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PO股票和創業板股票有什麼區別
IPO是指新股發行。在主板市場發行。發行後就和普通股票一樣。
創業板是在主板之外另外加一個板塊,就像002中小板一樣。雖然也是新股,但是不在主板上市。
B. 新三板發行股票和ipo是什麼區別
新三板定增要求
無財務指標要求
發行對象數量
新增發行對象不超過35名投資者
發行時間安排
可自主選擇發行時點。申報後掛牌前亦可發行股份融資,可掛牌同時發行,亦可掛牌後擇機發行。兩次發行之間沒有強制的時間間隔,可以一次結束立即啟動下一次。
發行審核
實行備案制,除股東超過200人需報證監會審核(較上市公司發行證券大為簡化)外,報股轉公司進行備案即可
不強制披露募集資金用途、盈利預測等信息
市場化定價,可以與特定對象協商談判,也可以進行詢價
點擊鏈接加入群【新三板交流平台】:http://jq.qq.com/?_wv=1027&k=isWhfm
C. 新三板和ipo的區別是什麼
新三板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所謂的「老三板」指的是包括從原來兩個法人股市場退下來的「兩網股」股票和從主板市場終止上市後退下來的「退市股」股票。
D. 有關股份有限公司原始股及IPO的問題
1.對的,原始股是公司設立時採用社會募集方式向社會公眾發行的股票;一級市場上人們申購的股票是上市公司的首發股票;
2.IPO是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成立是發行股票應該叫原始股的;
3.這個問題各個公司都不一樣的,法人或自然人認購的股票有上市公司自己管理(通常是小非),國家機構認購的股份是一部分(由當地國資委管理,通常是大非之類的);大小非的比例就各有不同,沒有一定之規的;
4.股票上市後,限售股就是二部分:一部分是是一級市場IPO時機構申購的股票(主要在保舉券商手裡,限售期為3個月);另一部分就是大小非了,主要在上市公司和國資委手裡,限售期是36個月;當限收鎖定期滿,這些股份就成了解禁的了,也就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了,目前國家根據大小非數量大的特點,規定了解禁股份的交易在專門的大宗交易平台進行,並在證監會的監督下進行交易。
E. 股份公司IPO首次上市後,那麼股本也就是注冊資本一定會增加嗎
股份公司IPO首次上市後,那麼股本也就是注冊資本一定不會增加。
股份公司IPO首次上市發行結束時,就完成了股本(也就是注冊資本)的增加。
發行完轉入二手交易市場,就是獲得一手股票的人,再次出賣股票,這時變動的是股價,不是股本金額。
在股份公司首次募集發行股票時,不存在原來的股東讓渡出一部分股份出來上市交易;在原來的股東讓渡出一部分股份出來上市交易時,就是進入股票的二級市場證券交易所了
F. ipo 股份制改造 一定要引入機構投資者嗎
不一定,但引入機構投資者是有它的好處的:
1、增強治理結構的完善
我們國家一般的公司是家族企業,要麼是真的家族,要麼是幾個兄弟、朋友合夥的家族,這種公司一般家族的人員一股獨大,在公司說了算數,公司很難形成對控股股東的監督。當然,自己的公司不需要這種監督,但如果要上市,中小股東進入之前,必須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證明擁有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引入外部股東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途徑,證監會看到的公司就是一個內外部、大中小股東均能夠充分表達自己意願的公司。
2、充實資金
上市需要資金,一般公司上市前,都要事先對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進行規劃,而規劃至少包括取得募投項目用地、開發募投項目技術資金、前期談判成本之類的資金;另外,上市過程中,一般公司都需要進行補稅,以反映自己的真實利潤,不能再像之前的樣子,為了避稅,少反映利潤;再另外,包括中介機構聘用、穩定股權等等工作都需要資金投入。這些投入都是上市之前,還不知道能不能上市成功的時候投入的,有些金額比較巨大,因此,引入戰略投資者,可以降低企業經營負擔,對平穩度過上市前期是有幫助的。甚至有些企業打著上市的幌子,為的就是這筆戰投資金,拿了錢,不去上市……
3、上市人脈
一般企業只會經營,對上市的人脈、流程、各問題的處理方法是不懂的,那麼這時候就需要有專業的人員幫公司解決這些問題。企業獲得專業人員的人脈,就需要引進其成為股東,這是獲取人脈資源的最低成本途徑。有些企業甚至為了獲得某些資源將股份免費、無償送給一些關鍵人員的情況在以前也不罕見,證監會現在的反PE腐敗就是在消除這種腐敗途徑,但對於企業來說,有些時候,這種成本卻是必要的。
G. IPO與普通股票有什麼區別
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縮寫,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IPO常見問題回答
現在人們不時接到關於IPO流程的問題,這就要求對IPO市場的大量專有詞彙進行定義。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寫了下面的東西,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1.什麼是IPO?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是股票對公眾的初始出售,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上市。當這些股票最初以報出價格在一級市場發行之後就在二級市場交易。一級市場由將股票分配給機構或個人投資者的承銷商組成。一級市場本質上代表了公司股票在股票市場(NASDAQ, AMEX, NYSE, OTC)正式交易前發生的一切。
2.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公司上市是為了籌集資金。上市也使得在今後籌集更多的資金變得更容易(通過發行新的股票)。 進行上市的其他原因還有提高公司形象,促進合並或收購的潛能。
3.公司如何使用收益?
