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什麼是匯率目標區制

什麼是匯率目標區制

發布時間:2021-04-23 09:05:56

A. 匯率目標區的匯率目標區的涵義

匯率目標區的涵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定義。廣義的匯率目標區是泛指將匯率的波動界定在一定區域的匯率制度安排(例如將匯率的波動限制在中心匯率的上下各10%)。狹義的匯率目標區是特指美國學者威廉姆森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以限制匯率波動范圍為核心的,包括中心匯率的確定方法、維持目標區的國內政策搭配、實施匯率目標區的國際政策協調等一整套內容在內的國際政策協調方案。「匯率目標區」是一種有管理的匯率制度安排,即一國允許其匯率在一個特定的區間內波動,一旦匯率的波動超出這個區間,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就要進行干預。
最早提出「匯率目標區」這一匯制改革舉措的是荷蘭財政大臣杜森貝里(Duilsenbery)。他在1976年曾提出過建立歐洲共同體六國貨幣匯價變動的目標區計劃。1985年,美國著名學者約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和伯格斯坦(Bergsen)共同又提出了詳細的匯率目標區設想及行動計劃。1987年2月,七國集團中的六國財長在巴黎會議上將匯率目標區思想寫入會後發表的《盧浮宮協議》。1991年克魯格曼(Krugman)於1985年威廉姆森始倡的匯率目標區方案,創立了匯率目標區的第一個規范理論模型一克魯格曼的基本目標區理論及模型(克魯格曼匯率目標區理論),並引起了學術界對匯率目標區問題的濃厚興趣。
匯率目標區的種類很多,但主要可分為「硬目標區」和「軟目標區」。「硬目標區」的匯率變動幅度很窄,不常修訂,目標區的內容也對外公開,一般是通過貨幣政策將匯率維持在目標區。「軟目標區」的匯率變動幅度較寬,而且經常修訂,目標區的內容不對外公開,不要求必須通過貨幣政策加以維持。
設立匯率目標區的建議問世以來,各方面的褒貶不一。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實行匯率目標區來實現匯率的穩定,而發達國家認為匯率目標區不現實。匯率目標區的特點是綜合了浮動匯率制的靈活性和固定匯率制的穩定性,而且還能夠促進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但實施起來也卻是有許多困難,如均衡參考匯率的確定,維持目標的有效方法等等。
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體系進入了浮動匯率制度時代,世界進入了一個以浮動匯率制為主要特徵的包括浮動匯率制度、固定匯率制度以及中間匯率制度在內的混合匯率制度時期。匯率波動的頻繁和劇烈,給國際間的貿易和投資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困難。為促進國際經濟的交往和發展,同時也為尋求一種更合理的匯率制度,世界上許多學者和政府官員提出了許多匯率制度改革舉措,匯率目標區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一種新型匯率制度。
按照十國集團的觀點,匯率目標區是有關當局設計的一套可調整的匯率,這種匯率要與國際收支長期形態的基本平衡相適應,並且圍繞著這一整套可調整的匯率設立較寬的波動幅度。弗倫克爾和戈爾德斯坦(1986)認為匯率目標區是一種混合體系,它兼有固定匯率制的穩定性和浮動匯率制的靈活性。它不同於完全浮動匯率制,因為在匯率目標區制度下貨幣當局要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匯率在目標區內浮動,而不是沒有限制的浮動。它又不同於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其區別有兩點:(1)目標區中當局在一定時期內對匯率的過度波動制定出比較確定的區域限制;(2)目標區中當局更為關注匯率波動,必要時要利用貨幣政策等措施將匯率的波動盡可能地限制在目標區內。它也不同於可調整的釘住制,因為貨幣當局沒有一個在任何情況下干預外匯市場以使匯率在目標區內波動的義務。它還不同於完全釘住制,因為在必要的時候,目標區也可以調整。

B. 匯率協調機制的目標

匯率協調機制
從字面解釋 有效調節協配匯率波動的組織和制度.

其目的是通過匯率協調機制,來實現匯率穩定的目標.以達到內外經濟均衡穩定發展,抵抗金融危機這樣的作用.

C. 什麼是通貨膨脹目標制謝謝!

一般認為,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種以保持低的和穩定的通貨膨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制度或政策框架。
但到目前為止,有關通貨膨脹目標制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一致認同的定義。

