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並購績效與並購協同效應一樣不求專業回答,不要長篇大論吶
嚴格說就不一樣,並購績效涵蓋范圍更廣,協同效應只是並購目的之一。
② 如何解釋並購的長期績效之謎
企業並購績效是指並購行為完成後,目標企業被納入到並購企業中經過整合後,實現並購初衷、產生效率的情況。並購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並購的目標是否實現了, 並購是否發揮了預期的協同效應,是否加快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是否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些問題都同並購績效評價有關。基於不同的金融理論觀點,衍生出了不同的並購績效評估方法,諸如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法、非財務指標分析法、貼現現金流量法、專家評分法、頭腦風暴法等等。
並購績效的評價指標
償債能力方面
企業要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就必須保持充分的償債能力。作為並購公司而言,由於並購方式的不同將會對它的償債能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現金購買式,將會使並購公司發生大量的現金流出,若舉債融資進行收購將會影響收購方公司未來的償債能力;承擔債務式,不會產生大量的現金外流,但是被並購方的債務同樣會對收購方的整體償債能力產生影響。所以,如何在並購發生後的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改善償債能力是收購方企業首先應該關注的問題。反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資產負債率(負債/資產)、現金負債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負債總額)等。
盈利能力方面
企業必須盈利,才有生存的價值。從動因上看,追求利潤是上市公司進行並購活動的最主要動因之一,上市公司都希望通過並購來追求更大的利潤或者彌補虧損。例如,通過並購繞過行業壁壘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是為了追求該行業的高額利潤;通過並購價值鏈上的上游或下游企業,實現價值鏈的重新整合,同樣也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並購發生以後,所關注的第二個問題應該是,並購是否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方面指標: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資產)等。
資產管理能力方面
資產管理能力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在資產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效率。上市公司往往收購的是經營業績較差,面臨破產的公司,上市公司之所以對其進行收購,是在於對該公司進行重新改造以後所具有的潛力,如果並購的發生將會使上市公司資產管理能力得到顯著性改善,那麼同樣也可以實現其追求利潤的目標。主要指標: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固定資產)、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等
主營業務狀況方面
目前我國有不少上市公司主業不鮮明,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差。很多上市公司盲目地搞多元化經營,把經濟規模等同於規模經濟,認為實現規模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擴大資產規模。事實上,如果公司的主業不強大,盲目地搞多元化經濟,忽視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只會引起主業的分散,經營上也無法集中精力。因此,主業鮮明狀況也應作為上市公司重組效果的一個評價力一面。通常我們用主營業務鮮明率來反映主營收入在總利潤中所佔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鮮明率=(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利潤總額
核心競爭力方面
企業發展壯大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一是依靠內部積累資源穩扎穩打;一是通過吸收外部資源跳躍式前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支持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企業在通過外部獲取方式獲得優勢資源或獨特專長之後,並不會自動生成核心能力,也不意味著必然擁有競爭優勢。必須將本企業內部所擁有的各種能力和資源與外部獲取的各種能力和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才是形成核心能力的關鍵。主要用企業市場佔有率,新產品研發能力、市場拓展能力、企業生產能力等指標來反映。
③ 企業並購績效分析指標有哪些
企業並購績效是指並購行為完成後,目標企業被納入到並購企業中經過整合後,實現並購初衷、產生效率的情況。並購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並購的目標是否實現了, 並購是否發揮了預期的協同效應,是否加快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是否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些問題都同並購績效評價有關。基於不同的金融理論觀點,衍生出了不同的並購績效評估方法,諸如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法、非財務指標分析法、貼現現金流量法、專家評分法、頭腦風暴法等等。
④ 企業並購的財務績效和企業並購績效是不是一種概念
企業並購的財務績效和企業並購績效,是一種概念。
企業並購績效是指並購行為完成後,目標企業被納入到並購企業中經過整合後,實現並購初衷、產生效率的情況。並購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並購的目標是否實現了, 並購是否發揮了預期的協同效應,是否加快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是否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些問題都同並購績效評價有關。基於不同的金融理論觀點,衍生出了不同的並購績效評估方法,諸如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法、非財務指標分析法、貼現現金流量法、專家評分法、頭腦風暴法等等。
⑤ 企業並購績效與財務績效,經營績效等有何區別
企業並購績效是指並購行為完成後,目標企業被納入到並購企業中經過整合後,實現並購初衷、產生效率的情況。並購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並購的目標是否實現了, 並購是否發揮了預期的協同效應,是否加快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是否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些問題都同並購績效評價有關。
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是指對企業一定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四個方 面進行定量對比分析和評判。財務績效法也叫會計研究法,是通過計算上市公司並購前後的財務 指標,從而判斷並購後是否提高了績效,或是否顯著的提高了績效.通常運用企業並購前後的財 務指標數據,直接檢驗並購重組引起的公司經營業績變化,並由此驗證公司重組的真實資本投資效率。
經營績效又稱為"效益",是指營運管理最終的成果,具體表現在一些指標任務達標的情況,包括:銷售額、銷售額增長率、毛利額、毛利率、毛利額增長率、損耗率、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增長率、綜合毛利率、人力成本占銷售比、經營費用占銷售比、凈利率、存貨周轉率、投資回報率、資產回報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