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遠洋集團總資產

遠洋集團總資產

發布時間:2021-10-02 11:24:21

『壹』 請問中國遠洋集團是國有企業嗎

中遠集團是最早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之一,早在1993年中遠投資就在新加坡借殼上市,目前在境內外擁有中國遠洋、中遠太平洋、中遠國際、中遠投資、中遠航運等上市公司。2010年5月30日,英國著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發布了最新的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FT Global 500),中國遠洋位列第450位,這是中國遠洋自2008年以來連續第三年蟬聯該榜單。

『貳』 中國遠洋把中遠物流出售給了中遠集團,是怎麼增加中國遠洋的資產的呢

中國遠洋是子公司,中遠集團才是母公司。把物流出售的過程中改變了負債和資產,中國遠洋的凈資產增加。

『叄』 中國遠洋的虧損百億

在當今的航運業,可以說沒有一家航運企業不在「慘淡」經營,不被嚴重虧損所困擾。想一想,歐美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中都變得束手無策了,更何況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就算魏家福沒有「超齡服役」,中遠集團又逃脫得了中國「虧損王」的命運么?
跟魏家福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即便中遠連續三年當了中國的「虧損王」,他也從來沒有服輸過。只是,時勢既能造英雄,也能折磨英雄。魏家福再不服輸,再堅強,面對一團糟且暫時還看不出多少曙光的世界經濟還是無能為力。
由於中國遠洋深陷虧損泥潭,一時間市場的不滿情緒都拋向了集團董事長魏家福,「被退休」傳聞自前年就開始盛傳,這一次終於有了下文。中遠集團多位中層與高層近日已向媒體證實,中遠集團領導班子進入了調整程序,魏家福將卸任集團董事長,退居二線,新的董事長人選,據悉最有可能的是現任中遠集團總裁馬澤華。
對63歲的魏家福來說,這不可謂不是一種「解脫」。
因為他「超齡服役」的這幾年,恰好遭遇了中遠集團迄今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集團不僅要面對經營的巨大挑戰,而且要面對虧損的巨大壓力。今年如果無法扭虧,就將面臨退市的風險。而在過去幾個月里,中國遠洋已多次靠出售資產套現來避免退市。
按照業績預測,假設全球航運現狀沒有大幅改觀,中國遠洋今年虧損幅度仍在75億至90億之間,這意味著在今年剩下的半年內需要35億至50億資金來完成扭虧。這對一名「超齡服役」的央企領導,實在是太大的挑戰。
眾所周知,中國的航運業,一直被日本、韓國等航運強國所擠壓。特別在市場化和國際化方面,更是鮮有作為和地位。正是作為一名老航運,魏家福在航運界滾打摸爬了四十餘年,而正是在他擔任中遠集團掌門人的15年內,中遠集團的資產規模達到了船舶700餘艘,5100多萬載重噸,船隊規模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而正是有了中遠集團的異軍突起,並帶領其他航運企業迎難而上,才使得中國在世界航運業中有一席之地,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有人說,魏家福是「晚節不保」。如果當年主動引退,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尷尬和憋屈了,甚至還可以對接任者指手畫腳。話可以這樣說,但卻不能這么理解。一方面,誰也不是神仙,哪裡能料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會如此嚴重、持續時間如此長久;另一方面,對航運業有著深厚感情且非常自信的魏家福,不相信航運業會出現如此「慘淡」的景象,會給他帶來這樣的傷心結局。
在外界眼中一向挺有魅力的魏家福,在中遠內部喜歡被稱為「船長」,給員工的印象是「思想超前,能接受新鮮事物,眼界也比較開闊」,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機突然到來,正處在職業生涯頂峰的魏家福大可見好就收,讓自己過得自在一些。
然而,性格決定命運,若是那樣,那就不是魏家福了。在這位老船長的心目中,既然叫做中國遠洋集團,就沒有理由不具備國際化視野,也就不能拿不出功夫與世界上的一流航運企業叫板。
必須注意的一個事實是,雖然中遠集團當了連續三年的「虧損王」,成了央企虧損的「代名詞」,但畢竟與那些明知產能嚴重過剩,原材料供應和定價權等已被外國供應商所控制,仍然在不遺餘力地擴大規模、擴大產能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情況不同。
因為一旦國際金融危機過去,世界經濟復甦,中遠等航運企業就大有「翻身」的機會。再說,如果沒有中遠集團為領軍人物的航運企業做支撐,在運輸環節節約了大量成本,中國的鋼鐵等行業,虧損可能更為嚴重,那樣的話,「虧損王」的頭銜也就不會是中遠集團了。
因此,雖然中遠集團出現巨額虧損,並在短時間內難以康復,但是,在中遠集團帶領下中國航運企業取得的國際戰略地位與影響,卻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無疑,由於對世界經濟形勢、特別是金融危機走向缺乏正確判斷,中遠集團在戰略謀劃和策略應對方面出現了失誤,可以說是魏家福40多年職業生涯中的一大「敗筆」。如果在決策方面稍稍慎重一些、冷靜一些、理智一些,後果可能就不會如此糟。
稍早些時候,希臘政府授予魏家福大十字鳳凰勛章,以表彰中遠集團在希臘投資碼頭而給當地經濟帶來的貢獻。對這位是非功過爭議格外突出的老人,這種帶著榮譽離開的方式或許是對他最好的補償。
所以,筆者現在要為魏家福說幾句話,判斷一名企業家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不僅要看企業的業績,更要看他對企業和國家所作的貢獻。
不能因為中遠集團的虧損而抹殺他對中國航運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也不能因為中遠集團近幾年的連續虧損,因為魏家福的黯然離場就將他視作一位失敗者,而應當從歷史的角度給予公正評價。
面對外界的種種非議,魏家福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央、國務院了解中遠,我就足夠了」。這既可以解讀作一種抱怨,也可以視為一種自信。[1]

