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急急!現在同仁堂老總是誰
同仁堂老總是
梅群
出生日期:1957
民族:漢族
性別:男
學歷:碩士
職稱:
個人簡歷:
梅群:男,研究生學歷,副主任葯師。曾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北京同仁堂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健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制葯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國葯(香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國葯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葯協會副會長,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常務理事,北京葯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北京品牌協會副會長,北京醫葯行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人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
㈡ 同仁堂是國企嗎
同仁堂集團是屬於國資委的,下屬十大公司中只有股份、科技還有商業公司也就是同仁堂連鎖總部是純國企,其他公司一般都是與香港等外資合資的,比如同仁堂制葯公司是與香港泉昌公司合營的,當讓同仁堂是大股東了。比如葯店,大柵欄店屬於股份公司,崇文門店也屬於股份公司但是也有上邊說的香港全場公司的股份,其他一些小型連鎖葯店有很多是加盟店,由連鎖總部下派人員住店監管。
㈢ 同仁堂的股票 在香港一股歌大陸一股有什麼區別
沒有分別,差別在於市場。明顯的是,H股對A股折價、H股對A股溢價這兩個群體有著顯著差別,那就是香港市場主體資金(以機構為主)偏好的品種 ,都是H股對A股溢價,被邊緣化的個股,則H股對A股折價。這正是體現了牛市時主流資金的偏好及對資產價格的定價能力。
㈣ 同仁堂董事長為什麼不是樂氏
因為一九五四年,同仁堂實行了公私合營。
據悉,當時公私合營過程中,國有資本投入25億(相當於1955年幣制改革後的25萬),而同仁堂的私人資本核定的數字是123億,國有資本應為小股東,如按現在的公司法,樂氏家族仍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同仁堂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品牌優勢得天獨厚。參加了馬德里協約國和巴黎公約國的注冊,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手續,是第一個在台灣注冊的大陸商標。
(4)香港同仁堂大股東擴展閱讀:
從古至今,同仁堂文化質量觀形成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個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識。歷代同仁堂人恪守誠實敬業的葯德,提出「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信條,制葯過程嚴格依照配方,選用地道葯材,從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另一個是同仁堂的外在壓力。這外在的壓力就是皇權的壓力,因為是為皇宮內廷制葯,故來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殺身之禍。
歷代同仁堂人堅持「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四大制葯特色,生產出了眾多療效顯著的中成葯。
1989年,國家工商局將全國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為迄今為止在全國中醫葯行業唯一取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企業。同仁堂不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葯」為代表的產品系列,從而贏得了國內外人士的廣泛贊譽和青睞。
㈤ 同仁堂的十大子公司是哪些
同仁堂十大子公司分別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香港)國葯有限公司、同仁堂健康葯業集團、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葯材參茸投資集團、同仁堂制葯公司、同仁堂麥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葯配方顆粒投資公司、北京同仁堂國際有限公司。
1992年7月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組建成立,2000年5月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實現了國內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五月成立了同仁堂麥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始了向生物工程領域的初步探索。
2000年10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記(香港)葯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同仁堂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2010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權的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這標志著同仁堂實現了規范化的公司制的轉變,也是體制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目前,同仁堂已經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兩大基地、兩個院、兩個中心的「 1032工程」。橫跨現代制葯工業、零售醫葯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同仁堂的宗旨是以現代中葯為核心,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國際馳名的中醫葯集團,全面提升同仁堂現有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水平。
(5)香港同仁堂大股東擴展閱讀
同仁堂的發展歷程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華老字型大小「同仁堂」所在公司的全稱,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同仁堂商標參加了馬德里協約國和巴黎公約國的注冊,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同在在世界 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手續,並在台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
同仁堂目前在全國1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境內、外兩家上市公司, 連鎖門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場的店中店六百餘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0家,遍布14個國家和地區,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全國各地一共擁有 41條生產線,能夠生產26個劑型、1000餘種產品。
㈥ 同仁堂太豐有限公司主要股東
那個是台灣的公司 是同仁堂集團直投全資子公司
㈦ 北京同仁堂現在是不是國企
是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樂家第十三代傳人樂松生由職工代表推舉為北京同仁堂經理。1954年由樂松
生先生帶頭向國家遞交公私合營申請書,同仁堂成為公私合營企業。1955年樂松生先生選為北京市
副市長,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1966年同仁堂成為全民所有制的國有企業。1992年中
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成立,公司以生產、銷售中葯為主導,集產供銷、科工貿於一體,成為國有
大型一類企業。1997年北京同仁堂集團獨家投資成立同仁堂股份公司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股份公司投資成立同仁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股份制改革為同仁堂
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香港同仁堂大股東擴展閱讀:
2000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同仁堂集團公司改制,成立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
為以資本和產品為紐帶與所投資的企業構建母子公司體制。在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整體框架下
形成10大公司、兩大基地、兩個院和兩個中心的產業布局。10大公司包括6個生產型公司是北京同仁
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葯材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
葯業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制葯工業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國葯公司;兩個投資公司是北京同仁堂
和黃醫葯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有限公司;一個科技研發公司是北京中研同仁堂研發
有限公司;一個北京同仁堂國際有限公司;兩個院是同仁堂研究院、同仁堂中醫院;兩個基地是同
仁堂股份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分別在亦庄的生產基地;兩個中心是同仁堂培訓中心、同仁堂信息
中心。
㈧ 同仁堂(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是不是北京同仁堂在香港的公司嗎
二零零零年 五月 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實現了國內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五月 成立了同仁堂麥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始了向生物工程領域的初步探索。
十月 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記(香港)葯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同仁堂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
㈨ 香港同仁堂
沒有,同仁堂沒有這種葯,你看一下是不是同仁堂生產的葯,若是我可以幫你再問一下,或是哪個公司生產的,是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還是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或是同仁堂制葯廠。你問清楚一點我能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