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事長的女兒
你已觸犯刑法,只要及時還清欠款,跪求老闆寬大處理,放你一馬,不向法院起訴,否則,法網難逃.另外,要面對現實,敢做敢當,投案自首,爭取從寬處理,面壁思過,逃之不得.
2. 浙江省有那些著名的商人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當選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會長,開創中國私營企業家出任省級領導的先例;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會長、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是國內第一位領銜全國性行業協會一把手的企業一線負責人;在美國《財富》雜志的首次投票評選中,此前沒有全國性知名度的華立集團董事長汪力成榮登「2001中國商人」榜首。而在總共8人中,浙商就有2人;資深企業家馮根生,是1988年第一屆中國優秀企業家20位得主中,仍然活躍在生產經營第一線僅有的二人之一,並且越活越青春;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獲選2000年《福布斯》雜志封面人物,成為50年來中國企業家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3. 徐冠巨的介紹
徐冠巨,男,漢族,1961年7月生,浙江蕭山人,無黨派,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省第九屆、十屆政協副主席,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工商聯常委。曾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浙江省勞動模範、首屆世界浙商大會傑出浙商獎、首屆「風雲浙商評選」、2010風雲浙商資深貢獻獎等榮譽。 他被認為是浙商的代表人物,2003年當選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後被媒體譽為「民企高官第一人」。2015年10月24日,被聘為浙商總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
4. 浙商的現代浙商
浙商是誰,誰是浙商?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同這樣一個觀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當今中國最具活力也是最會賺錢的人群。
知名的零點調查公司不久前在北京地區進行的一項企業界人士調查結果顯示,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場上的超級活躍群體;僅次於廣東商人。 在上海,在滬浙軍達50多萬人,浙籍企業在滬投資總額、企業總數和資產總額,均居全國兄弟省市之首。
不僅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從通都大邑到窮鄉僻壤,甚至在歐陸各國城市,到處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資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溫州路」、「義烏街」,很難聽懂的「浙江話」成了各地的本土語言。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萬浙商在「你發展,我發財」。就目前說,450萬浙商活動在世界各地。
下面這份不完全名單足可以說明浙商的實力和活力: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當選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會長,開創中國私營企業家出任省級領導的先例;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會長、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是國內第一位領銜全國性行業協會一把手的企業一線負責人;在美國《財富》雜志的首次投票評選中,此前沒有全國性知名度的華立集團董事長汪力成榮登「2001中國商人」榜首。而在總共8人中,浙商就有2人;資深企業家馮根生,是1988年第一屆中國優秀企業家20位得主中,仍然活躍在生產經營第一線僅有的二人之一,並且越活越青春;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獲選2000年《福布斯》雜志封面人物,成為50年來中國企業家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5. 徐傳化的人物經歷
2003年,身為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的徐傳化70歲高齡入黨,是傳化集團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體現,也是傳化集團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的體現,對私營企業的黨建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傳化人口文化藝術團創始人,徐傳化通過豐富多彩的演出,大力弘揚我們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主動投身與「雙思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等活動中,以生動的節目形式活躍於演藝界。」
作為當時的企業負責人,徐傳化帶領傳化集團於1995年4月立了黨支部;1998年9月,中共蕭山市委批准傳化集團建立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這是浙江省私營企業中的第一個黨委。這為私營企業建立黨組織、發揮黨組織的政治作用、妥善處理黨組織與私營企業發展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做出積極的貢獻。
