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聞報道說企業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去「去杠桿化」?--金融危機下的現象
簡單來說,「杠桿化」指的就是借債進行投資運營,以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特別是投資銀行,杠桿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這種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本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甚至有機構投資者認為,美國(即將)進入大規模去杠桿化的過程,這種影響將逐步向實體經濟擴散,導致美國陷入衰退,整個經濟調整期或許將需要十年。
B. 企業杠桿率 什麼是企業的杠桿率
企業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資本/資產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
C. 企業的杠桿結構有哪幾項指標
財務杠桿效應包含著以下三種形式:三種方式為: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經營杠桿的含義
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經營杠桿的計量
對經營杠桿的計量最常用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或經營杠桿度。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經營杠桿系數的簡化公式為:
報告期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
經營杠桿系數、固定成本和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其關系可表示為:
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基期固定成本)
財務杠桿的概念
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財務杠桿的計量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財務杠桿效應
財務杠桿效應
=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
對於同時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融資租賃積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了破產機會或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財務杠桿會加大財務風險,企業舉債比重越大,財務杠桿效應越強,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可通過計算分析不同資金結構下普通股每股利潤及其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來進行測試。
D. 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4種杠桿是什麼
1,合夥人資金,巴菲特從合夥人那兒募資,資金成本是6%,巴菲特只有賺的超過6%才提取超額收益的25%,如果虧損了,還要彌補虧損後再提成,這其實是一種承諾最低收益的募資方式。因為巴菲特對自己的投資能力很有信心,他相信他一定會賺回來更多,才敢承諾最低收益,這樣的良心條款使他募集到不少資金,而這些資金對於巴菲特來說就是非常好的杠桿。
2,巴菲特合夥公司的杠桿,巴菲特在給合夥人的信中寫道,他在投資過程中一般不使用杠桿,只是在具有確定利潤的套利交易中使用杠桿,而且不會超過基金凈資產的25%。這里的杠桿類似券商的融資融券,巴菲特不是不用融資融券的,是在套利交易中大量使用的,而這些杠桿的使用又提高了套利交易和組合的整體收益率,他不會直接融資買普通股票。
3,具有控制權企業的資金:巴菲特買到很多煙蒂股,如果公司不錯又一直低估,他就大量買入取得控制權。特別是伯克希爾,他取得控制權後,這家企業的所有資金都是歸他支配的,他可以從企業的流動資產抽出大量資金,投資到高利潤的企業,他從伯克希爾抽出資金收購了國民賠償公司和其他的公司,而在收購的過程中還可以從金融機構取得並購貸款。這也是擁有一家公司的融資平台作用。
4,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和其他公司的資金:巴菲特通過他控制的伯克希爾和藍籌印花,多元零售這些公司和芒格合作收購了大量的金融公司,和保險公司和實業公司(喜詩糖果等)這些公司成為為他製造彈葯(現金)的工廠,如下圖:
E. 企業部門杠桿率什麼意思
杠桿率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
F. 什麼是杠桿
杠桿的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在經濟領域,杠桿就是指小資金撬動大項目。而經濟去杠桿,簡單說就是消除這些以小博大的資金,表現為降低企業負債率、減少金融產品嵌套、減少違規信貸等等。而對於不同的經濟主體來說,去杠桿也有不同的含義。
1、居民
居民這邊的杠桿主要是按揭買房和消費貸。按揭都比較熟悉,30萬首付,買100萬的房子,那麼其中70萬公積金貸/商業貸就是加杠桿的資金;再比如消費貸,利用你的信用積分去平台借錢消費。以上的兩種方式,實際上都是用我們的信用、公積金或者實物等進行的抵押貸款。
而去杠桿並不是不準我們買房,不準抵押貸款,而是將杠桿的比例降下來。原先30萬首付可以「撬動」70萬的貸款,現在不行了,提高首付比例,限購,得40萬或者50萬。原先信用積分600分以上,現在得700分,可貸款的人就少了很多,同時壞賬率也會有所降低。
2、工業企業
在經濟繁榮期,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會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企業的話,這就意味著貨幣流動性更寬松,更容易能貸款到更多的錢,項目更容易得到有關部門的審批。
這時也正是企業家杠桿擴張的時期。公司資產/估值1億,原先只能貸7000萬,現在可以貸到2億,財務杠桿加到2倍。
而去杠桿則是在有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如果放任信貸寬松和項目接連上馬,不僅會讓企業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還會給銀行造成壞賬負擔。一旦企業破產倒閉,銀行的錢就玩完了,而銀行的錢是有來源於老百姓的存款、企業存款、理財資金等等。
因此這么一來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可能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因此這時國家對央企去杠桿,也是將金融危機扼殺在搖籃中,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3、政府
目前的去杠桿主要針對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去杠桿。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主要是地方政府一般債與專項債。
(6)企業杠桿什麼擴展閱讀:
其他杠桿
金融機構加杠桿主要就是在投資這塊,操作基本就是擴表、期限錯配、產品嵌套和放寬信貸。擴表,跟上面說的按揭差不多,理財產品自有資金一點點,剩下全靠借,然後加杠桿、通道等等繞過監管發行產品。
期限錯配就是用短期資金去投資長期項目,就好比你用1年定期的錢去存5年定期的利息,用短期資金去博取長期收益的理財產品一大把。比如銀行經常發行的幾個月期滾動理財,去投資那些N久以前的項目,這就是典型的加杠桿。
產品嵌套,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期限錯配。3個月理財投了1年的項目,可是現在到期了怎麼辦,那就向A機構發行理財募集資金;A機構再打包,向B機構募資...;放寬信貸就是放寬放貸對象的審核,就像本來以前都是買大盤藍籌,現在只要能賺錢,ST也可以考慮一下。
而去杠桿就是將這些情況一網打盡:限制金融機構理財投資范圍,緊縮市場流動性;打擊理財產品資金錯配;打擊理財產品層層嵌套;收縮信貸。
G. 企業杠桿水平是什麼
杠桿比率處於什麼水平。如果是財務杠桿比率,一般可以理解為資產負債率。或者產權比率,或者長期負債對長期資本的比率。
H. 什麼是國有企業杠桿率
杠桿率一般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內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容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8)企業杠桿什麼擴展閱讀:
杠桿率的優點
引入杠桿率作為資本監管的補充手段,其主要優點為:
1、是反映股東出資的真金白銀對存款人的保護和抵禦風險的作用,有利於維持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水平,確保銀行擁有一定水平的高質量資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潤)。
2、是能夠避免加權風險資本充足率的復雜性問題,減少資本套利空間。本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在新資本協議框架下,如果商業銀行利用新資本協議的復雜性進行監管套利, 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資本水平。
3、是有利於控制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通過引入杠桿率,使得資本擴張的規模控制在銀行有形資本的一定倍數之內,有利於控制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