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五從軍征描寫了什麼情景,通過主人翁的遭遇,揭露了什麼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翻譯:
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家中.
路上碰到一個故鄉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遠遠看過去就是你家,松樹柏樹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台。
用捋些野谷舂米來做飯,摘下葵葉煮湯算是菜。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應該叫誰一起來吃這些飯菜。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擴寫:
十五歲那年,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走向那無情的戰場.每當月圓時,月色如戶,那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淚眼朦朧中,我似乎又看到了家鄉,看到了親人多少次夢里回到了家鄉,看到了靜靜的院落,白發的雙親,是那麼的親切。但卻總是夢而已!. 冰冷的戰場訴說了逝去的時光,一位位戰友倒下了。將軍們說戰爭就要結束了。我們一直盼,一直盼。但是我一次次死裡逃生之後,卻又被派往邊疆做守衛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這個倖存者,從那個無所事事的少年,經過了歲月的磨合,成為了一個滿頭白發,日日思歸的老人.只有回歸故里,才是我唯一的期盼 經過了長途的跋涉,我終於回到了闊別65年的家鄉,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回到了65年來,我天天想,夜夜盼的家鄉。但是眼前的景象如滾滾而來的浪潮淹沒了我的喜悅.這是我的家嗎?挪開傾倒的柴門,驚飛了草叢中一群群的野雞,它們停在房樑上,用它那蝌蚪般的眼睛疑惑地望著我。原本該掛滿迎春花的牆已經坍塌,成了野兔的家幾只野兔探出頭來——他們為一個陌生人的到來而感到惱怒;.紙窗戶已經破了,留下一個巨大的圓形的洞,陽光從圓內射進來,父親親手為我製作的小木桌,可如今已腐化,從前伴我度過十五個春秋的那張小床也堆滿了稻草,我撫摸著那件丟在地上的破衣服,眼前浮現出母親給我們織布,一家人其樂融融,圍成一圈,聊著天,歡笑著的情景……我採下野葵做了一頓飯,放在地上。我看到爹娘在一旁,兄弟在一旁,快樂地談笑。但一轉眼,卻什麼也沒有了。只有野草在生長,只有風聲在吹響,只有鳥兒在凄唱。生命就這樣在戰爭中逝去了…… 走出家門,來到後院,草地上長滿了野穀子,井邊野菜遍地,在竹林里隱約可見一片墳墓,我走過去,看到了上面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般的痛.一張張親切的面容不復存在,一聲聲貼心的關懷消無音訊.我望瞭望天空,漂浮著幾朵浮雲,暗淡的藍似乎祭奠這原本的一切,而現在,一切的一切都化為灰燼....... 夕陽西下,余暉吞噬了整座村莊.死一般的寂靜,彷彿在哀悼著,哀悼著這一切的一切......我老兵的心早已死亡!
Ⅱ 三國演義中人物都有誰
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8]),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鬥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4,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准備攻魏,六齣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