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風暴txt下載

匯率風暴txt下載

發布時間:2021-04-28 10:22:44

㈠ 歷史上有幾起金融風暴

1901年 美國交易所危機

1907年 美國銀行危機

主要策劃者:羅斯切爾德家族 摩根集團 紐約第一國家銀行 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 標准石油城市銀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鐵路大王傑姆斯

目的:建立美聯儲 為策動世界級別的戰爭掃清障礙

結果:1913年美聯儲法案通過,國際銀行勢力控制了美元的發行和主宰國家銀行的准備金。 美國政府自此喪失對美元的發行權。銀行家們等待已久的爆發世界級戰爭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 美國農業衰退

策劃者:華爾街精心設計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奪農民的財富和摧毀農業地區拒絕服從美聯儲的中小銀行

結果:突如其來的信用和貨幣緊縮迫使原本富裕的農民大批破產

1929 美國經濟大蕭條

策劃者:摩根和雷波庫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長本傑明 英格蘭銀行董事長諾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廢除金本位 實行廉價貨幣政策 為二戰鋪平金融道路

結果:世界經濟大衰退,啟動超級通脹掠奪德國人民財富,動盪英國經濟,迫使英鎊與金本位脫鉤。收割美國這只肥羊。

1938 美國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為二戰掃除金融障礙 超級赤字財政 迫使美國參戰

結果:美國國債從1930年的160億美元狂漲到1946年的2690億美元

1948年美國金融危機

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實現拉丁美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有控制地解體」

1987年 金融核彈 目標東京 股票指數期貨

紐約股市崩盤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後日本陷入十幾年的衰退,日經指數暴跌70% 地產連續14年下跌,財富損失比例後果相當於二戰戰敗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1990年代芬蘭、瑞典、挪威銀行危機

1997 亞洲金融危機 「剪羊毛」 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對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目的在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銀價跌到歷史最低點 巴菲特在此年吃進了世界上1/3的實物白銀存量

㈡ 誰有近年來出現大的金融危機的具體資料

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 :(1)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拌;(4)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並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以上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貨幣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產生的新機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一種權威性的企業交易結算的中介系統——國家企業交易中介結算系統,解脫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消除企業和銀行壞賬產生的基礎,以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並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還會產生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的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還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倒閉和兼並現象,增強企業的穩定性。並且,還將對國際結算方式進行創新,對國際貨幣的使用進行改革。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的治理,而是對紙幣制度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的修正,是對貨幣供應和流通體制的創新,是金融體制的重大變革,並且,這種變革帶來經濟運行機制的諸多方面的調整。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
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
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
但是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
球化趨勢。
劉詩白認為,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固有的內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
經濟大恐慌,更是以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先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
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於資本主義世界。可見,金融危機有其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危
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存在於市場經濟固有的自發性的貨幣信用機制,一旦金融活動
失控,貨幣及資本借貸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機就表現出來。以金融活動高度發達為
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
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二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
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知識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
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
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國際信貸、投資大爆炸式地發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機
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環節爆發。
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存在著導源於商品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危機,而
且存在著金融信貸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過度與資本市場投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
危機。在資本主義世界,這種市場運行機制的危機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
金融危機不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現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
金融體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動的失控是金融危機的內生要素。正由於此,在當前我國
的體制轉型中,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和切實搞好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特別
要花大力氣健全金融體制,大力增強對內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機的防範能力。
總結: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危機爆發的原因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
指出了危機爆發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劉詩白則進一步指出深層次的原因,即現代
貨幣信用機制導致危機的爆發。只要現代市場經濟存在,市場經濟所固有的貨幣信用
機制就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只不過,它只是發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國家。
這一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健全金融體
制來防範金融危機,劉詩白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防範金融危機之路。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圍之內。這種制度下的匯率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不同的匯率制度在面對國際資本流動對本國經濟產生影響的時候表現不同。一般而言,選擇浮動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而選擇固定匯率,則需要政府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

「三元悖論」理論認為,貨幣政策獨立、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只能同時達到兩個。事實上各國也只能選擇其中對自己有利的兩個目標。

目前,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孰優孰劣尚無定論。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好處是:(1)浮動匯率制度可以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2)浮動的匯率可以幫助減緩外部的沖擊;(3)干預減少,匯率將由市場決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維持巨額的外匯儲備。但是人們對浮動匯率也有一些顧慮:(1)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往往會出現大幅過度波動,可能不利於貿易和投資;(2)由於匯率自由浮動,人們就可能進行投機活動;(3)浮動匯率制度對一國宏觀經濟管理能力、金融市場的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實中,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滿足這些要求。

固定匯率制度的好處是:(1)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將降低;(2)匯率可以看作一個名義錨(nomina l a n c h o r ),促進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預期的穩定。但固定匯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導致本幣幣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競爭力,引起難以維系的長期經常項目收支失衡;(2)同時,僵化的匯率安排可能被認為是暗含的匯率擔保,從而鼓勵短期資本流入和沒有套期保值的對外借債,損害本地金融體系的健康。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必須要麼犧牲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麼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否則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如1992~1993年的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盧布危機。這些發生危機的國家都是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度,同時又不同程度地放寬了對資本項目的管制。

要在浮動匯率制和固定匯率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manage d f l o a t i n g )。實行這種匯率制度可以依靠三種工具,一是貨幣政策工具;二是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對沖性干預;三是一定程度的資本管制。這種制度既可以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又能使匯率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應對內、外部的沖擊,同時還可有選擇地部分放開資本賬戶,使資本流動處於可控的狀態。目前我國實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日本的經濟泡沫
當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在1989年最後一天破滅時,它標志著日本「增長奇跡」及其20多年海外商業快速擴張的終結,轉而陷入一輪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蕭條時期,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遭遇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蕭條。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隨著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開始急劇升值。1988年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與1971年固定匯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結果導致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但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財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國內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擴大內需」。為了減輕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避免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同時也迫於美國政府要求日元升值、開放市場、擴大內需及實現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為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從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建設的高潮。土地資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房地產投機熱,投資膨脹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迅猛擴張。

(2)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有效需求」膨脹。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步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增速名列發達國家榜首,在經濟一派繁榮的氛圍籠罩下,企業和消費者變得更為自信、樂觀,投機變得更富激情、大膽,東京的房地產與股市一並上漲不止。

(3)「流動性過剩」為股市「火上澆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才緩慢展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80年代中後期這一進程加快,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隨著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業務管制的放鬆,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形成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的格局,這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隱患。

二、日本經濟泡沫的主要表現

1988——1989年,公司投資急劇膨脹。伴隨高股價,新股票發行的快速升值,當銀行在不動產方面尋找資金投向時,股票發行便成為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反過來,公司利用它們持有的不動產進行間接的股市投機,從而形成了不動產與股市雙重泡沫——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及日經225股價指數持續暴漲。

(1)股價持續猛烈暴漲。1985年末,日經225股價指數收於13083點, 1989年末收於38916點,四年間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佔到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1.7%,並趕超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總市值繼續膨脹至896萬億日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

