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的低估和高估

匯率的低估和高估

發布時間:2021-04-28 08:01:07

『壹』 若一國貨幣匯率高估,往往會出現什麼

一國貨幣匯率高估對國家來說,會有三個影響:外匯供給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國際收支逆差。

匯率高估實際上可以表示為本國貨幣升值的幅度高於其國內通貨膨脹與國外通貨膨脹差額,也就是本國貨幣匯率高於相對購買力平價。

按照相對購買力定理,由於各國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會相應降低各國的實際購買力,因此,匯率也要相應地按各國通貨膨脹的比例偏離舊的平價。

(1)匯率的低估和高估擴展閱讀

在自由外匯市場上,匯率由外匯供求關系決定,一般不存在高估現象。而在由官方外匯機構制定匯率時,則會出現為了某種目的而故意過高地估計本國貨幣的價值,提高本國貨幣匯率的現象。

例如,美、日兩國發生通貨膨脹,美國的通貨膨脹使物價指數由原來的1OO%上升為200%,而日本的通貨膨脹使物價指數由原來的100%上升為140%,假設原來的美元對日元的匯價為:1美元=1 80日元,那麼,出現通貨膨脹後的匯率應為:1美元=180×70%=120日元。

假如美國以低於其通貨膨脹的物價指數(如為175%)計算匯率,匯率為:1美元=180×80%=144日元。

『貳』 什麼叫做貨幣高估,貨幣低估

高估低估,是從一國看另一國。對於不開放的國家,貨幣太多就通脹太少就通縮,不存在高低估的問題。
對於開放的國家,當一個國家流通中本國貨幣太多而其對他國匯率沒有相應降低,就是高估。
相反就是低估

『叄』 人民幣匯率是被高估還是低估了

當然是低估了。
中國是個大國十幾億人口 960萬平方公里 改革開放以來主要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形式 可想而知啊 資源豐富 勞動力極其的低廉 所以中國出口一直在世界排在前幾位的 危機中任是第一 那麼以美國為首的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貿易一直是逆差 非常不滿 危機中他們需要找這個平衡 所以要逼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升值 從而增加進口 商務部調查最多時有55個國家圍堵中國出口商品 也正是有人民幣升值預期 全世界的熱錢都通過各種的途徑湧入中國 換取人民幣的資產 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樓市不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人多隻要政策對頭 消費是個巨大的市場 所以經濟要好於其他國家 金磚四國之一的中國金融危機沒受到多大的影響 除了海外投資 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沒有完全的開放 貨幣現在很堅挺 人民幣對美圓最高應該突破6

『肆』 請問匯率被高估的主要體現是什麼

好像可以通過購買力平價來體現的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兩國貨幣的匯率主要由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決定的機制。
就是說P1/P2=匯率
我記得我們書上的例子是 Big Mac在每個國家的價格
列了一長串 然後說明人民幣是低估貨幣
瑞士法郎是高估貨幣。
你可以看看購買力平價的網路

『伍』 直接標價下實際匯率大於一 本幣和外幣分別是被高估還是低估

前則高後則低

『陸』 在外匯市場中,本幣被高估或低估,其中,高估和低估是什麼意思

被高估,就好比一樣東西,實際上只值10元,但被惡意炒作到了15元甚至更高的價格,即是被高估,現實價格超過實質該值的價格即是被高估;低估意思即相反,值10元的東西被炒至5元或更低,關於貨幣當局在市場上如何干預,應該就是對於不同的情況各國銀行會對利率和政策方面會有調整了。這要自己慢慢理解吧我覺得。

『柒』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被低估還是高估

現在的金融從很大程度上面來說已經不能完全參照書本上面的理論知識了。從平均水平來說 中國的平均工資在2000-3000左右 美國也基本在2000左右,但如買一件衣服 中國要300-500,而在美國基本上在30-50 (貨幣的匯率不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物價偏高 或者說 中國的貨幣價值偏低。但從全局來說,中國不可能讓匯率有5%以上的上升,因為這樣我們所有出口企業的凈利潤為負,將會面臨大部分出口公司倒閉停業,引發中國的金融危機。這種事例在2007年的人民幣升值後就已經發生過,且事態非常嚴重。相信中國政府還是會在匯率方面採取一些措施與手段抵制全球人民幣需升值的壓力與言論