5,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其他重要人物: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2)安陽盛和集團崔勇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說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劉備是小說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小說第一回介紹劉備時說:此人「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後來又「跨下黃鬃馬,手掣雙股劍」,從而構成小說劉備的整體形象:作品不僅通過大量的具體故事和人物評價刻畫了劉備抱負遠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點,最主要的還是渲染了劉備寬厚仁義的特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把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作為一個「仁」的典型來塑造的,「仁」是劉備性格的基凋,而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Ⅲ 三國人物
三國人名大全(按首字漢語拼音排序)
1.《三國演義》人物大全
A
阿會喃
B
鮑信 鮑忠 鮑隆 鮑素 邊讓 邊洪 卞喜 卞氏(曹操妻) 步騭(子山) 步闡 邴原
卑衍 畢軌(昭先) 白壽
C
陳蕃 陳耽 陳琳(孔璋) 陳宮(公台) 陳翔(仲麟) 陳生 陳登(雲龍) 陳煒 陳武(子烈)
陳蘭 陳珪 陳紀 陳震(孝起) 陳橫 陳孫 陳氏(劉表前妻) 陳就 陳矯 陳應
陳群(長文) 陳式 陳造 陳泰(魏尚書) 陳泰(郭淮副將) 陳騫 陳俊 陳元 程曠 程遠志
程普 程昱(仲德) 程秉(德樞) 程咨 程銀 程畿 程武 岑晊(公孝) 岑壁 岑威 岑昏
成廉 成宜 成何 成倅 成濟 曹節 曹操(孟德 阿瞞) 曹嵩 曹騰 曹仁(子孝)
曹洪(子廉) 曹德 曹豹 曹性 曹氏(呂布次妻) 曹昂 曹安民 曹丕(子桓) 曹植(子建)
曹氏(獻帝貴妃) 曹純 曹休 曹永 曹彰(子文) 曹熊 曹真(子丹) 曹睿(元仲) 曹遵
曹宇 曹芳(蘭卿) 曹爽(昭伯) 曹羲 曹訓 曹彥 曹文叔 曹據 曹髦(士彥) 曹霖
曹奐(景明) 蔡邕(伯喈) 蔡瑁 蔡陽 蔡氏(劉表妻) 蔡中 蔡和 蔡勛 蔡塤 蔡琰
蔡林 淳於瓊 淳於導 淳於丹 崔毅 崔烈 崔勇 崔琰(季珪) 崔州平 崔禹 崔諒
崔夫人(劉諶妻) 昌豨 昌奇 單於 車胄 常雕 爨習 徹里吉
D
董卓(仲穎) 董重 董太後(劉萇妻) 董旻 董璜 董母(董卓母) 董承 董昭(公仁)
董襲(元代) 董貴妃(董承) 董和(幼宰) 董祀 董衡 董超 董治 董允 董厥 董荼那
董禧 董尋 董朝 丁原(建陽) 丁管 丁奉(承淵) 丁斐 丁夫人(曹操元配) 丁儀(正禮)
丁廙(敬禮) 丁咸 丁立 丁謐(彥靖) 丁封 典韋 典滿 鄧茂 鄧龍 鄧義 鄧芝(伯苗)
鄧銅 鄧颺 鄧艾(士載) 鄧忠 鄧程 鄧敦 鄧良 鄧賢(劉璋將) 鄧賢(孟達甥) 杜遠
杜襲 杜襲 杜瓊 杜路 杜微 杜義 杜祺 杜睿 杜預 段珪 段煨 戴員 戴陵 竇武
督郵 貂嬋 黨均 朵思大王 帶來洞主 大喬
E
鄂煥 俄何燒戈
F
傅嬰 傅巽(公悌) 傅干(彥才) 傅士仁 傅彤 傅嘏 傅僉 伏皇後(漢獻帝妻) 伏德
伏完 樊稠 樊能 樊氏(趙范嫂) 樊建 樊岐 費觀 費禕(文偉) 費詩 費耀
范滂(孟博) 范康(仲真) 范成 范疆 馮方女(袁術妻) 馮禮 馮習 馮紞 封諝 方悅
逢紀 法正(孝直)
G
郭勝 郭汜(阿多) 郭汜妻 郭嘉(奉先) 郭圖 郭常 郭常子 郭奕 郭恩 郭淮(伯濟)
郭永 郭貴妃(曹丕後) 郭攸之 郭夫人(曹睿寵) 顧雍(元嘆) 媯覽 干休 公孫瓚 公孫越
公孫康 公孫度 公孫恭 公孫淵 公孫晃 公孫修 甘夫人(劉備妻) 甘寧(興霸) 鞏志
