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陰和武進經濟哪個發展好
武進也不錯
歲月流轉,滄海桑田。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在新世紀奏響了中國發展的嘹亮旋律。在這片吳越文明孕育了幾千年的土地上,武進,就象一塊晶瑩的綠寶石,鑲嵌在長江洪流和太湖碧波之間, 96萬人民在1242.3平方公里的沃土上,秉承著先人的勤勞和智慧,用汗水和熱血編織著光榮與夢想。武進是長江三角洲最有經濟活力的腹地。這里,曾經是著名的「蘇南模式」的春 秋 淹 城 發祥地,大量的中小企業經過市場經濟錘煉和體制創新的洗禮,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在傳統的機械製造、輕紡、化工等產業的基礎上,新材料、電子製造、精密儀器、環保、生物醫葯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構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武進擁有悠久執著的人文傳統,儒風蔚然,人才輩出。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1546位武進籍的進士,其民風底蘊可見一斑。新世紀的武進在構築獨特的人才戰略優勢,規劃建設中的大學城將集中一批高等專業技術院校,專門培養高素質的製造專業技術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最強大的動力。 武進是一塊富有創造力的土地。
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建設成集精密機械製造、電子電氣製造、新材料、生物制葯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的現代科技園區。武進外向型 農業綜合開發區依託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將營造長江三角洲極具個性的生態發展園區。平山遠水、風景秀麗的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將太湖靈秀匯於一灣,是經典的江南風光勝地。
② 江蘇省江陰市人口面積和人均收入分別是多少
作者:江陰市統… 文章來源:江陰日報 點擊數:2806 更新時間:2009-3-10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幸福江陰的目標任務,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挑戰,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總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再上台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明顯提升[注①]。
一、經濟發展
綜合實力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0億元,比上年增長14.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60億元,增長4.70%;第二產業增加值949.95億元,增長14.70%;第三產業增加值558.45億元,增長15.70%[注②]。全市戶籍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7622元,比上年增長19.84%,按當年匯率折算達18673美元。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構成比例為1.41:62.09:36.50,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創歷年新高。全年財政收入245.02億元,比上年增長28.6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2.19億元,增長24.11%,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01%。在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名列第一,實現六連冠。被中央確定為全國改革開放30年18個典型地區之一,榮膺影響中國改革十大創新城市。
農林牧漁業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發展。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59%,其中農業產值17.16億元,林業產值2.55億元,畜牧業產值12.84億元,漁業產值5.96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40億元。全年糧食總產量20.34萬噸,其中夏糧4.65萬噸,秋糧15.69萬噸;糧食平均畝產445.66公斤,其中小麥畝產295.5公斤,水稻畝產567.70公斤。全年生豬出欄33.50萬頭,家禽出欄1100萬只,奶牛存欄7598頭,牛奶產量3.37萬噸,肉類總產量5.26萬噸,水產品產量2.32萬噸,水果、禽蛋、特種養殖等其他農副產品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全市「三資」投入農業9.5億元,累計達到41.32億元。全市有農業旅遊點73家,完成農家樂餐飲、垂釣、農產品銷售等營業收入3.5億元。年內有2個農產品獲綠色食品證書。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小麥、水稻、能繁母豬保險覆蓋面達100%,發放糧食政策性補貼2763.33萬元。全面實施農業「510」工程,在全市新建或完善提高10個五百畝以上生態園、10個五百畝以上蔬菜基地、10個規模化養殖示範基地、10個千畝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園、10個無錫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全市高效農業面積達29.2萬畝,農業規模化經營比例達69%。城鄉「菜籃子」工程建設繼續加強,全市蔬菜種植面積15.79萬畝。全年農業機械化投入2620萬元,新增高性能插秧機26台,更新大中型拖拉機58台、耕整機100台。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5.77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740台、聯合收割機571台。全市機插秧面積24.68萬畝,機插率92%。全年水利建設總投入5.4億元,完成各類土石方750萬方,疏浚河道217條,累計完成河道清淤350萬方。修建防滲渠道65公里,改造機電泵站73座,完成圩堤加高加固16.1公里,改造圩口閘12座。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工業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市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446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9.93%;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4359.27億元,增長20.17%;實現工業利稅380.65億元,增長20.24%;實現工業利潤266.70億元,增長17.83%。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13.27%,比上年提高11.05個百分點。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79%,比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全年工業用電量167.4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0.71%。