創富歷程
1986年,徐冠巨的父親徐傳化 為給患溶血性貧血的徐冠巨治病,辦起了生產液體肥皂的家庭作坊,是為傳化集團前身。
1987年,徐家液體皂銷售額達到33萬余元,獲得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寧圍寧新合作凈洗劑廠被評為寧圍鄉先進集體
1988年,初步形成了廠區范圍,銷售額達到140萬,企業更名為「蕭山市寧圍助劑廠」,產品延伸到液體皂、凈洗劑、磺酸鈉。1988年底,蕭山市寧圍助劑廠被寧圍鄉評為先進集體,徐傳化被評為勞動模範。
1989年,繼續擴大再生產,向鎮政府租用了3畝地,蓋起了廠房,安裝了鍋爐和反應釜,首次有了工業生產的雛形。
1989年,當時,社會對私營經濟組織正處於爭論的高峰,企業在「歇業」還是繼續辦下去之間彷徨。1989年底,地方黨和政府像看待集體企業一樣看待傳化,肯定傳化所做的社會貢獻,並授予「先進集體」稱號,徐傳化被評為「勞動模範」,並戴上了大紅花。企業堅定了繼續辦下去的信心。
1990年,徐傳化的兒子徐冠巨成功研製「901」去油靈,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種下了自主創新的基因,同時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991年,為促使企業從「致富」到「創業」的轉變,企業提出第一句口號:「開拓進取、永不滿足」。
1995年傳化集團正式成立。
傳化藝術團
貴為傳化董事局主席的徐傳化親任傳化藝術 團團長,已義務到農村演出2000餘場。每次演出的開場鑼都是他敲響的,然後便是伴奏,唱越劇時的主胡、唱蓮花落時的琵琶、唱紹劇時的板胡都是徐傳化演奏。休息時他和演員一樣,站在舞台旁吃快餐。
徐傳化是傳化集團的創始人,1986年10月,徐傳化帶領著一家五口,靠2000元的原始資金開始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創業之路。而2007年傳化集團的總產值將達百億元。
20多年後,這位貴為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之尊的老人,幾乎把所有的工作精力都撲在了傳化藝術團上———他幾乎放下了傳化集團絕大多數日常事務。
1995年,徐傳化老先生親手創辦起了傳化藝術團,經過10多年的迅速發展,藝術團已經成為了擁有演職人員30餘人,集曲藝、歌舞、戲曲及其他綜合藝術於一體的企業文藝團體,而且各種先進的音響、燈光、舞美設備也已配備的相當齊全,累計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已幾乎可以與專業劇團相互媲美。
但是,徐傳化,這位做了一輩子生意,從2000元起家,做到總產值近百億的商界傳奇老人,藝術團這個「項目」上,卻只有付出,不求回報。根據傳化集團提供的統計數據,藝術團義務演出場次已達2000餘場,觀看和受教育群眾達1000多萬人次。
徐傳化之所以醉心於傳化藝術團,和他年輕時候的民間藝術愛好有關。30歲那年,他從一位下鄉的知識青年那裡學會了二胡、笛子。每當從田間勞作歸來,總喜歡坐在家裡拉拉二胡,吹吹笛子。後來,又學會了吹瑣吶,彈奏琵琶。
傳化集團內對傳化藝術團稍有了解的員工都知道,傳化藝術團有一幅插滿紅旗的地圖。上面的很多城市都插上了小紅旗———這標志著藝術團曾在此演出。蕭山地區的鄉鎮、杭州下屬的縣市都已布滿了紅旗;浙江的紹興、溫州等主要城市也有他們踏足的痕跡;周邊的江蘇、安徽、上海也都有零星的紅色標記。
早在1995年傳化藝術團就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參與演出的除了老闆徐傳化就是企業里的員工,最初的目的也就是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偶爾才作為企業交流的手段,到其他地方演出。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藝術團的任務越來越多,平均每年都要達到250場,內部對於提高演出水平的呼聲也是水漲船高。2000年,藝術團開始正式聘請專業演員,遇到重要的演出都要花重金邀請名角登台。
徐傳化自任藝術團團長。為了保證演出水準,藝術團添置了一流的演出設備,並且招兵買馬,從紹興等地招了來一批科班出身的演員,而且個個都有絕活。藝術團還請來胡兆海、翁仁康、黃憲高等一些曲藝「大牌」擔任顧問。藝術團的水準是專業的,可是,演出的場地卻以農村為主,演出曲目也都是以蓮花落、越劇等地方戲為主,而且滑稽喜劇佔了多數,所以,每到一處,都能為群眾帶去歡聲笑語。徐傳化在舞台上是一個幕後英雄,每次演出的開場鑼都是他敲響的,然後便是伴奏,唱越劇時的主胡、唱蓮花落時的琵琶、唱紹劇時的板胡都是徐傳化演奏的。休息時他也和演員一樣,站在舞台旁吃快餐。
藝術團成立至今,演員的工資、車輛交通費、舞美燈光等費用都是企業出,盡管在演出時承辦單位也有補貼,那隻是杯水車薪。每年,藝術團要「虧損」100多萬元。徐傳化卻認為一點都不虧,當他看到台下觀看演出的鄉親們一張張笑臉時,心中比吃了蜜還甜。他認為鄉親們的快樂是無價的。
6. 陳越孟的介紹
陳越孟,男,1969年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浙江大學中文系畢業,長江商學院EMBA在讀,新生代浙商中產業轉型、產業升級的探索者,現任浙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浙商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總裁。2010年5月,當選為浙江省股權投資行業協會首任執行會長。 2007年11月,時任惠康集團執行總裁的陳越孟聯合傳化集團、喜臨門集團、濱江房產、紅石樑集團等10餘家知名浙商企業發起成立浙商創投,以「傳承浙商精神、助力民族產業」為宗旨,開始了融合民營資本力量促進民族企業做大做強的浙商創投之路。
7. 傳化支付是那個中國名牌傳化集團的子公司嗎
對啊,傳化支付就是傳化集團為物流企業、商貿客戶、製造業等提供系統、智能的支付結算服務而成立的子公司。傳化支付還是浙江名牌和杭州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