關羽(長生 雲長) 關純 關定 關寧 關平 關興(安國) 關索 關彝 高升 高順 高覽
高幹 高沛 高定 高翔 高柔 龔景 龔都 龔起 戈定 谷利 管亥 管寧 管輅(公明)
管輅舅 官雝 苟安 耿武 耿紀(季行) 葛雍
H
侯覽 侯成 侯選 何進 何顒 何太後(何進妹) 何苗 何儀 何曼 何宗 何平 何晏(平叔)
何曾 何氏(孫皓母) 何植 韓忠 韓馥 韓當(義公) 韓遂 韓暹 韓胤 韓融 韓嵩 韓福
韓猛 韓莒子 韓珩 韓浩 韓玄 韓德 韓瑛 韓瑤 韓瓊 韓琪 韓禎 韓暨 韓綜
黃蓋(公覆) 黃琬 黃祖 黃劭 黃承彥 黃忠(漢升) 黃奎 黃權(公衡) 黃皓 黃氏 黃崇
皇甫嵩 皇甫酈 皇甫闓 胡軫 胡赤兒 胡邈(敬才) 胡才 胡車兒 胡華 胡班 胡濟
胡質 胡忠 胡遵 胡奮 胡氏(劉琰妻) 胡烈 胡濟 胡淵 胡沖 華雄 華佗(元化) 華歆
華核 桓階 桓范(元則) 桓嘉 桓彝 郝萌 郝昭(伯道) 和洽 霍峻(仲邈) 霍弋 花永
漢靈帝
J
蔣(公奕) 蔣奇 蔣義渠 蔣干(子翼) 蔣琬(公琰) 蔣濟 蔣延 蔣班 蔣舒 蔣斌 蔣顯
賈詡(文和) 賈華 賈逵 賈范 賈充(公閭) 吉太(正平) 吉邈(文然) 吉穆(思然) 金尚
金旋 金禕 金環三結 靳祥 焦觸 焦炳 焦彝 焦伯 姜敘 姜敘母 姜維(伯約) 姜冏
沮授 沮鵠 句安 蹇碩 紀靈 簡雍
K
孔伷 孔融(文舉) 孔宙 孔昱(世元) 孔秀 蒯良(子柔) 蒯越(異度) 闞澤(德潤) 軻比能
L
劉焉 劉備(玄德) 劉元起 劉恢 劉陶 劉虞 劉萇 劉辯 劉協(伯和) 劉岱 劉表(景升)
劉范 劉曄(子陽) 劉繇(正禮) 劉艾 劉寵 劉璋(季玉) 劉安 劉延 劉辟 劉勛 劉子揚
劉禪(阿斗) 劉琦 劉琮 劉泌 劉封 劉先 劉馥(元穎) 劉熙 劉度 劉賢 劉磐 劉璝
劉巴(子初) 劉循 劉晙 劉氏(曹操妾) 劉邠 劉瑁 劉永(公壽) 劉理(奉孝) 劉廙 劉琬
劉豹 劉寧 劉琰 劉敏 劉合 劉劭 劉放 劉達 劉丞 劉寔 劉璿 劉瑤 劉琮 劉瓚
劉諶 劉恂 劉璩 劉氏(袁紹後妻) 劉氏(曹爽妻) 李傕 李儒 李肅 李典(曼成) 李蒙
李別 李膺 李封 李暹 李樂 李豐(袁術將) 李豐(李嚴子) 李通(文達) 李孚 李珪
李春香 李堪 李恢 李嚴(正方) 李氏(龐德妻) 李伏 李意 李異 李撰 李輔 李服
李福 李勝(公昭) 李歆 李豐 李鵬 李崇 李氏(馬邈妻) 李球 李虎 呂布(奉先)
呂伯奢 呂公 呂虔(子恪) 呂范(子衡) 呂威璜 呂曠 呂翔 呂蒙(子明) 呂通 呂義
呂常 呂建 呂霸 呂凱(季平) 呂岱 呂據 陸康 陸績(公績) 陸遜(伯言) 陸紆 陸駿
陸抗 陸凱 陸景 梁剛 梁興 梁寬 梁緒 梁虔 梁畿 廖化(元儉) 廖淳 廖立 路昭
駱統(公緒) 盧植 盧遜 留贊 留略 留平 魯馗 魯肅(子敬) 魯芝 凌操 凌統 雷薄
雷敘 雷銅 婁子伯(夢梅居士) 泠苞 梨樹神 賴恭 來敏 鹵城太守 倫直 柳甫 樓玄
M
馬元義 馬騰(壽成) 馬肅(子碩) 馬日磾 馬宇 馬超(孟起) 馬融 馬延 馬謖(幼常)
馬良(季常) 馬休 馬鐵 馬岱 馬玩 馬漢 馬忠(吳將) 馬忠(蜀將) 馬遵 馬玉 馬均
馬邈 孟坦 孟公威 孟達 孟光 孟獲 孟優 孟節(萬安隱者) 孟宗 糜竺(子仲) 糜芳
糜夫人(劉備次妻) 閔貢 穆順(張揚部將) 穆順(宦官) 滿寵(伯寧) 毛玠(孝先)
毛氏(曹睿後) 禰衡(正平) 苗澤 慕容烈 忙牙長 木鹿大王 迷當
N
牛輔 牛金 寧隨 南華老仙
O
區星
P
潘隱 潘鳳 潘璋 潘浚 潘遂 潘舉 潘夫人 龐舒 龐德公(山民) 龐統(士元 鳳雛)
龐德(令明) 龐羲 龐義 龐柔 龐會 彭伯 彭安 彭羕(永言) 彭和 裴元紹 裴緒
裴景 普凈 濮陽興
Q
全琮(子璜) 全端 全懌 全禕 全紀 全尚 全尚妻 全後(全尚女) 秦慶童 秦琪
秦宓(子勑) 秦良 秦朗 秦明 橋玄 橋蕤 喬瑁 喬國老 丘建 丘本 譙周(允南) 仇連
牽弘 麹義 清河公主(曹操女)
R
任峻 任夔
S
單子春 孫仲 孫堅(文台) 孫策(伯符) 孫權(仲謀) 孫翊(叔弼) 孫匡(季佐) 孫朗(早安)
孫仁(孫堅女) 孫韶(公禮) 孫靜(幼台) 孫端 孫乾(公佑) 孫觀 孫高 孫瑜 孫皎(叔明)
