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兼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總裁是什麼行政級別
行政級別副廳級
B. 西南兵器工業公司的高管團隊
鄒文超 董事長
趙德恩 董事、總經理
蒲星川 董事、黨委書記
譚俊鋼 董事、總會計師
謝光 副總經理
張濤 副總經理
C. 中國兵器的總經理是誰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兵工集團、中國兵器,英文:China North Instries Group Corporation,Norinco Group,英文縮寫CNIGC),又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屬於一個公司兩塊牌子。1999年7月1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 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的(另一家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現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央企業、國家計劃單位企業。
尹家緒
男,漢族,1956年4月出生,重慶人,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入黨,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黨的十六大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尹家緒
溫剛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成員。第九屆、第十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第十一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央企業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楊卓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羅乾宜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會計師、黨組成員
石岩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曾毅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王耀東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紀檢組長、黨組成員
趙剛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賈諶
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D. 兵工集團的董事長是誰
張國清: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胡問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焦開河: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溫剛: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楊卓: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王慶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紀檢組長、黨組成員。
羅乾宜: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會計師、黨組成員。
E. 求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資料,包括組織結構、財務狀況、章程制度、戰略管理等情況,誰能告訴我親。。。。。
沒有這么詳細,只有他們各公司的簡介。
F.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辦公室主任是誰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辦公室現任的主任是:趙延成
我能確定,望採納我的回答。
G. 為什麼這家企業能連續走出三位中央委員
這家企業連續出了三位中央委員
「中國航天」,北京西三環航天橋東南角的這4個大字,在車水馬龍中分外醒目。這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部所在地,這家央企連續走出的三位「掌門人」張慶偉、馬興瑞、許達哲,都位列中央委員,目前分別擔任河北、廣東、湖南三省的省長或代省長。
如今,擁有航空航天系統履歷的部級官員已不鮮見。例如,新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製造工程專業,曾在中航工業蘭州飛控儀器總廠工作17年之久;甘肅省副省長黃強也曾在中航工業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工作多年;剛從工信部副部長調任天津市委副書記的懷進鵬,曾長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擔任領導。
而「航天系」只是軍工系統官員「走俏」的一個縮影。這背後的邏輯,也許是技術型官員越來越被認可的趨勢。
閃亮的「航天系」:
一家企業連續出三位中央委員
公開資料顯示,經過多年的改革調整,中國建立了龐大的國防工業體系,目前形成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航空工業集團、兵器工業集團、兵器裝備集團、船舶工業集團、船舶重工集團、核工業集團、核工業建設集團、電子科技集團等十大軍工巨頭格局。
國防工業是國家整體工業體系的尖兵,航天更是尖兵中的尖兵。這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著中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等宇航產品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聲名鵲起的,不僅僅有該公司旗下的「神舟」「長征」「北斗衛星導航」等品牌,還有這里走出的連續三位中央委員張慶偉、馬興瑞、許達哲。
西北工業大學飛機設計專業出身的張慶偉被媒體稱為史上第一位「60後」中央委員。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年僅41歲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張慶偉就當選為中央委員。此後其歷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組長,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2011年8月,張慶偉來到河北,擔任省委副書記、省長。
生於1959年的馬興瑞,是典型的技術型官員。他從哈工大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37歲即出任副校長,1996年離開大學進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開始航天生涯,2007年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13年3 月,馬興瑞調任工信部副部長兼國家航天局局長,8個月後,馬興瑞調任廣東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2015年3月26日,馬興瑞被任命為深圳市委書記,這也是深圳建市以來首次由中央委員出任「一把手」,2016年12月又被任命為廣東省代省長。4年時間,馬興瑞從央企到工信部,再跨界至廣東省政法委書記,又到深圳市委書記,再升至廣東省代省長,跨界范圍之大、進步頻率之快,都屬罕見。
湖南省省長許達哲與馬興瑞的履歷相似,1956年出生的許達哲畢業於哈工大機械製造專業,曾在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等單位任職。2013年4月,他從馬興瑞手中接過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帥印」,僅僅8個月後,又接替馬興瑞擔任工信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國家國防科工局局長。2016年8月,許達哲回到他的故鄉湖南,目前是湖南省省長。
