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都漢康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01年,成都漢康信息產業有限公司(ChengDu HanKang Information Instry.Co.LtD)成立,注冊資本220萬元。是一家以計算機軟體開發、數字城市技術產品化為中心,集IP寬頻網路產維數字城市建設、3S(RS、GIS、GPS)系統軟體開發與應用、計算機系統集成,網路工程設計、三維電子沙盤、空間數據採集與處理、GPS應用軟體服務、IDC服務等業務。面向全球提供領先的集GIS基礎平台、三維GIS平台、數據處理工具為一體的系列產品,努力為空間信息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2001到2005年的發展中,公司陸續成為港灣網路四川區域總代理、以色列瑞得韋爾西區代理,並提供全面的網路系統解決方案;成為華為3COM網路銀牌代理商,在多領域取得突破,一躍成為四川地區最具競爭力的IP產品代理商和系統集成商。
2005年,緊跟數據IP網路發展的需求,成立「漢康網路實驗室」,專注於網路技術的探究、數字城市技術的研究以及技術服務領域的開拓,是一個綜合的具有各種應用體系的網路實驗平台,並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數據通訊方面的實驗環境和解決方案。
2006年,隨著市場的逐步打開和公司技術的進一步積累,公司調整產品戰略,向全新的三維地理信息系統領域發展。為形成更為廣泛的戰略聯盟,與國際知名廠商Foundry、H3C、Radware、Packeteer、IBM等建立合作夥伴關系,並獲得獨家代理權,同時公司也成為Oracle資料庫、北京蒼穹數碼地籍管理軟體KQ-GIS的系統集成商。公司一躍而成川南地區一家實力強勁的GIS地理信息系統集成商,當年創下1700多萬不菲的銷售業績,在地理信息系統領域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公司大力發展軟體產品的自主研發水平,開始研發自主三維GIS軟體平台產品。這些辛勤積累都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公司注冊資本增資到516萬,全線進軍三維GIS系統平台產品的研發、銷售。2007年5月,漢康公司中標瀘天化集團公司資料庫項目,這次中標使漢康公司在資料庫領域有了更一步的發展。
2007年8月,公司與武漢地大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展開全面合作,構建全新的3D、4D地理信息系統持續性發展戰略聯盟。目標是:以空間數據、地理信息技術和3S(RS、GIS、GPS)技術為基礎,構建數字城市的首選品牌,成為數字化全面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至此,公司在構建數字城市、3S(RS、GIS、GPS)系統軟體、產品代理與系統集成三大業務領域實現跨躍式發展。 2008年,隨著全球經濟的衰退,眾多軟體公司開始大幅裁員、節流開支。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我公司始終堅持「以三維GIS平台為工作重點,3S軟體開發為戰略發展方向,數據加工生產為支撐」的經營思想,一步一個腳印,逐漸走出了困境。公司所開發的產品,成功應用於數字國土、數字環保、數字水利、數字企業、數字校園、數字景區等,並得到市場認可,同時,建立了覆蓋四川各市、州、區、縣完善的本地化服務網路,在用戶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譽。
公司近三年累計實現銷售總收入一億九千多萬元人民幣,資產規模達7200多萬元人民幣,承建各類系統軟體管理工程、網路工程項目上百個,多次在大型企業及各級政府采購招標項目中中標;客戶資源也從零到製造、化工、通訊電子、政府、科研、交通、地質、水利環保等多個行業;也曾在2005年被成都市政府評為「成都市市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的設備供貨商」。
公司秉承「服務領先、品質領先、技術領先」的經營理念,本著「產、學、研」結合的運行機制,在「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技術創新戰略指導下,經過八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員工從最初的5人增加到130人(其中碩士及中高級職稱以上佔30%以上);公司多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研發出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平台及應用系統產品開發商。產品最初僅僅針對國內市場,目前不僅在國內佔有了一定市場分額,而且也銷往歐美地區。