孫桓(叔武) 孫河 孫禮 孫資 孫登 孫謙 孫和 孫亮 孫峻(子遠) 孫恭 孫綝(子通)
孫據 孫恩 孫干 孫闓 孫楷 孫休 孫皓(元宗) 孫異 孫(雨+單) 孫冀 孫歆 孫秀
蘇雙 蘇由 蘇飛 蘇越 蘇顒 司馬徽(德操 水鏡先生) 司馬懿(仲達) 司馬雋 司馬防
司馬朗 司馬孚 司馬師(子元) 司馬昭(子尚) 司馬望 司馬炎 司馬伷 司馬攸 司蕃
宋憲 宋果 宋忠 宋謙 宋白眭固 眭元進 尚弘 尚廣 石廣元 石苞 審配 審榮 申儀
申耽 史渙 史跡 沙摩柯 山神 盛(孛+攵) 師纂 施朔 師婆 邵悌 山濤 沈瑩
T
田豐 田楷 田氏 田疇 田豫 田續 田章 唐周 唐咨 唐妃(少帝妃) 唐彬 陶謙(恭祖)
陶商 陶應 陶浚 太史慈(子義) 太史慈母 太史亨 滕胤 滕循 檀敷(文友) 蹋頓 譚雄
土安
W
王美人(靈帝寵) 王允 王匡 王方 王頎 王昌 王邑 王立 王朗 王則 王垕 王楷
王子服 王忠 王植 王修 王琰 王威 王粲(仲宣) 王累 王基 王必 王平(子均) 王甫
王謀 王雙 王雙(子全) 王伉 王連(文儀) 王肅 王建 王觀 王夫人(孫權妻) 王昶
王韜 王基 王經 王敦 王真 王含 王沈 王業 王瓘 王買 王頎 王祥 王氏(司馬昭妻)
王浚 王渾 王戎 王氏(趙昂妻) 汪昭 吳匡 吳景 吳敦 吳子蘭 吳碩 吳臣 吳懿
吳夫人(孫堅妻) 吳蘭 吳班 吳質 吳氏(吳懿妹) 吳押獄 吳妻(吳押獄妻) 吳綱
吳國太(孫堅次妻) 伍瓊 伍孚(德瑜) 伍習 伍延 吾彥 吾粲(孔休) 衛弘 衛凱 衛仲道
衛演 衛瓘 文丑 文聘(仲業) 文欽 文淑(鴦) 文虎 魏續 魏延(文長) 魏邈 魏平
韋康 韋晃 萬政 萬彧 舞陽君(何進母) 武安國 烏桓觸(據考,此人名是句讀錯) 兀突骨
毋丘儉(仲恭) 毋丘甸
X
小喬 夏侯敦(元讓) 夏侯淵 夏侯蘭 夏侯恩 夏侯傑 夏侯尚 夏侯德 夏侯存
夏侯茂(子休) 夏侯霸(仲權) 夏侯威(季權) 夏侯惠(稚權) 夏侯和(義權) 夏侯令之女
夏侯玄 夏侯咸 夏惲 夏恂 許劭 許昌 許韶 許攸(子遠) 許褚(仲康) 許汜 許貢
許貢家客 許靖 許芝 許慈 許允 許晏 許儀 徐榮 徐晃(公明) 徐璆 徐庶(元直)
徐康 徐母(徐庶母) 徐盛(文向) 徐氏(孫翊妻) 徐商 徐夫人(孫權妻) 徐質 荀攸(公遠)
荀爽 荀諶 荀彧(文若) 荀緄 荀正 荀惲 荀顗 荀勖 荀愷 辛評 辛明 辛毗(佐治)
辛敞 辛憲英 薛蘭 薛禮 薛綜(敬文) 薛悌 薛則 薛喬 薛珝 薛瑩 向朗 向舉 向寵
刑道榮 刑貞 郗慮 奚泥 卻正 謝旌 謝雄
Y
嚴政 嚴綱 嚴白虎 嚴輿 嚴氏(呂布妻) 嚴畯(曼才) 嚴顏 閻象 閻圃 閻晏 閻芝
閻宇 顏良 晏明 袁逢 袁隗 袁紹(本初) 袁術 袁遺 袁胤 袁譚(顯思) 袁熙(顯奕)
袁尚(顯甫) 袁綝 楊彪 楊彪妻 楊琦 楊密 楊奉 楊大將 楊丑 楊齡 楊秋 楊阜(義山)
楊修(德祖) 楊懷 楊氏(馬超妻) 楊柏 楊松 楊洪 楊昂 楊任 楊鋒 楊儀 楊陵 楊暨
楊顒 楊祚 楊綜 楊欣 楊濟 陽群 於禁(文則) 於糜 於吉 於詮 俞氏(孫堅過房)
俞涉 虞翻 虞松 樂進(文謙) 樂就 樂綝 尹禮 尹楷 尹奉 尹默 尹賞 尹大目
雲英(董承侍妾) 應劭 陰夔 殷馗 殷純 爰(青+彡) 爰邵 伊籍(機伯) 雍闓 雅丹 越吉
羊祜
Z
諸葛亮(孔明 卧龍) 諸葛瑾(子瑜) 諸葛珪 諸葛玄 諸葛均 諸葛原 諸葛虔 諸葛恪(元遜)
諸葛瞻(思遠) 諸葛誕(公休) 諸葛靚 諸葛緒 諸葛尚 張讓 張角(天公將軍)
張梁(地公將軍) 張寶(人公將軍) 張飛(翼德) 張世平 張均 張舉 張純 張濟 張邈
張超 張楊 張儉(元節) 張虎 張溫 張闓 張燕 張昭(子布) 張紘(子綱) 張英 張勛
張綉 張魯 張陵 張衡 張先 張郃(儁乂) 張津 張顗 張南 張武 張溫(惠恕) 張允
張橫 張既(德容) 張衛 張松(永年) 張任 張肅 張翼 張著 張音 張爽 張裔 張南
張達 張苞 張紹 張氏(張飛女) 張嶷 張韜 張普 張虎 張休 張承 張球 張茂(彥材)
張彌 張當 張特 張約 張緝 張皇後(曹芳妻) 張明 張布 張遵 張紹 張峻 張節
張華 張悌 張尚 張象 張遼(文遠) 趙忠 趙弘 趙萌 趙岑 趙雲(子龍) 趙岐 趙彥
