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制度局限性

匯率制度局限性

發布時間:2021-05-24 05:48:06

『壹』 人民幣匯率制度存在哪些優缺點

現行匯率制度的正面效應分析
匯率制度由之前的固定匯率機制向浮動匯率機制轉變後帶來了一系列正面效應:
1、富有彈性。相比於之前的釘住單一美元的制度現行匯率制度更具彈性且經常波動,一籃子貨幣中貨幣的相互波動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壓力實際上較之原來是下降了,
有利於穩定匯率預期。同時保留了央行對調節匯率的主動權和控制權,有效的規避世界上其他貨幣的匯率變動給人民幣帶來擊由此引發的結構失衡,從而增強了我國應對投機壓力的能力。
2、與國際接軌。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的不斷加快,我國同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也越來越密切。從單一盯住美元到參考一籃子貨幣的變化,更加符合中國經濟國際化、多元化的趨勢,使人民幣匯率制度日趨與國際接軌。
3、對市場反應靈敏。隨著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日益完善、市場作用在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的靈敏反應促進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有利於間接融資企業的發展。
4、有利於以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現行匯率政策推動外需擴張,帶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

三、現行匯率制度的負面效應分析
在看到現行匯率制度的優點的同時,也必須正視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六方面:
1、限制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著名的「三元悖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資本自由流動、
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三者不能同時實現,最多隻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
實現匯率的穩定性目標是我國政府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之一,那麼在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性獨立性兩個目標中,只能「二選一」。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決定了匯率變動不能充分反映外匯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動,而是根據籃子中貨幣之間的匯率來被動調整的,是中央銀行被動干預的結果。
因此,目前的匯率制極大地限制了我國實行貨幣政策的能力,並加劇了宏觀經濟的波動。
2、匯率基本上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匯率的變動可以起到影響一國國際收支的作用,因此它可以作為調節一國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但在我國現行的匯率決定機制下,貨幣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匯率的波動范圍被限制在央行規定的一定幅度之內,從而使得匯率基本上失去了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3、匯率調整缺乏准確依據,且維持成本較高。在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時,這一市場十分狹窄,而且僅限於由經常項目中的貿易項目派生出的外匯供求,但由於信息不對稱中央銀行無法獲取准確定價所需要的完全信息。
此外,維持現行匯率制度增加貨幣政策靈活操作的難度,其總維持成本較高。

4、推遲了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由於在固定匯率制下,政府需要運用宏觀經濟政策保持資本項目基本平衡,那麼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5、弱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現有匯率制度約束了匯率變化的靈活性使人民幣匯率的經濟杠桿功能被弱化,也淡化了交易主體的風險概念。如果人民幣僅是小幅波動,企業通過適當的內部調整就可以應對匯率變化,但未通過運用金融市場工具防範和化解匯率風險,因而,企業缺乏匯率風險意識和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造成了風險的累積而這些風險的累積是引發金融危機的重要隱患。
由於人民幣匯率相對固定當國內外利率出現差異時便導致了單邊無風險套利機會的出現。盡管在我國實行資本項目管制的情況下這種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但當套利收益超過套利成本時套利會通過非法逃套匯等形式進行這就增加了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的難度。而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的相對固定增加了無風險套匯的機會也使投資者可以在國內以較低的價格收購產品在國外銷售後換取外匯
再兌換成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的相對固定保證了這種投機行為無風險從而增加了無風險套利機會。

6銀行風險增加。雖然間接融資企業對匯率的敏感性強於對利率的敏感性,但是對浮動匯率制下的市場波動適應性較弱。這些企業向銀行的借款並不會隨利率的升降而出現大幅變化,但是企業經營國際貿易的收益卻會隨匯率的變化而波動。企業還貸不確定性增加,銀行貸款回收率下降,貸款風險增大,呆賬壞賬增加,銀行利潤率和收益率隨之下降。

『貳』 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1、貨幣政策具有外部時滯性:就是說政策產生效果需要一段時間(至於時間的長短則是大家比較爭議的問題),因此可能錯失時機,導致相反的效果。

2、貨幣政策的實施要看市場的開放程度,貨幣政策要考慮國際資本的流動問題。2010年11月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致使大量資本流入新興經濟體,削弱了其作用。

3、貨幣政策還要考慮貨幣的流通速度,流通速度越強貨幣需求越多,流通速度越弱貨幣需求就越小,這樣的原因可能導致貨幣的供給無法跟上需求。

4、貨幣政策應對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有效,而對成本推動的效果甚微。對於經濟緊縮時效果不明顯。

(2)匯率制度局限性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貨幣政策目標,並非一個孤立的目標,而是由操作目標,中介目標和最終目標這三個漸進層次組成的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政策



