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大股東占款是怎麼回事
指的是它的控股股東,也就是母公司挪用自己的子公司,也就是該上市公司的資金,長期佔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股改前,由於法人股無法流通,所以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無法反映到其價格上,導致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不關注自己子公司的股價,甚至想方設法去掏空上市公司。現在股改全流通了,加之證監會發布了要求相關上市公司限期解決占款的法令,這種情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❷ 由於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上市公司帶帽,年報虧損後會帶星嗎
第一年的話不用戴,連續第二年虧損就要戴了,年報公布前,還要看大股東有沒有什麼重大資產重組,財政補助,變賣資產之類的舉措,不過,虧損股賭重組就是一種賭博,也許壓對,也許壓錯。不適合一般散戶。
❸ 冠幅大股東占款干什麼去了
大股東占款,一般都是進行投資了。
❹ 如何通過股權分置改革解決大股東占款問題
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是我國證券市場特有的普遍現象, 也是我國證券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自去年管理層提出重點解決上市公司的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問題以來, 上市公司大股東清欠速度明顯加快, 大股東資金占款總額也呈逐漸下降趨勢據統計, 2005年11月以來, 已有15家公司的占款問題有實質性進展其中氯鹼化工天大天財浙大海納收到共計1.86億元的現金還款, 金城股份金花股份南方摩托風華高科等提出以資抵債的方式還款, 北大荒擬採用定向回購方式, 鳳凰股份擬以股抵債, 中國武夷吉林炭素特發信息長江投資的大股東給出還款計劃或時間表, 上海科技魯北化工也表示將盡快還款如果這些公司大股東還款全部到位, 將解決高達69億元的占款數據顯示, 截至2006年1月底, 上市公司被大股東佔用資金的總額已從2002年的最高峰967億元, 下降至365億元, 占款數額下降一半以上存在大股東佔用資金現象的上市公司從676家下降至234家, 下降幅度明顯雖然取得很大改善, 但大股東占款從原來的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為主轉為經營性佔用資金, 呈現越來越隱秘的特點, 這不僅侵害了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而且嚴重侵蝕著公司的資產質量, 給上市公司的經營帶來巨大風險, 不得不引起投資者的注意。投資還是要到一些正規合法的地方,例如騰訊眾創空間 。
❺ 大股東占款的深層次原因
1.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我國上市公司大多選擇「主體上市,原企業改造為母公司」的模式。而母公司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一般占絕對或相對控股地位,控股大股東可以利用其控股權,通過資產重組、應收賬款或其它應收款等方式,將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或利潤向大股東轉移。這樣,由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天然缺陷,加上內部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就使上市公司逐步淪為大股東的提款機。
2.過度「包裝」上市導致先天「缺陷」。相當一批上市公司為達到上市所需條件,脫胎於企業集團的一塊優質資產或一個分廠,而將非優質資產、剩餘勞動力等加以剝離,留在了原企業。其資產在行業的不完整性,使其不具備獨立面對市場的能力,或依靠母公司供應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或依賴母公司的銷售渠道銷售產品,從而導致了大量的關聯交易,客觀上為大股東佔用資金創造了條件。
3.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由於大股東高管人員和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員交叉任職現象普遍存在,一些身兼數職的大股東高管人員幾乎囊括了上市公司的決策權、監督權和經營權,實際上交叉擔當了「教練員」、「運動員」和「裁判員」的角色,從而使上市公司進一步為少數股東和公司內部人員所控制,導致上市公司的利益屢屢受到損害。
4.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功能不夠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多是由國企改制而成,很多公司在董事會和經理層的劃分上還不清晰,加上國有股股東缺乏監督董事會的意願和能力,董事會就無法行使其對經營者的監督功能。目前,上市公司雖引進了獨立董事制度,但由於某種默契,獨立董事多為「花瓶」董事,難以盡職盡責。