年末全市工業固定資產原值1480.9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21.31億元,增長17.57%。規模工業支撐強勁。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4011.65億元,比上年增長19.42%,佔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為89.82%,比上年提高1.44個百分點;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3893.02億元,增長16.94%,佔全市的比重為89.30%,比上年略降0.51個百分點。華西村營業收入500億元,興澄特鋼、陽光集團、三房巷集團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海瀾集團、澄星實業集團、法爾勝集團、新長江實業集團、雙良集團、西城鋼鐵有限公司營業收入超100億元,7家企業超50億元,6家企業超30億元,7家企業超20億元,21家企業超10億元。39家工業企業利稅總額超億元,其中超20億元1家,超10億元的7家。全市工業百強企業全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877.11億元,實現利稅256.77億元,分別佔全市工業總量的66.00%和67.46%。年內新增省名牌產品16隻。參與制定國際、國內行業標准增加到119項。工業企業在調優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貢獻份額繼續放大。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1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5.50%[注③],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9.61%。民營經濟年末注冊資金732.29億元,比上年增長20.00%,其中私營企業注冊資金553.71億元,增長17.80%;個體工商戶注冊資金16.52億元,增長2.40%。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238.37億元,增長11.34%,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59.54%,比上年提高2.01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014.92億元,增長20.10%,佔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為67.50%。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7.45億元,增長23.20%,佔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0.95%。實現稅收84.54億元,增長31.40%,占稅收總收入的45.90%。民營經濟大力發展、比重提高、貢獻增大。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結構逐步優化。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400.33億元,比上年增長7.57%。其中城鎮投資183.00億元,農村投資217.33億元。總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6.19億元,比上年增長658.82%;第二產業投資250.96億元,增長3.54%;第三產業投資143.18億元,增長11.04%。工業完成投資250.42億元,增長3.39%。25個重點服務業投資項目完成投資51.24億元,38個工業重點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8億元。
建築業 建築業穩步發展。全市建築業資質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66.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37%;全年建築業資質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52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48萬平方米。年內創無錫市級優質工程5項。
房地產業 房地產開發平穩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77.79億元,比上年增長20.68%。年內房地產開發房屋施工面積679.4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2.7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72.8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2.9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43.48萬平方米,其中現房銷售面積63.91萬平方米,期房銷售面積79.57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加23.02萬平方米和11.31萬平方米。
金融業 金融業穩健運行。全市駐澄銀行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1251.61億元、貸款余額993.29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266.51億元和125.57億元,存款增長迅速,存貸比有所下降。年內銀行現金凈投放172.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4%。全年保險業務收入22.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73%;保險業務支出15.06億元,增長16.93%。年內全市證券交易量1160.33億元,比上年減少64.76%。
國內貿易業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34億元,比上年增長24.20%。其中城區181.97億元,增長25.22%;農村111.37億元,增長2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254.03億元,增長22.65%;住宿餐飲業32.57億元,增長24.63%;其他行業6.74億元,增長129.70%。全市重點物流園區年內實現開票銷售收入595.13億元,比上年增長46.36%;上交稅金7.07億元,增長51.29%。
郵電通信業 郵電通信業穩定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收入22.58億元,比上年增長33.27%。年末全市電話交換設備總容量111.14萬門,擁有固定電話(包括移動式固定電話)用戶93.08萬戶,比上年增長2.30%。年末在網行動電話用戶136.22萬戶,比上年凈增17.60萬戶。年末國際互聯網用戶18.67萬戶,其中寬頻網用戶17.31萬戶。
交通運輸業 交通運輸業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客運總量1188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55082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1.36%和1.64%;完成貨運總量2801萬噸、貨運周轉量254100萬噸公里,分別增長11.55%和8.84%。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8740萬噸,比上年增長21.09%,其中外貿運量1099萬噸,增長1.57%。完成集裝箱運量50.22萬標箱,比上年增長63.48%。全市年末擁有各類汽車11.57萬輛,比上年增長17.22%,其中私人自備車8萬輛,增長24.42%,私人自備車佔全市汽車總數的比重為69.14%。
