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參與了新股申購 ,請幫忙解釋配號數量
規定的配號單位(上海股票每1000股為一個配號,深圳股票每500股一個配號)編定配號。一般為T(申購日)+2個交易日出配號,並將配號數量N和第一個配號記入申購者的股票帳戶,則此後順延共N個配號都該投資者的。
新股申購流程:
1、投資者T日,准備好足額資金,通過證券賬戶進行新股申購,買入委託(和買股票的菜單一樣),數量滬市股票需要是1000股的整數倍,深市股票需要是500股的整數倍,超過可申購額度都是廢單。如果多次委託僅第一筆委託是有效的。滬市申購時間為T日9:30-11:30;13:00-15:00;深市申購時間為T日9:15-11:30;13:00-15:00。
2、T+1日:資金凍結、驗資及配號。中國結算公司將申購資金凍結。交易所將根據最終的有效申購總量,按每1000(深圳500股)股配一個號的規則,由交易主機自動對有效申購進行統一連續配號。
3、T+2日:搖號抽簽。公布中簽率,並根據總配號量和中簽率組織搖號抽簽,於次日公布中簽結果。
4、T+3日(一般T+2日清算後就可以)可查詢到是否中簽,如未中簽會返款到賬戶。中簽客戶在新股上市日可以將中簽股票進行交易。
㈡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3.24
一、利潤分配
1、中國石油10股派現0.2486元 凈利潤355億同比下降67% 中國石油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7254.28億元,同比下降24.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5.17億元,同比下降66.9%;基本每股收益0.19元;並擬向其他股東每10股派現0.2486元(含稅)。
2、中國人壽年報擬10派4.2元 凈利增長7.7% 中國人壽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113.67億元,同比增長14.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6.99億元,同比增長7.7%;基本每股收益1.22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4.2元(含稅)。
3、中信銀行年報凈利潤增長1% 擬10派2.12元 中信銀行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451.34億元,同比增長16.37%;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1.58億元,同比增長1.15%;基本每股收益0.88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2.12元(含稅)。
4、中信證券2015年凈利潤198億增長75% 擬10派5元 中信證券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60.13億元,同比增長91.8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8.00億元,同比增長74.64%;基本每股收益1.71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含稅)。
5、貴州茅台年報擬10派61.71元 凈利增長1% 貴州茅台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26.60億元,同比增長3.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5.03億元,同比增長1.00%;基本每股收益12.34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1.71元(含稅)。
6、華誼兄弟年報擬10轉10派1元 業績同比增長9% 華誼兄弟3月23日晚間披露2015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74億元,同比增長62.14%;凈利潤為9.76億元,同比增長8.86%。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
7、寶信軟體年報擬10轉10派2.5元 凈利下降2.9% 寶信軟體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9.38億元,同比下降3.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2億元,同比下降2.90%;基本每股收益0.847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及派現2.5元(含稅)。
8、西隴科學年報推10轉15派1元 業績同比增長17% 西隴科學3月23日晚間披露2015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1,352.93萬元,同比增長14.36%;實現凈利潤9079.34萬元,同比增長17.11%。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
9、恆信移動年報推10轉15派1元 業績同比持平 恆信移動3月23日晚間披露2015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488.01萬元,同比下降28.84%;凈利潤1058.85萬元,同比增長0.46%。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
10、金隅股份年報擬10轉10派0.3元 凈利同比下滑近17% 金隅股份3月23日晚間發布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09.25億元,同比下降0.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17億元,同比下降16.73%;基本每股收益0.42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及派現0.3元(含稅)。
11、凌鋼股份年報擬10轉9送1派0.2元 凌鋼股份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2015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及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擬以2015年末公司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0.2元(含稅),派發股票股利1股(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9股。
12、海螺水泥年報擬10派4.3元 凈利下滑逾三成 海螺水泥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09.76億元,同比下降1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16億元,同比下降31.63%;基本每股收益1.42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4.3元(含稅)。 13、招商輪船年報凈利同比增長476% 擬10派0.66元 招商輪船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61.57億元,同比增長136.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54億元,同比增長476.08%;基本每股收益0.23元;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0.66元(含稅)。
二、股東減持