『捌』 一國為什麼要維持一個高估的匯率高估更好還是低估更好

匯率不存在高估還是低估,一個國家的匯率與本國貨幣的幣值緊密相關,實際上也是主權的體現,必須按照本國的經濟和金融狀況以及世界的經濟狀況制定適當的匯率,並不能由其他國家操縱強迫改變匯率。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與美元的匯率是1:1.2,匯率不能說不高,不過對國內的經濟並沒有多少積極作用。當時國內的外匯非常緊缺,全靠出口資源類商品賺一點外匯,用來進口國家急需的物資。

『玖』 判斷人民幣是否被高估、被低估的依據和理論有哪些

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否高估或低估,有許多判斷維度。比較理論化的是購買力平價,在不同的國家,按當前的匯率指定等值貨幣,各自的購買力比較可以成為匯率高估低估的一個理論上的評判標准。
判斷人民幣是否存在高估和低估,則相對方便。目前境內人民幣還是在一個封閉的市場中交易形成的匯率,買賣以實需原則為主,因此理論上市場供需決定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但人民幣匯率有時受到央行的干預,扭曲了匯率的市場化形成機制。因此,目前的市場匯率和單純由市場供需決定的匯率是不一致的。只要當外匯儲備出現大幅增長的時候,表明央行通過市場大量買入美元打壓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存在低估;相反,當某一時期央行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的時候,則人民幣匯率出現高估趨勢。

『拾』 人民幣匯率是被高估還是低估了

從六大因素看人民幣匯率

摘要: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中國政府在通過不斷評估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國際影響和國內影響之後,於2005年07月21日開始採取漸進方式允許人民幣匯率浮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從單一釘住美元改為釘住一攬子貨幣、放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隨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攀升。現在人民幣升值成為全球政治和經濟搏弈的中心。
關鍵字:匯率 價格 升值 貶值
正文:自從中國啟動匯率改革以來,有關人民幣下一步升值多少的猜測便成為熱門話題。但是,中國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目的並非「升值」,而是要建立起由市場力量對匯率進行定價的新「機制」。在10多年來的匯率改革中,人民幣匯率始終保持著穩中有升的基本格局,其間雖然也經歷了貶值和升值壓力的交替影響。上世紀90年代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後的一段時期,人民幣遭遇到了貶值的巨大壓力,有人認為人民幣存在被高估的現象。剛邁人21世紀不久,人民幣也出現過短期的貶值壓力。過去的幾年,人民幣匯率面臨的是升值的強勁壓力,又有人認為人民幣存在被低估的現象。其實,人民幣存在貶值或升值壓力的交替影響,及被認為高估或低估的現象都是在現行人民幣匯率安排下所形成的對匯率預期的正常反映。現階段的人民幣匯率正是在不斷地經受貶值和升值的交替壓力之下維持基本穩定的。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匯率即使有微弱升值,但在參考「一攬子貨幣」和市場供求等因素的新機制下,人民幣不會升值太多。人民幣值的大幅升值必然引發經濟的劇烈動盪,蒙代爾就曾經警告說,人民幣升值會對亞洲經濟貨幣政策一體化產生不利影響,會導致東南亞不穩定,甚至可能會導致東亞地區經濟的衰退。而且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肯定要受我國國內經濟狀況、價格水平、國際收支等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對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已經減弱,所以人民幣匯率會在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略有升值。
一 中國的財政經濟狀況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中國GDP的增長和財政收支的增長是直接助長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根本原因。但隨著宏觀調控的力度不斷加大,GDP的增長率將會放慢。同時,財政上的增收因素變化和一些減稅措施的出台和彌補國有資產損失而增加的財政支出,會影響到財政狀況。總體上看,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財政經濟因素仍舊存在,但已經減弱。
二 國際收支狀況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資本項目下的收支狀況,對匯率影響是長期的、而且是雙向的。資本收支順差,短期可能引起本幣的升值,但因為順差是順差國的負債、逆差國的權益,這種負債的積累必然又會導致本幣的貶值。中國國際收支的3個主要構成部分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其中,經常項目在人民幣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在減弱;資本項目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在逐步加強;外匯儲備的作用以調節國際收支為主轉向了以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為主。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我國的對外投資會有所增加,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外資流入,但影響有限。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仍將推動人民幣匯率上行,但力量將有所減緩。
三 價格水平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中國貿易商品的價格水平,基本上可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商品零售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作為參照,其原因是作為這兩個指標的現行統計范圍內的絕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用作對外貿易的。數據表明:近10年來的這兩個指標總體上升是緩慢的,低於同期的美國同類指數的上升幅度。這是構成人民幣實際匯率穩中有升的一個基本原因。然而,同期的中國的非貿易商品,例如,住宅、醫療、教育等,即基本上沒有進入國際貿易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卻以遠超過貿易商品價格水平的速率上升,形成了貿易商品價格與非貿易商品價格嚴重背離的現象。
一國非貿易商品價格水平的上升會引導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最終推動貿易商品價格水平的提升。但在中國,由於富餘勞動力的大量存在與出口結構趨同造成的內部競爭,使得這種成本轉移推動貿易商品價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變得比較緩慢。
四 擴張性財政政策淡出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可以刺激經濟,增加產出和收入,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本國貨幣價值變化的影響卻有著不同的作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本國貨幣貶值;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卻會使本國貨幣升值。
我國從1998年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擴大政府支出和發行公債為主要內容。從1998年到2004年,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達9100億元,每年拉動GDP增長1.5-2個百分點左右。連續幾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所形成的對人民幣的升值因素是非常強勁的。進入2005年,我國先前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已經淡出,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可以認為,影響人民幣升值的財政政策因素已轉為「中性」。