二、改革開放
體制改革 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完善。進一步調整優化行政管理體制。夏港鎮、申港鎮撤鎮建街道,撤銷石庄辦事處,成立臨港新城新材料產業園。全面完成市、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調整,穩步推進第一批10個單位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試點,啟動行政、事業單位公有資產管理改革。全面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完成華士國際等3所公有民辦學校轉制,成立市文廣新局和文化藝術集團。積極推進「三大合作」組織建設,新建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15家,累計86家;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6家,累計達到88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家,累計133家。
市場培育和建設 市場培育和建設力度加大。全市擁有各類市場92個,其中生產資料市場29個,消費品市場63個。全年貿易市場成交總額1068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專業市場成交額868.14億元,增長38.66%。有9家重點市場成交額超10億元,其中江陰市金屬材料市場、江陰長江港口物流園區交易中心和江陰景澄物流交易市場成交額超100億元,市場發展和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和提高。
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升。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35.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92%,其中自營出口額87.91億美元,增長36.61%。全市有132家企業出口超千萬美元,其中21家企業出口超億美元。三房巷集團進出口總額達14.69億美元,成為我市進出口總額最大的企業。全年新批外資項目60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32個,新增工商登記協議注冊外資12.56億美元;年內到位注冊外資6.83億美元,增長8.61%;全年新批服務業外資項目18個,新增服務業工商登記協議注冊外資2.85億美元;年內服務業到位注冊外資0.62億美元。新增境外企業13家,年末累計在冊127家。目前我市企業在境外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已達24個。完成工程勞務營業額1.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67%。
旅遊 旅遊業穩定發展。全年完成旅遊總收入84.60億元,比上年增長9.71%;接待國內外旅遊總人數650.89萬人次,其中接待外國人16747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2823人次;旅遊景點接待游園人數1176萬人次,增長17.30%。旅行社年內接待遊客67.13萬人次,增長18.61%。19家星級旅遊涉外飯店(賓館)實現營業收入4.31億元,客房平均出租率為67.22%。
沿江開發 沿江開發加速推進。開發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科技城建設。全年完成業務總收入1185.95億元,比上年增長35.00%。其中工業產品銷售收入700.74億元,增長27.70%;實現財政收入34.79億元,增長51.55%;年內新批進區項目150個,其中外資企業30個;新增工商登記協議注冊外資4.34億美元,年內到位注冊外資1.71億美元。臨港新城堅持「雙輪驅動」、「港城聯動」,保持了經濟社會穩定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完成業務總收入1584.11億元,比上年增長33.02%。其中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085.81億元,增長29.24%;實現財政收入39.38億元,增長25.54%;年內新批進區項目447個,其中外資企業27個;新增工商登記協議注冊外資6.02億美元,年內到位注冊外資2.60億美元。靖江園區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全年完成業務總收入182.01億元,增長74.39%。其中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21.90億元,增長125.43%;實現財政收入4.85億元,比上年增長67.40%;年內新批進區企業48個,其中外資企業2個;新增工商登記協議注冊外資0.72億美元,年內到位注冊外資0.98億美元。
三、社會事業
科技 科技進步成效顯著。全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66萬人,比上年增長9.28%。全年實施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19個。其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6個;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7個;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12個;省科技成果轉化計劃項目2個;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2個;省科技支撐計劃5個;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1個;省高新技術產品項目71個。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全年共組織實施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52項。年內申請專利2524項,授權981件。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高級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個,省級軟體園1個。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350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70.3億元,實現技術貿易成交額9.18億元。