(2)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兩大根本「支柱」。當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凱歌高奏之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正在瘋狂,不斷上漲。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調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業區地價指數,若以1955年為100,到1965年則上漲超過了1000,到1988年則超過了10000,也就是說,日本城市房地產價格在33年間上漲了100倍,而同期名義國民生產總值上漲卻不足40倍,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上漲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時,東京商業區的地價漲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區地價則漲至1985年的2.3倍。與此同時,由於日元巨幅升值,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購與海外投資熱情。

1990年,隨著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滅,日本房地產泡沫也隨之破滅。

三、泡沫經濟對日本的沉重打擊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美國經濟衰退還不能確定
給你提供20年代經濟危機的資料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危機。在

此期間,社會經濟雖然有一定發展,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

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

場的虛假繁榮,資本家為眼前的利潤驅使,盲目擴大生產,使得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同

時,人們醉心於利潤豐厚的股票等投機活動,股價被大幅度哄抬,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1929年10月,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人們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引

發了一場經濟危機。首先是銀行紛紛倒閉;接著,工商企業大量破產,生產銳減,市場蕭條;失業人

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減少,很多人瀕於破產。

1929年上半年,紐約股市經過不斷哄抬,持續上揚,呈現一片「繁榮」。10月23日,股價開始

急劇下跌。次日,在一些銀行巨頭的干預下,股市行情有所回升。美國總統胡佛聲稱:美國經濟「

形勢很好,欣欣向榮」。但是,好景不長,29日,股市出現了災難性的風暴,一天之內拋售了1600

多萬股,一些主要股票的價格下跌了40%,轉眼問,許多人破產。到 l1月,紐約股市的各種股票損

失達260多億美元。

據統計,1933年初,美國已經有半數銀行倒閉,完全失業人數達到1500萬至1700萬人;此外,

還有許多人處於半失業狀態。當時,窮人想盡一切辦法艱難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禦寒;而資

本家為了維持商品價格,保證利潤,不惜大量銷毀商品。

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到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影響世界各國,演變成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性資本主

義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具有一些明顯的特徵,如來勢之猛烈、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特別長,

破壞性特別大,等等,以至於「大蕭條」、「大恐慌」成了這次危機專用的代名詞。

當時,美國經濟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世界市場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美國出現的經濟危

機很快引發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1930年,嚴重依賴美國資本的德國發生經濟危機;接

著,英、日等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衰退;1932年,法國經濟也開始蕭條。各國不得不相繼宣布放棄

金本位。

1929年至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了 l/3以上,貿易額減少了2/3。其中,

美國和德國的受破壞程度最大。美國的進出口額下降了70%,英、法、德、日也都減少了一大半。

美、英、法、德共有30萬家企業倒閉,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工人竟達到3000萬以上。許多昔日機器

轟鳴的工廠區,變得死氣沉沉,野草叢生,成為所謂的機器「墓地」。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

離失所,但壟斷資本家為了維持他們的利潤,穩定商品價格,卻大量銷毀商品。大量的玉米、小麥、

棉花、牛奶等產品,或被當作燃料,或被傾人河流、大海。1933年以後,這場經濟危機的高潮才過

去,但各國經濟的恢復仍是步履艱難。

1929一1933年的經濟危機對各國的社會狀況和世界局勢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首先,加深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各國政壇丑聞層出不窮,政府信譽掃地;廣大人

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狀況,示威遊行和罷工斗爭不斷;法西斯分子利用人們對現狀的不滿,興風作

浪,促使社會更加動盪不安。

1932年春夏之際,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0萬美國退伍軍人聚集華盛頓,在郊外扎營,

要求發放福利金。軍警奉命前往驅散退伍軍人,並燒毀其營地。雙方發生沖突,退伍軍人死傷50多

人。

其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改善本國經濟形勢,紛紛加強對經濟的

干預,並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各國間的矛盾和磨擦日趨尖銳。為了盡快擺脫困境,各國進一步

加強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

經濟危機期問,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設置關稅壁壘,推行傾銷戰術,採取有利於本國的貨幣政策,

以保護本國的經濟。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把近900種主要商品的進口關稅平均提高近40%,

由此引發了一場關稅大戰。第二年底,先後有七八十個國家採取了報復措施,大幅度提高了關稅。

㈢ 東南亞金融風暴

人民幣不貶值的意義
1.避免貨幣危機進一步擴大,特別是保護香港的聯系匯率制.
2.減輕了已貶值國家的經濟壓力,因為如果中國也貶值,周邊國家貶值可能帶來的出口增長將會受到影響.
3.樹立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像.
4.人民幣不貶值維護了東南亞的經濟秩序。中國「兵不血刃」取代了日本在東南亞經濟的領導地位。

朱鎔基再三聲明人民幣不貶值,我們當然要相信,不貶值的承諾超過12個月也要相信,香港是屬於中國的一部份,港元亦自然追隨人民幣不貶值。朱鎔基也說不貶值將會令中國經濟作出很大的犧牲。對香港而言,港元幣值過高導至出口價格缺乏競爭力,同時直接影響旅遊業。外來投資的影響則香港比大陸嚴重多了。大陸有龐大的本銷巿場,所以仍可吸引一些依賴大陸本銷巿場的企業。這些影響還屬次要,最大的因素是港元可自由兌換,隨時可以受到投機者狙擊。中產階級要為住房供樓款。雖然銀行同業拆息已下降,但樓宇供款利息仍高企不下。但是人民幣由於沒有投機者的壓力,國內利息不加反而下降了。香港人對不貶值的犧牲比大陸人大得多了。

朱鎔基沒有談到不貶值帶來的好處。假如人民幣貶值將會給東南亞各國帶來另一次經濟危機。東南亞儲備最多的日本幣值已貶了三年,現在還未停止。新加坡和台灣去年自動貶了值因而加強它們的出口競爭力,保障了本國的就業機會,所以貶值是自私的行為,國際間哪一個國家不是自私的呢?在英國朱鎔基再三強調人民幣不貶值,這個承諾大大有助東南亞各國穩定它們的貨幣,穩定幣值可以加速它們的經濟復甦。就是歐洲和美國的經濟也因而得到安定。戰國時代,齊桓公,晉文公達成「霸業」的途徑是「尊周」維護了當時國際間的秩序。人民幣不貶值維護了東南亞的經濟秩序。中國「兵不血刃」取代了日本在東南亞經濟的領導地位。

朱鎔基的表現導至英國戴卓爾夫人稱許中國,她說:「將來世界會有兩大強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是中國了!」。

不貶值給中國帶來最大的好處是提高中國國際間的地位。但也有比較直接的好處;( 1 )不貶值有助中國加入關貿,(WTO )(2)為快將來臨的中美高峰會創造了良好氣氛,並在談判中加強了中方的底牌。(3 )最近法國總統還倡議明年邀請中國加入八強高峰會。

總括而言,人民幣不貶值有犧牲,但也有好處。港元不貶值香港人的犧牲比大陸人大得多,好處少得很。去年經濟風暴前我曾在本報提議港元貶值,那個時候,那個建議是可行的,現在時機已失。

港元不貶值對一小部份人還是有好處的,而且好處很大。地產商的資產是不動產以港元為基礎,聯系匯率使他能將港元的債務變為美元去減低利息開支。但地產商是億萬富豪,可承擔高利息,可惜一般巿民不能這樣做,只有拉緊褲頭捱貴利!