1、嘉麟傑股東日阪製作所減持公司3.76%股份 嘉麟傑公告,3月23日,公司收到股東株式會社日阪製作所關於減持股份的告知函,該股東於3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3128.3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76%。
2、龍韻股份股東上海領銳擬減持至多250萬股 龍韻股份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股東上海領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領銳」)披露減持計劃,其出於資金需要,擬在自公告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後至6月30日期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5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75%。
3、富瑞特裝董事長減持350萬股 富瑞特裝公告,公司董事長鄔品芳於3月23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3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9%。
4、錦富新材股東減持260萬股 錦富新材3月23日晚間公告,股東 TB POLYMER LIMITED 於2015年6月9日至2016年3月22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2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179%。
5、掌趣科技股東葉穎濤減持1000萬股 掌趣科技3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葉穎濤,於3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掌趣科技1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6%。
6、興森科技控股股東減持1350萬股 興森科技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邱醒亞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於3月22日、23日合計減持公司13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72%。
三、並購重組 1、*ST申科21億收購互聯網公司 實際控制人將變更 *ST申科3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向交易對方以15.51元/股發行1.18億股、支付現金2.64億元,共計作價21億元,收購紫博藍100%股權。
2、太極實業並購重組獲有條件通過 24日復牌 太極實業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於3月23日收到中國證監會通知,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於當日召開的2016年第20次並購重組委工作會議審核,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獲得有條件通過。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自3月24日開市起復牌。
3、ST黑化資產重組獲有條件通過 24日復牌 ST黑化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接到中國證監會通知,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於3月23日召開的2016年第20次工作會議審核,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之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有條件通過。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3月24日開市起復牌。
四、脫星摘帽 1、*ST華錦2015年凈利扭虧 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 *ST華錦3月23日晚間披露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09.09億元,同比下降29.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9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基本每股收益0.21元;公司已向深交所提交了關於撤銷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的申請。
2、*ST海龍25日起撤銷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 *ST海龍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提交的關於撤銷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申請獲得深交所審核意。根據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將於3月24日停牌1天,3月25日復牌並起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為「恆天海龍」,證券代碼(000677)不變;股票交易日漲跌幅度限制由5%變為10%。
3、*ST美利25日起「摘帽」 更名為「美利紙業」 *ST美利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提交的關於撤銷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申請已獲深交所核准同意。按照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於3月24日停牌一天,股票簡稱自3月25日開市起由「*ST美利」變更為「美利紙業」,證券代碼(000815)保持不變,股票交易的日漲跌幅限制由5%變更為10%。
五、其它重要事項
1、廣電網路與同方股份合作智慧城市業務 廣電網路3月23日晚間公告稱,為加強智慧城市類業務合作,推動雙方各項業務發展,公司於3月23日與同方股份在北京簽訂《「智慧城市」業務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結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協議有效期為兩年。
2、華策影視擬投資虛擬現實視頻製作公司 華策影視3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於近日與熱波(北京)網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其原股東簽署增資協議,公司擬以自有資金640萬元向熱波科技增資,增資完成後公司持有熱波科技8.60%的股權。
3、龍建股份中標海外8.14億元工程項目 龍建股份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孟加拉共和國政府派拉橋(勒布卡里)建設項目處長辦公室的中標通知書,公司成為「跨派拉河1470米長派拉橋(勒布卡里橋),包括巴里薩爾-帕圖卡里公路26公里處的引道、護堤和相關工程 (N-8)」 項目的中標人,工程總價摺合人民幣81369.14萬元。
4、瑞豐光電發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預案 瑞豐光電3月23日晚間披露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預案),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總計不超過2468萬股,約占計劃簽署時公司股本總額的9.8%,股票的授予價格為5.71元/股。