Masson、Savastano和Sharma(1997)認為,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種貨幣政策框架(policy framework),該框架包括了四個基本要素:(1)事先為某些時期的通貨膨脹確定一個明確的數量化目標;(2)明確實現這一通貨膨脹目標是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即對其他目標而言,該目標具有優先性;(3)對通貨膨脹進行預測。預測的模型中應包含未來的通貨膨脹信息; (4)前瞻性的操作程序。在該操作程序中,貨幣政策工具的確定取決於對通貨膨脹壓力的判斷,並且,通貨膨脹預測被作為主要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同時,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中央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應該具備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尤其是工具的獨立性;二是貨幣當局沒有對其他名義變數水平如工資、尤其是匯率等的承諾,即穩定價格是央行的主要目標。
Svensson(2002)則認為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種貨幣政策規則並且是目標規則(targeting rule)。他認為,在定義通貨膨脹目標制時需要考慮三個典型特徵:(1)有一個明確的數量化通貨膨脹目標,這個目標要麼採取點目標的形式,要麼採取區間目標形式;數量化通貨膨脹目標是指某一具體的價格指數;實現通貨膨脹目標是貨幣政策最主要的目標,盡管還要為其他的次要目標留有空間。沒有其他的如匯率目標或貨幣增長目標那樣的名義錨;(2)決策過程可以被描述為「通貨膨脹預測目標制」(inflation-forecast targeting),即中央銀行的通貨膨脹預測有著重要的作用,條件通貨膨脹預期與通貨膨脹目標是否相一致決定著貨幣政策工具的制定;(3)貨幣政策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和責任性。中央銀行要對通貨膨脹目標的實現承擔責任,並提供透明的和清晰的貨幣政策報告,以說明其通貨膨脹預測、政策動機等。在他看來,通貨膨脹目標制雖然是一種目標規則,但貨幣當局享有受限制的相機抉擇權力。
Bemanke Mishkin(1997)和Mishkin(2000,2001,2004)認為,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種新的貨幣政策框架,該框架包括5個基本要素:(1)公開宣布通貨膨脹的中期數量目標;(2)對貨幣政策主要政策目標——價格穩定的一種制度承諾。比較而言,其他貨幣政策目標均為次要目標;(3)一種信息包容策略,在這個策略中許多變數——不僅僅是貨幣總量或匯率等,被用於貨幣政策工具確定決策;(4)通過與公眾及市場交流貨幣當局的計劃、目標和決策來增強貨幣政策的透明度;(5)增強中央銀行實現通貨膨脹目標的責任性。
Berg(2005)將通貨膨脹目標制看做是一種關於貨幣政策的制度性框架,該制度性框架有5個組成部分:(1)政府當局將貨幣政策授權給獨立的中央銀行;(2)中央銀行的目標是實現一個公開的、明晰的價格穩定的數量化目標;(3)中央銀行要在不產生實際經濟不必要的波動的情況下實現通貨膨脹目標; (4)中央銀行有規律地發布描述實現這一通貨膨脹目標的前景的報告;(5)政府規定中央銀行要為實現這一目標負責任。
我們傾向於認為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種貨幣政策框架,這一框架以價格穩定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目的是實現和保持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其主要內容應該包括5個方面的基本要素:(1)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中央銀行應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工具獨立性;(2)穩定價格的制度性承諾。價格穩定成為中央銀行的主要目標,就業和產出則成為次要目標;(3)通貨膨脹名義錨。中央銀行明確發布通貨膨脹目標,並對通貨膨脹進行預測,根據通貨膨脹目標確定貨幣政策工具以實現該目標;(4)貨幣政策透明度。中央銀行定期公布通貨膨脹報告和貨幣政策報告;(5)責任性。中央銀行對實現通貨膨脹目標負責。這5個要素既是通貨膨脹目標制所要求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D. 外匯交易風險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哪些18.什麼是匯率目標區

用指標劃線做趨勢分析,最重要的還是關系實時各個國家經濟新聞。

E. 什麼是匯率目標區制

匯率目標區制:是一種有管理的匯率制度安排,即一國允許其匯率在一個特定的區間內波動,一旦匯率的波動超出這個區間,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就要進行干預的制度。

F. 中國現在的匯率制度是什麼

中國截止到2018年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中國的匯率制度不同於浮動匯率,固定匯率,而是資本管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都是中央銀行接受你任何的買賣貨幣的請求,無論數額大小。而中國是不允許你自由兌換外幣的。

(6)什麼是匯率目標區制擴展閱讀:

匯率制度的內容:

1.確定匯率的原則和依據。例如,以貨幣本身的價值為依據,還是以法定代表的價值為依據等。

2.維持與調整匯率的辦法。例如,是採用公開法定升值或貶值的辦法,還是採取任其浮動或官方有限度干預的辦法;

3.管理匯率的法令、體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國外匯管制中有關匯率及其適用范圍的規定。

4.制定、維持與管理匯率的機構,如外匯管理局、外匯平準基金委員會等。

匯率制度的研究包括兩個基本視角:匯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決定的。如何選擇匯率制度。前者是實證問題,後者屬於規范分析。

匯率制度分類是研究匯率制度優劣性和匯率制度選擇的基礎,而對匯率制度與宏觀經濟關系的考察,首先在於對匯率制度如何分類。由於不同的分類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從而導致匯率制度的選擇成為宏觀經濟領域最具爭議性的問題。