人民幣及港元不眨值有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競爭力。朱總理有先見之明,提出了發展國內微利房產的方案,一方面滿足了國內房產的需求,同時維持了過去的高度的經濟增長。高增長率是增加就業機會的良方。我們的特首也有先見之明,早就提出了興建85,000住房的目標,將公屋輪侯時間減半至3 年,還有增加及加速基建項目去推動內部需求,也正是為香港增加就業機會的良方。兩鐵上市會為港府帶來500 億資金,為新鐵路提供集資機會。在經濟衰退稅收減少的情況下,兩鐵上市是為庫房打一支「強心針」。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972328.html

㈣ 97亞洲金融風暴是如何攻破香港的銀行體系,從而大受損失

情況是這樣的:
前提:假設香港港元對美元匯率高估,潛在賣出港元的力量比較大,並且賭香港外匯儲備不足
假設:目前美元:港元=1:10,估計可以打到1:20

操作:
(1)儲備少部分港元,成本X;
(2)在銀行間市場大量借貸港元,拆借費用Y;
(3)大量拋售港元,換回美元,交易成本Z;
(4)由於市場賣盤異常放大,賣盤承接力不足,港元在外匯市場上匯率下跌,假設暫時跌到1:12
(5)為了維持香港聯系匯率機制,保證美元:港元1:10的匯率穩定,香港金管局被迫使用美元外匯儲備大量買入港元,外匯儲備下降,匯率回到1:10;
------------------------------------
現在的問題來了,
(A)香港的美元外匯儲備和索羅斯的港元相比,到底誰多?如果索羅斯的港元多的話,香港就很危險了;
(B)其他外匯炒家和散戶怎麼看這個問題,是跟風索羅斯賣港元換美元呢,還是跟風香港金管局賣美元換港元呢?----這有一個對雙方實力的評估問題,有一個對香港實體經濟看空或者看多的問題。
實際情況很可能是,索羅斯手裡的錢多,外匯炒家和散戶跟風索羅斯拋售港元,香港外匯儲備耗盡,仍然有港元不斷賣出,聯系匯率機制遭到破壞。
如果索羅斯成功,那麼結局可能是:
(6.1)香港被迫放棄聯系匯率,港元貶值,美元:港元匯率變為1:20
(6.2)索羅斯賣出港元的時候,匯率為1:12,這時可以用賣出港元換回的美元買回港元,在銀行間市場使用港元還債,這樣借貸時取得的每12塊港元->1美元->20港元,毛利20-12=8港元,純利=8-X-Y-Z,如果是正值的話,索羅斯就掙到錢了!
--------------------------------------
但是,香港金管局出手了,
(7.1)向中央政府求援,得到了大筆臨時美元外匯借款,於是索羅斯的錢不夠了,港元匯率穩定在1:10砸不下去了!
(7.2)大幅提高拆借成本Y,資金成本大幅提高,而且該成本以天數為基數成幾何級不斷迅速增加(時間也是很高的成本喔),索羅斯純利預期變為很大的負值;
(7.3)外匯炒家和散戶也改變了立場,要麼趕緊買進港元,要麼放棄沽售港元,索羅斯的賣空行動失敗!
(7.4)索羅斯放棄攻擊,以支出成本X+Y+Z,以及以1:12賣出港元,被迫以1:10買回港元還債,虧損20%+X+Y+Z離場。
(7.5)香港聯系匯率保衛成功,並歸還大陸的外匯借款(應該也有一些利息吧?)。
如此而已。

㈤ 貨幣、經濟、金融危機

貨幣危機(currency crisis):概念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貨幣危機與特定的匯率制度(通常是固定匯率制)相對應,其含義是,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非常被動的情況下(如在經濟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下,或者在遭遇強大的投機攻擊情況下),對本國的匯率制度進行調整,轉而實行浮動匯率制,而由市場決定的匯率水平遠遠高於原先所刻意維護的水平(即官方匯率),這種匯率變動的影響難以控制、難以容忍,這一現象就是貨幣危機。廣義的貨幣危機泛指匯率的變動幅度超出了一國可承受的范圍這一現象。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㈥ 《砍掉成本(升級版)》txt全集下載

砍掉成本(升級版)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序言:企業要「砍成本」過冬
2008年,對中國企業來說,是極不走運的一年!人民幣匯率猛漲,外部需求銳減,融資困難,各種成本上升……一記記重拳,都打在了企業的要害!許多企業毫無防備,也沒有反抗的決心和手段,他們或張皇失措,或逃之夭夭,或垂死掙扎,或束手就擒……一家家曾經風光一時的企業,頃刻崩塌!一個個曾經躊躇滿志的企業家,瞬間被擊倒!就在上半年,就有6 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
可怕的噩夢還在後面!今年下半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橫掃全球,華爾街大地震,金融流感肆虐,股市暴跌,企業裁員……而處於風暴邊緣的中國,正面臨經濟周期的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更多企業陷入旋渦,尤其是眾多外向型的企業,已經被逼到生死一線!面臨金融風暴,中國企業該何去何從?冬天到來,企業該如何過冬?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雖然,企業不能改變環境,但是,完全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冬天。冬天……
以上