『叄』 簡述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貨幣政策在通脹下效果顯著,但在通貨緊縮時由於流動性陷阱的影響,效果有限。
第二,從投資來看,貨幣政策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先在貨幣市場上影響利率水平,其次在產品市場上引起一系列的變化。但這是有前提的,即貨幣流通速度不變。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意味著貨幣需求增加,反之,貨幣需求減少。例如如果央行貨幣供給增加一倍,但流通速度也增加一倍的話,政策就是無效的。
第三,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也影響貨幣政策的效果。中國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為大約兩個季度,兩個季度前旨在抑制通脹的政策,如果兩個月後市場表現為緊縮,則會雪上加霜。
第四,其效果還要受開放程度的不同。開放程度越大,外國資本對本國的影響就越大。無論實行哪種貨幣制度(浮動或固定),都會使原先的貨幣政策大打折扣。

『肆』 貨幣政策的局限性是什麼

就是貨幣只可以限制錢的流通量,但是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時,卻必須有補助性的政策來解決實際上的問題。例如

在通貨膨脹時, 各種物價上揚,但是政府用貨幣緊縮 (銀行加息。和幣值上升)政策卻只可以限制外國熱錢的進入,由於通貨膨脹涉及到了很多因素,例如人力成本的上升,貨幣政策卻不可以解決這種問題了。這時需要用產業的調整改變轉型才能增加企業利潤。

例如在通貨緊縮時, 例如美國,政府用了貨幣寬松政策來大量印錢,和讓貨幣貶值有利出口,但是主要問題是在於美國的銀行借貸問題,過度使用貸款而趙成的經濟危機,那麼只有調整金融體系才能制止下一次金融風暴的發生。

『伍』 貨幣政策有什麼局限性

貨幣政策局限性: 1、從貨幣市場均衡的情況看,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要影響利率的話,必須以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為前提。如果這一前提並不存在,貨幣供給變動對經濟的影響就要打折扣。在經濟繁榮時期,中央銀行為抑制通貨膨脹需要緊縮貨幣供給,或者說放慢貨幣供給的增長率,然而,那時公眾一般說來支出會增加,而且物價上升快時,公眾不願把貨幣持在手上,而希望盡快花費出去,從而貨幣流通速度會加快,這無異在流通領域增加了貨幣供給量。這時候,即使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也無法使通貨膨脹率降下來。反之,當經濟衰退時期,貨幣流通速度下降,這時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對經濟的影響也就可能被貨幣流通速度下降所抵消。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意味著貨幣需求增加,流通速度放慢,意味著貨幣需求減少,如果貨幣供給增加量和貨幣需求增加量相等,LM曲線就不會移動,因而利率和收入也不會變動。 2、在通貨膨脹時期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效果比較顯著,但在經濟衰退時期,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效果就不明顯。那時候,廠商對經濟前景普遍悲觀,即使中央銀行松動銀根,降低利率,投資者也不肯增加貸款從事投資活動,銀行為安全起見,也不肯輕易貸款。特別是由於存在著流動性陷阱,不論銀根如何松動,利息率都不會降低。這樣,貨幣政策作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當微弱。即使從反通貨膨脹看,貨幣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現於反對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而對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貨幣政策效果就很小。因為物價的上升若是由工資上漲超過勞動生產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壟斷廠商為獲取高額利潤引起,則中央銀行想通過控制貨幣供給來抑制通貨膨脹就比較困難了。 3、貨幣政策作用的外部時滯也影響政策效果。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要通過影響利率,再影響投資,然後再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因而,貨幣政策作用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會充分得到發揮。尤其是,市場利率變動以後,投資規模並不會很快發生相應變動。利率下降以後,廠商擴大生產規模,需要一個過程,利率上升以後,廠商縮小生產規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總之,貨幣政策即使在開始採用時不要花很長時間,但執行後到產生效果卻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濟情況有可能發生和人們原先預料的相反變化,比方說,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擴大貨幣供給,但未到這一政策效果完全發揮出來經濟就已轉入繁榮,物價已開始較快地上升,則原來擴張性貨幣政策不是反衰退,卻為加劇通貨膨脹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有限的。

