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交建董事長行政級別
2000年 建設部決定撤並建設部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組建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的行政級別是司局級
② 請問中交集團的"固基修道,履方致遠"是何意
中交企業精神:「固基修道,履方致遠」,《說文解字》解釋:「基,牆始也。從土,其聲。」亦指基礎。「履方」,出自《漢書馮奉世傳》「鞠躬履方」一語。「履」即踐行。只有打好根基,才能走的更遠。這樣的道理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受益無窮。
公司以此使命為動力,累計建設的公路里程達 5.2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佔全國總里程的 15%,是中國公路工程建設的主力軍;參與建設京滬、哈大、滬昆等 50
余項國家重點鐵路工程;建設北上廣深等 20
多個大中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為中國城市不斷提速;特色小鎮、產業園區、新城建設、老城改造等業務遍布全國以及歐亞非等
40 多個國家。
(2)中交集團董事長周紀昌擴展閱讀
企業使命:固基修道,履方致遠。
釋義:《說文解字》解釋:「基,牆始也。從土,其聲。」亦指基礎。「履方」,出自《漢書?馮奉世傳》「鞠躬履方」一語。「履」即踐行。公司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業,企業標識取材於中國甲骨文中的「行」字。公司致力於為社會經濟發展構築堅固基礎,為人類往來修暢行大道;堅守法規,厲行理念,追求和諧發展。
公司以交通基礎設施設計、施工、設備製造為主業,是中國最大的港口建設及設計企業;是中國領先的公路、橋梁建設及設計企業;是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疏浚企業;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製造商;在鐵路、航空、物流等領域也有驕人的業績。
③ 中交集團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海懷
1991年,23歲的王海懷邁出我校校門,到二航局二公司報到時,心中只有一個願望,從基層干起,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可以說,王海懷前進的每一步,都和「項目」密切相關。負責上海污水處理、漢陽碼頭、江陰大橋、肇慶大橋、鄂黃大橋等項目,他一直都在工地上起早貪黑,從一般的技術員成長為現在的「一把手」。
「和工人在一起,幾天幾夜不睡覺,就技術問題和同事激烈辯論,那真是一段難忘的日子。」王海懷覺得在工地上自己積累了大量的實際經驗,提高了協調處理日常問題的能力。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我國首座主跨超1000米的特大型懸索橋,工程獲國家建築工程『魯班獎』,是二航局大跨步進入路橋施工領域的標志,當時,我作為常務副經理負責該工程。」王海懷自豪地對記者介紹說。
王海懷自2002年起擔任二航局局長,時年34歲,是二航局和中港集團歷史上最年輕的局長。這個來自四川的山娃子,由一個技術員到成為有1.1萬名職工的大型國企領導,只用了11年。1991年,王海懷從我校畢業後來到二航局,到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地當了一名技術員。他和工人師傅們一塊幹活,有時連續三天三夜不睡覺,大夥很快就喜歡上這個身體單薄、幹活拚命的年輕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二航局由港口建設領域進軍路橋市場。
江陰長江大橋是該局承建的第一個世界級橋梁工程,這座特大型懸索橋主跨1385米,居國內第一、世界第四。1995年,27歲的王海懷受命到其中一個標段當項目常務副經理,他組織人員相繼攻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爬模施工及橫梁支撐等重大技術難關。江陰大橋建成後獲國際橋梁協會頒發的「尤金菲戈」大獎,「二航」品牌也從此一炮打響。1999年,已是二航局局長助理的王海懷,出任鄂黃長江大橋項目部經理。
鄂黃大橋位於黃岡、鄂州之間,江面水深流急,水下地質有斷層、裂縫,還有溶洞。專家評價:這里集中了長江建橋中的所有難點。
在長江上建特大橋,主橋墩通常要兩個枯水期才能出水。但此次業主要求:在一個枯水期內,主橋墩出水。
王海懷大膽採用新工藝、新技術——
使用高樁鑽孔平台加有底鋼吊箱,取代傳統鋼圍堰平台;超常規使用「三向定位船穩樁施工工藝」,近兩個足球場大的施工鋼平台一周後就在江面聳立起來;用「護筒二次復打施工工藝」對付裂縫、溶洞,19根直徑3米的嵌岩鑽孔樁99天完成。
王海懷帶領二航人攻克了19道技術難關,同時完成了19項科研課題,創造出一個個令人稱奇的「鄂黃速度」:
一個枯水期實現1個主塔、4個深水墩同時出水,開長江建橋史先河;7個半月時間實現172米高主索塔封頂,創高塔施工新紀錄;提前一年大橋合龍,創同類橋梁建設速度之最。
交通部總工程師贊嘆:「地質環境如此惡劣,優良品率達100%,合龍段標高誤差僅2毫米,實在是一大奇跡!」
2002年,年輕的他走上局長崗位,提出打造「百年二航」,培育核心競爭力,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僅僅一年時間,二航局就通過了國際質量、環境、職業安全健康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獲得參與國際競爭的通行證。二航局10多個分公司分布在重慶、武漢、蕪湖、鎮江等地,每年有100多個項目分布在全國各地及國外,王海懷坐鎮武漢,調動千軍萬馬,運籌帷幄。
與王海懷交流時,你能透過他文弱的外表、平靜的語氣,發現他心中的驚濤駭浪和大智謀。他並非學管理出身,但對現代管理爛熟於胸,運用得出神入化。
在杭州灣跨海大橋競標中,面對國內外強手,王海懷演繹出一曲「合作競爭」的經典案例:
杭州灣大橋是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一場既拼技術又拼設備的較量。王海懷果斷拍板:建一條世界上最先進的起重打樁船,所需的1.6億元資金通過與日本中西公司組建合資公司共同投入。這一招,使二航局成功中標兩個標段,合同額達10多億元。
不限於此,王海懷有更多的考量:「最直接的是分散投資風險,最主要的是與具有世界水平的同行加強合作,最深的用意是探索二航局改制的路徑。」
運用戰略上的不斷變招、出新,去年底以來,二航局新簽合同額70億元,同時在長江上建設5座世界級的大橋,躋身中國建橋第一軍團。
④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什麼級別
中國中鐵是什麼級別單位,該公司董事長是什麼行政級別?
是副部級.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是集勘察設計、施工安裝、房地產開發、工業製造、科研咨詢、工程監理、資本經營、金融信託和外經外貿於一體的多功能、特大型企業集團,屬國務院。
中鐵的前身是副部級單位。二級公司以前都是廳局級。中鐵老總一般都是會見副省部以上領導的。所以待遇一般參考副部以上。國資委名錄只是參考,官方沒有明文確定級別。央企行政級別早就取消了。現代央企都市場化了,要比就比市場規模和影響力。這兩年中鐵在世界500強都在50名左右。是建築業裡面的龍頭企業。
⑤ 中交集團總裁宋海良是山東菏澤哪裡人
是山東菏澤成武縣金鄉人,你可以實地考察性出訪,到金鄉縣政府機關幼兒園到訪,我安排人員去迎接你,介紹你倆認識。看看怎樣樣。
⑥ 中交集團2011年有多少個在建項目
沒有辦法統計,估計問集團總裁也不清楚
⑦ 中交集團四大一把手是哪四個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股份)成立於2006年10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整體重組改制並獨家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交易,成為中國第一家實現境外整體上市的特大型國有基建企業。截至2010年末,中交股份員工人數108779人,資產總額達到3111億元,在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20家中央企業中營業收入位列第16位,利潤總額位列第18位。[1] 2008年7月,中交股份成功入選世界500強,名列426位。中國大陸建築企業第1位,成為中國建築行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⑧ 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的項目簡介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6年的快速發展,中國交建主營業務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場地位進一步提高,業務結構、市場結構和資產結構調整初見成效。2011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11位;位居ENR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第11位,連續5年位居中國上榜企業第1名,中國大陸建築企業第1位,成為中國建築行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但在當前國內及國際經濟環境下,面臨增長乏力、市場空間不足的困境,提出打造「五商中交」戰略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交建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方向問題 。中交集團在重組、上市、挺進世界500強的跨越式發展中,積累了房地產業務發展基礎,也一直在努力謀求發展結合傳統主營業務優勢的特色房地產業務。