5.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的需要。有些上市公司出於再融資或避免sT的考慮,於是便同大股東達成某種協議,如將公司賬面價格較低的資產以離奇的高價出售給大股東,創造巨額利潤,但大股東並沒有以現金支付給上市公司,而是以其它應收賬款掛賬,從而一方面上市公司實現了利潤,另一方面形成了大股東欠款;還有的上市公司直接將款項借給大股東,然後向大股東收取資金佔用費,這樣,在公司「產出」利潤的同時,也就形成了巨額的應收賬款。
6.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監管不嚴,監管制度存在漏洞。一些上市公司巨大的占款黑洞,直到「紙包不住火」,才不得已「實話實說」,究其原因主要是相關制度不夠完善。有關制度雖然對上市公司大股東違規占款作了處罰規定,但處罰條款是粗線條的,具體實施時難以把握尺度,給違規者造成了可乘之機,這也是大股東違規占款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❻ 大股東占款的占款的對策
1.實施以股抵債。對已經侵佔的資金,大股東要積極採取現金清償、紅利抵債、以資抵債等方式,加快償還速度。對不能實行現金資產抵債的,要配合股權分置改革,實施以股抵債,改善公司財務狀況,釋放公司經營風險,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如電廣傳媒在證券市場首推「以股抵債」,其控股股東以7 542萬股償還5.39億元債務。
2.實行定向回購。鄭州煤電公告,股東大會同意股改後公司定向回購鄭煤集團所持部分股份,然後注銷,以解決大股東長期占款問題;鳳凰股份也表示,擬回購大股東的國家股。
3.監管部門和交易所要採取積極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加大清欠力度。抽調專人成立「清欠」工作小組,集中處理共性問題和有關難題,並負責與各相關機構的溝通協調工作,提高「清欠」工作的效率;結合年報披露和事後審核工作,逐一核對每家上市公司的資金佔用數額,並與相關機構密切合作,聯合追討,確保清欠工作的准確性。
4.加強輿論監督,實施定期曝光制度。交易所應在主要證券媒體上以專欄形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市場通報有關上市公司清欠方案的執行情況、清欠進度和力度,公開各上市公司的資金佔用情況、清欠方案、時間安排和有關股東承諾等信息,真正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5.市場各方共同參與,形成連續的、高效的監督約束機制。上市公司在上市伊始應和交易所簽署《上市協議》,董事、監事、高管人員在上任伊始須向交易所遞交《董事、監事、高管人員聲明與承諾書》,分別承諾遵守有關法律和《上市規則》。如果公司或者個人違背承諾,違反《上市規則》的規定,交易所可將有關責任落實到個人,對其處以公開譴責,並把公開譴責列入誠信記錄,公之於眾,並抄報當地政府和金融部門。
6.改革與完善經營者的報酬激勵制度,建立一種使上市公司健康成長的長效機制。上市公司要真正發展還是要提高核心競爭力,持續增長能力才是公司生存的長久之計。同時要改革與完善經營者的報酬激勵制度,將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貨幣性收入與企業的效益高低掛起鉤來,採取基本年薪、年度獎金、股權、期權等形式,把經營者的報酬與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經營狀況結合起來,使經營者能對企業做出長期投入,使其財務決策更趨理性,努力建立一種使上市公司健康成長的長效機制。
❼ 什麼是大股東占款,大股東占款的危害是什麼
就是大股東把屬於公司的錢款佔用了,影響公司的發展,侵害了公司的利益。
❽ 請分析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這一問題產生的歷史原因和人為原因。
我個人覺得用會計知識回答過於簡單化,也回答不清楚。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制度決定的。由於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存在,導致上市公司的股價無法反映上市公司的價值,上市公司也失去了把企業股價做上去的一個重要動力,從而導致許多優秀企業刻意把利潤做低以逃避分紅,甚至是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因為上市公司做的再好,其法人股無法流通,其價值根本無法體現,嚴重削弱了大股東做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動力。
股改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法人股全流通後,上市公司的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由於股市對於企業價值有相當大的溢價性,大股東通過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獲得的利益遠遠遜於它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強得到的利益,這一曾經的普遍現象得到了極大的遏制。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任何不合理甚至違法的現象簡單的打擊是很難收到效果的,必須要從制度上得到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