趙睿 趙范 趙韙 趙衢 趙昂 趙月 趙顏 趙累 趙祚 趙融 趙咨 趙統 趙廣 趙直
朱儁 朱治(君理) 朱靈 朱桓(休穆) 朱光 朱然 朱褒 朱贊 朱恩 朱芳 朱異
朱太後(孫休妻) 周毖 周奐 周瑜(公瑾) 周尚 周泰(幼平) 周昕 周倉 周循 周胤
周善 周群 周平 周舫 周旨 鄒靖 鄒氏(張濟妻) 鄭玄(康成) 鄭泰 鄭寶 鄭度 鄭文
鄭袤 鄭倫 鍾邵 鍾縉 鍾紳 鍾繇 鍾進 鍾會(士會) 鍾毓 笮融 種拂 種輯 臧旻
臧霸 宗寶 宗預(德艷) 紫虛上人 左豐 左靈 左賢王 左慈(元放 烏角先生) 左咸
脂習 祝融夫人(孟獲妻) 祖茂(大榮) 祖弼 卓膺 翟元 州泰 曾宣 甄氏(袁熙妻)
2.三國時期人物大全 (取自《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三國演義》)
二 畫
丁儀(正禮) 丁奉(承淵) 丁覽(孝連) 丁原(建陽) 丁謐(彥靖) 丁廙(敬禮) 卜靜(玄風)
丁氏 丁厷 丁立 丁孚 丁固 丁忠 丁封 丁咸 丁宮 丁晏 丁密 丁諝 丁斐 丁蕃
丁夫人 丁君干 刁玄 刁嘉
三 畫
士仁(君義) 士燮(威彥) 士孫瑞(君榮) 於禁(文則) 山濤(巨源) 衛茲(子許) 衛覬(伯儒)
衛繼(子業) 衛旌(子旗) 衛臻(公振) 衛瓘(伯玉) 習禎(文祥) 馬齊(承伯) 馬良(季常)
馬忠(德信) 馬勛(盛衡) 馬超(孟起) 馬謖(幼常) 馬騰(壽成) 馬日磾(翁叔)
士干 士匡 士武 士祗 士頌 士壹 士廞 士徽 士(黃+有hùi) 士孫萌 士孫瑞 於圭
於吉 於詮 於糜 於毒 於綽 大橋 萬秉 萬泰 萬彧 萬潛 小橋 千萬 弓遵 衛開
衛固 衛彌 衛烈 衛恂 衛溫 衛演 衛文經 衛仲道 習忠 馬玉 馬艾 馬台 馬休
馬延 馬宇 馬良 馬茂 馬秉 馬承 馬玩 馬忠 馬岱 馬鈞 馬鐵 馬相 馬修 馬秦
馬普 馬照 馬遵 馬邈 馬元義
四 畫
王士(義強) 王允(子師) 王雙(子全) 王平(子均) 王儀(朱表) 王匡(公節) 王戎(浚沖)
王觀(偉台) 王甫(國山) 王連(文儀) 王沈(處道) 王恂(良夫) 王烈(彥方) 王凌(彥雲)
王商(文表) 王深(道沖) 王肅(子雍) 王修(叔治) 王渾(玄沖) 王昶(文舒) 王頎(孔碩)
王祥(休徵) 王朗(景興) 王基(伯輿) 王謀(元泰) 王雄(元伯) 王象(羲伯) 王弼(輔嗣)
王嗣(承宗) 王粲(仲宣) 王睿(通耀) 王蕃(永元) 王默(處靜) 王浚(士治) 韋康(元將)
韋誕(仲將) 韋曜(弘嗣) 太史享(元復) 太史慈(子義) 毛玠(孝先) 倉慈(孝仁)
公孫度(升濟) 公孫瓚(伯圭) 文立(廣休) 文欽(仲若) 文聘(仲業) 尹奉(次曾)
鄧方(孔山) 鄧艾(士載) 鄧芝(伯苗) 鄧颺(玄茂) 孔桂(叔林) 孔伷(公緒) 孔昱(世元)
孔融(文舉) 孔乂儁
王才 王山 王廣 王門 王方 王氏 王允 王業 王生 王立 王必 王訓 王則 王伉
王買 王邑 王含 王當 王同 王喬 王延 王後 王沖 王訪 王異 王芬 王靈 王表
王直 王松 王金 王肱 王定 王始 王政 王咸 王思 王欽 王度 王惲 王誧 王佑
王祚 王起 王彧 王秘 王豹 王悝 王海 王著 王營 王晨 王崇 王族 王寄 王普
王遂 王謙 王照 王稚 王簡 王靖 王模 王廙 王摩 王建 王經 王頎 王威 王累
王敦 王琰 王楷 王瓘 王贇 王徽 王夔 王元泰 王子服 王夫人 王弘直 王經母
王美人 王昭儀 王貴人 韋晃 韋端 韋休甫 五梁 尤突 車浚 車胄 區星 牛金 牛輔
牛利 牛蓋 毛甘 毛後 毛機 毛炅 毛暉 毛曾 毛嘉 仇昭儀 升遷亭公主 公孫修
公孫恭 公孫晃 公仇稱 公孫延 公孫陽 公孫范 公孫昭 公孫豹 公孫琙 公孫犢 公孫集
公孫模 公孫滕 公孫淵 公孫越 公沙盧 公緒恭 公錄康 從錢 烏延 烏越 卞廣 卞蘭
卞後 卞秉 卞暉 卞隆 卞琳 文丑 文布 文休 文武 文岱 文厚 文虎 文恭 文雍
文鴦 文仲寶 尹世 尹盧 尹齊 尹異 尹宗 尹胡 尹嘉 尹默 尹夫人 鄧義 鄧升
鄧龍 鄧由 鄧句 鄧當 鄧芳 鄧良 鄧賢 鄧忠 鄧凱 鄧濟 鄧朗 鄧銅 鄧敦 鄧輔
鄧靜 鄧羲 鄧子孝 鄧玄之 孔宙 孔信 孔羨
五 畫
石偉(公操) 石德林(寒貧) 田豐(元皓) 田疇(子泰) 田豫(國讓) 史渙(公劉) 盧欽(子若)