㈦ 外匯匯率的匯率制度

所謂有效匯率,是指由貿易權重確定的外幣的加權平均價格。組織測算成員有效匯率時,一般選擇該國前20名貿易夥伴國,按照每一貿易夥伴國在該進出口貿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確定貿易權重,該國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等於這20個國家本幣對所求外幣的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將名義有效匯率剔除該國當年的物價上漲因,就得到實際有效匯率。由於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本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變動,而且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與單純運用名義匯率相比,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國貨幣的對外值。如果一國的實際有效匯率上升,意味著該國的貨幣對外貶值較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對外貶值的平均幅度更大,該國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相對提高,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貿易收支容易出現順差,反之則相反。
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該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是各國或國際社會對於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作出的系統規定。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按照匯率變動幅度的大小,匯率制度可分為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貨幣本身或法定含金量為確定匯率的基準,匯率比較穩定的一種匯率制度。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國不規定本幣與外幣的黃金平價和匯率上下波動的界限,貨幣當局也不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關系變化而自由上下浮動的一種匯率制度。該制度在歷史上早就存在過,但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崩潰以後。 a. 確定匯率的原則和依據。例如,以貨幣本身的價值為依據,還是以法定代表的價值為依據等。
b. 維持與調整匯率的辦法。例如是採用公開法定升值或貶值的辦法,還是採取任其浮動或官方有限度干預的辦法。c. 管理匯率的法令、體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國外匯管制中有關匯率及其適用范圍的規定。
d. 制定、維持與管理匯率的機構,如外匯管理局、外匯平準基金委員會等。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過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⑴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該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金本位下匯率制度的特點:
是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該體系的匯率制度安排,是釘住型的匯率制度。
a. 黃金成為兩國匯率決定的實在的物質基礎。
b. 匯率僅在鑄幣平價的上下各6‰左右波動,幅度很小。
c. 匯率的穩定是自動而非依賴人為的措施來維持。
⑵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盡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基本內容:
a. 實行「雙掛鉤」,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b. 在「雙掛鉤」的基礎上,《國際貨幣基金協會》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匯率平價+-1%的范 圍內波動,各國必須同IMF合作,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證匯率的波動不超過該界限。
由於這種匯率制度實行「雙掛鉤」,波幅很小,且可適當調整,因此該制度也稱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或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特點:
a. 匯率的決定基礎是黃金平價,但貨幣的發行與黃金無關。
b. 波動幅度小,但仍超過了黃金輸送點所規定的上下限。
c. 匯率不具備自動穩定機制,匯率的波動與波幅需要人為的政策來維持。
d. 央行通過間接手段而非直接管制方式來穩定匯率。
e. 只要有必要,匯率平價和匯率波動的界限可以改變,但變動幅度有限。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作用: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從總體上看,在注重協調、監督各國的對外經濟,特別是匯率政策以及國際收支的調節,避免出現類似30年代的貶值「競賽」,對戰後各國經濟增長與穩定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制度的缺陷:
a. 匯率變動因缺乏彈性,因此其對國際收支的調節力度相當有限。
b. 引起破壞性投機。
c. 美國不堪重負,「雙掛鉤」基礎受到沖擊。
⑶浮動匯率制度
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a.單獨浮動(Single 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系來決定,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b.釘住浮動(Pegged 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該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該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c.彈性浮動(Elastic 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d.聯合浮動(Joint 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鉤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
4.匯率制度的創新應用——香港聯系匯率制度
香港聯系匯率制度1
香港歷史上曾實行了多種貨幣本位和匯率制度。1842至1935年為銀本位制;1935至1972年為英鎊匯兌本位制;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實行港元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1美元兌5.65港元);1974年11月1983年10月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1983年10月開始,實行聯系匯率制度至今。聯系匯率與市場匯率、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並存,是香港聯系匯率制度最重要的機理。
准確來說,聯系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換言之,貨幣基礎的任何變動必須與外匯儲備的相應變動一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聯系匯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財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
聯系匯率制的實施,有著深層的政治及經濟原因。
香港聯系匯率制度2
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正式開始談判。由於最初談判進展緩慢,導致謠言四起,人心浮動,房地產市場崩潰,港元不斷貶值。其間,香港各階層人士多次呼籲港府出面挽救港元,但港英當局以種種理由進行推諉。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匯市場上暴跌,對美元匯價逼近1:10,港匯指數也銳挫至57.2的歷史最低水平。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港英當局不得不放棄其完全不幹預貨幣市場的原則,轉而接受經濟學家格林伍德的建議——建立一個釘住美元的浮動匯率制。
簡言之,匯率水平就像其他任何商品的價格一樣,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如果一個國家感覺自己的貨幣匯率太高了,那麼只要多印一點自己的貨幣,投放到市場上,供應量增加,其價格也就是匯率自然會下來,所以要讓自己的貨幣貶值,政府是較容易做到的,但要讓自己的貨幣升值,就不是完全靠主觀意願能做到的,因為政府需要用外匯來支持自己的匯率,但它自己不能印外幣,所以它對該國貨幣的支持能力是由它所持有的外匯儲備量決定的。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印尼、韓國等最終不得不讓自己的貨幣大幅貶值,便是由於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聯系匯率制度就是以一系列制度來保證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去支持事先固定的匯率,並且在制度上保證供需關系最終會自動調整到固定的匯率水平,達到平衡。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一點,就是在發行該國或該地區貨幣時,其數量不能超過自己的外匯儲備,比如說香港政府最終把把港元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7.8港元左右,即每發行7.8港元,至少要相應地有1美元的儲備,這樣,它就能確保不至於在有人大量拋出港幣時,沒有足夠的美元以固定的匯率買入,由於金融體系的放大作用,盡管香港政府可能只發行了一定數量的港幣,但市場上實際的資金量,再加上銀行存款金額,要大大超過這一數字,所以,香港特區的美金儲備量要超過港幣的實際投放量。
而在日常運作中,一旦對美元需求增大,港幣要貶值時,香港政府便會用它的美元儲備買入港元,以維持固定匯率,這時候,隨著買入港元的活動越來越深入,市面上港幣越來越少,獲取港幣的成本越來越高,也就是港幣的利率水平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利率的大幅上升,也會最終使投資者感覺與其換成美元取得低利息,還不如以港幣賺取高利息,這也會使拋港幣、買美元的人減少,最終使其匯率穩定在固定匯率上,而無須政府繼續入市干預。相反,當港幣需求增大,產生升值壓力時,政府會拋出港幣買入美元,從而促使對港幣的需求減少,對美元的需求增大。
聯系匯率制度的實施,迅速地穩定了香港貨幣。十多年來,香港聯系匯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戰。其間,經歷了1987年的全球性股災、1990年的海灣戰爭、1991年國際商業銀行倒閉、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風暴、1995年墨西哥貨幣危機以及1997年下半年以來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但香港貨幣都能一一化解風險,成功地經受住了考驗。港幣信譽卓著,堅挺穩定。與此同時,香港經濟運行良好,其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所有這些,聯系匯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對香港而言,由於其典型的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對外有著強烈的依附性,外資和外貿在經濟中佔有極大的比重。因此,本地經濟的增長往往受到各種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這種情況下,用港元釘住美元,穩定匯率,減少了國際貿易和經濟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匯風險,有利於各類長期貿易及經濟合同的締結及國際資本的集系,從而給香港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和機會。這些也可以說是導致聯系匯率制度得以產生並持續下來的內在根源。
由此可見,聯系匯率制度可以調節市場,使匯率穩定在一個固定水平上,但同時也要看到,聯系匯率制度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由於政府特別關注外匯市場上的供需關系,它的貨幣數量不完全受到市場對其貨幣的供求關系的影響,比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港元受到投機資金的沖擊,在聯系匯率制度的作用下,港幣利率高漲,並影響到地產、金融等行業,但香港政府卻一時難以像別的國家或地區一樣,通過調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因為它的利率水平是由外匯市場決定的,所以聯系匯率制度是相當嚴格、彈性很小的一種體制,並非對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適合。
因此,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點。
①它使得香港的利率和貨幣供應受制於美國的利率政策和貨幣政策,從而嚴重地削弱了這兩個經濟杠桿的調節能力。
②聯系匯率制度還被認為是造成香港高通貨膨脹和實際上的負利率並存的主要原因。
③由於實行了聯系匯率,也無法通過匯率的手段來調節國際收支狀況等等。
但是,盡管存在著種種缺陷,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有著深刻和堅實的經濟基礎,歷史也肯定了其穩定經濟和市場的作用,同時,經過十多年的風雨和考驗,這一制度本身也日趨完善。
建國至今人民幣匯率年表(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年份匯率2.4622.2451.9891.9611.8591.9411.8581.6841.5551.4981.7051.8931.9762.320年份匯率2.9373.4533.7223.7223.7654.7835.3235.5165.7628.6198.351 8.3148.2908.279年份匯率8.2788.2798.2778.2778.2778.09228.19177.97357.52156.93856.836.6156. 38516.298

㈧ 求兌換類小說:

以下都是我看過的小說
斗破蒼穹
異世邪君
中華高手在異世
異世之魔武流氓
異界之復制專家
重生之竄神、
傲劍凌雲
唯我獨尊
異界之絕色鋒芒
異界之極品奶爸
極牛鬼才在異界
異界軒轅
異界重生之血族狂法師、
異世之王者無雙、
天下無雙、
完美防禦、
刺客魔傳
異世之暗黑全職者、
魔獸領主、
魔獸劍聖異界縱橫、
巨龍戰記、
九幽龍戒、
怪物召喚師、
大魔王、
穿越之異界君臨天下、
混亂戰神、
凌駕異界、
異界之暗黑召喚師、
惡魔法則、
狂亂逆天
星穹君王
異界之無上仙威
叱吒風雲
異世豆兵
凌駕永恆
蓮花寶鑒
法師路
神墓
海王祭
獸血沸騰
吞噬異界
異界之光腦威龍 數字人生 縱橫的
無限天災 逐浪的
異界超級無限兌換流 可兌換人
無敵兌換 可兌換人
重生之我能升級 兌換狂人
末世異形 英雄無敵大軍在異界
召喚悍妞 異界之隨機召喚
少女契約之書
重生攜帶游戲空間
異世之蟲族無敵 練級狂人在異界
魔獸劍聖異界縱橫(這個算吧) 召喚之游戲
極限兌換 末世之兌換高手 末世之死靈法師
倒計時2012(像無限流吧)
盤龍之無限升級(很YY) 無限之召喚筆記(不算無限流)
無限兌換(失望的蘿卜) 異界之兌換成聖(賤聖VS奸神) 超級兌換(火山飛狐) 兌換器修仙(輕舞流芒) 動漫物品兌換中心(曉月獨舞) 動漫兌換器(小文輝) 超級兌換漫畫系統(滄海巫山01)
帶著兌換創修真(容忍) 異界超級無限兌換流(一氣初判) 文字兌換器(腦力民工) 諸神之信仰兌換(幽雲殺破狼)
唯一戰勝國 九幽龍戒 異世大話 末世超級物品商店 極限兌換空間 無敵升級
星戒 一等位面商人 紅頂位面商人 位面官商
異世之暗黑全職者 貌似高手在異界 魔獸劍聖異界縱橫 魔獸多塔之異世起風雲
修改三國 天命法神 異界代碼 穿越之無敵兌換 暗黑之小強 異世大話 重生攜帶游戲空間 至尊西遊 召喚夢三國 暗黑破壞神之毀滅 暗黑之野蠻神座 練級狂人在異界 英雄無敵之新勢力崛起 穿越暗黑破壞神
異世之蟲族無敵 異界之死靈法師 帶著城市到異界 地獄召喚 異界聖騎士
異界之游戲高手
網游之重生法神 英雄無敵之十二翼天使 全球論劍 網游之重現神話 純陽仙境 神鬼劍士 琥珀之劍 網游之無人可擋 網游之重生最強 重生的傳奇人生 重生之法神傳說 重生之箭傷 重生魔獸之星域獵神 網游之天狗吞日 重生之召喚無敵 網游之橫行大唐 重生之城市攻略 重生之狙擊手 重生之再回魔獸 重生之惡魔獵人 異世之惡魔獵手 我的帆我的船 重生之劍行天下 傳奇小小法師 重生之游戲全才 重生之三國爭霸 重生攜帶游戲空間 重生之盾御蒼穹 超時空亂斗 網游之刺客皇帝 網游之賊行天下 轉生劍俠 網游之刺客 重生之狙擊手(寫得很好看,男主我很喜歡,已完結,就是結局很倉促,對此我很怨念……)

重生之狩獵星辰(寫得還可以,應該完結了吧……望天)

重生之十二翼天使(貌似寫得不錯,不過我沒看過)

網游之重生盜賊(應該……還可以吧……沒看過)

網游之重生最強(還可以吧……沒看過)

重生之惡魔獵人(沒看過……) 重生之賊行天下(發飆的蝸牛寫的,簡介的第一句話我超喜歡的【孤寂的行者, 追逐陰影的腳步,這是盜賊的贊歌。】寫得很好,很霸氣,讓人熱血沸騰)

重生之盾御蒼穹(很好看!裡面有異能,男主因為念力不夠,進不了心愛的游戲《蒼穹》,但男主運用外部的一切條件來了解《蒼穹》,整整20年都沒有放棄,直到男主回到20年前《蒼穹》開服前,男主發現自己的念力值已經足夠進入《蒼穹》後,男主就此開啟了關於一個帝國堡壘與一個傭兵團的傳奇……多說一句:本書已完結……)

網游之重生法神(就是說男主重生回11年前,進入游戲網羅各路高手建立一個大公會,還有復仇之類的故事,還不錯)
重生聖尊(得到個東西 ,我也忘什麼東西了。 可以上別的小說里 可以兌換東西 需要能量點 叫雷劈也可以得到能量點)
重生之賊行天下,網游之縱橫天下
網游之盜版神話
網游之英雄崛起
網游之王者平凡
網游之雙劍傳說
網游之召喚天下
網游之惡魔獵人
網游之修羅傳說
網游之寫輪眼傳說
網游之職業玩家
網游之風塵江湖
網游之一槍爆頭
網金幻想曲
網金狂想曲網游之未日審判
魔導之魂
網游-天之烈炎
網游幻夢
網游之奪寶專家
網游之逐夢天下
礦工傳奇
高手寂寞
龍傲天下
網游之再生勇士
網游之中華英雄
神界 朋友的酒
網游之遠古戰士
逍遙九天(原名雙龍)
一個人的網游
幸運魔劍士
網游之天下誰與爭鋒
網游之藍色命運
冰龍傳說
網游—風流浪子逍遙俠
傳說
網游——星空
網游夢幻之路
網游之超魔導世界
快樂網游
網游之諾亞傳說(夢之呤)
網游之在游戲中崛起
在網游中修真的—病毒?
網游之俠義天下
網游-彩虹之我愛盜賊
網游之傲視重生(零下一度)
野狼傳說
倒霉小子闖江湖
網游神州
網游之懶人有懶福
龍翔九洲
網游之真實
網游之聖隱的殺戮
黑貓的詛咒
我的網路情緣
君(新君)
網游之木匠的光輝
網游之幻獸
魔法刻印師
網游之魔獸獵人傳奇
奇幻網游 - 藍藍
網游之天行者 - 老由
網游之游戲生涯 - 壞壞流浪子
我的網游傳說 - 街市混混
網游之亡靈之歌 - 草熙
無極之旅 - 雨水
網游之天妒風流 - 妒風流
鴻蒙至尊傳(完結)、彪悍少主(完結)、無良天仙(連載)、異界之極品奶爸(完結)、異界之老爸最強(完結)、星神震天(完結)《陰陽劫》文 / 白衣寒
不不不-----我既不是傳說中的陰陽師,亦非什麼靈媒之類的;我知識一個很普通的平凡人。全身上下唯一異於常人的便是我的那雙眼;誰也不曾料想到,那雙靈動秀美的眼睛卻正是傳說中可以看見陰陽兩界一切生物的異眼------陰陽眼。
我的這雙眼天生便是如此異於常人。無法抹滅。
若非遇到那個「人」,我的一生恐怕猶如古井中的一潭死水,波瀾不驚。

