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衍生產品中所說的杠桿性是什麼意思
當購買股票時,實際上是在一家公司購買一部分股權。股票作為個人股票出售,擁有的股票越多,你獲得的公司股份就越大。脫冷先生對歐也納先生說:
② 有哪些幾百塊錢可以杠桿交易的金融產品
沒有。幾百元錢根本投不了"杠桿交易"的產品,別去做了。
③ 杠桿化金融產品有哪些
所謂杠桿化,就是事先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然後實現對於商品或者產品的購買和賣出。其特點就是保證金的數量小於商品的價值,假如商品價值時3000元,而保證金必須小於3000元,有點類似於定金的概念。
在我國杠桿化的金融產品主要是以期貨為代表,其保證金比例大概為5%-10%左右,也就是說其杠桿大約為10倍-20倍之間。另外,很多大宗商品商品電子盤交易也是採取杠桿化的交易模式,不過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這類市場採用這種交易模式了。
④ 金融杠桿是什麼
簡單地說來就是來一個乘號(源*)。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還有可能遭遇的風險.
⑤ 有杠桿化特徵的金融產品有哪些
期貨,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
黃金延期,上海黃金交易所。
以上是內盤合法交易所的交易品種,資金安全,市場管理嚴格,公平,公正。
除了以上這些交易所都是沒有監管部門監管的交易所,比如天津貴**交易所,南方稀**等,各種農產品現貨交易所等,這些最好不參與,資金不安全,管理不嚴,容易被操縱。
外匯保證金和黃金現貨保證金,是外盤。
騙子平台較多,不易鑒別。
⑥ 什麼叫金融杠桿
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還有可能遭遇的風險,其實最安全的方法是將收益預期盡可能縮小,而風險預期盡可能擴大,這樣做出的投資決策所得到的結果則必然落在您的預料之中。另外,還必須注意到,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必須要考慮到這方面的事情,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須要面對提前出局的下場。
金融領域的杠桿操作是指用較少的錢來「撬動」較多的資本,也就是借別人的錢來幫自己賺錢。杠桿操作是金融投資的一種形式,但「過度杠桿化」會產生較高風險,最終釀成金融危機,「去杠桿化」可以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把借的錢慢慢「還」回去,與此同時也會造成股票、債券、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下跌。
⑦ 高杠桿率金融衍生產品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高杠桿衍生品主要是期權。期權顧名思義就是到期行使權力。這個權力就是事先約定好的買賣的權利,你也可以放棄這個權力。
就拿一樓的例子,黃金現貨的杠桿比例是100:1。
1月1日,黃金現貨價格為1克95元,你看漲黃金現貨交易,按照100元/克的預約購買至3月31日到期交割的黃金1克,這時你不需要立刻付出100元,而是只需要付1元購買期權。
到了3月31日。
如果黃金價格跌了,變成90元/克,你可以放棄權利,一般都會這么做,你虧損了1元。
如果黃金價格真的漲到了100元/克,你持平。
如果黃金價格漲到了105元/克,你有2個選擇,如果你有錢就行權,買下1克黃金,然後立刻轉售,你賺5元,如果你沒錢,可以按照3元的價格出售期權,有人肯定會買,這樣你賺3元,下家賺2元。
⑧ 高杠桿的金融衍生品有哪些
金融衍生產品(derivatives)是指其價值依賴於基礎資產(underlyings)價值變動的合約(contracts).
這種合約可以是標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標准化的.
標准化合約是指其標的物(基礎資產)的交易價格,交易時間,資產特徵,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標准化的,因此次類合約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貨.
非標准化合約是指以上各項由交易的雙方自行約定,因此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比如遠期協議.
金融衍生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零和博弈.即合約交易的雙方(在標准化合約中由於可以交易是不確定的)盈虧完全負相關,並且凈損益為零,因此稱"零和".
2.高杠桿性.衍生產品的交易採用保證金(margin)制度.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資金只需滿足基礎資產價值的某個百分比.保證金可以分為初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維持保證金(maintains margin),並且在交易所交易時採取盯市(marking to market)制度,如果交易過程中的保證金比例低於維持保證金比例,那麼將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margin call),如果投資者沒有及時追加保證金,其將被強行平倉.可見,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
金融衍生產品的作用有規避風險,價格發現,它是對沖資產風險的好方法.但是,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風險規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擔了,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性就是將巨大的風險轉移給了願意承擔的人手中,這類交易者稱為投機者(speculator),而規避風險的一方稱為套期保值者(hedger),另外一類交易者被稱為套利者(arbitrager)這三類交易者共同維護了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上述功能的發揮.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不當將導致巨大的風險,有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國外的有巴林銀行事件,寶潔事件,LTCM事件,信孚銀行,國內的有國儲銅事件,中航油事件.
(1)根據產品形態。可以分為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
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都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資產的交易形式。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對合約到期日及其買賣的資產的種類、數量、質量作出了統一規定。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因此,期貨交易流動性較高,遠期交易流動性較低。
掉期合約是一種內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合約。更為准確他說,掉期合約是當事人之間簽討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Cash Flow)的合約。較為常見的是利率掉期合約和貨幣掉期合約。掉期合約中規定的交換貨幣是同種貨幣,則為利率掉期;是異種貨幣,則為貨幣掉期。
期權交易是買賣權利的交易。期權合約規定了在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種類、數量、質量原生資產的權利。期權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標准化合同,也有在櫃台交易的非標准化合同。
(2)根據原生資產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即股票、利率、匯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細分,股票類中又包括具體的股票和由股票組合形成的股票指數;利率類中又可分為以短期存款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長期債券利率為代表的長期利率;貨幣類中包括各種不同幣種之間的比值:商品類中包括各類大宗實物商品。具體見表3—1
表3—1 根據原生資產對金融衍生產品的分類
對象|原生資產| 金融衍生產品
利率|短期存款| 利率期貨、利率遠期、利率期權、利率掉期合約等
|長期債券| 債券期貨、債券期權合約等
股票|股票 | 股票期貨、股票期權合約等
|股票指數| 股票指數期貨、股票指數期權合約等
貨幣|各類現匯| 貨幣遠期、貨幣期、貨幣期權、貨幣掉期合約等
商品|各類實物商品|商品遠期、商品期貨,商品期權、商品掉期合約等
(3)根據交易方法,可分為場內交易和場外文易。
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此外,由於每個投資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設計出標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資者選擇與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數量進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個場所進行交易,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動性較高的市場。期貨交易和部分標准化期權合同交易都屬於這種交易方式。
場外交易,又稱櫃台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同時,為了滿足客戶的具體要求、出售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術和風險管理能力。場外交易不斷產生金融創新。但是,由於每個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雙方相互負責進行的,交易參與者僅限於信用程度高的客戶。掉期交易和遠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櫃台交易的衍生產品。
據統計,在金融衍生產品的持倉量中,按交易形態分類,遠期交易的持倉量最大,占整體持倉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貨(18%)和期權(13%)。按交易對象分類,以利率掉期、利率遠期交易等為代表的有關利率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占市場份額最大,為62%,以下依次是貨幣衍生產品(37%)和股票、商品衍生產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間,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規模擴大了5.7倍。各種交易形態和各種交易對象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整體上呈高速擴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