『肆』 遠洋地產是國企嗎

遠洋地產是遠洋集團(國企)下屬企業,所以,遠洋地產也是國企。

遠洋地產創立於1993年,並於2007年9月28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為內地在港上市房地產公司十強。

2016年6月,遠洋地產更名遠洋集團,實現新戰略下的品牌煥新。

公司業務范圍涉及中高端住宅開發、城市綜合體和寫字樓開發投資運營等。

拓展資料:

遠洋地產的公司戰略:

遠洋聚焦「中年成熟」和「青年新建」兩類家庭,著力開發剛需型與改善型兩類產品。

遠洋天著、遠洋公館、遠洋萬和城、遠洋萬和四季、遠洋風景、遠洋一方、遠洋城、遠洋新干線等產品品牌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深入人心。其中,「萬和系」、「公館系」等成為中國高端品質住宅代表之作。

『伍』 中國房地產20強企業

中國房地產20年20強企業
2008-1-13 14:30:54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萬科集團

這或許是一家用不著寫推薦理由的企業。它成立於1984年,比中國房地產市場化的歷史還要長;它在中國房地產第一品牌的江湖地位沒有任何人爭議;它有一個明星味最足的領軍人——王石;它經歷了中國房地產企業多元化和跨區域的極致,現在它固執地只進行住宅開發;它在2007年創造了中國房地產企業一個最新的紀錄:年收入500多億元。

中海地產

在歷史和規模上,中海地產可能是唯一能與萬科較勁的地產企業。跟萬科同時於1988年在深圳進軍地產領域,截至2006年底,中海地產在內地已完成和計劃投入的房地產投資額達人民幣964億元,開發總量(含已建成、在建和即將開發的)超過2250萬平方米,已經成功發展了數十個房地產項目,目前在內地擁有土地儲備面積超過1800萬平方米。中海地產提出的「以過程精品塑造樓樓精品」的理念,影響著無數的中國房地產企業。中海地產在建築質量、物業管理上的成就,一直被奉為佳臬。