2010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經批准,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以行政劃撥方式整體並入中交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由於中房集團屬於國資委確定的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之一,因此中交建將自動獲得房地產開發牌照,進入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隊列 。中房集團並入後,房地產業務成為中交集團主營業務之一,必將有效提升中交集團整體實力,有利於中交加快資源整合和業務結構調整,拓展經營業務空間。
2009年8月3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與廣州市政府簽訂《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合作協議》,在海珠區建設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分兩期開發建設,首期規劃總用地面積16.7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34.4萬平方米(分A、B、C三區)進行建設,建設期約6-8年。其中A區10.4萬平方米,B區12.98萬平方米,C區11.0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3.5億元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教育部副部長陳希,鐵道部原副部長王兆成,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龍雲,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小丹,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徐少華,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廣寧出席了簽約活動 。 項目建設前用地為二類工業用地,是中交集團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下屬的企業預制廠、機電公司和航通船業所在地,基地內建築物為陳舊的造船車間和修理車間,設備老化,碼頭使用率低,造船、修船對珠江的水質環境有不利影響。項目周圍瀝滘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環境臟亂,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生活配套不完善,道路狹窄。
隨著廣州市「南拓、中調」戰略的推進,新城市中軸線由南而北貫穿而過,海珠區未來將由昔日的老工業區轉型為宜商宜居中心城區,區位優勢十分突出。而且廣州市CBD區域已擴大至整個琶洲島,發展中的琶洲會展商務區和規劃中的琶洲中央商務區將以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為龍頭,帶動以會展商貿經濟位於龍頭的上下游企業的發展。為實現上述的發展戰略,廣州市在幾年前就提出了「退二進三」戰略,即把原來的第一、第二產業搬離城區,引進第三產業。海珠區是廣州市實施「退二進三」戰略的重點區域,一大批大中型國有工業企業將撤離海珠區。為貫徹廣州市政府和海珠區政府的戰略發展規劃,中交四航局有限公司已將原預制廠、船舶公司逐漸遷至廣州的周邊城市,騰出的用地將作為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的發展用地 。 中交南方總部基地項目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洛溪大橋與新光大橋中間的江邊地塊,具體在廣州市海珠區新城市中軸線南段端點西側,瀝滘村南部,南臨珠江後航道,東側為規劃中的南海心沙島。項目為廣州市重點工程,廣東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項目規劃地塊總用地面積為16.7萬平方米,可建設用地9.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項目分A、B、C三區建設,建築群包括3棟高度分別為150米、187米、200米的塔樓。其中A建築呈「1」字型,B,C建築呈兩個「0」字型,三棟建築由西往東排列成「001」組合,由東往西看則呈「100」狀態,建成後將成為廣州市富有特色的新地標性建築 。
建築設計方案以「城市啟航、中交啟航」為設計理念,營造出積極開放的城市空間和銳意進取的企業文化精神。設計以穩健的群體建築形態,理性的建築布局,升騰向上的天際輪廓線,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建築形象,從而塑造了城市南端的新地標,打造出飄逸的城市濱水建築風景線。