『陸』 國際貨幣制度的局限性

國際貨幣制度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
在世界經濟多元化的今天,國際貨幣制度明顯存在著貨幣地位與世界經濟格局的不多稱現象。現行國際貨幣制度要求除核心貨幣國以外所有國家必須儲備大量外匯並投資於核心國公債,使得核心國以相當優惠的條件獲得資金。無形中把世界較貧窮國家的資金轉移到最富有的國家。該制度造成了貨幣核心國無償獲取了他國的資源,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正常秩序。
1、鑄幣稅分配的壟斷性
所謂鑄幣是貨幣發行者得到的價值超過製造和管理貨幣本身的部分,是靠其發行貨幣權力得到的經濟租金。鑄幣稅產生於金屬時期後期,鑄幣者發現貨幣本身的實際價值即使在低於它面值時,同樣可以按照面值在市場上流通,這種差價越大,鑄幣稅就越多。但是,在金屬貨幣時代,鑄幣稅不是無限的,因為貨幣鑄造數量要受到貴金屬產量限制,當貨幣面值較大地偏離其實際價值,就會造成貨幣貶值,從而迫使鑄幣者提高貨幣的實際價值。但紙鑄幣稅則不然,印製紙幣的費用只佔其面值極小比例。因此,紙幣時代鑄幣稅是無限的,特別是在以現貨商品交易佔主導地位的市場經濟中,紙鑄幣行為變成一種新的壟斷產業,即可獲取趨於100%的超額利潤。
擁有經濟主權的國家,通過建立中央銀行制度實現民族國家經濟內部自行監管通貨膨脹,約束貨幣發行規模和保證鑄幣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使鑄幣稅獲得合理控制和管理。現行國際貨幣制度則是中心貨幣國家只管發行貨幣,通貨膨脹的責任由外圍貨幣國家承擔,這使得人類經濟史上第一個點紙成金的阿拉伯式童話變為現實。在國際貿易頻繁往來的經濟全球化今天,國際社會還不存在中央銀行性質的貨幣體制,這一不尋常的高額利潤只能由核心貨幣國家單獨獲取。「僅1999年,美國新增貨幣2340億美元,其中新幣換舊幣、增長派生的新增貨幣需求和國際貿易增長的新增貨幣需求三者之和約550億美元被美國無償獲得。」
按照福利經濟學原則,核心貨幣國家應該和外圍國家形成某種鑄幣受益分享機制。但是,體現發展中國家鑄幣利益的「特別提款權」,也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基金份額分配而減少,從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到21世紀的今天,外圍國家尚未分享到他們為國際經濟貢獻的貿易份額而應得的鑄幣收益,每年僅這一項收入就穩佔美國GDP的千分之二。
2、通貨膨脹稅的隱性掠奪性
通貨膨脹稅一般是指政府因向銀行透支,通過增發紙幣降低持有者手中貨幣購買力的方式彌補財政赤字,它是通貨膨脹條件下的一種隱蔽性稅收。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不僅美國物價上漲四倍,世界大多數國家均表現出物價的剛性,蒙代爾敏銳地觀察到貨幣經濟在當代獨特的物價特徵——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稅是運用價格機制,經過流通途徑向貨幣發行區全體消費者的一次「征稅」,它以其強制性方式依靠通貨的壟斷地位向其他國銷售膨脹性貨幣。
現代通貨膨脹稅惟一可以接受的條件是中央銀行和財政收入再分配體系,它將通貨膨脹稅的收入投擲於所支持部門的發展,以期獲得投資收益後再返還給社會。但是,這一合理性只適應於建立單一貨幣體系的貨幣區和民族國家的經濟,「在不具備單一貨幣體系的國際經濟中,沒有制度可以保證核心貨幣國家收取通貨膨脹稅後,將收益返還給核心通貨區的全體消費者。」
蒙代爾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通貨膨脹問題的根源就不再是外圍國家貨幣政策自行導致的結果,核心貨幣國家向外圍國家輸出通貨膨脹成為其重要因素。由於美元的核心貨幣地位,其擴張貨幣後通貨輸往世界各地的美元通貨區,分配本質是通過浮動匯率的價格變化掩蓋增發貨幣引起美元區的福利變化,這是一個隱性的通貨膨脹輸出機制。美國通過國際貿易的流通途徑,把貨幣流程轉化為類似於財政稅的方式,向全世界美元儲備區分配通貨膨脹稅,把本國經濟問題輸往美元外圍國家。美聯儲十一次降息後,通貨膨脹的輸出給亞洲美元高儲備區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3、匯率變化的不確定性
當今國際貨幣制度是建立在紙幣本位基礎之上,以美元為中心的多元化國際儲備的浮動匯率體系,這明顯有利於發達國家經濟,而發展中國家被迫採取的盯住匯率制度的風險:一是盯住匯率制擴大真實匯率的波動幅度,增加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二是盯住匯率制為國際游資的沖擊提供機會。央行在保衛匯率戰斗中與國際炒家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資金對比懸殊,很難對抗巨額投機的資本沖擊;三是貨幣供給自主性的喪失,增加政府宏觀調控的難度。資本市場缺乏彈性和流動性效應,發展中國家只能以犧牲內部均衡來換取相對的外部均衡。
歐元區建立以來,為國際儲備貨幣提供多元化選擇,然而這並沒有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困境,只是從依附一個國家變為依附多個國家,具體表現形式為市場均衡的背離。金融市場的無套利均衡保證市場經濟的資源配製優化,由於國際貨幣多元化使這種均衡遭到破壞,金融市場上各種貨幣保證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優化。由於國際貨幣多元化使這種均衡遭到破壞,金融市場上各種貨幣匯率變動不定,以及由匯率變動帶來各種金融產品價格頻繁變動,使金融市場存在著眾多的套利機會,為投資基金等國際金融大鱷蓄意攻擊創造空間,導致市場無法逼近均衡、資源配置惡化,泡沫經濟危機出現使國家經濟遭受重創。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柒』 聯系匯率制度的優點缺陷