教育 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市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85047人,其中小學84892人,普通中學71614人,職業中學7480人,大中專20838人,特殊教育22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5349人。各類學校教職員工14527人,其中專任教師13464人。教育質量逐年提高,普通高中高考錄取率95.5%,本科錄取率65.4%,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7.18%。各類創建成果顯著,要塞中學和江陰二中分別創建成省三星級和二星級高中,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成為全省首批「四星級職業學校」,全市47所原實驗小學、省示範初中全部轉評為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有4所小學順利通過了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的評估驗收,3所幼兒園創建成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實現教育高位均衡發展,我市初中、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達到省優標準的比例分別提高到100%、91%、90%。南菁高中新校區建設順利推進,江陰高中新校區建設立項,要塞實驗小學南校區和江陰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竣工投入使用。
文化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2008年扎實開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申報工作,確定6處文保單位進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候選名單,一批文保單位修繕竣工。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調查文物點445處,新發現文物點257處。努力發展文化產業,建立規范有序的文化市場,建成「三創」載體20萬平方米,引進軟體和文化創意企業85家,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加快推進市、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益性文化設施達標率92.7%,城鄉居民人均公共文化場館面積0.42平方米,建成「農家書屋」232家,12個文化服務中心、229個村文化活動室達到無錫市級標准。 「幸福進萬家 文化歡樂行」送文化下鄉深入人心,直接受惠群眾達80多萬人次。藝術生產成果豐碩。14件作品獲得省級以上獎項,31件廣播電視作品獲得無錫市級以上獎項。全市擁有文化館、文化服務中心20個,藝術表演團體2個,公共藏書894萬冊。全市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98.90%,有線電視用戶36.08萬戶。《江陰日報》全年出刊299期,出版報紙980萬份。
衛生 衛生事業繼續提高。全市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7所,實際開放床位4717張;年末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319人,其中醫生310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更加完善,參合人數75.2萬人,參合率達到100%,住院補償率達40%。完成了參合群眾的免費健康體檢,共免費體驗52.8萬人,體檢率達96%。全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環境衛生面貌不斷改善,新創國家衛生鎮1個,累計達9個;新創省衛生村22個,累計達197個。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77.54歲。市人民醫院新病房大樓進展順利,市紅十字血站投入運行。
體育 幸福江陰與奧運同行成效顯著。全年舉辦市級體育比賽和系列活動35次,承辦國際比賽2次,國家級比賽6次,省級比賽4次。年內獲省級以上金牌14枚。原江陰籍小將陸春龍奪得北京奧運會男子蹦床金牌,二中女足隊員翁新芝、翁曉潔入選國家隊獲得奧運會第五名,吳仁寶等5人當選北京奧運會火炬手,毛二度等2人當選北京殘奧會火炬手。全年輸送省優秀運動隊2名、省體校3名、無錫市體校19名。加快推進鎮村「四個一工程」建設,全年完成430萬元的體育器材配送下鄉,安裝健身器材180套、籃球架40副、乒乓球台120張。全年完成體彩銷售1.82億元,在全省縣級市中繼續名列第一。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增長。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120萬人,比上年增長0.19%。全市人口出生率7.14%。,比上年下降0.04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67%。,比上年提高0.0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47%。,比上年下降0.07個千分點。全面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政策,全市戶籍人口計劃生育率為99.47%,節育措施落實率為99.36%。確定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對象19136人,發放獎勵扶助金5092萬元。
幸福江陰 幸福江陰扎實推進。2008年幸福江陰建設綜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良好,百姓對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高分。客觀評價方面:監測的39個指標中,完成或超額完成時序進度的有37個。2008年客觀指標為92.21分,比上年提高3.64分。主觀評價方面:97.1%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滿意,92.85%的人認為自己家庭收入能滿足正常開支、生活比較富足,95.15%和94%的人分別對城市綠化和環境衛生感到滿意,98.8%的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心情舒暢,99.55%的人認為自己家庭和睦,鄰里關系融洽,96.8%的人感到作為江陰人自豪與幸福。百姓對幸福感平均打分為86.82分。根據主客觀評價情況,2008年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數為90.05分,比上年提高2.39分。
就業 城鄉統籌就業加快推進。年末全市從業人員71.76萬人,比上年增長2.15%,其中第一產業6.92萬人,減少10.71%;第二產業41.6萬人,增長2.06%;第三產業23.68萬人,增長6.81%。年末城鎮職工12.39萬人,其中國有單位職工3.48萬人,城鎮集體單位職工0.35萬人,其他經濟類型單位職工8.56萬人。年內全市新增就業崗位4.62萬個,新增本地勞動力就業2.02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4%,農村調查失業率為3.16%。嚴格執行最低工資的規定,全市勞動合同簽訂率、月薪制實施率穩定在90%以上。
社會保障 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年內新增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參保人數8.03萬人,實際繳費人數34.24萬人,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5%。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累計參保47.08萬人。29.99萬名歷次被征地農民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累計參保12.40萬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最低年生活保障標准分別提高到3900元和2880元,年內發放低保金3643萬元。發放慈善救助金1140萬元。發行福利彩票1.18億元。
