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獨家 | 朱華榮將出任長安汽車董事長!
6月3日,有媒體突然爆料,傳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將進行重大人事調整。而原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副總經理、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經上級批准,不再在兵裝及長安汽車任職,另有新的任用。
根據這個情況,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擬推薦朱華榮同志出任長安汽車董事長。
啊?!這個消息相當驚人,記者隨即問詢長安汽車相關人士,進行核實。有人表示這是天花板級別的人事調動,無法了解。另外有人告訴記者,兩會期間,會有這種傳聞,去年就有過類似情況。還有一位公關口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個肯定只能以官方公告為准,公告出來之前都是傳言。
顯然,這個事件密級還是很高,長安相關人士都沒有聽過。長安內部一位工程師對記者表示,「張總還沒有到退休年齡啊!不會吧?」畢竟,高層的調動非我等所能揣測。但不管這個情況是真是假,無風不起浪是真的。
而且,蹊蹺的是,今天長安汽車股票漲停了!正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啊。
不過,時間到了晚間,記者終於從另外一個渠道得到了意外的消息,這件事居然是真的!朱華榮將升任長安汽車董事長,現在等待官宣。而張寶林董事長去向不確定,據傳是去政府部門……
稍後,張寶林自己發布了告別信息:「各位同事:根據上級的決定,我將不再擔任兵裝集團和長安汽車的有關崗位職務,另有安排,非常感謝各位同事戰友多年的支持和幫助!衷心祝願大家在華榮同志和團隊的帶領下,向著世界一流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奮勇前進!長安行天下,明天更美好!今天下班將從企業微信中退出!謝謝大家!」
從時間上來說,張寶林自2017年出任長安汽車董事長,時間確實不長。不過,在張寶林的帶領下,長安汽車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作為汽車產業的深耕者,張寶林不僅推動了長安汽車轉型升級的進程,更為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任職僅僅一個月後,張寶林就在長安汽車的2017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發布會上現身,發布包括「千億行動」「萬人研發」「夥伴計劃」「極致體驗」四大戰略行動,通過全產業鏈1000億元的投入,調動一萬人的研發資源,彰顯出長安汽車面對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2018年4月張寶林還帶領長安汽車開啟「第三次創業 創新創業計劃」,持續優化組織模式,「一個核心+四大轉型」的戰略路徑更加清晰,科技創新不斷突破,推動多維度產業布局,著力提升用戶滿意度,強化數據驅動管理,企業經營質量持續提升。
張寶林的「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更是振聾發聵,讓我們看到作為自主品牌領軍企業的長安汽車具備的濃厚憂患意識。而董事長張寶林和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的穩固搭檔,也帶領長安汽車進入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向上快車道,銷量持續領跑行業,品牌形象不斷提升。
?
他們以及長安的團隊在兵裝集團和長安汽車董事會的帶領下,以用戶為導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打造經典產品,優化產能結構,推動實施「北斗天樞」和「香格里拉計劃」等一系列改革創新,長安汽車在進化中不斷蝶變。
而朱華榮也是很猛的,曾經斬釘截鐵地說過「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2018年廣州車展記者采訪他,對於行業「凜冬」的到來,他表示,「這樣的局面,對很多企業可能是災難,但是對於像長安這樣的企業更是機會。」對於越來越明顯的「馬太效應」則很淡然,「還是原來我說過的一句話,就是這種競爭會讓這個行業更加健康。」
如今,兵裝集團這次調整長安汽車的高管團隊,朱華榮接任長安汽車董事長可謂無縫對接,我們相信長安汽車在朱華榮帶領的團隊管理下,會繼續堅定「第三次創業」的步伐,堅持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舒心的產品及服務體驗。熟悉長安汽車的知道,這是長安一貫的本色。
文/王小西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分別是什麼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分別第一、二、三、六產業。即實現「1+2+3」等於6,「1×2×3」也等於6。
一二三產融合的新農業,是現代化的「第六產業」,這是現代農業的最新定位解讀,它是把傳統的一產延伸到二產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再擴張至物流配送等三產,並依靠信息公共平台第四產業和文化公共平台第五產業將一二三產融合起來形成綜合產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六產業」。
發展「第六產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業農村,改變農業發展前景,所以要堅持以農業為主體;基本做法是通過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基本趨勢是讓第二、第三產業附著其上,逐步使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可以說,「第六產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真諦。
「第六產業」找到了現代農業的真諦,與我國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發展目的和目標不謀而合。
(2)四大轉型出版集團擴展閱讀:
農業「新六產」的形態:
1、打造終端型業態。
立足農產品的開發生產與加工增值,在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的基礎上,構建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產業體系。以優勢特色產業為基礎,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貿物流等後續產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骨幹,向前延伸發展規模化、標准化原料基地,向後延伸發展流通業和餐飲業。以商貿物流業為引領,發展農產品訂單式種養殖基地及配套的產後加工、生產服務。
