爆棚,目前市場上一車難求。另外,MG領航、第三代MG6也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上汽集團2020年5月產銷快報出爐,自主品牌表現搶眼!
北京時間6月5日傍晚,上汽集團(600104)發布了2020年5月產銷快報,整體銷量繼續回暖,特別是上汽大通表現出色,實現了同比大幅增長。
2020年5月,上汽集團銷量47.3萬輛,同比降1.63%;
2020年1-5月份累計銷量156.97萬輛,同比跌36.47%;
上汽集團整體銷量繼續回暖
作為國內汽車的龍頭企業,上汽集團的銷量一直被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風向標,也因此備受大家關注。在逐漸擺脫疫情的影響後,上汽集團在5月份的銷量也再創2020年新高。
對比上汽集團2020年前5個月的銷量走勢,很明顯發現,從3月份開始整體銷量正逐步向2019年同期水平靠攏,並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回暖跡象明顯,並很有可能在6月份實現同比正增長。
自主品牌回暖明顯
分品牌來看,上汽大眾依舊跌幅明顯,同比去年同期跌14.9%;上汽通用在全新英朗銷量強勢回歸的帶動下,正逐步縮小與去年的差距,五月份微跌3.6%;而上汽通用五菱與上汽大通表現優異,分別同比增長10.9%和60.6%;
另外,作為上汽集團作為倚重的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車在5月份銷量也超過了5萬輛,雖然與2019年同期相比讓那個處於微跌狀態,但環比4月大增32.5%,回暖跡象明顯。另外,上汽乘用車分別將在接下來的6月與7月上市兩款重磅車型,榮威Rx5 Plus和第三代MG6。兩者分別作為榮威與名爵的銷量主力同時面臨換代,對其目前的銷量也存在一定影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2019年年終銷量快報:最早交出成績單的車企,都表現良好
2019年剛剛過去,就有幾家車企迫不及待地交出了2019年全年的成績單。就跟我們在學生時代一樣,積極拿著考試卷給家長簽字的,肯定都是成績好的。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我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達到9.1%。而這兩天搶先發布銷量報的這幾家車企均跑贏大盤,甚至逆勢增長,是2019年車市絕對的「優等生」。
一汽豐田
2019年對於一汽豐田來說無疑是豐收的一年。據官方數據,2019年一汽豐田累計銷量達到738,000輛,同比逆勢增長2%,達成了既定銷售目標。不僅如此,在市佔率方面,一汽豐田也從2018年的3.2%提升到了3.5%。
隨著豐田TNGA架構下的新車型不斷鋪開,一汽豐田也享受了其成果。在2019年,亞洲龍、第12代卡羅拉、全新RAV4三款重量級新車給一汽豐田帶來了非常不錯的收益。可以說,要不是產能有限,一汽豐田的銷量還能網上提升一大截。
雷克薩斯
盡管前段時間被罰了幾千萬元,但這並不影響雷克薩斯今年在中國市場的優異表現。2019年雷克薩斯累計銷量達到200,521輛,年銷首次突破2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高達25%。
經歷了改名、換標、出新車等一些列大動作,2019年的上汽MAXUS宛若重獲新生,在其覆蓋的所有細分市場都打開了全新的篇章。從商用車拓展到乘用車,上汽MAXUS都表現出不可小覷的強大競爭實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上汽集團的產銷快報看不懂。本月數與去年同期數怎麼會差別這么大
產銷量根據季節變化和節假日的不同,同比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波動,只要是經過審計的財報數據都是比較准確的,不會有問題。
⑼ 2019年2月份保費收入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1至3月,一季度全行業保費收入同比下降了11.15%,這種情況在保險業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過了。記者查閱了從2014年以來的相關數據,發現每年一季度的保費增長均保持在兩位數的速度。2017年為32.45%,而最快的2016年,同比增長為42.18%。一般來說,一季度的業績是全年最顯眼的一個季度,因為每年1月份都有保險公司慣例的「開門紅」沖刺,而今年在防風險嚴監管的氛圍下,行業未能實現「開門紅」,故而影響了一季度的整體業績。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500.81億元,同比下降18.2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61.52億元,同比下降2.39%。具體來說,主要受到去年10月保監會開始實施的134號文影響,使「開門紅」的主力年金型產品受到限制,銷量大幅下降,造成壽險新單業務增長趨緩。以行業標桿,目前上市的4家大型保險公司為例,今年一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的壽險新業務保費同比均有下降,分別下降了35.3%,28.2%,16.6%和49.1%。
盡管一季度總體保費收入呈現出下降態勢,但如果進行更細節的分析,則會看到一些不同的風景。首先,3月份,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壽險公司3月原保費收入為3236.85億元,同比增長8.53%,而2月份的同一數據為同比下降21.03%,情況有所改善。
其次,由於近年來行業不斷進行結構調整,期交保費佔比不斷提高,大量的存量業務開始為行業貢獻長期穩定的保費收入。仍以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一季度的續期保費同比收入為例,其分別增加了39.1%、55.9%、60.7%和35.7%。
其三,健康險業務在3月也出現了快速增長,同比增長達到29.4%。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健康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普通較高,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大幅增加有助於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的改善。
應該看到的是,一季度保險行業銷售數據雖然表現平平,但保險行業前景依舊向好,從行業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到稅收遞延型養老險政策試點落地,一系列政策紅利正逐步釋放,這都將是保險行業的長期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