參考鏈接:網路--中國匯率制度

G. 下列屬於中間匯率制度的是( )。 A. 管理浮動 B. 匯率目標區 C. 爬行釘住 D. BBC規則

a和d是的。

H. 這是什麼問題

布雷頓森林體系
內容:
1、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事項進行磋商;
2、採用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
3、通過「雙掛鉤」,確定美元和黃金並列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體制;
4、由IMF提供短期融資或在國際收支出現根本性不平衡時調整匯率平價進行國際收支調節。
5、取消外匯管制。
6、制定稀缺性貨幣條款。
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存在種種缺陷:
1.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特里芬兩難。
2.缺乏有效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
3.外部平衡以犧牲內部平衡為代價,國內經濟政策失去部分主動性。
4.對發展中國家不公平。
結合中國情況分析,國際收支失衡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如何?
答:分逆差和順差兩種情況:
國際收支持續逆差的影響:1、導致外匯儲備大量流失;2、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可能導致貨幣危機;3、不利於一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4、可能導致債務危機。(3分)
國際收支持續順差的影響:1、破壞國內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2、導致本幣升值,不利於出口;3、導致一國喪失國際金融組織優惠貸款的權力;4、導致國際摩擦。(3分)
結合中國情況(2分)。

六.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原因:
一、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國家資本主義」式體制必將導致經濟過熱等重重隱患,由此埋下危機的種子。
二、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時出現急功近利思想,此外還導致國內經濟過分依賴出口。
三、亞洲國家和地區競相放寬爭奪外資的政策,在這一競爭中盲目地取消吸引外資的限制。
四、亞洲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嚴重,造成出口形勢惡化,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不斷出現,同時造成該地區匯率波動的聯動效應的出現。
五、僵硬的匯率制度所導致的雙重效應,也是造成東南亞國家貨幣大幅貶值的主要原因。
六.銀行貸款過分寬松,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

八.國際收支均衡的內涵
國際收支均衡是指國際收支在質與量兩方面都能較好地促進本國經濟與社會發展。
國際收支均衡從質上要求國際收支的內容能最大限度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有助於逐步建立一個適合現代化要求的經濟結構。
在量上允許一定時期內國際收支經常賬戶有一定規模的赤字,承受一定的負債額,以滿足經濟發展對外資的需要。但是這種負債額必須控制在適度的規模,考慮將來是否有償債能力。 外資流入在時間上也應與國內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相吻合,從而保持在一段時期內(3---5年)收支總體上平衡。
從長期的、動態的視角考察國際收支問題時,應當突破國際收支年度平衡的約束,做出戰略性安排。
還有布置了5道習題,強調要看看。
1.彈性分析法的假定前提、基本內容和本幣貶值的J曲線效應
2.表述國際平衡表的帳戶構成
3.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價值基礎和匯率波動的特殊規律
4.購買力平價的基本內容及其在匯率中的地位
5.從利率平價理論的角度理解利率和匯率變動之間的關系
七.目標區域制度:
廣義的匯率目標區制:泛指將匯率浮動限制在一定區域內(例如中心匯率的上下各10%)的匯率制度。
特徵:
第一,在目標區制度下,貨幣當局在一定時期內對匯率波動制定出比較確定的區間限制; 第二,在目標區制度下,貨幣當局要更為關注匯率變動幅度,必要時要利用貨幣策等措施將匯率變動盡可能地限制在目標區內。 第三,目標區制下,政府並不嚴格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只有當匯率波動超過上、下限時,政府才會干預。 第四 ,在目標區制度下,匯率變動的范圍較大。我們假定目標區是完全可信的,也就是交易者確信匯率永遠將在目標區之內變動,政府僅在匯率變動至目標區的上下限時才進行干預,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完全是隨機的。 當匯率的變動逐漸接近目標區邊緣時,交易者將會預期匯率很快將作反向調整,重新趨近於中心匯率。這一預期將會產生穩定性作用,匯率的變動在不存在政府幹預時也不會超過目標區范圍,而是保持在目標區邊緣並且常常會自動向中心匯率調整。目標區制度下的匯率圍繞著中心匯率而上下變動,當離開中心匯率至一定程度後便會自發向之趨近,這一情形所以稱之為「蜜月效應」。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匯率目標區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外匯找別人借身份證 瀏覽:432
期貨老人交易心得 瀏覽:845
期貨的結算制度有 瀏覽:137
威廉指標東方財富手機 瀏覽:362
洛陽銀行理財推薦碼 瀏覽:66
2019中國金融服務發展 瀏覽:281
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 瀏覽:882
期貨近遠月價差 瀏覽:754
天津杠桿汽車租賃 瀏覽:842
理發剪刀費力杠桿 瀏覽:74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公司排名名單 瀏覽:349
廣永期貨客服電話 瀏覽:96
網易貴金屬賬戶怎麼注銷 瀏覽:269
2016中國外匯交易額 瀏覽:406
深圳豐連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14
摩托車頭盔概念股票 瀏覽:983
豪門集團集資最新消息 瀏覽:353
原糖期貨交易時間 瀏覽:247
nio股票價格 瀏覽:570
以下屬於外幣理財投資路徑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