城鄉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顯著提高。全市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38171元,比上年增長16.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4元,增長13.04%;農民人均純收入11975元,增長12.54%;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40993元,增長38.9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42%,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97%。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5.3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6.93平方米。
五、城鄉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建設在市鎮聯動中取得新進展。完成四大片區規劃研究、市域產業規劃、空間管制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一批專項規劃。城市骨架路網基本形成。徐霞客大道建成通車,完成澄楊路改造工程,芙蓉大道西段、長山大道南段和暨南大道一期按計劃實施。片區開發有序推進,城市客廳天華軸線景觀通道基本建成,體育中心二期主體封頂。徐霞客旅遊文化博覽園、贊園開園,澄江福地商旅、興國公園配套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啟動市民卡「一卡通」工程。全市完成拆遷259萬平方米,建設拆遷安置房155.5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面積52.39平方公里。
公用事業 公用事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年新、擴建和改造220千伏變電所8座、110千伏變電站13座。年末主變容量933萬千伏安,比上年增加245.3萬千伏安。全社會用電量183.3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71%。自來水日供水能力90萬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1023萬立方米。城鄉公交協調發展。新增公交空調大巴100輛,擁有營運車輛470輛。營運線路總數達46條,總里程達436公里。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15%。加快農村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新建13個農村客運站和411個農村公交候車亭,自然鎮村公交覆蓋率達70%以上。
環境保護和治理 環保取得新進展。年內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5123噸、二氧化硫減排1.29萬噸。工業污染源廢水達標率、各污水處理廠總體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93.3%和92.6%。水環境整治強力推進,全面落實「河長制」,基本完成張家港河、錫澄運河綜合整治,整治河道65公里,駁岸60公里,歸並封堵排污口200多個,13個河道「小康斷面」水質監測全面達標。整治改造「三高兩底」企業54家,並停「五小」企業93家。開展循環經濟試點8家,組織清潔生產審核60家。鋪設污水主管道382公里,累計超過130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綜合處理率達到85%以上。建成了15個綠色社區、13個綠色學校、10個綠色家庭及10個環境友好型企業。全市環境質量總體狀況穩中有升。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74.2%。市區區域雜訊平均值57.4分貝,交通雜訊平均值72.4分貝。
造林綠化 綠色江陰建設成效顯著。年內完成造林綠化面積4.3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5.8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3.81%和15.5平方米,創建無錫市綠色家園示範鎮3個、示範村44個,被聯合國規劃署和國際公園協會評為國際花園城市。
注①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注②③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③ 江陰的經濟發展
江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7.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6.9萬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到2.8萬美元。
江陰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54.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520.9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1178.7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0:55.2:42.8,三產增加值佔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江陰市民營經濟注冊資金1876.1億元,增長18.3%。其中私營企業1562.5億元,增長20.7%;個體工商戶36.9億元,增長28.6%。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805.3億元,增長8.0%,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65.6%。上繳稅金181.7億元,增長8.6%。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入806.9億元,增長1.5%。 工業
江陰市全年工業用電量212.1億千瓦時,增長0.2%。完成工業總產值6522.5億元,下降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021.3億元,下降2.7%。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實現產值1802.9億元,增長0.9%;重工業實現產值4218.4億元,下降4.1%。在江陰市跟蹤統計的15種重點產品中,有4種產品的產量實現增長。
江陰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63.8億元,下降3.6%;產品銷售率97.4%,下降0.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527.6億元,增長2.3%;利潤353.7億元,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6.6%,比去年減少2.2個百分點,虧損額17.9億元,比去年增加3.5億元。
江陰市百強企業中,三房巷集團、華西集團、海瀾集團、陽光集團、興澄特鋼、新長江實業等6家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法爾勝集團、雙良集團、西城三聯、澄星實業、遠景能源、華宏實業等6家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10家企業超50億元,8家企業超30億元,16家企業超20億元,28家企業超10億元。47家工業百強企業利稅總額超億元,其中超10億元12家。百強企業貢獻繼續增大。江陰市工業百強企業全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4049.2億元,實現利稅392.4億元,分別占江陰市規上工業總量的70.3%和74.4%。