5、捷成股份加碼投資5億元 獲得星紀元影視控股權 捷成股份3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5.25億元購買星紀元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5%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公司合計持有星紀元55%的股權(公司曾於2015年2月、8月分別收購星紀元5%、25%的股權),星紀元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6、游久游戲股東劉亮、代琳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游久游戲3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股東劉亮、代琳於3月22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劉亮、代琳在構成一致行動人關系後未及時履行報告、公告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㈢ 標的資產不符合IPO標准 祥雲飛龍借殼聖萊達遭否
據證監會4月7日公告,並購重組委當日審核了兩家公司的並購重組申請,其中聖萊達未獲通過,其成為今年以來第11家並購重組申請被否的公司,這也是借殼等同IPO後首個應用IPO標准被否的重組案例。
聖萊達被否決意見如下:本次重組構成借殼上市,標的公司會計基礎薄弱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弘高創意29.21+0.782.74%
*ST申科18.88+0.000.00%
艾派克44.28+0.000.00%
海通證券14.63-0.05-0.34%
聖萊達20.98-0.13-0.62%
、內部控制不健全,不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三十條的相關規定。
「雖然借殼標准等同於IPO已一年有餘,但完全應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來對借殼重組進行否決還是第一次,體現重組監管更加嚴格。」有資深投行人士如此分析。
查閱資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為: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執行,能夠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生產經營的合法性、營運的效率與效果。
第三十條為:發行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務報表的編制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並由注冊會計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再看聖萊達的重組計劃,時間追溯到2013年10月18日,聖萊達發布了資產重組預案,祥雲飛龍擬以63億的估值借殼聖萊達。借殼完成後,聖萊達將從熱水器製造企業變為以鋅、精鉛、銦、銀、金、銅等金屬為主要產品的資源回收利用企業。
當時披露的方案顯示,聖萊達將除1.4億元貨幣資金以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全部出售給現大股東寧波聖利達(持股38.25%),置出資產預估值為3.1億元。同時,聖萊達將向雲南祥雲飛龍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祥雲飛龍)全體股東發行股份收購祥雲飛龍100%股份。祥雲飛龍的評估預估值63億元,增值35.4億元。
實際上,此前在推進重組的過程中,即有輿論質疑祥雲飛龍通過會計變更粉飾利潤,並屢次因違法違規受到行政處罰。
查閱公開資料可見,2011、2012和2013年前三季度,祥雲飛龍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8.6億元、17.8億元和14.4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7億元、2.6億元和2.26億元,且據祥雲飛龍此前的初步估算,公司2013、2014、2015年度扣非後凈利潤預計為3.46億元、5.52億元和7.16億元。
在有色金屬行業整體景氣低迷的大背景下,祥雲飛龍2011至201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不成正比,已廣為市場觀察人士詬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重組中,聖萊達還曾對祥雲飛龍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出具了一份補充公告,其中顯示多個問題,包括:祥雲飛龍2011年度同時少計收入和成本10963.57萬元;2012年遺漏抵銷粗鉛銷售內部未實現利潤,導致2012年合並報表多計利潤總額8124.66萬元,2013年合並報表少計利潤總額4237.13萬元;錯誤沖銷粗鉛銷售,導致2012年度多計收入8189.76萬元,少計利潤總額642.18萬元;2013年多計利潤總額1114.39萬元;2013年度少計運費605.78萬元。
這些差錯和形成原因,與並購重組委本次否決聖萊達的意見恰好相吻合。
更令人玩味的是,聖萊達是一家上市沒多久的中小板企業。此前,市場已對申科股份、東光微電上市三年就賣殼的案例印象深刻,殊不知這一現象的「領路人」正是聖萊達—公司2010年9月10日上市,剛滿三年便宣布讓殼。自那以後,賣殼市場的主力從滬深主板挪到了中小板。
但命運也給聖萊達開了個玩笑。當比其晚披露讓殼方案的申科股份、東光微電、萬力達等等都紛紛過會後,聖萊達的重組審核進程則在經歷了兩次反饋意見後,獨立財務顧問也從發布預案時的中國銀河證券換成海通證券之後,戛然而止。
㈣ 2016一季度十大股東有吉林日升私募基金的股票有哪些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尚未結束,部分上市公司已早早交出了自己一季度的「成績單」。
由於不披露持股情況,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的持股一直極為神秘,而隨著上市公司一季報十大流通股東的新鮮出爐,部分知名私募的「購物車」也隨之暴露。
萬華化學受青睞
隨著近日萬華化學一季報披露,知名私募重陽投資及淡水泉投資的持股隨之披露。一季度末,淡水泉旗下基金及重陽投資旗下基金均對該股進行了增持。
一季度末,淡水泉投資旗下淡水泉精選1期持有該股2671.76萬股,持股占流通股比為1.24%,與去年四季度末相比,增持了470.65萬股。重陽戰略才智基金持有該股2367.10萬股,持股占流通股比為1.09%,與去年四季度末相比,增持了160.00萬股。此外,淡水泉成長基金1期、投資精英之淡水泉均位列萬華化學十大流通股東,2隻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不足1%,且與去年四季度末相比,持股數量未發生改變。
3月11日,國聯證券發布年報點評,維持對該股「推薦」評級。研報認為:角工業園MDI裝置等轉固增加了財務支出,匯兌損失影響凈利潤。目前公司已經採取措施降低匯率波動對公司盈利的影響。受原油價格暴跌影響PDH產業鏈盈利下滑厲害。8月底公司環氧丙烷及丙烯酸一體化項目試車成功,公司八角工業園 2015年正式投產,但由於原油價格暴跌,丙烯價格失去成本支撐,煤制烯烴和PDH盈利大幅下滑,公司八角項目的盈利受到考驗,目前隨著原油價格的回升,PDH產業鏈盈利有所改善。考慮到目前MDI處於價格低點,未來向上概率大,同時原油價格上漲將帶動PDH盈利回升,維持「推薦」評級。
蝶彩大比例持申科股份
據申科股份一季報顯示,蝶彩資產3隻私募基金持有申科股份並位列其十大流通股東,持股占流通股比合計達5.96%。蝶彩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寶華光證券投資基金、蝶彩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寶英生命健康投資基金、蝶彩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媽祖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這3隻基金,分別持有該股217.00萬股、167.16萬股、111.00萬股。與去年四季度末相比,該私募基金持有該股占流通股比並未出現明顯變化。