盧埏(子笏) 盧毓(子家) 白侯(子安) 令狐邵(孔叔) 令狐愚(公治) 樂詳(文載)
樂進(文謙) 馮習(休元) 馮熙(子柔) 司馬芝(子華) 司馬師(子元) 司馬防(建公)
司馬炎(安世) 司馬昭(子尚) 司馬儁(元異) 司馬朗(伯達) 司馬望(子初) 司馬徽(德操)
司馬懿(仲達) 邊讓(文禮)
去卑 甘公 甘環 甘醴 甘夫人 正昂 古樸 左豐 左靈 左奕 左駗 左延年 石干
石苞 石建 石廣元 東鄉公主 東里袞 申儀 田氏 田林 田銀 田章 田景 田續 田韶
田楷 田彭祖 史路 史璜 盧顯 盧洪 盧植 盧藩 丘建 丘力居 白氏 白壽 白繞
白虎文 句安 句扶 冬逢 冬逢妻 樂敦 樂綝 樂就 樂隱 樂肇 馮方 馮禮 馮則
馮芳 馮紞 馮肅 馮諒 馮朝 馮斐 馮楷 司隸 司蕃 司馬攸 司馬伷 司馬孚 司馬鈞
司馬岐 司馬洪 司馬俱 司馬遺 司馬肇 司馬儁 邊洪 邊章 毋丘興 毋丘秀 毋丘重
毋丘毅 弘咨 弘璆
六 畫
邢顒(子昂) 吉茂(叔暢) 吉穆(思然) 吉邈(文然) 畢軌(昭先) 呂布(奉先) 呂范(子衡)
呂凱(季平) 呂岱(定公) 呂虔(子恪) 呂據(世議) 呂蒙(子明) 朱才(君業) 朱然(義封)
朱據(子范) 朱績(公緒) 朱儁(公偉) 伍孚(德瑜) 伍瓊(德瑜) 任峻(伯達) 任安(定祖)
任嘏(昭先) 仲長統(公理) 華表(偉容) 華陀(元化) 華歆(子魚) 華融(德蕤) 華核(永先)
伊籍(機伯) 向朗(巨達) 向秀(子期) 向條(文豹) 全琮(子璜) 劉巴(子初) 劉永(公壽)
劉弘(叔和) 劉伶(伯倫) 劉協(伯和) 劉先(始宗) 劉邠(令元) 劉阜(伯陵) 劉楨(公幹)
劉劭(孔才) 劉表(景升) 劉岱(公山) 劉備(玄德) 劉放(子棄) 劉寵(祖榮) 劉勛(子台)
劉曄(子揚) 劉陶(子奇) 劉理(奉孝) 劉陶(季冶) 劉邕(南和) 劉敦(子仁) 劉焉(君朗)
劉琰(威碩) 劉禪(公嗣) 劉虞(伯安) 劉廙(恭嗣) 劉璋(季玉) 劉繇(正禮) 劉璿(文衡)
劉馥(元穎) 羊祜(叔子) 關羽(雲長) 許允(士宗) 許攸(子遠) 許劭(子將) 許靖(文休)
許褚(仲康) 許慈(仁篤) 孫禮(德達) 孫匡(季佐) 孫權(仲謀) 孫休(子烈) 孫觀(仲台)
孫堅(文台) 孫和(子孝) 孫奐(季明) 孫邵(長緒) 孫松(子喬) 孫奮(子揚) 孫羌(聖台)
孫河(伯海) 孫亮(子明) 孫桓(叔武) 孫峻(子遠) 孫資(彥龍) 孫該(公達) 孫賁(伯陽)
孫慮(子智) 孫輔(國儀) 孫乾(公佑) 孫皓(亢宗) 孫皎(叔明) 孫翊(叔弼) 孫綝(子通)
孫策(伯符) 孫登(子高) 孫瑜(仲異) 孫靜(幼台) 孫韶(公禮) 孫霸(子威) 孫魯育(小虎)
孫魯班(大虎) 阮咸(仲容) 阮瑀(元瑜) 阮籍(嗣宗) 紀陟(子上)
邢氏 邢友 邢貞 邢舉 圭泰 吉本 芒中 朴胡 成弘 成當 成何 成宜 成濟 成倅
成廉 成藩 成公英 成律歸 夷廖 畢諶 師纂 呂乂 呂習 呂公 呂由 呂合 呂並
呂興 呂曠 呂貢 呂辰 呂昭 呂建 呂據 呂常 呂桂 呂祥 呂壹 呂雅 呂翻 呂翔
呂霸 呂布妻 呂伯奢 呂威璜 呂蒙母 曲義 朱光 朱異 朱成 朱喬 朱紀 朱撫 朱靈
朱治 朱緯 朱育 朱桓 朱恩 朱宣 朱損 朱蓋 朱琬 朱越 朱皓 朱褒 朱贊 朱熊
朱蕤 朱太後 朱萬歲 朱建平 朱淑媛 伍習 伍延 優居 伐同 仲姬 伏後 伏完
伏德 任先 任岐 任覽 任度 任養 任福 任燠 任夔 華當 華雄 華緝 華錡 伊聲耆
伊健姬妾 向氏 向存 向充 向寵 向舉 全儀 全後 全紀 全尚 全懌 全禕 全柔
全寄 全緒 全輝 全緝 全熙 全靜 全翩 全端 全公主 全尚妻 劉干 劉川 劉氏
劉艾 劉寧 劉正 劉節 劉平 劉式 劉偉 劉助 劉何 劉龜 劉阿 劉邵 劉邠 劉延
劉丞 劉范 劉賢 劉郃 劉封 劉度 劉武 劉茂 劉松 劉尚 劉昕 劉和 劉寶 劉誕
劉詢 劉詳 劉承 劉政 劉柱 劉胄 劉欽 劉類 劉恂 劉豹 劉敏 劉諶 劉琦 劉琮
劉琬 劉循 劉寔 劉俊 劉胤 劉彥 劉祗 劉夏 劉虔 劉鑠 劉租 劉雋 劉渙 劉姬
劉基 劉略 劉翊 劉闡 劉隱 劉琳 劉斐 劉普 劉寓 劉緝 劉慈 劉獻 劉穎 劉韙
劉靖 劉瑁 劉璝 劉瑤 劉辟 劉熙 劉磐 劉辯 劉整 劉纂 劉璩 劉瓚 劉子奇 劉子敬