漢康公司發展成為本地區頗具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先後獲得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安全技術防範工程設計施工一級資質證書及「雙軟認證」。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已申請4個軟體產品著作權證書。公司產品不僅佔領了中國西部地區市場,而且已開始輻射全中國地區,在政府的國土、環保、水利等行業以及企業的各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公司產品以其卓越的品質和良好的服務,深受用戶的信任和好評。
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可配置的第三方物流軟體即服務(SaaS)流程與規則引擎軟體平台」獲得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的支持;「成都漢康大型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平台」獲得了四川省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支持。
⑵ 用友和金蝶的區別是什麼
得看你應聘什麼。用友和金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公司,用友產值大約13個億 金蝶大約9個億 不過用友集團有北京銀行,地產軟體開發只是一小部分,而金蝶則全部是軟體行業。
在底層的技術上金蝶是無縫集成,所有的產品都是自主研發。用友則是走了並購的路線,人事並購的朔望,生產並購的漢康,OA並購的志遠,整個用友軟體的整體像個積木一樣,不能夠進行整體的升級研發。還有就是用友走的是政府路線,客戶大多是行政事業單位,國企,地產等。金蝶則是以外企為主,私企為輔,走技術路線。
⑶ 用友和金蝶那個好
用友和金蝶是中國兩大財務管理,一個老大一個老二,都是財務管理軟體領域的數一數二品牌;有些總公司使用用友,分公司也使用用友;有些總公司使用金蝶,分公司也使用金蝶,這個是沒得說的,保持使用習慣和數據的連貫。對於其他的新公司計劃使用財務管理軟體,到底選擇用友好呢,還是使用金蝶好呢? 下面是我們整理了的一些關於金蝶和用友財務軟體的使用評價,可能會對你選擇提供一些參考:
我只是聽說他們行內有句話,叫南金蝶北用友,即南方用金蝶的企業多,北方用用友的企業多。主要是看服務了,全世界的財務制度是一樣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哪一個好些哪一個差些,主要比服務了。
各有各的特色。
國內的軟體,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哪個使順手了哪個好使。好多東西不是軟體公司做不出來,而是不去做。如果用友把套打做的太靈活,就沒人用配套紙了!現在的用友比以前強多了。起碼看到了進步。金碟也一樣,金碟的界面比用友的要人性話,更好看。功能我就不太了解了,只看過金碟的財務。
金蝶的好用,我們公司原先就是用金蝶,後來用用友。大家都埋怨不該換。金蝶操作簡單!
用友與金蝶的對比,各有各的特點,不是兩句話能說清的。
還是那句話,再好的軟體 沒有實施也沒行!「三分軟體七分實施」。
中國市場太大了,用友和金蝶在近期還是共存的!過個30-50年就不好說了!
金蝶用起來比較簡單,用友做的比較細,所以東西比較多,金蝶軟體的資料庫比用友的差,所以可能沒用友穩定,金蝶迷你版裡面帶核算項目,用友需要買存貨核算才能具備核算項目大類的設置,用友普及版和金蝶迷你版的價格一樣,用起來都差不多的,都滿好用的,使用財務軟體確實像你說的那樣,只要錄憑證就可以了,其他基本上都是下一步,下一步
財務管理軟體操作步驟上都是按照標準的會計准則來做的,流程上基本上差不多,用友出來的時間比金蝶早一點,政府的背景比較重一點,開始都是政府單位使用的。所以軟體操作上比較嚴謹,有財稅一體的軟體。金蝶沒有政府背景,直接為中小企業設計的軟體,在操作上比較靈活,反過賬 反結賬都比較方便,界面也相對友好一些。所以單單是財務管理軟體的話,看自己用哪個比較上手就用哪個了,功能上沒什麼好挑的。金蝶的kis迷你版是access資料庫 用友的財貿通是sql的,前者安裝方便。帳套都是一年一個帳套的,每年年底都有做結轉的,沒什麼區別的。
具體到底哪個厲害這個不好回答,因為我感覺市場存在一個區域性。據說用友在南方的銷路整不過金蝶。但是至於是不是造謠就不知道了。
但是首先作為一個學習者的角度來看,我還是喜歡用友,因為,用友首先這個名字就讓我感覺到親切感,再是用友的軟體園基地,讓人感覺在裡面雖然生活非常平凡、愜意,但是,總有一種讓人可以在其中創造奇跡的感覺。
第二,作為一個用友軟體實施顧問學習二期班的學員來說,盧剛盧總一直都是我的偶像,因為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的不可替代性讓人嘆為觀止,呵呵。可能有點誇張,但是事實就是這樣的。
第三,ERP系統的實施、組織以及用友U9項目,像一位未曾揭開她神秘面紗的天使,讓人肯為她去奮斗,努力揭開這面紗,讓她真正的面目來征服世人,而那一刻,一定是對於我迄今為止的學習生涯最美妙的一刻。
第四,用友軟體學院的教育可以說是非常的到位,首先,老師和藹可親,並沒有讓人覺得他高不可攀,不可接近,關於專業的教育體制這一塊我感覺金蝶就明顯不如用友。企業的發展雖然有像王總盧總這樣的大樹,但是,企業以後的發展必然是要靠我們這些在大樹下的小樹苗來繼續奮斗的。既然,對於學員教育這一塊用友很重視,那就證明一點,用友軟體的潛在力量一定是會無量的。
這樣可以么?