農業
全年糧食總產量19.8萬噸,下降0.9%;油料總產量2876噸,增長38.1%,其中油菜籽總產量2025噸,增長5.3%;茶葉總產量11噸,增長10.0%;水果總產量7.9萬噸,增長9.3%。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7.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3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為1.2千公頃,增加0.1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4.6千公頃,增加0.1千公頃;水果種植面積3.5千公頃,增加0.4千公頃。
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4.2萬噸,下降4.7%,其中豬牛羊肉2.7萬噸,下降3.6%;禽蛋總產量1.0萬噸,下降5.7%。奶牛存欄0.6萬頭,下降1.8%。全年水產品產量2.7萬噸,增長3.1%。
建築業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完成營業收入130.8億元,增長10.5%;實現增加值67.3億元,增長9.3%。全年共獲無錫市工程質量小組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9項,無錫市「太湖杯」優質工程獎9項,無錫市建築裝飾優質工程6個,3家施工企業和2家監理企業獲得無錫市建築業優秀企業稱號。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6.0億元,增長10.2%。分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10.7億元,下降17.2%,第二產業投資478.6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投資556.7億元,增長17.6%。分注冊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124.7億元,增長44.0%,三資經濟投資114.4億元,增長47.8%,其他經濟投資806.9億元,增長2.8%。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建成投產項目690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66.7%;新增固定資產653.7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62.5%。
房地產市場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28.9億元,增長40.6%;商品房施工面積1673.4萬平方米,增長25.6%,房屋新開工面積543.8萬平方米,增長27.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8.3萬平方米,下降 44.6%。商品房銷售面積190.5萬平方米,增長2.7%,其中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58.2萬平方米,增長3.0%,住宅49.6萬平方米,增長9.1%;商品房期房銷售面積132.2萬平方米,增長2.6%,住宅114.9萬平方米,增長2.7%。商品房銷售成交總額126.2億元,下降3.1%;其中住宅銷售額101.3億元,下降3.8%。
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3.1億元,增長11.3%。其中,城鎮零售額465.4億元,增長12.1%;鄉村零售額177.7億元,增長9.1%;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06.9億元,增長11.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6.1億元,增長8.3%。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傢具類增長13.5%,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1.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0.5%,中西葯類增長9.3%。
開放型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223.0億美元,增長11.5%,其中出口130.2億美元,增長20.2%;進口92.8億美元,增長1.3%。江陰市32個出口企業品牌列入2014-2016年度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數量繼續保持全省縣級市及無錫各板塊領先地位。
江陰市新批外資項目49個,其中協議外資超3000萬美元項目17個;完成到位注冊外資8.6億美元,增長5.6%,完成比例位居無錫各板塊首位。
全年完成服務外包業務合同金額12.2億美元,增長35.2%;完成業務執行金額10.1億美元,增長36. 1%;完成離岸業務合同金額7.3億美元,增長36.9%;離岸業務執行金額6.1億美元,增長41.8%。
外經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8個,中方協議投資額超5億美元,投資規模列全省同類城市第一,我市被認定為無錫市「走出去」改革試點地區。
交通、郵電和旅遊業
年末全社會擁有車輛41.9萬輛,其中汽車32萬輛,增長11.6%。私人汽車快速發展,年末達27萬輛,比上年增加3.5萬輛,增長14.9%。
全年完成客運量7490萬人次,下降36.6%;完成貨運量3874萬噸,下降19.1%。江陰市港口貨物吞吐量14006萬噸,增長3.7%。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24.8億元,下降1.8%;發送函件1407萬件,下降27.1%。城鄉本地固定電話用戶4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21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到50.4萬戶,比上年增加5.1萬戶。
全年共接待旅遊、參觀、訪問及從事各項活動的入境遊客5.8萬人次,下降7.3%;接待國內遊客1465.2萬人次,增長6.5%。旅遊總收入達218.6億元,增長8.9%。江陰市擁有A級景區8家,其中國家4A級景區2家,國家3A級景區2家,國家2A級景區4家,農業旅遊點35個。年末江陰市星級賓館達12家,其中五星級賓館3家,四星級賓館4家。江陰市擁有旅行社40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3家。
城市建成區面積122平方公里,市政道路長度425.1公里;市政排水管道密度4.9公里每平方公里,供水管道長度1525公里,供水總量7074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100%,其中城市液化氣供氣總量0.4萬噸,天然氣供氣總量57856萬立方米。
財政和金融