劉子璜 劉元起 劉夫人 劉長仁 劉奉林 劉望之 劉雄鳴 劉德然 劉元起妻 齊周
汜嶷 羊度 羊琇 關平 關興 關統 關靖 關彝 州泰 江宮 安平 安陽公主 許瑒
許旻 許定 許相 許勛 許欽 許昌 許晏 許韶 許乾 許混 許綜 許游 許叔龍
那樓 阮武 陽儀 陽群 陰化 陰溥 陰夔 陰貴人 紀靈 戲志才 孫干 孫氏 孫元
孫布 孫儀 孫弘 孫偉 孫伉 孫興 孫安 孫異 孫秀 孫希 孫鄰 孫宏 孫紘 孫奉
孫規 孫茂 孫苗 孫英 孫奇 孫昕 孫怡 孫彌 孫承 孫紹 孫封 孫輕 孫昭 孫恭
孫恩 孫高 孫朗 孫據 孫胤 孫咨 孫奕 孫恢 孫憲 孫泰 孫耽 孫彧 孫狼 孫旅
孫姬 孫邕 孫基 孫盛 孫曼 孫晞 孫康 孫諝 孫績 孫綽 孫綜 孫越 孫超 孫壹
孫闓 孫謙 孫楷 孫歆 孫(雨單wān) 孫楞 孫慎 孫熙 孫暠 孫毓 孫瑾 孫嘿 孫德
孫璠 孫耀 孫子才 孫夫人 孫賓碩 孫策母
七 畫
邯鄲淳(子叔) 嚴畯(曼才) 嚴干(公仲) 蘇則(文師) 杜預(元凱) 蘇林(孝友) 杜襲(子緒)
杜瓊(伯瑜) 杜微(國輔) 杜摯(德魯) 杜恕(務伯) 杜理(務仲) 杜畿(伯侯) 杜夔(公良)
楊豐(伯陽) 楊儀(威公) 楊阜(義山) 楊偉(世英) 楊戲(文然) 楊沛(孔渠) 楊修(德祖)
楊洪(季休) 楊彪(文先) 楊暨(休先) 楊俊(季才) 楊賜(伯獻) 李義(孝懿) 李立(建賢)
李嚴(正方) 李權(伯豫) 李孚(子憲) 李邵(永南) 李典(曼成) 李勝(公昭) 李恢(德昂)
李通(文達) 李福(孫德) 李撰(欽仲) 李秉(玄胄) 李密(令伯) 李朝(偉南) 李衡(淑平)
李邈(漢南) 吾粲(孔休) 邴原(根矩) 來敏(敬達) 步騭(子山) 吳質(季重) 岑晊(公孝)
吳應(溫舒) 吳范(文則) 何進(遂高) 何宗(彥英) 何晏(平叔) 何曾(穎考) 何顒(伯求)
何祗(君肅) 何楨(元干) 何夔(叔龍) 應劭(仲遠) 應貞(吉甫) 應瑒(德璉) 應余(子正)
應璩(休璉) 辛毗(佐治) 辛敞(泰雍) 宋忠(仲子) 沈友(子正) 沈珩(仲山) 張飛(翼德)
張遼(文遠) 張休(叔嗣) 張華(茂先) 張存(處仁) 張純(元基) 張范(會儀) 張紘(子綱)
張茂(彥林) 張松(永年) 張郃(儁乂) 張承(仲嗣) 張南(文進) 張昭(子布) 張津(子雲)
張特(子產) 張悌(巨先) 張既(德容) 張魯(公祺) 張溫(惠恕) 張緝(敬仲) 張秉(仲節)
張承(公先) 張儼(子節) 張咨(子議) 張猛(叔威) 張薦(子明) 張敦(叔方) 張翔(元鳳)
張楚(仲允) 張裔(君嗣) 張嶷(伯岐) 張邈(孟卓) 張翼(伯恭) 陸雲(士龍) 陸紆(叔盤)
陸抗(幼節) 陸機(士衡) 陸凱(敬風) 陸遜(伯言) 陸駿(季才) 陸康(季寧) 陸績(公紀)
陸胤(敬宗) 陸喜(文仲) 陸瑁(子璋) 陳化(元耀) 陳紀(元方) 陳武(子烈) 陳宮(公台)
陳泰(玄伯) 陳矯(季弼) 陳琳(孔璋) 陳翔(仲麟) 陳登(元龍) 陳騫(休淵) 陳群(長文)
陳震(孝起) 陳表(文奧) 陳到(季休) 陳祗(奉宗) 陳諶(季方) 陳溫(元悌) 陳寔(仲弓)
陳瑀(公瑋) 邵悌(元伯) 邵疇(溫伯)
邯鄲商 芮玄 嚴才 嚴匡 嚴圭 嚴綱 嚴昕 嚴密 嚴維 嚴敬 嚴象 嚴輿 嚴顏 嚴潛
嚴白虎 勞精 蘇馬 蘇飛 蘇雙 蘇由 蘇妃 蘇伯 蘇非 蘇固 蘇尚 蘇怡 蘇鑠 蘇越
蘇愉 蘇衡 蘇仆延 杜義 杜長 杜會 杜松 杜通 杜基 杜祺 杜路 杜普 杜濩
杜夫人 楊氏 楊丑 楊仆 楊弘 楊條 楊任 楊白 楊訓 楊汰 楊竺 楊懷 楊奉 楊昂
楊欣 楊秋 楊洪 楊濟 楊祚 楊密 楊綜 楊琦 楊顒 楊帛 楊阜 楊厚 楊恭 楊原
楊豹 楊崇 楊敏 楊謨 楊粲 楊肇 楊豫 楊融 楊穆 楊敬叔 李豐 李樂 李歷 李升
李仁 李允 李玉 李術 李業 李永 李伏 李異 李成 李延 李興 李壽 李進 李孚
李條 李鄒 李邵 李述 李若 李虎 李服 李肅 李封 李球 李輔 李崇 李俊 李胤
李桓 李朔 李禎 李姬 李基 李乾 李盛 李勖 李敏 李鴻 李緒 李越 李惠 李遺
李簡 李堪 李催 李蒙 李歆 李暹 李儒 李韶 李整 李膺 李翼 李伯仁 李求承
李貴人 李意其 酉牧 吾彥 來敏 來氏 來忠 步闡 扶禁 扶羅韓 護留 步璣 步協
