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現行匯率法折算差額

現行匯率法折算差額

發布時間:2021-04-28 04:20:26

Ⅰ 什麼是外幣報表折算差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又稱外幣報表折算損益。外幣報表折算損益是未實現損益,它一般不在賬簿中反映,只反映在報表中。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一是作為遞延損益處理;二是作為當期損益處理。遞延損益處理,是指對外幣報表折算的差額不計入當期損益而遞延到以後各期,即將報表折算差額以單獨項目列示資產負債表全以內,作為累計遞延處理。運用現行匯率法折算時形成的折算差額通常採用這一方法。 當期損益處理,是指在利潤表中確認折算差額,以折算差額項目單獨列示。

Ⅱ 什麼是外幣報表折算差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外幣報表折算損益是一種未實現損益,它一般不在賬簿中反映,只反映在報表中。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2)現行匯率法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並會計報表的需要

由於編制合並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並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表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Ⅲ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一般是正的還是負值

一、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都會有正數或者負數。

主要原因是:

(1)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如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等)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即歷史匯率)折算。

(2)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二、根據結賬前資產負債表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當期損益(損用-,益用+),得出15500- 15950- 50= -500。

至於誰減誰,根據資產負債表觀和會計六要素計算公式即可推導出來,即資產15500- 50= 15950+外幣折算損益。

三、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3)現行匯率法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處理方法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Ⅳ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對營業利潤有影響嗎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折算匯率的選擇,二是折算差額的處理。折算匯率的選擇問題,目前國際上有四種不同的選擇方法,比較流行的是時態法和現行匯率法。折算方法的選擇也會影響折算差額的處理。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資產負債表上有關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金額,也影響收益表上利潤的計算,影響企業集團整體或子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公允反映,因此折算差額的處理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
外幣折算只是記賬表述的改變,即在會計實務中改變記賬憑證、賬簿乃至會計報表的貨幣表述方式,將以另一國的貨幣表述的賬表兌換為與之等值的某一國的貨幣來重新表述賬簿記錄和會計報表,。這種變換並沒有發生實際的貨幣交換和應予記賬的交易,,如同把外文譯成中文一樣,只是文字表述形式的不同罷了。因此折算不過是會計實務中以單一的等值貨幣來重新表示各種不同的外幣金額,,並不改變所計量資產或負債等的固有價值。但在實務中,由於匯率的變動、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計量屬性的不同、各項目承擔匯率風險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折算後的財務報表會存在一定數額的折算差額。那麼折算差額是作為損益列入損益表中還是作為權益列入資產負債表呢?我國的做法是折算差額應當在並入後的資產負債表中作為所有者權益項目單獨列示,其中屬於少數股東權益部分,應當並入少數股東權益項目。
我們知道,匯率的變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不由企業自行控制。或許企業可以選擇簽訂一個套期保值合同以保護自己免受損失。但有時某些因素的影響是無法預期的,企業只能承擔這種風險。因折算產生的差額無論是利得還是損失,如果數額巨大,且把它計入損益表,就完全有可能是損益表上金額最大的一個項目,有可能使經營損失變為利潤,當然也有可能使利潤變為損失,這就有可能誤導財務報表使用人,做出錯誤的決策。我們不可否認。企業只要有外幣交易,進行外幣折算就應當有一定的匯率變動的風險。但這種風險也分為可分散的和不可分散的。比如市場因素造成的匯率變動, 可以通過遠期匯率合同套期保值予以抵消。但像戰爭或者自然災害或者政府的貨幣政策變動引起的匯率變動,企業不可能提前預測予以控制。這種匯率變動引起的折算損失,並不是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損益,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不能真正體現企業的價值。
為了如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給報表使用人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應該考慮盡量不要讓折算差額影響到損益表。比如可以對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某些比率或數值分開來計算。比如凈資產收益率,可以分別計算含折算差額的凈資產收益率和不含折算差額的凈資產收益率,而不僅僅是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其金額。這樣投資者可以自行判斷。如果直接以含折算差額的凈資產收益率列示,報表使用人或投資者並不會知道凈資產收益率高或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折算造成的。分別列示的目的並不會改變企業的財務報表,只是想要更清楚地表達,而不至於產生誤解。當然可能計算上會稍微麻煩一些。

