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判斷是經濟手段還是行政手段
經濟手段是國家為了實現經濟政策目標所採取的方法,它包括發展經濟的工具和方法兩個方面。最高層次的經濟手段可以劃分為:財政手段、金融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經濟法制手段和制度約束。
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行政手段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比如工商局的檢查,稅務的查稅,政府的命令等等。
所以,跟經濟相關的一般都是經濟手段。有國家直接干預的就是行政手段。
你說的這個明顯是經濟手段。
② 如何區分法律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
第一,含義不同。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律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行政手段則是國家通過行政機關,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第二,內容不同。經濟手段包括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經濟計劃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國家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的基本依據。經濟政策是指政府指導和影響經濟活動所規定並付諸實施的一切准則和措施,它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匯率政策、稅收政策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經濟立法、經濟執法和法律監督。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標、行政規章制度和條例。
第三,任務不同。經濟手段的任務在於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則主要是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調節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
第四,調控范圍不同。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市場上經濟活動主體的一切經濟活動;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圍和限度內。比如,在生產領域,對一些不符合國家投資結構政策和技術政策要求的產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預;在社會分配領域要側重國民收入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在交換領域,政府要運用行政手段強制人們遵守市場規則,以保證市場公平競爭;在消費領域則著重調節社會消費基金總額,如工資總額,社會集團購買力等,防止消費基金增長過快。
第五,特點不同。經濟手段具有戰略性、宏觀性、指導性和間接性的特點。這表現在它確定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布局,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通過調整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來影響和調節各種經濟活動。法律手段對花穿羔費薏渡割殺公輯經濟主體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嚴格的強制性,對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明確的規定性。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快速和強制性的特點,它的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呈垂直性。行政手段是國家直接向企業下達指令性計劃或規范企業行為的指令,它通過行政系統上下級隸屬關系的強制力量進行。在嚴重通貨膨脹、經濟結構失衡等非常時期,間接的經濟手段難以產生快速強烈的效應,此時動用嚴厲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
第六,執行的主體不同。執行經濟手段的主體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執行法律手段的國家機關有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而行政機關則是執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機關。
第七,地位不同。宏觀調控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第八,發展趨勢不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宏觀調控中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將不斷得到強化,而行政手段則逐步趨向縮減(但不會最終消失)。
《條例》《辦法》《意見》等屬於行政手段。
望您予以採納。
③ 人民幣匯率政策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和手段
人民幣匯率政策手段包括:
確定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干預參照系; 確定適當的人民幣匯率干預機制; 確定適當的人民幣匯率干預力度。 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干預參照系由兩個指標組成:
一是出口換匯成本,即
,式中Re表示出口換匯成本,Pn表示以人民幣表示的出口收購成本加收購費用,Px表示出口外銷價格。它反映某一既定匯率水準下,出口的本市成本和出口商可能得到的收益,可以作為干預匯率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
二是局部均衡匯率,即考慮生產、消費、國際收支、外匯儲備、貿易條件以及關稅等綜合情況,把實際生產與金融交易結合起來,採用局部均衡模型,求出符合客觀經濟條件的局部匯率水平作為干預的目標匯率。
中央銀行選擇適當的干預時機是干預成敗的關鍵。干預時機的確定依賴於兩個因素:
一是受中央銀行干預思想的制約。主動干頂思想是當監測系統的各項指標發出預調信號後,即開始著手籌備調整行動。被動干預思想是當國內外壓力巨大時,被迫進行干預。主動干預思想指導下的干預時機選擇具有較高的成功率。
二是受中央銀行對國內外整體經濟環境變化的觀察和理解的制約。
中央銀行對監測系統中納入的統計指標所顯示的匯率偏離跡象的及時把握和准確理解,有助於干預時機的把握。但有時某些突發因素的變動不能完全從監測系統中反映出來,而這些因素對匯率的影響又可能很大,所以需要中央銀行與國外有關機構保持密切的業務和信息交流,以便為中央銀行正確及時地把握信息和選擇干預匯率的時機。
中央銀行確定適當的干預力度也是人民幣匯率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干預力度要依據四個因素確定:
銀行同業外匯市場的匯率水平與目標匯率的差異; 國內經濟的承受能力和可能受到的沖擊程度; 外匯收支平衡狀況、外匯儲備的充裕程度及向外融資的可能性; 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彈性狀況。 確定干預力度與信息掌握程度有密切關系,在掌握可靠信息的條件下,可減少干預的頻率,不宜再採取小幅頻繁干預的辦法。
④ 什麼是經濟手段,什麼是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1、經濟手段是指政府經濟行政部門按經濟運行規律的要求,來管理下屬經濟組織及其活動的一種方法。從根本上說,是利用各部門其活動的經濟利害關系來制約相互間的活動的行政執行行為。
就以我國的出口貿易為例,當我們的民營企業日趨於國外高額關稅的時候,企業命運危在旦夕,我們國家對外的出口關稅實行補貼制度,保護我們的民營企業,這就屬於經濟手段。
2、法律手段是指行政機關以法律為武器,根據法律活動的規律、程序和特點實施行政管理。即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領域內,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把國家法律、法規實施到具體的行政活動中,以達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
比如國家針對樓市的價格過高從而制定的限購令就是一種法律手段。
再比如訂立的各種合同也是一種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是國家憑借行政權力,通過頒布行政命令,制定政策、措施等形式,對商業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或干預的方式或方法。