中體奧林匹克花園集團

2008年,將是對成立8年的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集團的一個完美贊嘆。在響應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的號召,宣傳奧林匹克的精神文化,在體育與地產嫁接的復合地產的理念下,在21個省、42個城市造就53個奧林匹克花園,涉足了從發源地廣東傳遞到上海、北京、天津、沈陽、武漢、長沙、常州、青島、成都、惠州、佛山、連雲港、本溪……在每一個所遍及到的城市傳播著奧林匹克文化,同時也傳播著全新的運動型健康社區的生活方式。其運用直接投資、參股以及品牌合作、管理服務等方式實現奧林匹克花園連鎖開發經營,堪稱中國房地產連鎖經營的第一品牌。而在2008年之後,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集團能否更上層樓,引人關注。

SOHO中國

潘石屹、張欣的「土」、「洋」結合,造就了中國民營企業最大的IPO以及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IPO。SOHO中國可能是中國最個性張揚和時尚的地產公司,為北京白領階層打造獨特的生活空間和時尚的生活方式,它甚至創造出一個獨特的「SOHO人群」,成為潘石屹和SOHO中國的忠實擁躉。可以預見,在資本市場強大支撐下,SOHO將更多、更頻繁地出現在北京街頭。或許,沒有SOHO,中國房地產將失去一抹光鮮的顏色。

東渡國際集團

成立於1989年的東渡國際集團,目前已在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城市及香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擁有十餘家全資子公司,並與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傳媒集團之一——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共同組建以房地產開發、傳媒投資為主的上海東渡解放投資有限公司。這家有近20年歷史的地產企業卻厚積薄發、推陳出新,打出「青年置業」的口號,以實現青年人在不同階段對未來空間的美好需求。這種市場細分的開發理念,不但為東渡國際找到了「藍海」,同時也為都市年青人解決了購房難題,起到來一個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合生創展

合生創展是每一家中國房地產企業都需要認真對待的對手。它1992年進軍房地產業,1998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縱橫廣州、北京、天津、上海,涉足住宅地產、商業地產、酒店地產、旅遊度假產業和物業管理產業等幾乎所有房地產產業鏈。偏重於歐陸建築的風格,令合生品牌在急迫於提升居住升級的中國城市人群中備受追捧。

華潤置地

作為香港華潤集團的地產生力軍,華潤置地在中國內地縱橫13個年頭,已經發展成為總資產超過170億人民幣、凈資產超過80億人民幣,累計開發面積近500萬平方米的綜合型地產企業,已進入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合肥、杭州、無錫、大連、寧波、長沙、蘇州、重慶、沈陽十四個城市。2007年,華潤置地整合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業務。相信在華潤集團的強大支撐下,華潤置地的下一步尤為令人期待。

遠洋地產

遠洋地產成立於1993年,以北京為基地,將業務擴展至珠三角及環渤海灣地區,主要開發中高端住宅、高級寫字樓、零售物業、酒店式公寓及酒店,其遠洋系列品牌更是蜚聲京城。2007年9月28日,遠洋地產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市場成功掛牌,創下了全球地產企業募資額第三、中國第二的排名。

金地集團

金地集團初創於1988年,1993年開始正式經營房地產。2001年4月,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已經建立以上海、深圳、北京為中心的華東、華南、華北的區域擴張戰略格局,並已成功進入武漢市場。金地堅持以產品為核心,開發了金地海景花園、金地格林小鎮、格林世界等中國著名樓盤品牌。

卓越置業

卓越集團自92年開始分別在深圳、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參與投資房地產項目。2004年,卓越集團正式啟動集團化品牌戰略,提出「生活美學」的品牌核心主張,確立了「立足深圳、布局中國、努力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發展的品牌企業」的宏大規劃,目前集團已經成立了武漢、長沙、重慶、青島、廣州、東莞等分公司,土地儲備超過800萬平方米。

茂華控股集團

茂華集團前身系北京廣華軒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7年,主營房地產投資、開發、經營領域,兼營房地產經紀、裝飾裝修、建築弱電工程、物業管理、商貿等服務。秉承「區域定製,專業築屋」的開發理念以及價值驅動型開發模式。目前所開發項目以北京地區為主,同時已輻射到長沙、淮安,力求成為富有競爭力的跨區域地產企業。