步璿 步夫人 步度根 岑述 岑昏 吳五 吳巨 吳氏 吳平 吳達 吳安 吳匡 吳綱
吳班 吳碩 吳景 吳敦 吳修 吳免 吳林 吳述 吳奮 吳碭 楊岳 吳資 吳普 吳祺
吳遽 吳纂 吳瓘 吳霸 吳穰 吳懿 吳子蘭 吳夫人 時苗 懷敘 閔純 閔貢 谷利
何平 何儀 何苗 何雙 何茂 何典 何定 何洪 何祗 何蔣 何雄 何遂 何曼 何植
何邈 何才人 何太後 位居 位宮 鄰戴 鄒丹 鄒岐 鄒臨 鄒靖 應倫 冷苞 辛機
辛評 辛憲英 宋階 宋瑋 宋金 宋定 宋建 宋姬 宋豪 宋果 宋憲 宋謙 沐並 沈成
沈瑩 沙末汗 沙摩柯 張衛 張允 張氏 張方 張節 張布 張讓 張達 張世 張玄
張當 張任 張後 張約 張吉 張式 張權 張剛 張延 張邠 張多 張泛 張異 張進
張赤 張楊 張角 張純 張英 張苞 張虎 張寶 張肅 張彌 張紹 張南 張勛 張鈞
張儉 張音 張奐 張奉 張表 張林 張郁 張奮 張尚 張旻 張固 張詠 張京 張懌
張怡 張政 張闓 張濟 張舉 張峻 張綉 張著 張爽 張梁 張超 張顓 張咸 張持
張順 張修 張泉 張俊 張奕 張恂 張閣 張炯 張祗 張陟 張統 張泰 張恭 張晟
張倚 張俶 張姬 張毣 張通 張碩 張嬰 張敦 張尉 張隱 張瑛 張琰 張喜 張雄
張雅 張敞 張就 張羨 張富 張裕 張屬 張穎 張靖 張慕 張戩 張磐 張震 張憙
張融 張象 張溫 張橫 張遵 張燕 張衡 張瓚 張霸 張夔 張懿 張才人 張牛角
張白騎 張世平 張遼母 張護雄 張景明 張翁歸 張魯母 陸玄 陸式 陸延 陸宏 陸尚
陸褘 陸景 陸晏 陸睿 阿鶩 阿羅盤 陳生 陳蘭 陳仆 陳鳳 陳正 陳本 陳術 陳白
陳永 陳遷 陳式 陳聲 陳時 陳應 陳邵 陳苗 陳茂 陳牧 陳延 陳煒 陳珪 陳耽
陳就 陳敗 陳郃 陳曶 陳褘 陳毖 陳勛 陳修 陳恂 陳濟 陳敖 陳恭 陳頏 陳容
陳策 陳焦 陳象 陳裕 陳勤 陳粲 陳福 陳端 陳融 陳叔山 邵南 邵登 紡績 媯覽
八 畫
苑康(仲真) 范滂(孟溥) 范慎(孝敬) 武周(伯南) 國淵(子尼) 羅憲(令則) 和洽(陽士)
金尚(元休) 金禕(德偉) 金旋(元機) 周奐(文明) 周昕(大明) 周昭(恭遠) 周宣(孔和)
周毖(仲遠) 周泰(幼平) 周魴(子魚) 周瑜(公瑾) 周群(仲直) 周不疑(元直) 龐統(士元)
龐德(令明) 龐瘠(子異) 龐德公(山民) 鄭沖(文和) 鄭胄(敬先) 鄭渾(文公) 鄭泰(公業)
鄭袤(林叔) 法正(孝直) 單固(恭夏) 宗預(德艷) 審配(正南) 孟仁(恭武) 孟達(子度)
孟光(孝裕) 孟宗(恭武) 孟康(公休) 孟建(公威)
環夫人 武陔 范旉 范疆 林恂 棗祗 拔奇 卓膺 尚廣 尚弘 昌豨 昌霸 典滿 炅母
呼廚泉 羅厲 和逌 和離 和鸞 卑衍 卑湛 卑彌呼 卑彌弓呼 兒尋 兒孝德 兒禪
貪至王 金瑋 金奇 乳母當 服養 周巨 周處 周同 周異 周護 周谷 周旨 周尚
周條 周邵 周直 周賢 周昂 周忠 周京 周承 周勃 周奕 周舉 周祗 周賀 周胤
周循 周峻 周浚 周姬 周逵 周旌 周朝 周遺 周舒 周熙 周生烈 龐會 龐柔 龐舒
龐延 龐宏 龐林 龐迪 龐恭 龐曾 龐羲 於夫羅 鄭長 鄭氏 鄭甘 鄭泉 鄭寶 鄭度
鄭崇 鄭綽 鄭遂 鄭熙 鄭像 鄭小同 單甫 單經 單子春 法真 法邈 泄歸泥 注詣
波調 治元多 治無戴 沮授 沮鵠 宗瑋 宗修 審榮 審固 審德 官雝 郎稚 屈晃
彌加 孟觀 孟武 孟郁 孟思 孟獲 孟曜
九 畫
趙雲(子龍) 趙岐(邠卿) 趙昂(偉章) 趙儼(伯然) 趙咨(君初) 趙咨(德度) 郝普(子太)
荀攸(公達) 荀惲(長倩) 荀緯(公高) 荀曇(元智) 荀詵(曼倩) 荀俁(叔倩) 荀衍(休若)
荀彧(文若) 荀爽(慈明) 荀勖(公曾) 荀諶(友若) 荀顗(景倩) 胡奮(玄威) 胡質(文德)
胡濟(偉度) 胡烈(玄武) 胡淵(世元) 胡威(伯虎) 胡昭(孔明) 胡敏(通達) 胡綜(偉則)
胡潛(公興) 胡邈(敬才) 胡母班(季皮) 棧潛(彥皇) 牽招(子經) 是儀(子羽) 種會(士季)
鍾毓(稚叔) 鍾皓(季明) 鍾繇(元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