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寫論文分析股權集中度,控股比例可以用什麼數據替代
你、是、什、么、課、題、的,我、幫、你、做、內、容、吧。
⑵ 「股權集中度」與「持股集中度」是同一概念嗎
股權集中度」與「持股集中度」不是同一概念。股權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權分布狀態的主要指標,也是衡量公司穩定性強弱的重要指標,持股集中度是一個反映機構投資策略的重要指標
股權集中度是指全部股東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股權集中還是股權分散的數量化指標。股權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權分布狀態的主要指標,也是衡量公司穩定性強弱的重要指標。
持股集中度是一個反映機構投資策略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持股集中度越高,機構就越有可能重倉持有某一家或者數家上市公司股票,反之,機構持股就有可能相對均勻。
⑶ 股權集中與分散的優缺點
1、股權分散
優點:
在股權分散的公司中,控制權由幾個大股東分享,達到大股東相互監督的股權安排模式,公司決策更加民主。
同時通過董事會內部牽制,可以使得任何一個大股東都無法單獨控制的決策,能有效抑制可能存在的大股東「以公謀私」的行為對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害。
缺點:
決策權的分散,會導致決策效率的下降,使公司無法對市場變化及時做出反應,錯過發展時機。
同時,各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過少,公司與股東間的利益相關度降低,會打擊其參與公司事務的積極性,導致其對經理層監督監督力度下降,最終導致經理層對公司形成強大的控制力。
另外,董事會內部相互牽制的各大股東一旦產生矛盾,容易造成沖突,影響公司的穩定運行。
2、股權集中
優點:
在股權集中的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相對較大的股份,掌握著公司的決策,能大大提高決策的效率。
同時,其與公司利益相關度較大,公司的盈虧會對其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其參與公司事務的積極性較大,有利於公司的良好運轉。
缺點:
股權集中,大股東權力得不到牽制,決策過程缺乏民主,容易發生由於決策者的優柔寡斷導致的決策失誤,甚至出現大股東利用手中權力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3)中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研究擴展閱讀
一個合理的公司股權模式應該是「分散」和「集中」都要取,即其他大股東對第一股東形成牽制的同時,需保證第一股東的控股地位,形成代表不同利益主體的多個大股東制衡的股權結構的同時保證公司運行的動力。
具體而言,即在「一股獨大」的公司,應在保證第一股東控股地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其降低過大的持股比例,或者將其部分股權轉讓給其他相對持股較多的大股東。在股權相對分散的公司,應適當提高第一股東的股權以提高決策效率。
⑷ 如何理解股權集中度的治理作用
1.分散的股權集中度下的公司治理
分散的股權集中度意味著相對增加了外部融資,便於大型的收
購兼並重組。但由於沒有大的控制力度的股東對管理者進行監督,
股東與經營管理者之間利益;中突愈加凸顯,面臨經營管理者的代理
風險與道德風險,由此會產生內部控制人現象。投資需謹慎,不然就會被不良商家鑽空子,倒是可以考慮去騰訊眾創空間看看
2.集中的股權集中度下的公司治理
集中的股權集中度制約經營管理層代理風險與道德風險的有效
手段。大股東為了自身利益會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管。積極參與公司
治理。但是集中的股權集中度也存在一定問題,大量財富聚集不利
於投資風險的分散以及股權的流動性。
三、我國上市公司高度股權集中度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1.高度股權集中度
在我國所有上市公司中,約有50%左右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上
市的,按照投資主體來劃分,這些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採用「國
有股」、「法人股。、。公眾股」和「外資股」四股並存的模式,
其中。國有股」和。法人股」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股權分置改革
前。政策上對「國有股」和「法人股」的自由流通有很大的限制。
其他民營股份上市公司大股東也佔有絕對控股地位。因此我國上市
公司股權結構具有股權高度集中的特點。
⑸ 股權集中度為多少算集中呢
股權集中度一般通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指標,即第一大股東持股份額在公司總股份中所佔比重來衡量。一般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30%以上算集中。
我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比例在30%以上,佔全部上市公司的71%;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在50%以上,佔40%;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在70%以上,佔7%。另外據統計,調查范圍內的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股權占上市公司總股權的49.9%,第一大股東所佔的平均股權比例為43.93%。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高度集中。
股權集中度是指全部股東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股權集中還是股權分散的數量化指標。股權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權分布狀態的主要指標,也是衡量公司穩定性強弱的重要指標。
⑹ 股權集中度的中外比較
1、中日高度集中的股權模式分析
我國和日本都呈現出股權集中度高,社會公眾股比重偏小的特徵。從產權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在這種模式下,上市公司的剩餘控制權(經營決策權)和剩餘索取權(收益權)主要集中於國家股股東或法人股股東,廣大社會公眾股股東只能分享一點微不足道的剩餘索取權。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和資本運做都是在這樣一種極不對稱的權利結構的支配下進行的。以」圈錢最大化」為目標函數的上市公司,往往很難考慮到中小股東的利益。當控股股東的利益和外部小股東的利益不一致,甚至產生沖突時,若沒有足夠的外部控制威脅,大股東就可通過自己的控股地位以犧牲其他股東的利益為代價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從中國上市公司的運作看,我國證券市場上的高股權集中度也導致了大股東控制上市公司、操縱上市公司利潤、佔用上市公司資產的一系列不正常現象。據統計,在連續兩年虧損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控股股東侵佔資金行為.在已退市的15家中,其經營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東的侵佔行為。根據上市公司2003年年度報告統計,控股股東及其它關聯方通非經營性方式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的余額為577億元,盡管通過有關部門的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已呈下降趨勢,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害仍很嚴重。
2、中美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分析
股份公司的兩權分離形成了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在美國分散式股權模式下,由於股東所持股份相對分散難以發揮股權的作用,委託代理關系往往會引發內部人控制問題。我國的股權集中度高本不應有此問題,但由於我國許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主要為國有股,而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大致為:國有資產的最終所有者一一全體人民,全體人民又不可能直接對資產進行管理,要通過所有者的代表一一國務院,國務院又將資產的管理權逐層下放到具體的所有者代表一一各個部、省、市、縣等具體政府機構,所以對國有股的管理不再是簡單的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委託管理,而是一層層的委託,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對整個國有資產的監督失控,實際結果也證明,我們這種國有資產管理格局使得最終所有者根本不可能有約束力。國有資產管理問題使得上市公司的國有股主體缺位,從而產生了在分散式股權模式常見的內部人控制問題。
美國由於發達的市場經濟和透明度較高的證券市場,可通過外部環境對代理人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例如:美國的外部接管市場就能對公司管理層產生很大的外部壓力促進其為股東利益盡心工作。我國由於證券市場透明度較低和外部環境及法制環境不成熟,依靠外部環境難以對代理人進行有效監督和約束。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減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績效,上市公司的股權還應相對集中並應有控股股東的存在,這樣能使大股東有足夠動力和能力加大對公司管理層的監督約束,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從而有助於公司績效的改善。
⑺ 急求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或股本結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