2013年7月,廣州新中軸線南端將建起一組「廣州之窗」地標建築,建築方案已經獲市規委會審議通過。項目分A、B、C三區建設,A建築呈「1」字型,B、C建築則像兩個門框,三棟建築由西往東排列成「001」的組合,富有特色。其中A區是高200米的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大廈,2010年10月A區項目開工建設。B區用地面積51656平方米,建築面積129497平方米,容積率4.53,設計高度為187米,建築功能為辦公。C區用地面積36773平方米,建築面積110286平方米,容積率3.0,設計高度為150米,建築功能為科研 。從效果圖可以看到,這棟43層的樓就是被稱為「001」大廈中的「1」,也是5棟樓中最高的一棟。有趣的是,三幢身高塔樓中的一幢呈「1」字型,另兩幢則像兩個門框呈「0」字型,「從正面看、南面看是001,從電視塔(小蠻腰)上看是100」。可謂是珠江兩岸都是景。
其中中交南方總部基地A區為總部大廈(CCCC South Headquarter),位於珠江江畔的洛溪,建築面積15.4萬平方米,建築高度207.7米,其中地下3層,地上43層。總部大廈設計為二星綠色建築,同時採用了結構疊合柱、水源熱泵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式空調等多項先進技術。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南端的新地標,珠江江畔的新形象。 2013年8月28日,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項目A區主體結構封頂 ;截至2014年4月,項目已基本完成幕牆安裝工程,預計2014年8月竣工並投入使用。
B區為建築主體是1棟40層超高層SOHO辦公樓,包括東塔和西塔。項目整個建設周期約為43個月,項目開工時間為2014年1月,完成時間約2017年8月。
2014年4月26日,中交南方總部收到《廣東省水利廳關於中交南方基地遊艇碼頭工程建設方案的批復》,標志著中交南方總部配套項目遊艇碼頭防洪評審順利獲得通過,為中交南方總部打造成具有城央遊艇配套的高端商務園區奠定了基礎。環評公示資料顯示,該遊艇碼頭在洛溪大橋以東約800米處,未來將提供136個遊艇泊位。而根據相關規劃,廣州在未來十年內,將新建超過1萬個遊艇泊位 。
2014年4月30日,中交南方總部「廣州之窗」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方案獲得廣州市規劃局批復,標志著該方案正式落地。新方案在原修建性規劃基礎上,對總平面規劃、建築型態、地下室連通、歷史建築保留等做出大量調整,將大大提升南方總部項目和廣州市中軸線南端區域價值。
2014年6月6日,廣州日報報道:有「廣州之窗」之稱的中交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因其外形獨特和所在地段重要,被視為未來廣州的新地標之一。其修建性詳細規劃修改方案在市規劃局官網公示,目前尚未動工的兩棟構成「雙零」的建築確定不等高:B建築40層,C建築33層,整組建築將由西到東逐次變高,兩棟建築將分別作為商業金融用途和科研用途 。 1.建築地下可直通瀝滘地鐵站。
「廣州之窗」建築特色突出的同時,項目單位對地塊內外部的交通提出了憂慮。據了解,該地塊現狀進出地塊通道單一,廣州大道西側支路是建設地塊出入的主要通道,但交通通行能力差。振海路為瀝滘村內部支路,路邊停車現象嚴重,通行能力得不到保障。根據地塊周邊現有的交通規劃,2017年項目周邊的交通設施建設計劃包括續建環島路、拓寬洛溪橋、建設環島有軌電車等,但這些交通設施並不能根本改善本項目的出行條件。
為此,項目單位建議在項目建設期間推進實施工業大道南、東曉南延長線、洛溪橋東側支路、南北向規劃主幹道、瀝滘公交總站等項目,建成後,相對現狀將增加四條進出口通道,公共交通條件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內部交通方面,採取優化地塊車行出入口、實現地下車庫連通、延伸景觀人行步道、優化各種機動車交通組織流線等措施,實現人車分流,另外,A區地下空間開放可預留與瀝滘地鐵站銜接的條件。上述建議均得到市規委會審議支持 。 中交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建成後,中交股份在廣州的三家全資子公司將全部入駐,項目預計可吸納就業人口達2萬多人,經營期內整體項目園區的企業年營業額有望達500多億元,並帶動瀝滘村近700萬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形成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南段極具商業活力的總部經濟集聚區。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南端的新地標,珠江江畔的新形象。中交集團董事長周紀昌介紹,廣州南方總部是中交集團北京總部外的第一個地區總部,其建設將集中原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放大發展效應,同時也旨在擴展東盟業務。廣州市長陳建華表示,這組建築應打造成珠江航道的標志性建築 。