全年全口徑財政收入569.2億元,增長16.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0.7億元,增長10.1%;基金收入198.4億元,增長41.7%;上劃中央四稅收入170.1億元,增長3.3%。財政支出結構繼續調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87.3億元,增長9.4%;基金支出196.1億元,增長40.9%。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達2942.2億元,增長7.9%;城鄉居儲蓄存款余額943.3億元,增長7.6%。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2357.4億元,增長9.3%。人民幣貸款中,短期貸款1292.4億元,比年初增加11.0億元;中長期貸款723.1億元,比年初增加103.8億元。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4.4億元,增長5.1%。其中財產險收入17.7億元,增長13.3%;人壽險收入26.6億元,增長0.3%。保險賠款支出10.7億元,增長7.9%。
江陰市證券交易開戶總數18.6萬戶,下降14.5%。證券機構交易金額3959.7億元,增長82.8%。江陰市共有35家上市公司,36隻股票,其中境外上市12家,創業板2家,中小板11家,主板10家。首發融資186億元,合計融資(包括再融資)484億元。募集資金總量在全國縣級市中繼續保持前列。 至2014年年底,「江陰板塊」市值超過1880億元。「江陰板塊」成為該市領跑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十二連冠的「功臣」。
江陰市以資本市場促經濟轉型,後備上市企業達100家。
④ 江蘇三房巷集團董事長是不是被中紀委帶走了
據說是的!
⑤ 三房巷集團怎麼樣,怎麼進去
江陰大的很,你一定要去那裡?那可是個家族控制的股份制企業,沒有門路的話,除非你本事很大。
⑥ 中國商業百強企業是哪些
排名 公司名稱 總部所在地 主營業務 利潤 總資產 (2008)
1 聯想控股 北京 計算機整機、移動通訊終端製造 20.5 623
2 華西集團 江蘇江陰 金屬製品、毛紡品生產 13.2 146
3 華為 廣東深圳 通信網路技術與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40.7 490
4 沙鋼集團 江蘇張家港 煉鋼、專用化學產品製造 15.2 203
5 廣廈控股 浙江杭州 建築、房地產經營開發 17 167
6 魏橋創業 山東鄒平 家紡用品生產 21.1 257
7 民生銀行 北京— 人民幣存、貸款、結算業務 42.4 5,571
8 國美電器 北京— 家用電器、電子通訊產品銷售 9 97
9 江西銅業 江西貴溪 銅等有色金屬的開采、冶煉 21.8 131
10 蘇寧電器 江蘇南京 家用電器、電子通訊產品銷售 5.5 43
11 海爾集團 山東青島 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製造 11.7 221
12 娃哈哈集團 浙江杭州 飲料、醫葯保健品生產 15.2 89
13 金鑼集團 山東臨沂 生豬屠宰、肉類加工 8.2 39
14 中興通訊 廣東深圳 電信設備生產及服務的提供 13.2 192
15 正泰集團 浙江樂清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 7.6 51
16 美的集團 廣東順德 空調、冰箱等家電製造 5.8 244
17 紫金礦業 福建龍岩 黃金、銅等有色金屬的開采、冶煉 11.3 55
18 修正葯業 吉林長春 中成葯製造 4.6 27
19 三房巷集團 江蘇江陰 PBT工程塑料、滌綸纖維、化纖紗的生產 5.2 86
20 勝通集團 山東東營 化工產品生產 4.4 15
21 南山集團 山東龍口 紡織服裝、金屬製品生產 17.4 173
22 東方集團 黑龍江哈爾濱 銀行、保險、證劵等 10 82
23 西洋集團 遼寧海城 耐火材料、復合肥、鋼鐵生產 10.2 73
24 西部礦業 青海西寧 鉛鋅銅等有色金屬的開發 6.8 67
25 怡亞通供應鏈 廣東深圳 供應鏈服務 1 17
26 永鋼集團 江蘇張家港 建築用鋼材、耐火材料生產 6.3 73
27 金石豆業 遼寧沈陽 大豆食用油、豆粕等生產加工 1.7 7
28 三鹿集團 河北石家莊 液體乳及乳製品製造 4.2 20
29 雅居樂地產 廣東中山 房地產開發經營 14.6 96
30 西水集團 山東東營 車輛、飛機及工程機械輪胎生產 4.1 23
31 格蘭仕 廣東順德 微波爐、空調等家電製造 4.4 83
32 大眾食品 山東臨沂 肉製品加工 9.2 40
33 萬科 廣東深圳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13.5 220
34 金盤實業 海南海口 房地產開發經營、汽車銷售 0.8 7
35 敬業集團 河北石家莊 鋼材、化工產品 5.7 30
36 合生創展 廣東廣州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18.9 204
37 格力電器 廣東珠海 空調、冰箱等家電製造 5.7 110
38 中天鋼 鐵江蘇常州 煉鋼、軋材 2.8 79
39 東方希望 上海— 飼料生產、鋁電、投資 7 61
40 波司登 江蘇常熟 紡織服裝製造 6.3 43
41 百仕達控股 香港—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11.7 123
42 金田銅業 浙江寧波 銅加工 8.1 23
43 富力地產 廣東佛山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16.2 173
44 永樂電器 上海— 家用電器、電子通訊產品銷售 3.5 77
45 伊泰煤炭 內蒙古鄂爾多斯 煙煤和無煙煤的開采洗選 8.5 37
46 永興鋼鐵 河南安陽 煉鐵、煉鋼 2 18
47 華立儀表 浙江杭州 供應用儀表及其他通用儀器製造 2.7 52
48 維維集團 江蘇徐州 豆製品、乳製品製造 6.5 45
49 叢林集團 山東龍口 水泥製造 8.9 39
50 萬向集團 浙江杭州 汽車零配件製造 7.6 168
51 伊利股份 內蒙古呼和浩特 液體乳及乳製品製造 4.9 55
52 蒙牛乳業 內蒙古呼和浩特 液體乳及乳製品製造 6.2 61
53 夢蘭集團 江蘇常熟 紡織製成品製造 2.3 22
54 隆力奇 江蘇常熟 化妝品、日用化學品製造 4.3 21
55 五徵集團 山東日照 拖拉機製造 2.6 9
56 福田重工 山東濰坊 機械設備製造 2.2 20
57 京華制管 河北衡水 建築裝飾及水暖管道零件製造 3 24
58 南京鋼鐵 江蘇南京 煉鋼、軋材 5.8 84
59 創維-RGB電子 廣東深圳 彩電、激光視盤機、家庭影院等家電生產 1.5 68
60 遠東集團 江蘇宜興 電線電纜製造 2.9 29
61 聯華超市 上海— 超級市場零售 3.6 70
62 萬達集團 山東東營 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製造 4.1 31
63 華宏實業 江蘇江陰 液壓和氣壓動力機械及元件製造 2.9 26
64 榮盛化纖 浙江杭州 滌綸纖維製造 2.3 38
65 橫店集團 浙江東陽 電氣電子、醫療化工、影視娛樂 10.7 151
66 倪家巷集團 江蘇江陰 毛紡織和染整精加工 2.8 28
67 陽光集團 江蘇江陰 毛紡織和染整精加工、紡織製成品製造 5.5 84
68 西王集團 山東濱州 澱粉及澱粉製品的製造 3.1 42
69 張銅集團 江蘇張家港 金屬製品生產 1.7 16
70 恆安國際 福建晉江 生活用紙製品及日化護膚品製造 5.6 41
71 盾安控股 浙江諸暨 製冷、空調設備製造 3.3 21
72 雨潤食品 江蘇南京 屠宰及肉類加工 3.7 29
73 澳洋實業 江蘇張家港 紡織服裝製造、毛紡織和染整精加工 3.1 28
74 綜藝集團 江蘇通州 應用軟體服務 6 32
75 物美商業 北京— 超級市場零售 2.3 27
76 忠旺鋁型材 遼寧遼陽 塑型材、鋁型材等鋁加工材料生產 4.3 82
77 華芳集團 江蘇蘇州 棉、化纖紡織及印染精加工 3 70
78 雙良集團 江蘇江陰 中央空調、鍋爐等機械設備製造 4.1 74
79 長城汽車 河北保定 汽車製造 5.6 58
80 如意科技 山東濟寧 毛紡織品製造 1.5 34
81 比亞迪 廣東深圳 手機電池及汽車製造 6.2 110
82 建龍鋼鐵 吉林吉林 鋼鐵、采礦、房地產開發 3.9 30
83 萬利達科技 福建漳州 視聽產品、電子產品製造 1 9
84 宏安集團 山東文登 光纖、光纜製造 2.2 20
85 大成生化 香港— 澱粉及澱粉製品的製造 6 98
86 亞邦化工 江蘇常州 染料製造 1.5 27
87 青島變壓器 山東青島 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製造 2.4 24