行政手段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比如工商局的檢查,稅務的查稅,政府的命令等等。
比如如果發生食鹽短缺,有的地方會出現哄抬物價的現象,我們的行政單位會出面進行必要的懲治。
(4)匯率政策屬於經濟手段擴展閱讀:
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區別:
1、含義不同。
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律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行政手段則是國家通過行政機關,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2、內容不同。
經濟手段包括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經濟計劃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國家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的基本依據。
法律手段是指政府指導和影響經濟活動所規定並付諸實施的一切准則和措施,它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匯率政策、稅收政策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經濟立法、經濟執法和法律監督。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標、行政規章制度和條例。
3、任務不同。
經濟手段的任務在於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則主要是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調節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手段
⑤ 國家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的區別是什麼
1、含義不同
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 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
採取行政命令、指標、指示、規定、查封、扣押、檢查、監督、審批、行政許可等行政措施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2、特點不同
經濟手段一般是間接調節, 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
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溫和性、引導性、間接性的特點。
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調節, 並具有強制性、直接性、效果迅速的特點。
法律手段對經濟主體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嚴格的強制性, 對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明確的規定性。
3、調控的內容及側重點不同
經濟手段主要通過國家調整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 來引導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
如通過財政、稅收、利率、貸款、貨幣發行、國債、國家的宏觀經濟計劃等手段, 主要側重於解決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
行政手段主要通過國家行政的強制力量, 來規范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
如通過行政系統及其所屬職能部門下達行政命令、指標、指示、規定等手段,主要側重於解決市場秩序問題, 如對假冒偽劣的處罰,
對偷稅行為的行政制裁等等。
法律手段, 一方面通過經濟立法, 規范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 調整社會經濟關系; 另一方面, 國家通過經濟司法活動,
保證各項經濟政策的執行,
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4、執行的主體不同
執行經濟手段的主體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執行法律手段的國家機關有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而行政機關則是執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機關。
5、地位不同
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 國家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只是輔助手段, 不能片面地強調和過多地運用。
(5)匯率政策屬於經濟手段擴展閱讀
宏觀調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亦稱國家干預,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管理,是一個國家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它是國家在經濟運行中,為了促進市場發育、規范市場運行,對社會經濟總體的調節與控制。
宏觀調控的過程是國家依據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實現宏觀(總量)平衡,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而對貨幣收支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外匯收支總量和主要物資供求的調節與控制。運用調節手段和調節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微觀經濟運行提供良性的宏觀環境,使市場經濟得到正常運行和均衡發展的過程。
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表現為:國家利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信息導向、規劃引導和必要的行政干預,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發揮調控作用。
參考資料
網路-宏觀調控
⑥ 如何正確區分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
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職能的有效手段,它們各有所長、各具特色,又互相聯系、相互補充,與法律手段共同構成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有效地保證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但學生在學習這一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將「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相混淆的現象;在具體解題應用實踐中,更分辨不清二者的區別。為此本文特做以下分析,以幫助學生區分經濟手段和行政。 1、 二者的內涵不同 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它的實施主要是通過制定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引起經濟活動主體的利益關系變動來完成的。 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它的實施主要是國家憑借政權的力量,通過行政系統、行政層次及行政區域中的一些主管單位極其所屬職能部門進行調節來完成的,這種調節是通過縱向性的逐級下達而實現的。 2、 二者的外延不同 經濟手段包括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匯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產品購銷政策等;經濟計劃在我國包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計劃、五年規劃、年度規劃等。政府制定了經濟計劃以後,便可以選擇相應的經濟參數來具體實施經濟政策。在現實生活中經濟參數是和商品、貨幣、價值范疇相聯系的,如價格、稅率、利率、匯率,等等。 3、 二者的地位不同 經濟手段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它是獨立的利益主體,是受價值規律的支配的。如果要使企業實現國家的計劃目標,就只能採取物質利益誘導的調節方式,使企業的行為和國家的計劃目標相一致。