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電行業的威脅
我國家電行業現狀分析
1、二元化市場結構造成供給相對過剩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城鄉收入差距還有日益擴大的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市場特有的二元化市場結構。一方面城市市場主要家電產品容量普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家電保有水平,家電產品的邊際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提高。在農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條件制約下,家電生產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於競爭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場,結果便造成了城市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的現象,價格大戰、概念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成了家電行業特有的風景。
從家電產品的保有水平來看,我國家電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在農村地區,農村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足以使家電行業再獲得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但基於農民收入在短期內仍無法迅速提升的現實,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家電市場仍將維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場格局,品牌競爭也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家電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城市市場趨於飽和,家電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多數企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企業利潤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終導致家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出現了巨額虧損。
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還有一批企業仍在實現著發展,海爾、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爾依靠其多元化產品組合、國際化營銷思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實現了業績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目標,在不太景氣的家電行業中成為了一個醒目的亮點。美的則憑借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不斷豐富的產品組合,一舉在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家電行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家電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有力的兼並重組並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家電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行業。
3、家電銷售渠道和價格決定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伴隨著生產廠家間的激烈競爭,家電銷售網路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家電銷售網路中傳統的百貨商場數量逐漸減少,家電專賣和超級市場則異軍突起。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家電專賣店在全部家電銷售網點中所佔比例高達65%,在數量上已經成為了家電經銷網點的絕對主體。家電專賣店發展如此迅速,許多業內人士也頗感震驚。在家電專賣店迅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銷售分公司和超級市場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作為傳統家電經銷主力的百貨商場數量比例卻在不斷縮減,有的百貨商場甚至已經放棄了家電經營。調研數據還表明,目前多數家電經銷網點經營狀況平平,能維持正常經營的網點只佔到總數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幾年來家電銷售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特別是經營彩電、影碟機等價格競爭較激烈的品種的銷售網點,基本上處在薄利經營的境況中。
另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三聯等為代表的家電零售巨頭的崛起,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家電零售商銷貨能力日益增大並具備了一定壟斷實力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已不再由製造商自己說了算了,在零售商規模普遍較大的中心城市,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已經開始由製造商單獨制定向製造商和銷售商協議制定轉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網上銷售、會員直銷等先進銷售方式的逐步開展,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仍將不斷改變。
4、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不斷增大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市場如此,其他家電產品市場也如此。2000年中,伊萊克斯在冰箱市場的月度零售份額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機市場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三星在微波爐市場也逐漸崛起,這些事實都向我們明確無誤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已經開始大舉反撲的嚴峻現實,我國家電行業所面臨的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正在不斷增大。
㈡ 家電行業股票怎麼跌了
理解你的問題應該是問基本面分析中的行業分析;
首先祝賀你選擇了基本面分析而不是單純的技術分析,這樣便於持股期間信心的保持。
經濟學的基本範式就是需求供給分析,你可以試著從中入手;比如需求分析,一方面是經濟增長帶來的高端家電需求的增長,比如業界一致看好的空調行業,在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空調未來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因為空調在農村的普及率低,而洗衣機行業就沒有這么樂觀了。另外一個方面是階段性的政策,近期主要是家電下鄉政策,家電下鄉的逐步淡出會對需求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再有一個就是技術革新,比如平板電視技術的突破,帶來的需求的釋放。
㈢ 家電行業目前面臨的趨勢是什麼
十八大以來,家電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明顯改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內知名家電企業美的、格力等巨頭都不遺餘力地在智能化方面進行布局。盡管智能化已成家電行業的未來大勢,但當下的智能家電產品離「智能」二字仍然還存在著漫長的距離。
據《中國白色家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智能、風冷、大容積將是未來冰箱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打造更為人性化、智能化的產品將會是企業佔領行業風口的關鍵。
不過,家電智能化也面臨諸多挑戰,未來,隨著家電下鄉期間銷售的空調逐漸進入更換期,同時,產品智能升級,智能化產品有望刺激更新需求。
㈣ 出口退稅的降低,對哪些產品和行業產生的影響比較大!!!
出口退稅政策是國家利用經濟政策調整宏觀經濟的杠桿.
出口退稅的降低是國家利用稅收政策,調整宏觀經濟,特別是對貿易順差的調整,非常有效;同時,縱觀國家經濟政策,這次出口退稅降低,不但是為了調整貿易順差,也更大程度上限制高耗能產品的出口,從而達到減少資源的消耗和不合理利用.
因些,出口退稅率的降低必將對高耗能的產品和利潤空間較小的行業或產品帶來不良的影響或者是致命的打擊.