帶有「航天科技」標簽的官員,還包括現任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袁家軍。2012年3月,從航天工業部501部開始職業生涯、一路升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的袁家軍被調往內地省份寧夏,任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主任。2014年7月,袁家軍又被調往沿海經濟大省浙江。袁家軍擁有一系列顯赫的專業頭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指揮、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等,在調任地方之後,仍然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目前從航天系統出身,「進階」最高的當數國務委員王勇,其曾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政治部副主任、人事勞動教育局負責人、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副總經理。2000年王勇進入中組部,歷任企業幹部辦公室主任、幹部五局局長,2003年晉升國資委副主任,其後王勇歷任國務院副秘書長、質檢總局局長、國資委主任,並於2013年晉升國務委員。
「跨界交流」的鮮明烙印:
從校門到軍工企業,從基層到領導崗位
事實上除航天系統之外,近年來已有一大批軍工系統出身的專家型人才走上了黨政重要領導崗位。出生於1964年的重慶市代市長張國清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是業界著名的軍工少帥;遼寧省長陳求發,曾任國防科工局局長;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曾在核工業集團公司工作近20年;科技部黨組書記王志剛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遼寧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譚作鈞曾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總經理。
記者梳理這批官員的履歷後發現,幾乎無一例外的是,他們走出校門之後便長期在軍工系統工作,從基層一路走上央企領導崗位。多年的軍工背景給他們的政壇之旅打上了鮮明烙印,他們告別各自企業時的感言也具有鮮明的特點。
例如,2013年4月,張國清在即將赴重慶任職時說:今後不管走到哪裡,兵器工業永遠是我的「娘家」,我會經常回來匯報工作,看望大家。2016年9月,許達哲在任職前發言時說,「32年老航天、老軍工的工作經歷,讓我領悟了『兩彈一星』的精神內涵,也為我今後和大家一道實干興湘打下了良好基礎。」
有擔憂認為,政商兩界的「跨界交流」,是否與當下國企改革的市場化導向相悖?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原辦事處主任王永慶認為,原則上並不抵觸,美國是市場化程度高的國家,政商跨界的也很多。王永慶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但是要關注的是,國企領導人不能為從政而做秀,比如以『政治』標准來投資而不是企業利益。這考驗組織部門考核幹部的能力。」
基本素質過硬,
「任職後口碑都不錯」
「央企領導到地方擔任重要職務,體現了組織對該央企的肯定和對幹部本人的充分信任。」 組織部門的一位內部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對軍工央企領導而言,他們的哪些特質受到組織青睞?善於改革創新、事業心和責任感強、接受新事物快等特點,成為他們的顯著標簽。
例如,2012年5月,時任中組部副部長王爾乘宣布譚作鈞任命時表示,譚作鈞知識面寬,眼界比較開闊,工作思路也比較清晰,接受新事物比較快。事業心和責任感比較強,要求自己也比較嚴格。
2016年12月,新任深圳市委書記許勤這樣評價他的前任、即將升任廣東省省長的馬興瑞:馬興瑞同志在深圳工作期間,把中央和省的期望以及偉大的航天精神帶到經濟特區,帶領我們解放思想、真抓實干、馬上就辦,在新起點上謀求新突破,推動經濟特區不斷增創新優勢、邁上新台階。
有媒體評論認為,從中國軍工行業走出來的這些官員有著自身的鮮明特點,如執行能力強、善於在高壓下突破創新、具有強烈的忠誠度和榮譽感等,而且基本沒有官場現實利益的牽扯,這些都是組織部門十分看重的珍貴品質。
王永慶曾經做過關於央企負責人從政的調研,他發現很多央企老總到省市、部委任職後口碑都不錯。「好的企業管理者可能也能夠成為好的地區或行業管理者。企業經營主要靠管理,一個企業搞得好,領導者肯定是好的管理者,具備宏觀行業研判、微觀作業管理、團隊精神、領袖素質等條件。」
H. 請問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行政級別是什麼局級處級還有它的上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的級別。
是一個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副部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資委企干一局管理,其中正職由中央組織部任命。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兵器工業集團或中國兵器,英文:China North In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縮寫NORINCO GROUP),又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屬於一個公司兩塊牌子,總部位於中國北京市。
1999年7月1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 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的(另一家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現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央企業、國家計劃單位企業。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140名。
(8)兵器工業集團監事會主席擴展閱讀: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防科技工業的核心力量,是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的戰略性企業,是我國最具活力的軍民結合特大型軍工集團之一,肩負著「保軍報國、強企富民」的神聖使命。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第五機械部、兵器工業部、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集團公司連續多年躋身世界500強,最高排名101位。
集團公司現擁有60多家企業和研發機構,培育出了「長安」「建設」等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知名品牌。
作為國防科技工業骨幹力量,目前已形成了末端防禦、輕武器、機動突擊、先進彈葯、信息光電、反恐處突等裝備體系,裝備廣泛服務於我國陸、海、空、火箭軍及公安、武警等國家所有武裝力量,對我國國防和安全起著重要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
汽車形成了以轎車、微車、客車、卡車、專用車為主的產品譜系,在全國擁有10大生產基地,31個整車及發動機工廠,年產能超過300萬輛,正朝著世界一流車企邁進。
輸變電產業瞄準高端產品領域不斷深化自主創新,由下屬企業保變電氣參與的「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該項技術為支撐研製的世界首台1000MVA/1000KV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創造了電壓等級最高、單相容量最大等世界紀錄。
在光電信息、醫葯健康、金融服務等領域擁有多個「隱形冠軍」企業。
I.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的組織機構
集團公司實行母子公司集團體制,按照「定戰略、配資源、建機制、育文化、拓市場、控風險」的總體要求開展工作、履行職責。
集團總部
辦公廳、政策研究室、戰略發展部、科學技術部、運營管理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金融部、績效與薪酬管理部、權益與風險管理部、質量安全與社會責任部、監察部(黨組紀檢組)、審計部、黨群工作部(企業文化、直屬黨委)、兵器離退休幹部局(行業管理機構)、西北兵工局(派出機構)(西北地區監事會、黨組巡視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