《無賴邪佛》文 / 如日中天_
一個無賴和尚,身在佛門修行三年有載,卻是佛法低微,受到所有人的歧視。某日下山尋找法器巧遇一被法術封印的刁蠻傾城美人,從此奇遇不斷。
一顆醜陋的佛珠,一個額頭上有火雲符號的人,引的各方大仙上佛,牛鬼蛇神竟相登場.
通靈搜寶,遠古搜神,最豪華的仙佛混戰即將拉開帷幕,看無賴和尚怎樣如魚得水般混跡於眾高手之中,穿梭世間繁華生活之內……
你看見過神仙是無賴流氓騙子,你看見過神仙小氣摳門無恥?
既然正義暫時壓不住邪惡,就讓邪惡以毒攻毒?看一個殺人搶劫,背後偷襲,偷盜搶騙的主角怎麼樣玩弄仙、魔、人、佛、邪的吧!如日中天另類仙俠小說敬請你的觀賞……

《愛上玄武》文 / 周夢
玄武紀元
千年不過是個咒語
倜儻才是君子的本色
冰雪晶瑩的心
每日每夜微笑中輪回
煙花彌漫里是誰
高懸天際的是誰
憐看世人的是誰
黑暗中歌唱的又是誰 異界之極品奶爸》
流氓天尊
異界大賢者
異界加工師
《斬風》男主本來就很強,穿越後更強

異世之惡魔降臨
召出了一個火球就是魔法師,
召出了一條火龍就是魔導師,那召出無數的火龍呢?
修煉了逆天魔決的葉天,在渡劫時被滅神紫雷給轟至了天元大陸。
在魔界的時候,葉天是魔界至尊,無數魔界修魔者心中的惡魔。
而重生在異界之後,葉天......還是惡魔。
禁咒魔法算什麼,葉天有逆天魔決在手。
神聖騎士算什麼,葉天的魔體就是他們的噩夢。
魔獸算什麼,對於魔界至尊來說,魔獸只是幾頭爬行動物而已。

光之子 魔法校園

終極道 魔法校園

魔獸劍聖異界縱橫,主角把網游的技能帶到異界,8倍攻擊跨級殺敵,劍刃風暴比禁咒強10倍

大羅金仙異界銷魂 主角穿越到異世就無敵,神斗氣有仙氣牛嗎,魔法本人是全系魔法師,美女多多400多章了

風流大法師

大羅金仙異界銷魂
異界之仙武者傳奇
異界之古武聖皇
張三豐異界游
武林高手在異界
仙術魔法
邪神傳說
異人傲世錄
武當傳人在異界
張三豐異界游
嗜靈僵屍異界游
異界之風流大法師
無賴金仙
大羅金仙異界銷魂龍梟。
重生成神。
傲世重生。
強盜傳說。
超級窮人。
紈跨子弟。
至尊無賴。
不滅傳說。
都市天龍。
都市狂龍。
極品戰神。
不死不滅。
龍騰宇內。
極品處男。
風臨異世。
異界法神。
仙界修仙。
都市狂龍。
封天印地。
異界龍逍遙。
重生追美記。
大話秦始皇。
無敵幸運星。
修真者玩轉網游。
異界之極品奶爸。
重生之混蛋王爺。
混在大唐之我是羅成。
唐僧新傳之我是唐僧重生之竄神、中華高手在異世、異界重生之血族狂法師、異世之魔武流氓、異世之王者無雙、天下無雙、完美防禦、刺客魔傳 異世之暗黑全職者、魔獸領主、魔獸劍聖異界縱橫、巨龍戰記、九幽龍戒、怪物召喚師、大魔王、穿越之異界君臨天下、傲劍凌雲、混亂戰神、凌駕異界、異界之暗黑召喚師、惡魔法則、這些都是異界穿越、完本。長篇、小說異界之魔物流氓,異界流氓天尊,異界魅影逍遙,異世邪君,斗破蒼穹,斗羅大陸,異界之毀滅之劍,傲劍凌雲,凌天傳說,不死不滅,異界全職業大師,異界獸醫,蓮花寶鑒,酒神,異界龍魂,惡魔法則,大魔王,異界超級鬼兵,神墓,異世起風雲。(這些都挺好的)
界我是創始神 風流創世神 張三豐異界游 TXT全集
· 九陽至尊 TXT全集
· 冰火魔廚 TXT全集
· 紫川 TXT全集
· 空速星痕 TXT全集
· 魔獸領主 TXT全集
· 飛升之後 TXT
· 超級農民 TXT
· 界王 TXT全集
· 死神降世 TXT全集
· 異世龍吟 TXT全集
· 血指環 TXT全集
· 異界之光腦威龍 TXT全集
· 異界易筋經 TXT全集
· 龍蛇演義 TXT
· 獸血沸騰 TXT全集
· 褻瀆 TXT全集:**<風臨異世〉:-----
作者:藍領笑笑生
小說關鍵字: 凌風,雪情 (完本)

總點擊:6820763
寫作進程:已完成
完成字數:1761411
<流氓天尊>:-----
小說作者:瘋狂之心
小說類別:奇幻修真 總點擊:5340638 總字數:1356665 更新:2009年01月09日
一個不一樣的少年,在追求天道的過程中,發生的不一樣的事。
總點擊:5340638
總字數:2356665
<流氓劍客在異界> : (完本)

<重生成神>:
小說作者:咸魚翻身
小說關鍵字: 歐陽 (完本)
話說一個普通的學生機緣巧合得道了一枚修妖金諫,從此他NB啦……
總點擊:5778498
寫作進程:完成
完成字數:1823089
<龍騰宇內>:

天劍仙異界縱橫、異世龍逍遙、天下無敵、神之無敵、金庸世界裡的道士、再生仙人橫掃異界
網路俠客行*****
超級處男
網游之文化******
獨闖天涯******
高手寂寞******
戰魂
網游之俠義天下
終極地獄--好書*****
數據俠客行
超級玩家
網游之獨霸天下
古劍太初*****
夢醉江湖
網游之金庸群俠傳
網游之幻滅江湖
網游之傲視金庸
談笑江湖*******
覆雨劍
網游之爭鋒時刻
網游之行走江湖
網游之風塵江湖***
太虛神話******
網游武俠
門派江湖******
刀劍網行*****
不一樣的江湖
網游之幻夢天下
天下之弱者的反擊
非一般江湖**
網游之漫漫江湖路*
網游之天下第一**
網游之逍遙神傳
網游之極度狂人
網游之鏢局**
網游之金庸奇俠傳*
江湖的傳說
網游之太古初劍**
逆天鋒
網游之幻夢天下
猛龍過江***
網游之書生傳奇**
蘭帝魅晨系列之飲----高手寂寞的作者啊
蜀山****
網游之天妒風流
倒霉小子闖江湖
逍遙劍神
網游之爭鋒時刻
霸王怒
傳說之網游
網游江湖再會*
華山論劍之模擬門派
網游之廢物
網游之金庸奇俠傳---
好累啊!!!好了就這些吧,你要看幾年
好了,上述都是以金、梁、古、溫、黃為背景的武俠網游,本人都看過,要是有一本弱智,你只管罵我,強烈推薦《網路俠客行》,你看過就算了,這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本網游小說,而且最近和作者取得了聯系!!!!!!絕非復制----
網游之流氓大佬
網金群俠
影劍
網游之金庸
游之金庸奇俠傳
網游之鷹爪王
網游之風塵江湖
網游之金庸群俠傳
金庸群俠傳
網游之文化
網游之金庸奇俠傳
超級玩家
網游之笑傲江湖
數據俠客行
非一般江湖
網游之傲視金庸
網游之俠義天下
網游之快意江湖
網游之網金幻想曲
極品處男
數據俠客行
網游之俠義天下
高手寂寞》:金庸小說型,以武俠背景為主。
《網游之古劍太初》#:也是武俠,個人認為還可以,只是在看的過程中,老是感覺缺少一些東西,但是卻不影響本文,值得一看。
《獨闖天涯》#:。
《終極地獄》:個人認為還可以~裡面有個啤酒家族比較正義,主角好像是什麼豬腰子的吧,記不太清楚了~
《網游之笑傲江湖 》:武俠背景,藝出武當,還不錯,有點搞笑。
《網游之天下第一》#:不是武俠背景 但是現實中是有古武家族的,主角為夜風,和一個妹妹相依為命,個人感覺不錯,絕非種馬。
《網游之殺手童話》#:絕對經典 主人公「黑」是中國特種部隊退役成員,在游戲中被自己心愛的女人欺騙,走上復仇之路。如果說這本書是種馬的話,我估計再也找不到第二個非種馬的小說了,總之經典之作。
《網游之文化》#:經典網游小說,以武俠背景為主題,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在起點中文網上面有較高的點擊率。
《網游之逍遙神傳》@:不敢打#號,但是此書對我來說還算的上經典就給個@號吧,雖然不是種馬,但是主角太過BT,算的上是一個YY小說 但是確實不錯,如果LZ想換個胃口 倒是推薦你看下。
《網游之箭定天下》#:也是比較PL的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弓箭手,本文寫的狠不錯,也不是種馬小說。我推薦下
《網游之亡命天涯》#:主人公為殺人犯,因幫國家做試驗所以活了下來,個人感覺還不錯,擔不是武俠背景。
《網游之夢幻現實》#:這本小說我不說相信也有許多人看過了,主人公是個撿破爛的 撿到一個游戲頭盔所以才玩的一個游戲,由於被電擊所以超人一等,個人認為還不錯。
《網游之金庸群俠傳》:這個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個武俠為背景的小說了,個人認為還可以,但是我看許多人都看,所以推薦給你看看 何不何胃口。
《網游之再生勇士》:兩個字「經典」。主人公是個植物人,但是由於他是原來游戲的第一高手,所以他有倖免費得到一個游戲頭盔,在游戲中找回自我。
《風流浪子逍遙俠》#:還不錯,雖然不是種馬,但是有點YY,閑著無聊可以看下這個主教是怎麼從失敗走向成功而獨步天下的。(1人守城)
《蜀山》##:是我看過少有的經典之作,第一次見,作者以修真為游戲背景,堪稱經典。文中搞笑,稀奇,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介紹 總之介紹,個人認為不看猛龍也葯看蜀山。
《網游之魔法正途》#:本文前半部好看,後面有點偏向科幻了,和外星人打。但是卻不是種馬,也是經典,前列推薦。
《網游之極度狂人》#:不知道該怎麼說這本小說,因為裡面不像小說 倒像故事,背景有點偏像現實。是一部講兄弟情深的書,幫名「不落黃旗」真的狠N,而且搞笑。強烈推薦,不下於零的小說。《血族傳說》也可以。
踏破虛空
星戒 穿越之無敵兌換 超級掌櫃 戒指也瘋狂 無敵兌換 召喚之游戲 聖獄 夢幻系統

㈨ 請各位經濟學高手幫忙

次貸危機http://ke..com/view/1092871.html?wtp=tt

孫立堅:走為上計--中國應對次貸危機的明智策略

中國境內的學者和經濟學家近期針對以上問題討論熱烈,其中最被關注的是:高度外向、依賴進出口貿易的中國,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是否能「獨善其身」?

美國次貸危機徹底震碎了華爾街神話,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兩家投資銀先後倒下,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美國國際集團(AIG)等房地產和保險巨頭則需美國國會大手筆斥資拯救,在美國經濟被金融危機搞到奄奄一息的時刻,世界目光紛紛轉向經濟仍然茁壯增長的中國:金融危機會把中國拖下水嗎?

中國境內的學者和經濟學家近期針對以上問題討論熱烈,其中最被關注的是:高度外向、依賴進出口貿易的中國,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是否能「獨善其身」?

學者:刺激內需是關鍵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在近期發表的兩篇評論中強調,中國有條件爭取到「獨善其身」,「我們無須重復令全世界都羨慕的老生常談——中國擁有巨大的內需潛力。大算盤不難打:只要國內需求有較大的擴展,這些年來為外需服務的龐大製造業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轉向對內,中國經濟不但可能持續高速增長,而且也許對全球經濟『過冬』也不無小補。」

周其仁認為,到了最後,困難只有一個:究竟怎樣才能把中國的內需潛力釋放出來?

他說,中國目前所謂內需不足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分配問題。「收入分配問題涉及的不僅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關系,更主要的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居民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不到一半,這個比例實在太低。」

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訪問時也提出同樣的論點,他說,多年來,中國消費率持續走低,刺激消費的政策一直難以真正奏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政府佔有的收入比重過高。

中國的稅收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今年預算收入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人民幣1元約兌0.2新元),佔GDP的21%,是20世紀90年代最低水平的兩倍。國有企業利潤也可能達到GDP的6%,還有大量預算外收入。總體而言,中國政府「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財富,或者是國民生產凈值(GDP減去資本貶值)的40%。

謝國忠說:「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明顯地轉向政府這邊。降低政府在經濟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

讓居民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更高比例、讓他們掌控更多財富就能刺激內需?中國網民對這個問題的討論熱烈,據記者的觀察,越來越多中國人擁有過去的「日本人思維」,給他們更多錢,他們會儲蓄大部分,對內需的影響不大。這主要是因為前景不明朗、對前途沒有信心,大家都有未雨綢繆的心理。

一名網民在滕訊網論壇中說:「如果一個國家不能保障一個公民的未來(教育、醫療、養老、就業),那這個國家不可能有內需,因為錢都要儲蓄起來,預防這些問題。中國的內需?你能先分析一下中國的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么?」

周其仁在其評論中強調,通貨膨脹和景氣收縮固然受全球趨勢的影響,但並不意味每個國家只能被動跟隨、無所作為。

他說:「以通脹為例,全球通脹抬頭是事實,國際高油價高糧價的沖擊也是事實,但在同樣的全球環境里,各國通脹率從辛巴威的百分之幾百到日本的百分之二,大有差別。這說明各個國家還是可以通過主動的政策選擇,在全球趨勢的影響下有所作為、趨利避害的。」

另一方面,周其仁也認為,中國不是1988年的日本,中國的製造業產能龐大,面對國際市場升級空間廣闊,轉向為內需服務同樣潛力巨大。此外,中國服務業還在初級階段,國人收入增加,時間成本增加,對「方便」的需求方興未艾,這些都是服務業的機會。