一個公司必須很明確他們要用來自IPO的資金做什麼。差勁的計劃可能意味著糟糕的投資前景。
4.我怎樣以報出價格(offering price)購買股份?
個人投資者參與IPO是很少見的;然而,由於網上經紀人業務的出現,個人投資者的參與變得更容易了。正在進入提供IPO股份生意的網路經紀人的例子有Charles Schwab, Fidelity, DLJ Direct, E*Trade, 和 Wit Capital。每個都有他們自己對投資者的要求,但他們的要求一般不如全服務(Full Service)經紀人那麼嚴格。
對於全服務(Full Service)經紀人,高凈值的帳戶(high-net worth accounts)最容易買到IPO股票。大的承銷商,象Lehman Brothers, Merrill Lynch, 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和Salomon Smith Barney接受個人帳戶,但必須是非常大的帳戶。
為了能夠發行任何IPO的股票,企業聯盟中必須要有網路經紀人,或者是全服務(Full Service)經紀人。在目前,兩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獲得IPO股份都是很困難的。
IPO詞彙表
1.Aftermarket Performance-主要指股票報出價格(Offering Price)和當前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別。
2.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 (ADRs)-由想要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非美國公司提供。ADRs代表了公司一定數目的普通股,而非實際的股份。
3.Best Efforts - 這個詞用來描述一個交易,這其中underwriter只同意在發售股票給公眾時"做到最好"。IPO更常採用Bought或者公司承諾(Firm Commitment),即underwriter必須售出分配的股票。
4.Blank Check - 當公司的有價證券公開發售時不指明公司產業,商業和資金,並且收益不進行特定分配。這通常不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5.Due Diligence - 准備材料的人員進行的一個合理的調查,用以證明所給出的稱述是真實的且沒有遺漏任何實質性的事實。
6.Flipping - 投資者以報出價格獲得IPO,並就在IPO剛開始在公開市場交易後不久就立即賣出以很快獲得回報。這是一種underwriter不贊成的行為,這可能導致投資者與underwriter關系不好。
7.Lead Underwriter/Manager - 控制IPO過程的投資銀行。兩個最大的責任就是設定報出價格和分配股份給Syndicate。
8.鎖定期(Lock-up Period) - IPO後一些股份被強制"鎖定"。 Leader underwriter禁止公司的董事和執行官員賣出他們手中的任何股份。這段時期通常是在IPO日後持續六個月。網上經紀人業務機構為了抑制網路IPO股份的揮發也建立了這項措施。
9.市場資本(Market Capitalization) - 公司總的股票數乘以每股價格。由於投資者對網路股的熱情,網路股的市場資本通常與他們實際的收入不一致。
報出價格(Offering Price) - 由Leader Underwriter設定 (也稱Lead Manager 或Lead Book-Runner) 。公司的股票以此價格售給第一輪的投資者。
10.Offering Range -公司希望售出股票的價格範圍。這可以在Prospectus的頭條找到,當然你不是一定要遵守這個范圍。就像每樣交易的東西一樣,市場情況和需求決定最後的報出價格。
11.Opening Price - 公司股票在第一個交易日的第一個交易價格。
12.Over-the-Counter Market (OTC) - 進行交易所未正式交易的有價證券的市場。OTC是通過買家和賣家之間的電話搭成的,而不是交易所里見到的拍賣形式的市場。
13.Pink Sheets - 用於OTC市場,每日印刷,列出市場成員以及當前股票報價。
14.Pricing Date - 通常指股票開始公開發售給公眾的前一個晚上的日期。公司和他們的
Underwriters通常在股市關門後設定IPO的價格對第二天早上的交易作出預計。
15.Primary Market - 股票以報出價格賣給投資者的地方。
16.Private Placement - 接受人從發行者那裡獲得的股票有一定數目限制。
17.Prospectus - 是一個公司S-1表的必要組成部分, 必須由有價證券和交易代理(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歸檔。它定義了公司的業務類型,收益的使用,競爭前景,財政信息,風險系數,和未來成長策略,並給出了董事會和執行官員名單。