經濟手段體現了物質利益的性質,它的調節既可以使企業的活動納入國家目標的范圍,又可以不失企業作為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地位。因此,經濟手段是市場經濟中比較理想的宏觀調控手段,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手段為主。 行政手段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補充。由於經濟手段的調節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法律手段有時又難以對經濟活動進行靈活的調節,當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都不能有效的調節經濟活動時,就需要適當的行政手段進行調節。例如,2003年初抗「非典」時期,國家為防止不法商人、企業借防「非典」之名哄抬白醋、板蘭根、口罩等物品、商品的價格,就運用了行政手段,實行限價銷售。但這些都是短期的非常規手段,一旦形勢好轉就要放棄。因此,行政手段不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地使用,否則就會偏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過軌道。 4、 二者的特點不同 通過經濟手段進行調節具有靈活性、間接性、滯後性的特點。經濟手段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利率、匯率等經濟杠桿,不同經濟杠桿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靈活運用。經濟手段一般不是直接作用於經濟活動主體,而是通過物質利益誘導的方式間接地對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因此,其調節一般是間接調節。正是由於這樣,經濟調節效果不能很快體現出來,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體現出來。例如,我國對居民個人儲蓄存款徵收利息說,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鼓勵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但其結果不可能在這一政策公布之日起就顯現出來。 與經濟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點:A強制性。由於行政手段是通過國家政權的力量實現調節意圖的,國家調節經濟的指示、命令、規定一經發布,所有的經濟活動主體就必須執行,不能自由選擇。B直接性。運用行政手段可以直接作用於調節對象,這不象經濟手段要通過一系列經濟機制才能作用於調節對象。C快速性。由於行政手段直接作用於調節對象,因此,它可以比較快地達到預定的目標效果。 5 二者的作用不同 經濟手段最終通過市場機制來起作用。國家通過指定和實施經濟計劃,通過對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制約和引導,可以對經濟發展起重要的調控作用,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行政手段的使用一般不通過市場機制起作用,行政手段是由國家掌握和控制,體現著國家統一意志和行為。只要運用恰當便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為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保證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行創造條件。其次,當市場經濟運行出現意外情況時,國家可以運用行政手段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解決重大經濟問題,以減少經濟動盪可能帶來的損失,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 總之,市場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客觀上要求調節手段的多樣性,「各取所需、各盡其職、各揚所長,」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發揮經濟調控的作用。
⑦ 國家宏觀調控中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有什麼區別,
國家宏觀調控中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的區別是:
第一,含義不同。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而行政手段則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第二,內容不同。經濟手段包括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經濟計劃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國家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的基本依據。經濟政策是指政府指導和影響經濟活動所規定並付諸實施的一切准則和措施,它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匯率政策、稅收政策等。而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標、行政規章制度和條例。
第三,任務不同。經濟手段的任務在於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而行政手段則主要是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調節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
第四,調控范圍不同。經濟手段調節市場上經濟活動主體的一切經濟活動;而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圍和限度內。比如,在生產領域,對一些不符合國家投資結構政策和技術政策要求的產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預;在社會分配領域要側重國民收入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在交換領域,政府要運用行政手段強制人們遵守市場規則,以保證市場公平競爭;在消費領域則著重調節社會消費基金總額,如工資總額,社會集團購買力等,防止消費基金增長過快。
第五,特點不同。經濟手段具有戰略性、宏觀性、指導性和間接性的特點。這表現在它確定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布局,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通過調整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來影響和調節各種經濟活動。而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快速和強制性的特點,它的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呈垂直性。行政手段是國家直接向企業下達指令性計劃或規范企業行為的指令,它通過行政系統上下級隸屬關系的強制力量進行。在嚴重通貨膨脹、經濟結構失衡等非常時期,間接的經濟手段難以產生快速強烈的效應,此時動用嚴厲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
第六,執行的主體不同。執行經濟手段的主體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而行政機關則是執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機關。
第七,地位不同。宏觀調控以經濟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第八,發展趨勢不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宏觀調控中的經濟手段將不斷得到強化,而行政手段則逐步趨向縮減(但不會最終消失)。
(此外,二者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具體表現在:第一,二者的目標、任務相同:保持經濟總量的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第二,兩種手段相互聯系,相互補充,與法律手段共同構成了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的體系,發揮著宏觀調控手段的整體功能。)
⑧ 政治中怎樣區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
一、《條例》、《辦法》、《意見》等字眼屬於行政手段。
宏觀調控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影響;
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