他還說:「中國在能源方面也有潛力。油價高,最不應該被嚇倒的是中國,因為中國能源消費中的70%是煤。中國還有糧食生產的潛力與機會。中國還有很多土地沒有經營好,原因之一就是糧價不夠高。將國際上的高糧價適當傳導給中國農民,增產潛力不會小。」

財政政策對經濟應該「托一把」

《21世紀經濟報道》上星期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中國仍存在相當程度的金融管制,是否能因此而在這場金融危機之中獨善其身?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接受該報訪問時說:「災難的傳導不會只通過金融層面,我們不能認為人民幣不國際化、資本市場沒有開放,中國就可以避過這場危機的影響。危機可以從貿易層面傳導進來。我們這些年的高增長很大程度是靠外貿和外需,外需增長快,帶動了一大批外向型產業的投資增長。」

中國金融協會副會長、中國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日前在「新浪」舉辦的一個論壇上則說:「前一段由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形勢好,金融的國際參與度還不夠高,所以從目前時點來看影響還不算大,但不可大意。」

唐雙寧說:「現在經濟已經全球化,金融已經沒有國界,加入世貿以後中國經濟與世界融為一體。」他特別表示對於經濟危機的思考以及防範措施應該提前著手進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已經出台了《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央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各部委應加強金融風險監測和評估,提高金融風險預警能力,切實防範系統性風險,但這些只是通過協調機制同其他經濟部門進行合作。

中國人民銀行培訓學院院長王自力說:「事實上,要真正達到管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保障國家經濟主導權的目的,可能還需要改變金融分業監管的局面。統一把預防、阻擊熱錢進入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在充分掌握金融信息的前提下,對頻繁進出中國金融市場的熱錢保持高度的警惕,建立高效能的預警機制,密切監控熱錢流入,規范外匯資金流入和結匯管理,重點查處違法違規資金流入,並加強國際合作以防範國際短期資本對我國經濟金融安全可能帶來的沖擊。」

王自力也說:「當前,中國政府不僅要關注證券市場和樓價下跌對宏觀經濟面的影響,而且需要關注不斷變幻的國際經濟環境,及時進行調整。只要應對正確,國內市場就不會大亂,更不會真實衰退。」

謝國忠則認為,經濟發展不能單靠股市、樓市支撐,中國接下來的路一定是要提高經濟效率,改革是唯一出路。

謝國忠預測,美國經濟見底並恢復估計要四五年。中國不能希望靠美國經濟復甦把自己拉上來,而必須要另外殺出一條血路來,而「殺出血路」的利器,就是提升中國經濟效率。他認為,「改革是唯一出路」。

他表示,從短期來看,兩方面的政策很重要。從穩定需求來看,財政政策對經濟應該「托一把」。考慮到出口企業和地產開發商的資產流動性問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越來越明顯,一些財政刺激措施可以做「軟著陸」的保障,例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鐵路網修建等,來緩沖下行風險,對經濟長期發展也有好處。同時,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解決他們的償債能力問題。

「接下來(中長期)就應該找到經濟低效率的地方並加以改變。(中國)在財政收支、金融資本政策控制、價格體系政府控制中存在著相當多低效率的地方。提高效率,中國經濟就可以上一個新台階。」

擴大內需先刺激內需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所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其實就體現於大批中小企業的相繼倒閉。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說,中國的宏觀調控措施令中小企業承受很大的壓力,包括推高其融資成本,使它們紛紛轉向地下錢庄借錢,從而負債累累。另外,原材料價格的飆升也讓它們雪上加霜。

不過,次貸危機使美國人束緊腰帶,大大削減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這才是對中國中小企業所造成的「最關鍵的影響」。「不少中小企業都屬於出口型,美國是重要的出口市場,東西(產品)賣不到美國去了,就面對不得不轉型的問題。」

以出口為導向經濟模式行不通了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有6萬7000家中小企業倒閉、超過2000萬工人被解僱,說明了過去壓低產品價格、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加上美國可能在增加出口量以調整貿易赤字的前提下,要求中國開放其市場,中國企業不但得擴大內需,還要提高競爭能力。提高技術、品牌管理力度和轉入服務業,也就成為中小企業繼續生存的先決條件。

然而,廣大的中國民眾重儲蓄,或寧可放手一搏,投資股票以「錢生錢」。在這樣的背景下,刺激內需、帶動人們消費談何容易?

對此,孫立堅說,首先必須認清人們不願消費的原因。「老百姓後顧之憂太多,不管是住房、醫療、孩子教育還是養老,未來要用到錢的機會太多了,就把錢儲蓄起來或進行投資。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此外,要刺激內需還得確保產品質量,否則中國人都不買「中國製造」,「錢還是流入其他國家」。孫立堅強調:「政府要兩手抓,既確保企業能把東西賣出去,也要使老百姓願意買。」

開展離岸業務 以降低投資美市場風險

孫立堅認為,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對其外匯資產管理也帶來挑戰。他解釋,中國自1978年開放以來,出口勢頭猛,累積了大量外匯儲備,現在因美元貶值而蒙受損失。

「我們把產品價格壓低,出口到美國去,賺了美元又讓美國人去管理,可是他們卻管得很糟。那麼,我們是否能自己管理美元呢?」

孫立堅指出,中國擁有近1萬8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加上不少其他亞洲國家也有美元儲備,預計全世界的美元有三分之二在亞洲國家手裡。「大家都在問:美元可以投資到哪裡去呢?是否能把美元拿到亞洲進行管理呢?」

他因此建議開展離岸業務,使中國投資機構能投資在發美元債券、有潛能的亞洲企業,以降低直接到美國市場投資的「政治風險」。

事實上,由於諸如中投公司等中國投資機構仍是國有企業,走出去時經常受到投資國懷疑,並面對較高的壁壘阻擋,以致如孫立堅所說的「無法徹底實現海外投資的戰略和預期目標」。

他因此希望美國能在中國注資方面「解放思路」,不要對中國國有企業有戒心,以致經濟舉措蒙上濃濃的政治色彩。

㈩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6.9市場快速反應

周四(11月24)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9085元,較上日下調181點,中間價調降0.26%,為2008年6月來首次突破6.9元。雖然人民幣在周二(11月22日) 一度終結此前的十二連跌,但近兩日人民幣疲弱走勢仍在繼續,直逼7.00元大關。
匯通網整理數據顯示,11月4日至11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遭遇12連跌,累計貶值1494個基點,貶值幅度達2.21%。匯通網援引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貶值壓力還需要繼續釋放,未來對人民幣貶值的控制會轉變為對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控制。
另一方面,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今日也出現大幅下挫,早盤跌破6.96元關口,再度刷新紀錄低位至6.9650元,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破6.92元關口,再創八年半新低。

閱讀全文

與匯率風暴txt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
杠桿系數說法 瀏覽:699
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467
微金所是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97
錸本股票 瀏覽:499
pp基金官方理財下載 瀏覽:514
薩斯病毒股票 瀏覽:9
高杠桿之殤華為員工落淚事件 瀏覽:712
房貸金融服務費合不合法 瀏覽:5
11月鋼管價格會回落嗎 瀏覽:18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