保利地產

作為中國保利集團房地產業務的運作平台,保利地產形成了廣州、北京、上海、武漢、重慶、沈陽等十餘個城市的全國戰略布局,擁有44家控股公司。2006年7月3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在股權分置改革後,重啟IPO市場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產企業。自2007年1月起,公司入選「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和「中證100」指數樣本股。截至2007年8月,保利地產總資產已達300億元,總市值已超一千億元。

綠地集團

綠地集團進入房地產業已達16年之久,開發規模在上海房地產業內排名首位,雄踞龍頭。截至目前,綠地集團已成功布局包括10個中西部省份在內的16省、近30個城市,投資建設80多個項目,並成為目前在中西部地區投資開發項目最多的國內房企。綠地現階段旨在為二三線城市的新城區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帶來示範效應,優化其產業結構,提升城市能級。接下來,綠地戰略的著眼點還將放在實現完備穩健的產業體系,大力推進金融和能源產業,尤其把金融產業板塊作為未來重要的戰略性投資方向之一,這一板塊將逐步成長為綠地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海爾地產

海爾名氣很大,海爾地產卻令人陌生。這家成立5年的地產企業並不甘心躲在名牌背後,2007年,張瑞敏盛邀地產聞人盧鏗加盟,海爾地產一個龐大的發展計劃浮出水面。海爾地產將與家電、金融、家居、智能乃至物流、工業園、旅遊地產等海爾集團內部幾乎所有的產業和資源能夠建立聯系,並形成市場和功能的互補關系,同時將發展「海爾新型工業園的開發模式」。一個紮根青島、立足山東,優先在東部沿海發展,逐步向中西部推進的地產宏圖,在中國最有名的品牌下,散發出咄咄逼人的光影。

棲霞建設

核准制下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首家上市企業、長三角地區房企中唯一的中房協副會長單位、全國房地產企業中唯一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企業、國內首家CIOB企業(英國皇家特許建造企業)——這些「第一」足以表明棲霞建設這家位於南京的地產企業在中國房地產業的地位。 「專業化、產業化、區域化」的主業拓展模式,令棲霞建設成為江蘇最大的房地產企業,總開發規模達到建築面積達500多萬平方米。2007年6月,棲霞建設申報的「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通過了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專家組論證,更表明其產業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

富力地產

2005年7月14日,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為首家被納入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內地房地產企業,亦成為當年中國市值最高的房地產企業。富力這家在廣東起家的房地產企業,卻在北方越做越強,在廣州大本營及北京根植多年後,正全線布陣天津、西安等北方城市。2008年,富力銷售收入有望突破200億元大關,繼續成為中國地產的領軍者之一。而其創始人李思廉、張力精誠合作、共同創業的故事在中國地產業已成佳話。

福星惠譽

搭上「中部崛起」的國家戰略的快車,福星惠譽房地產有限公司迅速成長為武漢最具實力的企業之一。堅持以舊城改造為基點的開發思路,福星惠譽在武漢核心區開發了惠譽花園、福星城市花園、金色華府、漢口春天和水岸星城等項目,總建築面積已達200多萬平米,顯示了這家企業的理性、睿智和責任。福星惠譽在根植湖北的同時,以收購、兼並、重組為切入點,現已成功進入北京、重慶、成都、西安等城市,則代表了一個中部地產企業布局全國的地產雄心。

碧桂園

2007年4月,碧桂園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創始人楊國強女兒楊慧妍一舉成為中國首富,這家低調的地產企業頓時被聚焦於國人面前。而回到專業和理性,我們發現,在「首富」字眼背後的,卻是在中小城市每年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規模開發、低成本快速開發、平價快速銷售的獨特的企業發展戰略。而楊國強的慈善行為也表現出同樣的「大規模」:捐贈清華北大共6000萬,設立"國華傑出學者獎";向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於國家「十一五」期間每年捐資2500萬元,每年免費培訓1萬名退伍軍人;捐資2.6億元創辦了全免費的國華紀念中學……