該股於2015年9月30日停牌至今。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申科股份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6年1月份至6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0萬元至-1000萬元,同比增長20.97%至39.21%,對公司股價構成利空。
除上述持股外,私募基金持股情況「暴露」的還有北京鼎薩投資有限公司旗下鼎薩價值精選2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淡水泉成長基金1期、上海道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道仁1期基金、上海永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文峰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上海磐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磐灃一期私募投資基金、上海磐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磐灃一期私募投資基金,分別持有長方集團、歌爾聲學、中孚實業、精華制葯、寶通科技和*ST華錦。
㈤ 孫麗近況
6月22日晚間,曾拍過《玉觀音》、《亮劍》等電視劇的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海潤影視")公布了其借殼申科股份(002633.SZ)上市的預案,"甄嬛"孫儷(本名孫麗)位居公司第六大股東,公司上市後孫儷將持有海潤影視1.67%的股份。
㈥ 海潤影視借殼申科股份成功上市為什麼股票名稱沒改
借殼不一定會修改股票名稱,不然就不是借殼了,只是股東換人了,大家也知道。著名演員孫儷的入股,正在借殼申科股份(002633,股吧)圖謀上市的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潤影視」),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明星公司之一。
㈦ 海潤影視盡職調查
不光是已經煮熟的,就連端上桌、夾進碗的鴨子也可能突然飛走,A股近期頻頻出現的重組跳單現象正是如此,一些股東大會已通過,甚至並購重組委審核通過的重組計劃突然毫無先兆地「黃」了。而與此同時,最為受傷的中小投資者卻得不到有關方面像樣的解釋,其終止重組的理由不是互相矛盾,就是簡單草率,且大都難以令人信服,一些公司也因此領受了監管函。但重組告吹的真正緣由卻始終遮遮掩掩,其背後是信息披露責任的淡漠與背信代價的低廉。
前後矛盾、互相矛盾頻現
12日,無緣海潤影視借殼的*ST申科公布了投資者說明會記錄,其中,投資者關心的首要問題就是為何公司5月8日公告的取消重組理由與4月30日公告的理由不一致。
記者查閱公告,*ST申科4月30日公告的終止重組理由為,「就本次重組的進展安排及交易對方提出的重組後上市公司董事會席位及管理層的分工等重大事項進行協商,最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而公司在5月8日公告中提出的理由則是「以4月30日為期限,海潤影視無法在此之前配合相關中介機構出具2014年度的審計報告、評審報告等」,其中並未提及「董事會席位及管理層分工」之事。
在投資者說明會上遭到責問後,*ST申科才補充表示所謂董事會席位及管理層分工,系海潤影視高管今年1月因病住院並尚未恢復工作,其是否能找到合適的替代人選存在不確定性。至此,公司才總算把上述終止重組的理由披露完整。
不過,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僅因無法按程序要求按時披露審計報告,以及所謂高管因病住院等理由,都是可以克服的,似乎都無法構成這一價值25億的借殼案的實質障礙,特別是在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已對此次借殼進行審核並宣布有條件通過之後。如今,連續三個跌停後,*ST申科的中小股東其實仍未獲得令人信服的答案。
無獨有偶,寶光股份的終止重組理由不僅成為投資者質疑的焦點,還引來了交易所的監管函。公司4月17日公告稱,於10日收到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詳細說明重組的障礙、各方分歧及終止重組的具體原因等。
回查公告,寶光股份4月2日還公告重組進展順利,9日就變卦宣布終止,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楊天夫方面給出的終止「理由」也與交易對手方存在明顯矛盾。在4月20日的投資者說明會上,對於終止重組的原因,楊天夫並未正面回答,而交易對手恆信正隆、獨立財務顧問長城證券代表的回答則更是與上市公司方面「矛盾重重」。
寶光股份4月16日公告中提及的終止原因為:公司控股股東北京融昌航表示,自重組預案披露以來,資產置入方和財務顧問從未就工作具體進展和重大問題等方面事宜與其他重組各方有過正式溝通,財務顧問從未組織重組各方參加過工作會議,也未就重組過程中相關重大事項,包括資產估值、評估審計、重組時間表等進行由重組各方參與的討論和交流,也沒有形成任何會議記錄,有違《框架協議》的安排和普遍認可的行業實踐,使北京融昌航日益失去了推進重組交易的信心。
但這樣的理由被長城證券方面斷然否決,其代表在投資者說明會上透露「召開了多次中介機構協調會,亦有上市公司代表參會並均已形成會議紀要;並表示對標的展開了盡職調查。」而恆信正隆的代表在投資者說明會上則直接表示「上市公司關於終止重組原因的闡述完全失實」。據報道,寶光股份重組談崩的實質原因是楊天夫方面因牛市股價上漲,對「殼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老問題」成了「新理由」
如果說*ST申科前後矛盾的終止重組理由差強人意,天興儀表「控股股東股份遭凍結」的理由則本就是個老問題。
天興儀表本月9日公告,公司向證監會申請暫時撤回重組申報材料的原因為「控股股東股權被凍結事項需進一步溝通解決」,並表示待該事項解決完善後立即向證監會重新提交申報材料。
查閱公告,公司今年4月17日表示,控股股東成都天興儀表(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興集團」)持有的150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9.92%)因涉及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的一起借款擔保糾紛案,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公司同時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天興集團持有的8900.2萬股中的7900.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2.25%)已被凍結,其中8896萬股同時被質押。
記者發現,其實早在去年10月初,天興儀表就曾公告此事,且截至該公告日,天興集團持有的8900.2萬股被悉數凍結,其中8896萬股同時被質押。幾乎與此同時,公司去年9月中旬開始停牌籌劃重組事項,並於當年12月份公布重組方案。
㈧ 360借殼最可靠消息,最權威消息
騰訊科技訊 12月1日,國外媒體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之前向奇虎360提出90億美元私有化要約的投資集團已接近與奇虎360達成最終的私有化協議,將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約77美元的價格收購奇虎360。