⑨ 中交集團董事長周紀昌是哪裡人
中國建築500強之中交集團
關鍵字:中國建築500強 中國建築 500強 中交集團
這是中國建築施工企業聯合會連續第六次對中國建築業進行全面,科學、獨立的企業實力發展調查研究宣傳發布工作。今年我們對超過12,000家利潤總額在3000萬元至90億元之間的中國大陸建築施工、勘察設計、工程監理等中國建築企業進行了數據採集研究,根據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利潤總額、資信等級、社會貢獻、業主滿意度等指標對候選企業進行排名,並對部分候選企業進行實地拜訪,從中遴選出500家中國建築500強企業。
中交集團高居2010年中國建築500強榜首。
在江蘇泰州長江大橋建設工地上,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員工們正揮汗如雨地加緊施工。這是一座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第一的連續雙主跨超千米懸索橋工程。裝水泥等施工材料的編織袋被收集起來整齊堆放著。以往工地上塑料編織袋隨風到處飄舞、污染環境的景況,如今看不到了。
「泰州長江大橋只是中交人承擔的國家重點交通建設工程之一。」在位於北京德勝門外的辦公大樓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紀昌說。他辦公桌後的牆上,掛著一幅條幅——「讓世界更暢通」。作為中國公路、橋梁、港口建設的主力軍,中交集團正朝著世界交通建設市場上的「王牌軍」邁進。
修路架橋築港通航
「對於一家中央企業來講,我們首先要為社會提供優質的交通基礎設施產品,在國家『高、新、特、難』工程中發揮骨幹作用,推動交通行業進步;其次,不斷提高效率和效益,確保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最後,通過企業的強大推動國家的強大。這就是我們基本的央企責任觀。」周紀昌坦言。
2010年中國建築500強中交集團旗下的中交一公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公路一師轉制而來,是我國公路建設中名副其實的「國家隊」。截至2008年底,中交集團旗下力量共完成我國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超過3萬公里。特別是在「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的建設中,中交集團旗下力量完成高速公路超過2萬公里。許多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工藝結構復雜的特、難、精、尖的工程,其勘察、設計、施工都由中交人承擔。中交人占據了目前中國公路建設40%的市場份額。
在港口建設方面,中國所有大中型港口均由中交集團旗下力量設計和建造,中交占據了近100%的市場份額;在港口外的航道上,則活躍著中交集團旗下的航道建設隊伍。中交旗下的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廣州航道局,是我國航道疏浚業的主力軍,占據了航道疏浚市場60%的份額。
16年前,我國大型港口機械只能依賴進口。中交旗下的上海振華重工生產的集裝箱起重機等港口機械作業設備,如今佔領了世界75%以上的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裝備製造商。
在激烈競爭中壯大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振華港機廠2009年上半年的訂單只有生產能力的六分之一。周紀昌感慨地說:「像這樣為拿不到訂單、拿不到項目而著急,我們經歷的太多了。中交集團稱雄交通建設市場,不是依靠央企的壟斷地位、不是靠國家保護獲得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了發展壯大之路。」
1995年,周紀昌被任命為中交的前身原中國路橋集團總經理的當天,公司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危險。他回顧說:「銀行貸款第二天必須還,但資金還沒著落,我不得不到處借錢還債。」
今天的中交集團不可同日而語。到去年底,中交集團資產規模達2724億元,凈賺了98億元真金白銀的利潤。9萬多名職工人均年收入8萬多元。
「中交集團職工最困難的時候,為了糊口,曾組織起來承包上街掃馬路。」周紀昌說。
我國交通行業是開放最早的行業。以公路建設市場為例,我國有資質的公路建設企業有400多家,一個公路建設標段,有上百家企業競標。
回首發展歷程,周紀昌感慨地說:「作為央企,我們經歷了非常痛苦的過程。」他舉例說,僅激勵機制的改革就經歷了降低成本中提取獎金、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干制、崗位技能工資制、成本核算控制、戰略激勵等多個階段。國企經歷從「等飯吃」到「搶飯吃」脫胎換骨的轉變後,依靠科技創新,勇打硬仗,建別人做不了的工程,中交逐步崛起為我國交通建設市場中的「王牌軍」。