融創中國

融創中國始終專注於綜合房地產開發,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堅持做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產品。目前,融創除領軍天津高端市場外,在北京、重慶、無錫、蘇州等地也成功布局,形成跨地域經營的格局。其所開發的天津海逸長洲、重慶奧林匹克花園等項目曾榮獲中國景觀環境示範住宅、亞洲魅力樓盤、亞洲地域文化及人文景觀創作獎、全球住區最佳規劃範例、國際花園社區等數十項殊榮。2007年,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不但被列入「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房地產品牌企業」,更憑借其開發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躋身「中國房地產專業領先品牌TOP10」,不斷驗證了該品牌的綜合實力。

鑫苑(中國)置業

首家在美國紐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國房地產公司——這使鑫苑(中國)置業有限公司成為2007年中國地產最大的黑馬。自河南起步,落子蘇州、山東、安徽等地,及至美國紐約上市,鑫苑置業劃出了中國地產界一道優美的曲線。10年時間,鑫苑置業創造出銷售合同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86%的奇跡。我們相信,在國際資本的助力下,鑫苑置業低成本、差異化、立足二線城市的戰略將再度表現出令人驚訝的競爭力。

『陸』 遠洋地產在行業內如何算有名的地產嗎

算的
遠洋地產是一家地產開發公司,於1993年成立。 公司業務范圍包括社區O2O、養老產業、醫療產業、股權投資、資產管理等領域;2007年9月28日,遠洋地產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14年,遠洋地產獲「資信地產20強」頭名稱號;[1]2016年,遠洋地產獲「標准排名2016年中國綠房企(商業地產)TOP10」第2名,同年6月,遠洋地產更名為遠洋集團。

『柒』 中國十大房地產開發商分別是

2018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榜單前三強仍由恆大、碧桂園、萬科占據。

其中,恆大集團繼續位列榜首,碧桂園、萬科分列榜單第二、三位。融創、保利、中海、龍湖、新城、華潤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

與上一年的測評相比,十強房企除了個別名次調整,總體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融創藉助其收並購優勢、充足的可售貨源、良好的項目品質位列榜單第五名,較上年上升了3個位次。

在20強中,萬科、碧桂園、保利、綠地、中國海外、龍湖、富力、華潤、金地、世茂等10家企業連續10年排名進入前20,品牌實力保持強勁。

從近十年500強測評成果來看,百強變動相對較大。其中,有25家企業連續10次進入百強;入百強次數達9次的企業數量為4家;入百強次數為8次的企業數量為8家;入百強次數為7、6、5、4、3、2次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0、11、11、5、8、15家;另外有12家企業首進百強。

『捌』 遠洋集團成立了多少年實力強勁嗎

今年6月,剛好是遠洋地產成立的69周年,可以說是一個地產實力非常強勁的品牌,個人認為,69年沉澱的建築靈魂與實力,是一般地產開發商不能比的,這點毋庸置疑。相信遠洋在接下來匠築出更多的品牌人居與商業傳奇。

『玖』 中國企業50強的排名及資產

找到了.

1
國家電力公司
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3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4
中國工商銀行
5
中國銀行
6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7
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
8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9
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
10
中國建設銀行
11
中國農業銀行
12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13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14
廣東省廣電集團有限公司
15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16
海爾集團公司
17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18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19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20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21
國家郵政局
22
東風汽車公司
23
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4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25
北京鐵路局
26
國家開發銀行
27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28
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
29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
30
首鋼總公司
31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32
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
33
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
34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35
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6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37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
38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39
華飛彩色顯示系統有限公司
40
交通銀行
41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42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43
上海鐵路局
44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45
山東魯能控股集團公司
46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47
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48
TCL集團有限公司
49
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
50
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http://www.cec-ceda.org.cn/c500/chinese/ep500.php?id=0

閱讀全文

與遠洋集團總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產品與大額存款的區別 瀏覽:658
金融理財軟體公司 瀏覽:96
支付寶定期理財開戶銀行1000元 瀏覽:796
關於杠桿下列說法錯誤的 瀏覽:469
富爵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37
滬深交易所減持細則 瀏覽:633
包鋼今日金屬鐠釹價格 瀏覽:215
2017年在冊合規交易所 瀏覽:79
在哪可以學基金理財呢 瀏覽:575
杠桿業務收益 瀏覽:533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