優點:穩定了幣值,降低了市場的交易費用。
缺陷:
1、聯系匯率制被認為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經濟危機的持續動盪中放棄了聯系匯率制,大幅下調了官方匯率,並引進了雙重匯率制。
2、中央銀行採用聯系匯率制,無法發揮最終貸款人的作用,不能通過放寬貨幣政策提供流動性,也不能直接融資來支援陷入問題的商業銀行,實際上把貨幣政策的決策權讓給了所聯系貨幣的管理當局。
3、聯系美元的情況下,經濟美元化,中央銀行損失本幣發行、本幣需求增長和本幣存量利息這三項鑄幣稅收入。

『捌』 貨幣政策實施的局限性有哪些

1、從貨幣市場均衡的情況看,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要影響利率的話,必須以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為前提。如果這一前提並不存在,貨幣供給變動對經濟的影響就要打折扣。在經濟繁榮時期,中央銀行為抑制通貨膨脹需要緊縮貨幣供給,或者說放慢貨幣供給的增長率,然而,那時公眾一般說來支出會增加,而且物價上升快時,公眾不願把貨幣持在手上,而希望盡快花費出去,從而貨幣流通速度會加快,這無異在流通領域增加了貨幣供給量。這時候,即使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也無法使通貨膨脹率降下來。反之,當經濟衰退時期,貨幣流通速度下降,這時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對經濟的影響也就可能被貨幣流通速度下降所抵消。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意味著貨幣需求增加,流通速度放慢,意味著貨幣需求減少,如果貨幣供給增加量和貨幣需求增加量相等,LM曲線就不會移動,因而利率和收入也不會變動。 2、在通貨膨脹時期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效果比較顯著,但在經濟衰退時期,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效果就不明顯。那時候,廠商對經濟前景普遍悲觀,即使中央銀行松動銀根,降低利率,投資者也不肯增加貸款從事投資活動,銀行為安全起見,也不肯輕易貸款。特別是由於存在著流動性陷阱,不論銀根如何松動,利息率都不會降低。這樣,貨幣政策作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當微弱。即使從反通貨膨脹看,貨幣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現於反對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而對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貨幣政策效果就很小。因為物價的上升若是由工資上漲超過勞動生產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壟斷廠商為獲取高額利潤引起,則中央銀行想通過控制貨幣供給來抑制通貨膨脹就比較困難了。 3、貨幣政策作用的外部時滯也影響政策效果。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要通過影響利率,再影響投資,然後再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因而,貨幣政策作用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會充分得到發揮。尤其是,市場利率變動以後,投資規模並不會很快發生相應變動。利率下降以後,廠商擴大生產規模,需要一個過程,利率上升以後,廠商縮小生產規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總之,貨幣政策即使在開始採用時不要花很長時間,但執行後到產生效果卻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濟情況有可能發生和人們原先預料的相反變化,比方說,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擴大貨幣供給,但未到這一政策效果完全發揮出來經濟就已轉入繁榮,物價已開始較快地上升,則原來擴張性貨幣政策不是反衰退,卻為加劇通貨膨脹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有限的。

『玖』 統一的貨幣制度的局限性是什麼

統一貨幣制度的局限性有以下四點:

  1. 在通貨膨脹時期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效果比較顯著,但在經濟衰退時期,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效果就不明顯;

  2. 從貨幣市場均衡的情況看,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要影響利率的話,必須以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為前提;

  3. 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也影響政策效果;

  4. 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要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

閱讀全文

與匯率制度局限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商證券傭金萬分之8 瀏覽:836
今日美棉期貨價 瀏覽:148
中行visa英鎊匯率查詢 瀏覽:413
羅斯公司理財自學 瀏覽:977
2014上市公司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公司 瀏覽:495
10月7日日本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920
銀行理財資金對接信託 瀏覽:219
傭金寶創業板深圳 瀏覽:150
小蟻幣目前價格 瀏覽:741
人民幣兌換烏吉亞匯率 瀏覽:380
2017熊貓普制金幣價格 瀏覽:802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
調研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586
股指期貨操盤手大賽 瀏覽:190
對公外匯拓戶 瀏覽:239
廣發證券草根 瀏覽:49
銀行外匯英文單詞 瀏覽:398
長江小金屬網釩價格 瀏覽:608
絲路矽谷綜合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