2、打造體驗型業態。
立足農業多種功能的挖掘與拓展,促進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休閑觀光(垂釣)、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節慶採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構建集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於一體的農業產業體系。挖掘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工、傳統農耕文化,引入創意元素,發展參與式、體驗式、娛樂式創意農業。依託優勢景觀資源和鄉村文化底蘊,發展吃住游購一體化的鄉村旅遊。
3、打造循環型業態。
立足農業廢棄物和加工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構建生態保護與效益並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體系。在農業各產業間,打造產業上下游有機關聯、「資源—產品—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完整的農業生物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4、打造智慧型業態。
立足科技進步和模式創新,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全過程進行智能化控制,發展精準農業、智慧農業。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農產品電商平台。藉助創意產業的發展理念,將現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加工及流通領域,發展定製式創意農業。
Ⅲ 四大轉型成明星的網紅,前三位堪稱人生贏家,唯獨她被觀眾嫌棄!她是誰
我們都知道想要進入演藝圈當演員,除非通過專業的學校學習,出身科班,所謂的根正苗紅能夠迅速地獲得一些資源之外,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在演藝之路上其實並不容易。
想要走上演員這條路很難,於是就有一些有演員夢的人,她們先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網紅,有了知名度後再轉戰演藝圈,可以說,這是一條捷徑了吧!
不過有一個人卻讓人們覺著她在娛樂圈混得還不如當網紅來得好,這就是何藍逗,何藍逗本身也是一個網紅,標志性的劉海讓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很多人都覺著她呆萌可愛,接拍了幾部網劇,也都有不錯的反響。本以為她會在娛樂圈混得不錯,誰能想到她參加了一個綜藝節目,因為言論不當,失去了很多的觀眾緣,甚至還被大家人肉遭受了網路的攻擊。可見在娛樂圈想要發展必須謹言慎行,一不小心前面便是萬丈深淵。
Ⅳ 長安汽車如何轉型拯救銷量
根據長安汽車披露的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營業總收入663億元,同比減少17.1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54億元,同比減少90.83%,而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虧損達17億元至25億元之間,去年同期的公司盈利是13.9億元。
不過也要看出, 長安汽車上市公司首季度業績的下跌主要來自合資車企長安福特等的銷量下跌,長安自主品牌的銷量在2019年3月的銷量還是有一定的提升,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銷售15.4萬輛,環比上漲64%,長安乘用車品牌銷售62698輛,環比上漲32.9%
去年,長安汽車和比亞迪進行了戰略合作,雙方將聯合設立以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合資公司。不僅如此,長安與比亞迪還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互聯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Ⅳ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分別是什麼意思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是指農業產業化的四種類型。分別是市場聯接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科教結合型,專業協會帶動型。
1、市場聯接型。就是圍繞優勢產業的發展,健全完善市場體系,拓寬商品流通渠道,運用市場的導向作用,帶動優勢產業擴大規模,以發展與其相配套的加工、運銷業等,進而形成一體化經營局。
2、龍頭企業帶動型。以經濟實力較強的公司或企業為龍頭,圍繞一種或多種重點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聯結相關的企業和農戶,進行一體化經營。
3、農科教結合型。就是運用高新技術,對主導產業和重點產品進行開發和更新換代,推動生產、加工配套發展。
4、專業協會帶動型。就是以農民技術員、能工巧匠為骨幹,組建群眾性科技團體,經過聯辦經濟實體,開展科研的推廣和銷售服務,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實現產加銷一體化。
(5)四大轉型出版集團擴展閱讀:
農業產業化( Agriculture Instrialization)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工、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
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
Ⅵ 簡述亨通四大轉型目標
亨通將緊緊圍繞四大轉型目標
(生產研發型企業向創新創造型企業轉型、
產品供應商向全價值鏈集成服務商轉型、
製造型企業向平台服務型企業轉型、
本土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型),
全力推進三大結合
(產品多元與產業多元、
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
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
以人才驅動創新發展,
成就亨通「國際化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