Ⅳ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在哪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在「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裡面體現。

擴展閱讀:
第一: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
第二: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處理方法一般有如下兩種
(1)遞延處理——計入所有者權益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列入利潤表——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第三:針對我國情況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Ⅵ 合並報表時,對子公司個別報表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如何處理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分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也稱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當企業的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於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時,在將企業的境外經營通過合並報表、權益法核算等納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時,需要將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企業記賬本位幣反映。

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6)現行匯率法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外幣報表折算是對會計報表的一種處理,處理的是以外幣為幣種的報表,處理的目的是將其轉化為以記賬本位幣或要求幣種的報表。進行外幣折算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單純的轉化成特定幣種的報表。會計報表是給有需要的進行閱讀的,既包括企業的領導人員、企業的員工、政府、投資者、銀行、以及其他的利益相關者。

閱讀人群可能來自不同國家,語種不一樣,因此閱讀會計報表的習慣也就不一樣,為了方便需要的人閱讀,而將財務報表轉化成閱讀人需要的幣種,這只是一種單純的幣種轉換,這種方法並不會產生折算差額。

第二個是合並財務報表需要先折算外幣報表。一般而說,跨國公司的總公司會設立在一個大城市,而在其他城市甚至是二線的成立會設立很多的分公司。

跨國公司在計算其資產負債情況時,需要將各個子公司的報表進行合並,這時就需要先進行財務報表的折算,以滿足母公司的計算需要。這種情況下進行的折算,會打破原先各個子公司已經平衡的資產負債表,因此會產生一個差額,這個差額就是外幣報表的折算差額。

Ⅶ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怎麼算的,它又與匯兌差額又有什麼區別呢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的計算方法:

(1)遞延處理。

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

(3)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與匯兌差額的對比:

1、兩者的產生方式不同。外幣業務匯兌損益是在交易過程中或在期末採用現行匯率對外幣項目進行折算產生的,而外幣會計折算差額是在外幣會計報表折算中產生的。

2、兩者包括的損益不同。

匯兌損益既可能是已實現損益,也可能是未實現損益;外幣會計報表折算差額屬於未實現損益。

綜上所述,外幣會計報表折算差額不同於外幣業務匯兌損益。

Ⅷ 外幣會計折算差額和匯兌損失的區別

首先你要搞清楚,交易貨幣,記賬本位幣,列報貨幣之間的區別。
交易貨幣就是交易時使用的,假設為x
記賬本位幣就是在日常交易記錄中使用的(詳情網路)假設為y
列報貨幣就是你最終的財務報表是以何種幣種列示的,假設為z
當x和y不是同種貨幣時,可能就會有匯兌損益。
那當y和z不是同種貨幣時,資產負債表按時點匯率,利潤表按平均匯率,權益按歷史匯率這算,就會導致產生外幣報表折算差。

閱讀全文

與現行匯率法折算差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優惠券傭金插件 瀏覽:811
郵政分公司金融崗位 瀏覽:592
優灝金融服務費 瀏覽:968
股轉協議股票 瀏覽:409
網上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516
別人股票漲自己的股票不漲 瀏覽:315
以為杠桿培育新動力 瀏覽:221
鐵路總公司是全球最大非金融公司 瀏覽:792
金融服務專業屬於什麼類 瀏覽:364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
杠桿系數說法 瀏覽:699
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467
微金所是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97
錸本股票 瀏覽:499
pp基金官方理財下載 瀏覽:514
薩斯病毒股票 瀏覽:9
高杠桿之殤華為員工落淚事件 瀏覽:712
房貸金融服務費合不合法 瀏覽:5
11月鋼管價格會回落嗎 瀏覽:18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