2005年,中國路橋集團和中國港灣集團兩家重組為中交集團。重組給中交集團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提供了平台。中交集團2006年在香港整體上市,把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結合了起來。2007年,中交集團昂首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榜。
重組後的5年,是中交集團發展最快的5年。集團總資產從重組時的660億元提高到去年的2724億元,利潤由21億多提高到去年的98億元,相當於再造了三個中交集團。
「我們之所以能佔領世界同行制高點,靠的是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創新。」周紀昌剖析企業勝出奧妙。他舉例說,上海振華重工有一支1000多人的科技創新隊伍,每年開發出至少一個世界第一的港機產品。振華重工對重大創新功臣的獎勵可以達到100萬元。
在發展壯大中,中交集團還成為吸納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周紀昌介紹,從2005年以來,中交集團每年吸納5000名大學生、提供50萬個農民工就業崗位。上海振華重工的4.5萬名農民工,已成為港機生產中熟練的產業工人。
「賺外國人的錢才是最牛的」
周紀昌心中的夢想是把企業做成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他說:「中國的企業別老是關起門來稱大王,要到國際上去賺外國人的錢,才是最牛的。」
這位來自於江蘇的農家子弟,同濟大學橋梁專業畢業後,1977年跨入交通建設行業,曾在英國學習過橋梁技術。1983年回國後,由於沒有計算機,所學竟沒有用武之地。
「如今,中國交通建設人不再生活在外國人的陰影下了,中交企業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周紀昌認為,作為央企,要從本行業的高端入手,在裝備、技術、管理、產品等方面達到國際一流標准,帶動行業在國際市場中領先。而把行業中的低端市場讓給中小企業,帶動中小企業一起發展。目前,由中交經過篩選的中小企業合作夥伴有1萬多家。
為做成國際一流企業,中交集團近年來一直對標世界交通建設領域排名第一的法國萬喜集團。中交集團成立了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專職參與境外市場的競爭。2010年中交名列全球最大國際承包商第18名,在中國公司中名列第一,並高居2010年中國建築500強榜首。
盡管遭遇嚴重的國際危機,中交海外業務去年仍逆勢上揚,海外業務板塊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80.4億元,完成營業額31.9億元,實現利潤同比增長90%。烏克蘭等中亞國家、古巴、巴西等南美國家的港口、公路、航道疏浚行業,都活躍著中交人的身影。
打造可持續發展平台
「要實現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的目標,中交必須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構造能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架構。」周紀昌認為。
中交集團過去的業務一頭沉,都集中在交通建設上。周紀昌說:「今後,要通過調整,使基建施工、疏浚、裝備製造、投資等業務板塊均衡發展。」
中交集團目前投資了38個交通基礎項目,獲得19億元利潤,初見成效;公司加大鐵路市場開發力度,承擔的鐵路基建合同超過1000億元。
「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在國際市場。」周紀昌指出。中交集團2006年提出海外業務要佔總業務40%比例的目標,目前已經接近30%。
「更重要的轉變是,追求環境和交通建設和諧發展已成今後交通建設領域新的主流,適應不了新形勢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周紀昌認為。「科技創新是節能減排第一推動力。」周紀昌說,中交2009年節能減排共投入技改資金4300萬元,設立123項技改項目。
「2008年,中交集團的規模只有世界同行第一法國萬喜集團的一半,利潤是萬喜的37%。中交全球同行中排名只是第六位。」周紀昌對記者念出一組數字。
企業的競爭力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實力。「中國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無法稱雄,就談不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周紀昌展望未來10年說:「我們將通過打造可持續發展平台,推動中交集團在全球市場上配置資源,崛起為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