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融資效應的杠桿融資(LEVERAGED LOANS)效應概述
杠桿收購融資較之傳統的企業融資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是籌資企業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資金便可以獲得較大金額的銀行貸款以用於收購目標企業,即杠桿收購融資的財務杠桿比率非常高,十分適合資金不足又急於擴大生產規模的企業進行融資;二是以杠桿融資方式進行企業兼並、改組,有助於促進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行企業兼並、改組,是迅速淘汰經營不良、效益低下的企業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效益好的企業通過收購、兼並其他企業能壯大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三是對於銀行而言,由於有擬收購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貸款的安全性有較大的保障,銀行樂意提供這種貸款;四是籌資企業利用杠桿收購融資有時還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這種收益主要來源於所收購企業的資產增值,因為在收購活動中,為使交易成功,被收購企業資產的出售價格一般都低於資產的實際價值;五是杠桿收購由於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參股,因而可以充分調動參股者的積極性,提高投資者的收益能力。
Ⅱ 什麼叫杠桿融資
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並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在一般情況下,借入資金占收購資金總額的70%-80%,其餘部分為自有資金,通過財務杠桿效應便可成功的收購企業或其部分股權。通過杠桿收購方式重新組建後的公司總負債率為85%以上,且負債中主要成分為銀行的借貸資金。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日益朝著集約化、大型化的方向發展,生產的規模性已成為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重要條件之一。對企業而言,採用杠桿收購這種先進的融資策略,不僅能迅速的籌措到資金,而且收購一家企業要比新建一家企業來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廣義貨幣與狹義貨幣
所謂廣義貨幣,它既包括那些流動性的現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動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貨幣 國際上大致的劃分是: 通 貨 (M0)=銀行體系外的紙幣或鑄幣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Ⅲ 怎樣利用融資融券放大盈利杠桿效應
自有資金買入加融資買入就行了。
Ⅳ 你如何理解負債融資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負債融資成本是利息,你拿這個錢賺得多於利息的部分就是負債獲利,財務杠桿就此產生。
由於企業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利潤率上升。而若是企業投資利潤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息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負效應帶來的損失。
簡而言之,如果借錢成本低於借款所創新的收益就是財務杠桿正效應;反之則為負效應。
供參考。
Ⅳ 杠桿收益和融資風險的關系
假設有A、B兩個投資者,他們分別以保證金方式和實盤方式,按歐元:美元=0.653的價位買入100萬美元。由於A採用的是外匯保證金 交易方式,其本金就需要6500歐元(假設保證金比例為1%)。
B採取的是實盤交易模式,那麼其就需要65萬歐元。由於賣出時的匯率為歐元:美元=0.648,因此A、B兩個投資者 可以獲利:
A:100×(0.653-0.648)=5000歐元。
B:100×(0.653-0.648)=5000歐元。
相反如果賣出時候的匯率變為了歐元:美元=0.668,那麼他們的損失分別為:
A:100×(0.668-0.653)=1.5萬歐元>6500歐元,損失為6500歐元。
B:100×(0.668-0.653)=1.5萬歐元。
(5)融資杠桿效益擴展閱讀:
權證杠桿效應
權證的杠桿效應是由權證產品特性所決定的。
假設標的股票2013年價格為10元,標的股票認股權證執行價格為12元,認股權證市價(假設權證兌換比例為1:1)為0.5元。投資者如果購買一張認股權證,相當於用0.5元的代價來投資12元的標的股票,如果今後標的股票上漲到15元,則其報酬率(不考慮交易成本)為:
投資認股權證報酬率=(15-12-0.5)/0.5=500%
若投資者直接投資標的股票,則其報酬率=(15-10)/10=50%
由於權證具有杠桿效應,如果投資人對標的資產後市走勢判斷正確,則權證投資回報率往往會遠高於標的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反之,則權證投資將血本無歸。
當然,投資者如果將原本買入標的資產的數量,改為以買入標的資產認購權證的方式買入同樣的數量,其餘部分則以現金方式持有,則風險是較小的,因為投資者最大損失是並不太高的權利金。
Ⅵ 杠桿融資效應的介紹
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並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在一般情況下,借入資金占收購資金總額的70%-80%,其餘部分為自有資金,通過財務杠桿效應便可成功的收購企業或其部分股權。通過杠桿收購方式重新組建後的公司總負債率為85%以上,且負債中主要成分為銀行的借貸資金。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日益朝著集約化、大型化的方向發展,生產的規模性已成為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重要條件之一。對企業而言,採用杠桿收購這種先進的融資策略,不僅能迅速的籌措到資金,而且收購一家企業要比新建一家企業來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Ⅶ 什麼是杠桿效應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的概述:
杠桿效應名片: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1.定義
財務管理中存在著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杠桿效應,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
2.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的形式
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
Ⅷ 固定的融資成本存在,是否都會產生杠桿效應,兩者產生的杠桿效應有何差異
財務杠桿效來應是由源於固定性資本成本(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於特定固定支出或費用,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它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1):只要存在固定資本成本,每股收益的變動率就會大於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就存在財務杠桿效應。(2):不同的息稅前利潤水平具有不同的財務杠桿程度(息稅前利潤水平越高,財務杠桿程度越低)——用財務杠桿系數(DFL)衡量。</ol>
Ⅸ 你如何理解負債融資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你好,負債融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集資金的必然選擇。但是這種籌資方式,在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一般認為,企業只有在最佳的資本結構下,才會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本文從財務的角度出發,對負債融資的正負效應進行分析,以期對企業最佳資本結構的確定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