奇虎360今年6月曾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接到簽署日期為2015年6月17日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該要約來自公司董事長周鴻禕、中信證券及其附屬、Golden Brick Capital Private Equity Fund I L.P、華興資本、紅杉資本China I, L.P及其附屬,以每股普通股51.33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77美元)的現金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奇虎全部已發行普通股。
知情人士稱,最終的私有化協議有望於未來數周內達成。屆時,這筆交易將成為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該知情人士還稱,奇虎360正聘請中國資產管理公司來幫助該私有化交易融資。同時,一旦交易完成,奇虎360將考慮在國內A股上市。奇虎360認為,在國內上市會收獲到更高的估值。
奇虎360或數周內國內A股上市尋找重組的「折翼天使」
尋找重組的「折翼天使」
在機構人士看來:「重組失敗的公司已明確顯露了並購重組意圖,後續再次啟動資本運作的概率較高。」從時間上算,股災前重大資產重組失敗的公司目前基本已過三或六個月的承諾期,重啟並購已無障礙。
重組夭折股:在上半年重組失敗的公司中,新綸科技、威華股份、深天地A、南通鍛壓、零七股份、金剛玻璃、江泉實業、匯源通信、宏磊股份、*ST申科、博信股份、天潤乳業 等已重啟資本運作
統計顯示,在上半年重組失敗的公司中,新綸科技、威華股份、深天地A、南通鍛壓、零七股份、金剛玻璃、江泉實業、匯源通信、宏磊股份、*ST申科、博信股份、天潤乳業等已經重啟資本運作。
其中,南通鍛壓的重啟速度之快頗為罕見,公司6月6日宣布終止收購新能源 零部件商並向證監會申請撤回重組文件,且承諾三個月內不再搞,然而7月24日,公司就再次停牌,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郭慶正在籌劃部分股權轉讓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人變更,三個月承諾期滿後,公司於9月25日披露股權轉讓終止,改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並購標的是兩家互聯網廣告公司,且涉及拆除VIE架構。
除南通鍛壓外,借殼失敗的公司重啟資本運作的緊迫性也普遍較高,例如今年2月被贛州稀土借殼失敗的威華股份,已從7月25日起停牌籌劃重大事項,擬收購國內互聯網公司。同時,北京唯美度擬借殼失敗的江泉實業,則已改為分步賣殼:6月11日,原大股東江泉集團將控股權賣給「杉杉系」鄭永剛旗下的寧波順辰投資有限公司,易主兩個月後公司披露重組框架,杉杉系擬將港股一家化學品製造公司進行業務分拆並借殼江泉實業上市,不過這次重組也未能成功,公司於9月24日終止重組並復牌,且承諾半年內不再重組。但是,已經易主的江泉實業,其未來繼續推進重組的可能性已不言而喻。類似的,5月份被峰業科環借殼失敗的匯源通信也於8月10日起停牌,先是易主後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擬收購廣東迅通科技100%股權,目前仍在停牌中。
重啟重組的概率之大,令尚未有新動作的重組折翼股頗值得關注。據上證報記者統計,魯北化工 、北緯通信、*ST中魯、南紡股份、山東章鼓、天興儀表、綿世股份、科斯伍德、步森股份、和順電氣、園城黃金 等公司均屬此類,而且經過大盤震盪後,其市值大多處於30億到40億元區間。
重啟重組的概率之大,令尚未有新動作的重組折翼股頗值得關注。據上證報記者統計,魯北化工 、北緯通信、*ST中魯、南紡股份、山東章鼓、天興儀表、綿世股份、科斯伍德、步森股份、和順電氣、園城黃金 等公司均屬此類,而且經過大盤震盪後,其市值大多處於30億到40億元區間。
今天說點馬後炮的事兒,今年是中概股系統性的從美國市場退市,根據集思錄用戶 @子非蟲 的統計(鏈接:,截至今日目前有32隻中概股已經公布私有化計劃,為什麼今年這么多中概股希望私有化,一是管理層已經有政策鼓勵中概股回歸,二是中小型的中概股在美國市場低估嚴重,當然,這個低估是相比同類型的A股而言的,大家看看樂視網和優酷土豆的市值比較,還有迅雷與暴風科技的市值比較,簡直就是天上地下,如果同一個資產,大股東什麼也不用做,從美國拿回來然後在A股上市,市值就能增長兩倍以上,你如果是大股東的話,你會不會選擇將公司私有化呢?答案是很顯然的。
現實的情況是已經有人幫他們趟平了這條致富路,小平同志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實現共同富裕」,中概股私有化先富起來的人就是巨人網路的股東們。巨人網路2007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2013年11月25日史玉柱和霸菱亞洲組成的財團宣布向巨人網路流通股東提供私有化計劃,對公司估值約29.5億美元(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180億元),該私有化財團後加入鼎暉、弘毅、雲鋒等私募基金,2014年7月底巨人網路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用時僅8個月),巨人網路從紐交所退市。
從2014年7月到2015年9月一年時間內,巨人網路拆除了在美國上市時使用的VIE架構,為回歸A股掃清障礙(關於什麼是VIE及為何要拆VIE
請自行度娘腦補)。
在辦理私有私有化退市的同時,巨人網路已經開始與A股上市公司談判借殼上市事宜,2014年7月巨人私有化完成不久,2014年10月27日,A股上市公司世紀游輪(002558.SZ)宣布因重大事項停牌。到2015年11月11日,世紀游輪宣布巨人網路借殼該公司在A股上市,同時股票復牌,從11月11日至11月30日該股連續14個交易日一字漲停(目前尚未開板)。
從2013年11月底宣布私有化退市到2015年11月在A股借殼上市成功,史玉柱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搞定了交易,那麼以世紀游輪今日收盤價120元計算,目前這筆私有化退市,原有巨人網路股東賺了多少錢?根據借殼上市方案,世紀游輪發行4.42億新股收購巨人網路,每股發行價為29.58元,對巨人網路估值約130億元人民幣,按照今日收盤價計算,老巨人網路的市場價值已經高達530億元,市場價值增長接近兩倍。
同時,世紀游輪在借殼之前,總市值約20億人民幣,大股東彭建虎父子持股約70%,市值約為14億元,借殼上市完畢後,彭建虎父子持股被稀釋為約10%,持股總數約4800萬股,按照今日120元的收盤價,老股東彭建虎父子持有的市值約為58億元,相比未借殼之前增值3倍以上,同時,按照借殼上市方案,世紀游輪將向原大股東彭建虎按照凈資產的價格出售上市公司原有的游輪資產,也就是說PB為1,這部分資產價格估值約為6億元,借殼上市之前資產價值20億,相當於老股東回購資產又賺了14億,如果加上股票增值,老股東彭建虎通過巨人網路的借殼上市賺了58億元!
這樣看來,借殼上市真是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生意啊,當然,最後在二級市場高位接盤的兄弟就沒法那麼好了。
一邊是大量的中概股希望從低估值的美國市場退市,一邊是A股掛牌上市的重重阻力,對於擬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而言,史玉柱已經完成的借殼上市無疑給大家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A股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就顯得越發寶貴,據《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再爛的殼公司,現在基本上都至少有三四家借殼方在談。借殼費基本上都在4億元以上,而且上市公司對注入資產質量,未來股價漲幅都有要求,非熱門行業的還看不上」。廣東一家券商保薦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世紀游輪之前也不是和巨人網路談借殼的,「這家公司之前還和信利光電談過重組,後來終止了。據我了解,和世紀游輪談過的還有幾家,你想想,去年10月世紀游輪停牌的時候才20億左右的市值,6545萬股的盤子,這是多好的殼資源啊,多少機構去搶這個項目啊!