18.Quiet Period - 從一個公司填寫了 S-1或 SB-2表開始,直到公司股票在公開市場開始交易後25天。在此期間公司和Syndicate被禁止作出任何Prospectus里沒有的聲明。也就是說,公司不能說任何話或作出任何事影響IPO或者股票在Aftermarket的表現。
19.S-1 - 由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歸檔的表格。它表明了一個公司上市的意圖。Prospectus 是S-1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20.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 - 也就是股票市場,股票公開交易的地方。
21.Supporting Companies - 幫助公司上市的公司。由審計人員,律師,和過戶代理組成。目前有五個審核機構控制了估計90%的IPO 市場:Arthur Andersen, Deloitte & Touche, Ernst & Young, KPMG, 和PricewaterhouseCoopers.
22.Syndicate - 由Underwriters 和其他 Supporting Companies組成。
23.Transfer Agent - 處理股票的過戶。它除了記錄公司股東持有的股數,還記錄了股東的名字和地址。
24.Withdrawn/Postponed - 有時候公司會認為市場條件不利於IPO的成功。公司決定撤銷IPO有很多種原因,其中包括:當時沒有適當的投資者,市場揮發或者是熊市的出現。當一個公司從SEC撤銷文件,IPO通常至少推遲六個月。
H. IPO 是什麼於是
IPO就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首次公開招股是指一家企業(發行人)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向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發行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上市(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對應於一級市場,大部分公開發行股票由投資銀行集團(承銷商)承銷或代銷而對公眾進行發售。按照定價和分配方式的不同,承銷可分為不同的方式,常見的包括:
余額包銷
定額承銷
足額執行承銷
包銷
荷蘭式拍賣
世界上第一家進行IPO的公司可以追溯到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 IPO和股票上市有什麼區別
上市是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本,並且股權在股票交易所交易。
發行股票說白了就是把你的公司(你的私有財產)給賣了,並且是按一定的規則去賣。
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種企業組織形式。這里就要涉及公司是什麼這個大而籠統的問題。簡單的理解,公司是一種主體,我們如果把市場或者經濟體比喻成一個世界,那公司就是裡面的人。人有很多種,但在這個世界中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要做交易,要盈利。有交易就有風險,你投資100W成立一個公司,有可能100W都虧了,也有可能100W不夠,你需要借錢去做一筆交易,這就是杠桿。
杠桿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違約了,失敗了,損失也是杠桿放大的。於是,出現一個問題:資不抵債怎麼辦?
普通企業(有限責任制誕生以前),在這種情況下承擔完全責任,也就是說,你公司欠別人120W,你就算只有100W資產,剩下20W你也要私人承擔。或許這個公司只是你一個人搞的,那看起來天經地義。但如果你和你家人,朋友一起出資搞一個企業,因為你個人經營失誤,要別人一起承擔所有後果,一起承擔這20W,看起來就有點流氓了啊。於是有限責任制誕生了。
有限責任,顧名思義,就是承擔你所應該承擔的有限責任,包括有限責任公司本身,也只承擔他可以承擔的部分。
應該承擔的部分操作起來需要一個標准,於是我們就按出資額佔比來劃分(發行股票,公司的股份化)。這個份額就叫股份。對公司的所有權我們按這個份額來劃分,相應的,我們要承擔的責任也按這個來劃分。
嚴格的股份有限公司,我沒記錯的話,發起人應該要50人以上好像。公司股東多了,所有權分散了,就形成一個新問題,這公司誰說了算,這公司誰來管。這就誕生了代理問題,可以另外開題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