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二、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1)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2)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律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3)行政手段則是國家通過行政機關,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2、內容不同。
(1)經濟手段包括經濟計劃和經濟政策。經濟計劃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國家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的基本依據。
(2)經濟政策是指政府指導和影響經濟活動所規定並付諸實施的一切准則和措施,它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匯率政策、稅收政策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經濟立法、經濟執法和法律監督。
(3)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標、行政規章制度和條例。
3、任務不同。
(1)經濟手段的任務在於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2)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則主要是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調節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
4、調控范圍不同。
(1)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市場上經濟活動主體的一切經濟活動;
(2)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圍和限度內。
比如,在生產領域,對一些不符合國家投資結構政策和技術政策要求的產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預;在社會分配領域要側重國民收入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在交換領域,政府要運用行政手段強制人們遵守市場規則,以保證市場公平競爭;在消費領域則著重調節社會消費基金總額,如工資總額,社會集團購買力等,防止消費基金增長過快。
5、特點不同。
(1)經濟手段具有戰略性、宏觀性、指導性和間接性的特點。這表現在它確定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的布局,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杠桿,通過調整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來影響和調節各種經濟活動。
(2)法律手段對經濟主體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嚴格的強制性,對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明確的規定性。
(3)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快速和強制性的特點,它的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呈垂直性。行政手段是國家直接向企業下達指令性計劃或規范企業行為的指令,它通過行政系統上下級隸屬關系的強制力量進行。在嚴重通貨膨脹、經濟結構失衡等非常時期,間接的經濟手段難以產生快速強烈的效應,此時動用嚴厲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
6、執行的主體不同。
(1)執行經濟手段的主體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2)執行法律手段的國家機關有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3)而行政機關則是執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機關。
7、地位不同。
宏觀調控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8、發展趨勢不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宏觀調控中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將不斷得到強化,而行政手段則逐步趨向縮減(但不會最終消失)。
9、實例區分。
(1)稅收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產品購銷政策、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產業政策等。如:國家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2)法律手段如: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在2000年春節熱銷商品中查獲假冒偽劣「五糧液」「劍南春」酒,承德「露露」「大白兔」奶糖等假冒偽劣商品價值200多萬元.
(3)行政手段如:政府下令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煤窯、小油田等
(8)匯率政策屬於經濟手段擴展閱讀:
1、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通過媒體宣傳,達到調控目的。
2、法律手段: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3、行政手段: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
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
⑨ 怎樣判斷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
經濟手段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包括:①利用貨幣手段:利率的調整,貨幣發行量的調整,存貸款政策的調整。②利用財政、稅收手段:財政支出規模和支出方向的調整,國債的發行,稅目及稅率的調整。③利用價格杠桿:通過對某些商品價格的調整來調節市場供求。
資料拓展: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概念和區別
經濟手段:是指政府經濟行政部門按經濟運行規律的要求,來管理下屬經濟組織及其活動的一種方法。從根本上說,是利用各部門其活動的經濟利害關系來制約相互間的活動的行政執行行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是要通過市場機制引導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使其活動大體上符合整個宏觀經濟發展的目標。
行政手段是國家憑借行政權力,通過頒布行政命令,制定政策、措施等形式,對商業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或干預的方式或方法。
兩者的區別:
地位不同:
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國家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只是輔助手段,不能片面地強調和過多地運用。
2.調控的內容及側重點不同:
經濟手段主要通過國家調整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來引導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側重於解決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行政手段主要通過國家行政的強制力量,來規范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主要側重於解決市場秩序問題,如對假冒偽劣的處罰,對偷稅行為的行政制裁等等。
3.特點不同:
經濟手段一般是間接調節,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溫和性、引導性、間接性的特點;
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調節,並具有強制性、直接性、效果迅速的特點。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手段
網路—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