㈨ 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的上市
海潤影視借殼申科股份成功上市。6月22日晚間,申科股份公告稱,公司擬將除募集資金余額以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置出,並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置入資產海潤影視100%股權。交易完成後,申科股份將持有海潤影視100%股權,主營業務將由滑動軸承生產銷售轉變為電視劇製作發行,劉燕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海潤影視此番借殼估價25.22億元,增值率336.08%,公司股票於6月23日復牌。
㈩ 98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 誰來說下全過程 詳細點
俄羅斯金融危機
【內容提要】文中較詳細地分析了俄羅斯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經歷的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的起因、政府應對政策、後果。指出根本原因是俄本身經濟虛弱;具體誘因則略有不同。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的,由東亞金融危機引起的;第二、三次則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誤,引起對其不信任所致,國際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場也是產生全球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進程與原因
俄羅斯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經歷了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其特點是,金融大波動的間隔越來越短,規模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深,最終導致兩屆政府的垮台,甚至波及全球,產生全球效應。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三次金融大風波的根本原因是由於長期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導致生產萎縮,經濟虛弱,財政拮據,一直靠出賣資源、舉借內外債支撐。但具體誘因,則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的,由東亞金融危機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則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誤,引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國際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場也是產生全球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一次金融風波發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間。
本來,俄羅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療法」改革後到1996年生產連續下降,到1997年才出現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少,只0.8%。俄於1996年起對外資開放,人們看好俄金融市場,紛紛投資股市和債市,因股價上升潛力大,回報率高。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間,股票回報率平均高達1倍以上;國債的回報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個月的短期國債,兌現快。1997年是俄經濟轉軌以來吸入外資最多的一年。俄從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資237.5億美元,其中1997年即達100多億美元。但是外資總額中直接投資只佔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資本投資,來得快,走得也快,這就埋下了隱患。1997年10月間,外資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國債交易額。
1997年7月泰國首先爆發的金融危機對俄金融市場的影響還不大,因8~9月間還有大量外資湧入。及至10月韓國大爆發金融危機立即對俄金融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因在俄金融市場中韓資佔有一定比重。韓本國發生金融危機,韓資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國之急,其他外國投資者也紛紛跟進,結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間由於大量拋售股票,股價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債市和匯市,後者也紛紛告急。當時央行拿出35億美元拯救債市,以維持國債的收益率吸住外資。雖然國債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資依然撤走了100億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動發生在1998年5月~6月間。這次大波動的誘因則主要是國內的「信任危機」引起的。這次至少抽走資金140億美元。具體原因主要是3條。
一是,長達月余的政府危機引起投資者對俄政局的不安。1997年3月23日總統出於政治考慮,突然解散切爾諾梅爾金政府及解除其總理職務,引致政府、總統與杜馬在新總理任命問題上的爭斗。經過三次杜馬表決才勉強通過基里延科總理的任命。在這一個月政府危機期間,經濟領導受到很大影響,政府少收稅款30億美元,使拮據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時,由於新任命總理基里延科年輕,資歷淺,缺乏財團、政黨的支持和治國經驗,人們對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時已有部分投資者開始撤離。
二是,俄羅斯嚴重的財政、債務危機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投資者的心理恐慌。其實,俄自1992年以來一直存在財政赤字,由於政府採取發行國債、舉借外債、拖延支付等所謂「軟赤字」辦法加以彌補,再加上償付債息不包括在預算支出內,因此公布的財政赤字不高(除1994年赤字佔GDP10.7%外,其餘年份均在3%~4.6%之間)[2]民眾不甚了解其實際嚴重程度(實際在8%~10%之間). 1998年大筆債務陸續到期,拖欠需要償還,新政府要承擔償債任務,責任重大,才公布了財政債務危機的嚴重情況。俄羅斯生產一直下降,財政收入基礎越來越小;再加上稅種過多,稅率過高,引致企業稅務過重,因此逃稅現象十分普遍,幾乎一半單位偷、漏稅;拖欠工資額不斷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億盧布,總數達700億盧布。國際能源價格下降,使俄少收入50億~70億美元。俄為支撐經濟生活運轉,不得不大量借新債還舊債,而且要借更多新債。除還內債外,還要彌補財政缺口,於是債務越滾越多,形成債務金字塔。到基里延科接任總理時,俄內債達700億美元(其中國債達4500億盧布), 外債達1300億美元。1998年預算中償舊債和補赤字加在一起,占國家開支的58%。當時財長承認,今年至少需再借100~150億美元才能渡過難關。