五 國際因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現階段美國經濟狀況變化是對人民幣匯率影響最大的國際經濟因素。美國經濟狀況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利率,美聯儲連續幾次提高利率。而人民幣利率只調高過一次,幅度為o.27%。人民幣升值壓力中的美元低利率因素已經消除。二是匯率,美元匯率連續幾年的大幅度走低是人民幣升值壓力突現的重要原因。隨著美元匯率的穩定,加上美聯儲持續加息和市場加息預期的基調,為美元匯率反彈注入了新的動力。可以說,人民幣升值壓力中的美國經濟狀況影響因素已經鬆弛。另一方面,受國際油價攀升和颶風影響,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比上年有所放慢,但隨著美國財政刺激措施逐步奏效以及災後重建投入的增加,將會刺激美國國內需求回升和就業增加,估計美國經濟繼續處於平穩增長期。雖然歐元區經濟則很難走出低迷,但日本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這些因素也有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
六 預期與投資的影響
人們的預期會影響一國貨幣對外匯價。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較強。但由於目前市場交易者在市場的投資還是比較謹慎的,外匯市場投資計劃也比較理性,不會像股票市場那麼極端,所以不會出現匯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
另外,央行對匯率水平的態度也很重要,這個態度可能具體反映到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管理上來,進而影響人民幣的走勢。央行報告重申要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總之,中國深化經濟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穩定的、持續的、較高速度的發展,只要這一發展態勢不變,那麼由此形成的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的基本格局也將會延續。所不同的是,未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將會更完善,而且金融機構和進出口企業已開始適應具有靈活性的匯率機制,並且對今後的業務發展顯示了信心。今後,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可控和漸進的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民幣未來的走勢不會大幅度升值。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匯率的低估和高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
杠桿系數說法 瀏覽:699
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467
微金所是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97
錸本股票 瀏覽:499
pp基金官方理財下載 瀏覽:514
薩斯病毒股票 瀏覽:9
高杠桿之殤華為員工落淚事件 瀏覽:712
房貸金融服務費合不合法 瀏覽:5
11月鋼管價格會回落嗎 瀏覽:18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