88 雅戈爾 浙江寧波 紡織服裝製造、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8.1 117
89 金發科技 廣東廣州 高性能改性塑料研發、生產和銷售 1.6 20
90 龍盛控股 浙江上虞 染料製造 4.1 29
91 太陽紙業 山東兗州 造紙及紙製品業 4.3 49
92 海亮集團 浙江諸暨 銅材加工 2.7 26
93 寶業集團 浙江紹興 房屋工程、土木工程 4.2 46
94 力帆實業 重慶— 摩托車、汽車製造 2.1 48
95 高力集團 江蘇南京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2.9 30
96 鳳祥集團 山東諸城 肉製品及副產品加工 1.9 33
97 天士力 天津— 現代中葯、化學葯研發和生產 3.3 67
98 道遠化纖 浙江蕭山 化纖彈力絲製造 1 10
99 大東南塑膠集團 浙江諸暨 功能性塑料製品生產 3 30
100 海鑫鋼鐵 山西運城 鋼鐵、水泥生產 4.8 67
⑦ 三房巷的上市歷程
江蘇三房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或「公司」)是經江蘇省體改委蘇體改生(1994)268 號文批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江蘇三房巷實業集團總公司(2000 年8 月更名為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江陰市三房巷熱電廠、江陰市螺絲廠三家企業聯合發起組建,注冊資本10,326萬元,於1994 年6 月13 日領取工商營業執照。
根據蘇體改生[1996]380 號文《轉發的通知》中的規定,「對原有企業將全部經營性凈資產投入,並以該企業作為公司股東的應改為原有企業的資產所有者作為公司的股東」,2000 年3 月,經本公司199 9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江陰市三房巷熱電廠持有的本公司股份3,666.89 萬股、江陰市螺絲廠持有的本公司股份164.99 萬股變更為江蘇三房巷實業集團總公司持有;卞良才等個人股東將持有的1,000萬股中的741.85 萬股股權轉讓給江蘇三房巷實業集團總公司。變更及轉讓後公司股本結構如下: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持有8,067.85 萬股,占總股本的78.13%;江陰市化學纖維廠持有2,000 萬股,占總股本的19.37%;卞良才等個人股東持有258.15 萬股,占總股本的2.5%。
2003 年2 月,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3] 2 號「關於核准江蘇三房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的通知」 ,本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5,500 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 股),每股面值1 元,每股發行價人民幣7.62 元,發行後公司股本總額為15,826 萬元,其中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持有8,067.85 萬股,占總股本的50.98% ;江陰市化學纖維廠持有2,000 萬股,占總股本的12.64%;卞良才等個人股東持有258. 15 萬股,占總股本的1.63%;社會公眾股持有5,500 萬股,占總股本的34.75%。公司股票簡稱「三房巷」,股票代碼:600370。
2006 年2 月20 日,本公司內部職工股股份 258.15 萬股封閉期滿上市流通。2006 年3 月14 日,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受讓江陰市化學纖維廠持有的本公司2,000 萬股股份。2006 年8 月3 日,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股權分置改革」股東大會決議,對全體流通股股東按每10 股流通股送2股計1,151.63 萬股的對價以獲取流通權。 2006 年9 月20 日,根據本公司2006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以2006 年6 月 30 日的股本15,826萬股為基礎,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 股轉增8 股,轉增後本公司總股本增加至28,486.80 萬股。
2007 年6 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7]118 號「關於核准江蘇三房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通知」,本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34,029,692 股人民幣普通股(A 股),每股面值1 元,本次增發後公司股本總額為318,897,692 元。其中: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持有160,491,960 股,占總股本的50.33%;社會公眾股持有158,405,732 股,占總股本的49.67%。
⑧ 江陰的經濟到底多強
江陰的經濟發展很強勁。
1、江陰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幾何中心,北枕長江,南臨太湖,是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濱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
2、江陰全市總面積988平方公里。江陰民營經濟發達,被譽為「中國製造業第一縣」和「中國資本第一縣」,江陰市2017年GDP接近3500億左右,視乎有趕超崑山的架勢。
3、2019年,江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1.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4.21萬元。2019年,江陰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6.08億元,下降1.4%;第二產業增加值2042.02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923.02億元,增長4.7%。
4、江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5853.70億元,增長1.3%;產品銷售率97.8%,比上年減少0.8個百分點;利潤總額359.96億元,增長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8.3%,比上年增加4.6個百分點,虧損額25.97億元,比上年增加8.68億元。
5、江陰全市工業百強企業全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3895.73億元,實現利潤292.64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6.6%和81.3%。海瀾集團、中信特鋼等2家企業集團稅務銷售超1000億元,三房巷集團、遠景能源等2家企業集團稅務銷售超500億元,新長江實業、澄星集團、華西集團、陽光集團等4家企業集團稅務銷售超300億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江陰
⑨ 我是江蘇江陰市三房巷集團紡紗廠員工,在廠十多年,工廠因不景氣,通知大多數員工算清工資走人,怎麼算
工廠讓你們走人的,他們應該根據你們的工資給予相應的賠償。你們簽了合同,他們不賠,你們可以到當地勞動局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