三是,議會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起這次金融市場波動的導火線。「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國家杜馬又專門通過關於該公司股票處置法,規定外資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份額不得超過25%。這樣一來,引起外資對俄政府的不信任,紛紛拋售股票。這個公司的股票在兩周內下跌40%,別的股票也跟著下跌25%~40%。受此影響,國債價格急劇下滑,收益率被迫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還債的負擔。美元兌盧布的匯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過俄央行規定的最高限額6.1850。而且,這次私有化政策變動已影響後續私有化的推行。最明顯的例子是俄羅斯石油公司擬出售75%股份而無人問津。當然,這也與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暴跌、人們不看好石油生產有關。
面對上述不斷發生的金融市場動盪,基政府當時採取的對策主要有以下三條。
首先,保盧布,辦法是提高利率。央行將貼現率由5月19日的30%不斷上調至5月27日的150%。短短8天,提高了4倍。6月4日起曾降至60%,但不久又上調至110%。同時拋售美元干預匯率,外匯儲備由年初的200億美元減少到150億美元。
其次,由舉借內債轉向舉借外債。俄從1993年到1998年5月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但代價很大。據報道,財政從市場每籌1盧布資金就要花費12盧布的代價,而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的利息一般無如此之高,故而俄於1996年11月起大規模發行歐洲債券,並已籌得約45億美元,1998年擬再發行60億歐洲債券。1998年7月13日又從IMF為首的西方大國金融機構借到226個億美元的貸款。
第三,延長整個債務的償還期,以緩解還債高峰。俄當時的內外債務總額不算高,還未超過GDP的44%。其主要問題是還債集中,短期債務缺乏償債能力,當時俄債務構成中絕大多數是借期不到一年的短債,近三年間將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由於3~4月間的政府危機,增加了居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購買國債大量減少。1998年4月俄發行國債不到200億盧布,而當月還本付息高達367億盧布,借新債已抵不上還舊債,財政更加緊張。當時測算,1998年下半年內每月需歸還310億盧布,如新的國債乏人購買,稅收又困難,則還債額要超過國家月收入的40%。因此必須改變還債的期限結構,用借長期新債來歸還短期舊債,以錯開還債高峰。IMF原承諾年內將分3期先提供148億美元,無疑對俄推遲還債高峰起一定作用。原以為,俄這次金融危機由於IMF和西方大國出手支援可能得以緩解,至少能穩定半年。殊不料,不到一個月,於8月中又爆發了更為嚴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動,而且導致基里延科新政府的垮台。
這次金融大波動的直接誘因是由於基政府貿然推行三項強硬的穩定金融措施,導致投資者對政府的信心喪失,葉利欽再次臨陣換馬,更加劇了危機的嚴重程度。
8月1日基政府推出穩定金融的經濟綱領,投資者對其能否產生預期效果,信心不足。因社會經濟形勢已相當嚴峻,政府的增收節支措施難以立竿見影,反映在債券上外資不願購買俄有價證券,相反還拋售手中的證券。俄報稱為「黑色星期一」的8月10日那天,世界證券市場上,原蘇聯欠外國商業銀行的舊債券的價格跌至面值的36%,俄新發行的歐洲債券只值一半。8月11日,俄國內證券市場的短期國債券收益率激增至100%。俄政府為增強投資者信心,對8月12日到期的國債進行清償。財政部將7月13日從IMF得到的48億美元貸款中撥出10億美元用於清償,餘下38億美元增加外匯儲備。原以為當天付出的53億盧布中會有一部分再購債券而回籠。殊不知,債民不但未購新債券,還將大部分清償款用於購進美元,其餘則或撤出市場,或留在手中以待時機。第二天(8月13日)國際大炒家索羅斯在報刊上公然敦促俄政府盧布貶值15%~25%。當天,俄國際文傳電訊社計算的100種工業股票價格指數大跌,跌到僅及年初的26%, 跌掉74%。若干外資銀行預期盧布貶值,紛紛要求俄銀行提前還貸。在這期間美國的標准-蒲耳氏計算機統計服務公司和穆迪氏投資服務公司都宣布降低對俄外債以及俄主要銀行和大工業集團的信譽評估等級。同時,7月份稅收只徵收到120億盧布,而執行預算每月不少於200億盧布,缺口很大。在這些內外壓力下,政府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眼看國債券又將陸續到期,年底前政府需償還內外債240億美元,而當時外匯儲備僅為170億美元,不夠還債,更難以干預外匯市場。政府在此內外交困形勢下,就貿然決定,於8月17日推出了三項強硬的應急措施,即:第一項,擴大盧布匯率浮動區間,調低盧布匯率的上限到9.5∶1。這實際上是將盧布兌美元的匯率由6.295貶至9.5,貶值50%以上,市場有此預期,以後盧布匯率必然大跌,10天內跌到20~21∶1,將穩定了3年多的盧布匯率一下沖垮了。
第二項延期90天償還到期的外債,估計有150億美元。
第三項轉換內債償還期,將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價值達200億美元的國債轉換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國債。在轉換結束前,國債市場暫停交易。
這三項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輿論大嘩,股票大跌而停擺,盧布匯率猛跌,後來,央行乾脆宣布任由盧布自由浮動,老百姓擠提盧布以兌進美元,或者搶購消費品。盧布匯率失守,股市更是一瀉千里。到8月28日,俄國際文傳電訊社綜合指數所包括的100種股票的市價已跌至159.2億美元,比年初的1033.56億美元,下跌85%,後來乾脆停業,變成一文不值。
[編輯本段]後果
俄羅斯這次金融大風波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使本國已是困難重重的經濟雪上加霜,還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
首先,國內居民存款損失一半。進口商品價格上漲2~3倍,國產品也連帶成倍上漲。9月份,消費物價上升40%,超過1992年2月的上升36%,成為轉型以來的最高。居民實際工資收入下降13.8%,近1/3的居民處於貧困線以下。整個經濟下降5%,工業--5.2%,農業--10%,外貿--16.1%.
其次,大批商業銀行,尤其是大銀行損失慘重。西方報刊已驚呼「俄羅斯金融寡頭們的沒落」。它們前期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較低的外債,估計共約300億美元,兌為盧布後,購進高回報率的國債券。現在盧布貶值,國債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轉換為低利、長期,里外損失巨大。僅金融七巨頭之一的SBS-農業銀行當時就握有相當於10億美元的國家短期債券,頃刻之間不值幾文。據估計,商業銀行中有一半瀕臨破產。俄羅斯的SBS-農業銀行和國際商業銀行已被暫時置於中央銀行管理之下,其餘幾家大銀行不得不將自己的商業賬戶轉移到俄羅斯儲蓄銀行。由於普里馬科夫出任總理,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頭與政治關系基本被割斷,勢力大為削弱。
第三,俄羅斯金融危機波及歐美、拉美,形成全球效應。本來,俄國經濟經過連續6年下降,在世界經濟中已微不足道,它的GDP僅佔全球的不到2%。俄金融市場規模也很小。到1997年股市最興旺的8月的日成交額也不過1億美元。這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也無足輕重。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配角可撼動全球經濟,引發歐美發達國家的驚慌呢?這里有三個原因。