高能耗:傢具\鋼鐵\水泥\科技含量不低的大型機器設備等耗原材料較多,耗水電較多.
利潤空間不大:家電行業\一些日常用品行業等.
㈤ 家電行業為何「黑家電」不敵「白家電」
2011年家電行業發展呈現出「冷熱不均」的態勢,以空調為代表的「白家電」市場銷售依然旺盛,反之,以彩電為代表的「黑家電」則出現不小的業績下滑。
2011年前三季度,空調內、外銷分別同比增長34.55%、27.44%,而彩電內銷量和銷售額則分別同比下滑了36%和13%。創維、康佳、海信、TCL四大主流電視企業的利潤總和尚不及格力一家企業的一半。家電行業內「白強黑弱」的格局一次又一次得到印證。
「黑」與「白」是家電業的一個籠統劃分:能替人減輕勞動負荷的家電大多擁有白色外觀,比如空調、洗衣機和電冰箱等,而能帶來信息享受的家電外觀大多是黑色的,比如電視機。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黑家電企業普遍業績不如白家電企業,主要原因是黑家電企業普遍缺乏自主技術體系支撐,產品多屬於追隨型產品,缺乏創新,附加值很低。其中,黑家電企業的核心面板技術至今主要依賴日韓進口,采購成本占據黑電整體成本的70%-80%,明顯高於白家電企業。
由於缺乏核心技術、產業鏈布局不完整,國內黑家電企業一直受制於人,掌握著關鍵零部件和技術的日韓企業則占據話語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白電巨頭所積累的整體產業鏈優勢在近年間的逐步釋放。格力、美的在成為行業的代名詞後,正逐步走向世界。今年日本發生大地震時,國內黑家電企業的反應是對上游產業鏈斷裂的驚顫不已,而帶給格力等擁有中國白家電製造核心技術企業的,卻是災後重建外需大幅上升的利好。
業內相關人士也指出,主流白家電企業如格力、海爾等,牢牢掌握了白家電產品的核心技術,不僅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力,而且在中國市場掌握了完整的一套產業鏈,這正是黑家電企業該好好向白家電企業學習的地方。
目前,隨著家電下鄉等三四級市場優惠政策的相繼退出,不少人擔心家電業在三四級市場可能再也難以向好。對此,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認為,三四級市場仍有通過技術研發挖掘增長點的空間。「針對三四級市場的特點,我們做了很多的技術研發:農村電網波動比較大,我們的寬電壓空調能夠在很低的電壓上啟動;農村的房屋比較高,我們進行了相應的技術改進。」他說,格力將繼續加強在三四級市場銷售渠道、售後服務等方面的市場地位,「不論在哪級市場,我們都始終堅持技術創造價值,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㈥ 家電行業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是怎樣的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
但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在10月的爆發性銷售中,索尼、三星、夏普、LG更是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國有品牌面臨著更加緊急和嚴峻的場面。銷售是每個企業的重中之重,創維的銷售是業界值得稱道的,從營銷策略到競爭組合,創維給彩電行業樹立了一個營銷制勝的模式。而海信的技術立企讓企業多了些競爭的噱頭。各有個的粉絲,競爭依然慘烈。
競爭是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機制,要生存必須有所依仗,營銷是制勝之寶!
㈦ 國企改革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杠桿
國企降低杠桿方式:
一是改善公司治理,出台國企資產負債約束機製版,支持通過增資擴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充實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是完善企業債務重組政策,建立關聯企業破產制度,探索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機制。研究解決「僵屍企業」破產費用保障問題,建立政府、企業、銀行依法合理分擔損失的機制。
三是拓寬社會資金轉變為股權投資的渠道。支持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參與市場化債轉股。制定籌措穩定的中長期低成本股權投資資金的辦法,出台以市場化債轉股為目的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措施。研究依託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轉股資產交易。
四是加強市場化債轉股實施機構力量,指導金融機構利用現有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機構新設實施機構,鼓勵資產管理公司增強資本實力。
五是出台有針對性的業務指引,規范引導市場化債轉股項目提高質量,推動已經簽訂的債轉股協議金額盡早落實,切實降低企業負債率。
㈧ 現在家電行業里為什麼一點都不景氣
關鍵還是房子賣的不好!所有跟房子有關聯的產業都不好做!比如家電、裝修、水泥、建材等等!所以還是要看國家怎麼進行合理的調控了!現在出台的限購政策,個人感覺把真正想買房子的人也都困住了!好多政策都是一概而論的,一點人性化的東西都沒有!哎,真是對ZF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