⑷ 漢中市柳林航空城;陝飛集團周邊設高鐵站嗎
公交車十幾分鍾就可以到 我覺得也不是很遠 這比咸陽機場可近多了 查看原帖>>
⑸ 著名培訓大師有 哪些
要看您的需求和針對的專業方面
柳中岡老師(著名ERP的開發師,上海漢康公司,台灣益模集團的董事長)
歐陽博士(策略學博士,針對中高層領導授課,被譽為培訓界的祖師爺)、
陳光華教授、
張博堯(MTP,人力資源等管理類課程)、
陳啟政(品質類課程SPC,DOE)、
劉秦南、
何哲文(品質類,綠帶課程,DOE,出過書)、
劉同兵(摩托羅拉大黑帶,非常強調品質,有很強的實物操作經驗)、
高明智(人力資源專家)
孫子辰(行銷學博士,項目管理專家,在通訊行業做過很多課程。例:華為,神州五號,愛默生等)。
⑹ 產品專員、QA這兩個職業選哪個請大神幫忙分析分析
不喜歡做醫葯代表,就不要選擇醫葯產品專員(還是要和銷售打交道的),應該去天津鴻發投資集團旗下的天威制葯去做QA質檢員,屬於生產技術人員,等有了工作經驗,再跳槽去待遇更好的外企醫葯企業。
⑺ 成都有哪些集成商
四川省系統集成商名單,排名在前面的都是比較大的,可以參考一下
編號 所在省市 單位名稱 資質等級
14 四川省 成都四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二級
46 四川省 四川三維系統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三級
47 四川省 成都金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三級
77 四川省 四川爭渡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三級
95 四川省 四川省洋洲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二級
124 四川省 四川省洋洲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二級
125 四川省 四川省洋洲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二級
128 四川省 成都海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三級
194 四川省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 三級
198 四川省 成都華誠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二級
235 四川省 四川久遠銀海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一級
266 四川省 成都格理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三級
278 四川省 四川高星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三級
283 四川省 成都戈瑞特數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四級
305 四川省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三級
319 四川省 成都康賽電子科大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二級
347 四川省 成都清華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三級
359 四川省 四川晨光信息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 三級
415 四川省 四川創意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二級
427 四川省 成都麥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三級
428 四川省 成都市經濟信息中心 三級
462 四川省 四川邁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四級
539 四川省 四川省天光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二級
580 四川省 四川石油管理局通信公司 四級
656 四川省 成都科維空間信息有限公司 四級
657 四川省 四川銀星軟體有限公司 四級
658 四川省 成都西易自動化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四級
703 四川省 四川科瑞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三級
704 四川省 成都天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三級
707 四川省 四川省東方惠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四級
730 四川省 思創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級
765 四川省 成都中亞港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三級
824 四川省 成都市武侯區中匯電子有限公司 四級
973 四川省 成都理邦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二級
990 四川省 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二級
991 四川省 四川川大金鍵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二級
1011 四川省 成都三零盛安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一級
1016 四川省 成都市世紀凱城科技有限公司 三級
1073 四川省 成都國騰信息安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三級
1130 四川省 成都電子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四級
1176 四川省 成都蓮合發展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四級
1188 四川省 成都新世紀華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三級
1216 四川省 四川太平洋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三級
1217 四川省 四川萬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三級
1218 四川省 四川准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三級
1236 四川省 成都華南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四級
1237 四川省 成都高新區中科前程科技有限公司 四級
1238 四川省 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四級
1239 四川省 成都信通網易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四級
1257 四川省 成都高陽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 三級
1258 四川省 成都捷創科技有限公司 三級
1259 四川省 成都亞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級
1260 四川省 成都縱橫六合科技有限公司 三級
1337 四川省 四川蜀安計通貿易工程有限公司 三級
1397 四川省 成都漢康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三級
1420 四川省 成都愛普商用機器有限公司 四級
1428 四川省 成都神州網路有限公司 三級
1455 四川省 成都四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二級
1473 四川省 四川匯源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二級
1481 四川省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二級
1517 四川省 四川啟明星銀海科技有限公司 三級
1531 四川省 成都智能科訊工程有限公司 四級
1590 四川省 成都國騰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三級
1591 四川省 成都市海思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三級
1622 四
⑻ 漢中市柳林航空城;陝飛集團周邊設高鐵站嗎發展離不了啊
可以打開漢中市區地圖看看,
在必經城固、洋縣、佛坪幾縣條件下,如果過機場及工業區,有兩個做法:
1.鐵路橫穿市區-----這肯定不符合漢中市城市發展的利益 ,鐵路對城市布局、規劃、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阻隔!
2走一個近九十度角。從寧強縣縣過來,先走東北向,再走東向,這樣鐵路線路彎曲,不符合西成這樣線路的選線原則~你不看看,很多城市中心,最破爛的地方,就是鐵路旁邊。沒法管理。在漢中到城固這一段,如西成、漢康鐵路能共線走,中間穿山越水、地質勘探的成本應該也會低一些。
漢中城市不大,從機場到新車站是,有多條城市主幹道聯接,才不到五公里,公交車十幾鍾就可以到。這已經非常近了,很多城市的高鐵站離市區20-30公里的多的去了。對於中小城市來說,關鍵是有不有站的問題。至於站設在哪,不是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