一是,由於從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幾乎都相繼出了問題,使國際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紛紛撤資避險,形成連鎖反應,俄羅斯當然也在其中。8月俄羅斯金融市場崩潰後,9月上旬短短兩周內,巴西也出現外資撤走140億美元、外匯存底從700億美元減到500億美元的金融危機。下次將輪到誰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關注熱點。
二是,美國對沖基金染指俄羅斯金融市場,並在俄8月17日那次匯市大跌、股市崩盤、國債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損失。這是造成全球效應的一個最主要原因。現已獲悉,外國投資者在俄那次金融大風波中約損失330億美元,其中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即對沖基金)虧損25億美元,索羅斯量子對沖基金虧損20億美元,美國銀行家信託公司虧損4.88億美元,現已面臨被德意志銀行合並的可能。現行的對沖基金借巨資進行金融投機,一旦失利,提供貸款的銀行即聞訊逼債,甚至驚動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來的「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驚恐,形成連鎖反應。
三是,德國是俄羅斯的最大債權國,俄羅斯出現由金融危機引起的信用危機很快波及德國乃至歐洲。俄迄今已欠德國750億馬克(約合444億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俄羅斯金融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影響德國債權人的安危,因此引起震動。其沖擊波也傳到了歐洲金融市場,如法蘭克福股市上的DAX比價曾一度下跌3%;巴黎股市的CAC40指數下跌1.76%;阿姆斯特丹股市下跌2%;蘇黎世股市下跌1.6%,等等。
俄羅斯金融危機把俄羅斯經濟推向深淵,1998年經濟下降已成定局,估計1999年經濟還將下降。這是壞事,但這也可能促使俄轉變經濟改革和發展道路,拋棄貨幣主義一套作法,成為俄絕處逢生的轉機。從普里馬科夫3個多月來的作為看,只要以後政局穩定,是有可能出現轉機的。
內容如下:1998年8月,俄羅斯媒體中"Default"這個外來詞成為當年出現頻率最高的單詞。金融危機對俄羅斯造成的沖擊是巨大的,不但盧布對美元比價暴跌,居民儲蓄大幅縮水,也實際上摧毀了整個俄羅斯脆弱的金融體系。
俄羅斯前中央銀行行長謝爾蓋·杜比寧回憶說,1997年10月,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此後連續10個月,俄羅斯為生存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當時國家大量發行國家債券,向市場投放大量外匯,結果俄羅斯的黃金外匯存底急劇減少。
這樣,俄羅斯政府就面臨兩難選擇:或者繼續維持"貨幣走廊"的匯率浮動政策,或者支持債券市場。俄羅斯政府最後選擇了前者,但金融局勢並沒有好轉,盧布開始大幅度貶值。當時俄羅斯有一家很著名的銀行,叫做SBS農業銀行,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居民開始大量收購外匯,一天之內俄羅斯居民僅在SBS銀行就拋出了5千萬美元的盧布。銀行前總裁亞歷山大·斯摩棱斯基說,當時甚至出現了一筆購買5美元的業務:一位俄羅斯老太太在領到退休金後,馬上跑到銀行,把微薄的退休金換成了美元。
杜比寧認為,如果不是當年居民大面積的擠兌風潮,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不會如此深重。他說,當時很多人有種幻覺,似乎盧布貶值和金融危機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但是當盧布急劇貶值的時候,沒有人會購買新的國家債券,這樣為了彌補財政危機,俄羅斯政府只能從中央銀行以貸款方式拿到錢。再往下就是惡性通貨膨脹,通膨率達到五位數,發行貨幣的票面價值以"萬"為單位,很類似今日的辛巴威。
據中央銀行數字,1998年俄羅斯資本凈流出量為110億美元,資本流出的結果是俄羅斯無力維持6盧布兌換1美元的匯率水平,於是迫不得已宣布盧布貶值。當年在俄羅斯財政部負責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阿列克謝·庫德林說,俄羅斯當時沒有採取預防性的貨幣貶值政策,因為俄政府把希望寄託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身上,希望能夠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外匯支持,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曾出售援助過波蘭。但這一次俄羅斯顯然失算了。
還在俄羅斯政府宣布破產前,在98年8月初,聯邦政府召集俄羅斯銀行和金融界人士開會,當時的總理基里延科、政府高官丘拜斯、杜比寧、亞歷克薩申科等人列席。政府官員們見不一致,有時甚至截然相反,令銀行和金融界巨頭們也無所適從。杜比寧後來回憶說,中央銀行在7月份時曾建議將所有國家債券兌換成美元,而只有不超過10%的趙券持有人對此表示同意。
當聯邦政府和國家銀行開始同信貸機構開始談判後,聞風而動的金融界陷入恐慌,一時間政府和銀行算不清楚誰到底欠誰的錢,欠錢的數額是多少。俄羅斯政府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政府無力償還如此數量的國家債券。聯邦政府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債務重組,但是債務重組的對象只有兩家銀行,俄羅斯中央銀行和俄羅斯儲蓄銀行,因為這二者手持的國家債券數量綜合超過總數量的50%。其他信貸機構和個人手中的國家債券將由聯邦政府分期償還。但是這一決定遭到了眾多信貸機構的一致反對,他們要求所有的債權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
最初代表俄羅斯政府和債券持有者進行談判的是第一副總理尤里·馬斯柳科夫,後來是主管稅務的部長鮑里斯·費奧多羅夫。等到時任財政部副部長卡西亞諾夫開始主持談判後,談判才取得了進展。卡西亞諾夫曾成功地將倫敦俱樂部債務重組,他擔任俄羅斯政府談判代表後,將債權人分為兩組,一組以德意志銀行為代表,另一組以J.P.摩根公司為代表。
談判進程異常艱苦,債權人之間的意見也不統一。俄羅斯政府最後逐一說服了債權人接受俄羅斯的債務重組方案。債權人最終還是承擔了一部分損失,凡是持有年收入17%盧布債券的公司遭受的外匯折算損失不超過10%,同樣在八月初購買俄羅斯國家債券(年收益率為30-70%的債券)的債權人將獲得的外匯折算收益率為3-4%。最後的結果是,平均算下來,原來進入債券市場,希望獲得50%回報率的投資人只回收了7-8%的盧布盈餘,個別投資人進入市場時計算的年投資回報率高達160%,但結果只回收了盧布結算的票面價值的本金。
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眾多銀行收到國家債券的高額回報誘惑,於是紛紛向西方銀行貸款,用外匯貸款大筆購進國家債券。所以很多銀行在8月17日聯邦政府宣布無力償還債券後,這些銀行不但資金短缺,同樣也無力償還西方銀行的貸款。
根據當時的政策規定,俄羅斯大型銀行必須購買俄羅斯國家債券,購買額不得少於5000億舊盧布,而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三周,俄羅斯儲蓄銀行動用巨資購進國家債券,這筆資金相當於銀行吸收的所有儲蓄存款總額。
杜比寧說,如果俄羅斯銀行資金流動體系被摧毀,那麼此前脆弱的金融體系本身也隨之被摧毀。當儲戶們在銀行門口排起長隊,紛紛要求提款時,只有阿爾法銀行一家動用股東們的資金,滿足儲戶們的提款要求,而其他銀行紛紛宣布倒閉,實際上沒有完成對儲戶的商業承諾。
在98年金融危機中,受害最深的還不是俄羅斯國家債券的持有者,而是以盧布為收支貨幣的普通民眾。金融危機導致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動盪,俄羅斯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所以要把民眾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來考量,是此後歷屆俄羅斯政府領導人得到的一個重要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