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央行真的拋美債穩匯率嗎
中國賣出大量美國國債,會打壓美國國債價格,從而提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關鍵是中國賣出美債後獲得的美元資金的投向是什麼,如果仍是美元資產,則對美元匯率沒有什麼影響,如果投的是其他國家的資產,中國大量拋售美元會打壓美元的匯率。當然,隨著中國拋售美債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後,會吸引資金購買美債,海外資金也會購買美元後買美債,會對美元匯率形成一定的支撐。因此,美元也不見得會下跌多少。
⑵ 中國買美國國債那麼多為什麼美元一旦貶值了怎麼辦我們不賠了
美元貶值的話,中國買的美國國債確實會縮水,不過這是必須買的
中美貿易中,中國一直處於順差,如果不借錢給美國花,美國會制裁中國的,比如前幾年美國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就是個小小的警告,後來中國買了幾萬億美國國債,美國就不說話了
這幾萬億美元別說縮水,就算血本無歸,中國也是賺的,中美貿易中,中國的順差最少的時候也有十幾萬億,多的時候有幾十萬億
⑶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在人民幣升值時有利還是貶值時有利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在人民幣貶值時有利。
假設美元沒有貶值,這時用人民幣買入美元,此時人民幣沒有升值,等到人民幣升值時進行拋售,就可以賺錢。
升值貶值涉及的是匯率問題,貨幣與匯率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很直觀。即便是教科書中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簡稱MF模型)當中,也是在非常嚴格的一系列假設條件下才能得到增發貨幣會帶來貨幣貶值的結論。
實踐當中,除了貨幣對匯率的影響,還有其他甚至比貨幣更重要的因素影響匯率。
(3)中國賣美債匯率跌6擴展閱讀:
作用及影響
1、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3、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⑷ 中國人民銀行賣出美國國債對美元匯率的影響
中國賣出大量美國國債,會打壓美國國債價格,從而提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
關鍵是中國賣出美債後獲得的美元資金的投向是什麼,如果仍是美元資產,則對美元匯率沒有什麼影響,如果投的是其他國家的資產,中國大量拋售美元會打壓美元的匯率。
當然,隨著中國拋售美債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後,會吸引資金購買美債,海外資金也會購買美元後買美債,會對美元匯率形成一定的支撐。因此,美元也不見得會下跌多少。
⑸ 我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會跌破6嗎,為什麼
會跌破6的;
1.中國的經濟正在轉型,低附加值轉換到高附加值的過程,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會移到國外的。
2.中國已經是第2大經濟體了,得做負責人的國家,不能和發展中國家強飯碗。
3.美國和歐洲都對中國的低匯率增加出口的方式表示不滿。
4.中國人民幣早晚都成為國際自由匯率的國際貨幣。
5.中國人民幣的通貨膨行已經無法再讓人民幣貶值了,相當一段時間沒有人民幣貶值的空間了,就是說再印人民幣的話豬肉價變成了每公斤50圓了。
6.人民幣理想的匯率在5.8左右。
⑹ 中國手裡的美國國債在人民幣匯率上升後會貶值嗎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認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與進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中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取得的收益顯得頗低。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對此,央行解決方案是,加緊研究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滿足企業和個人合理的用匯要求,降低國內資金凈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所獲回報的高低。投資美國國債雖犧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夠規避風險。由於我國國內金融體系處理風險的能力較低,這里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相交換的問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且與歐元區和日元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於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不難理解了。 買與不買陷入兩難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假如繼續買入美元國債,從經濟角度上看,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為美國國債回報低,只較日債稍好;但如果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沽出的話,美元就會再進一步貶值,中國同樣損失慘重,即所謂「買又慘,不買又慘」! 由於中國購入了大量美債,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持有國債在賬面上已輸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債匯價格定會再進一步下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假如人民幣升值10%,中國政府就會承受500億美元的賬面資本損失,如果美國利率再上升2%,中國就再損失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結果總共損失八百億到1000億美元,當然以上還沒有計算美元匯價下跌而帶來的出口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可做出的選擇非常少。 不穩定的平衡 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雖然美國人每天仍能吃喝玩樂,但這樣的平衡是令人擔心的。美國的經常赤字不斷膨脹,2005年經常賬目赤字,已創紀錄升至8000億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國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億元,才能填補這個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奇妙:中日拿上數千億的真金白銀,不斷購買美元資產來資助美國利率,然後美國人將已超買的資產拿來再抵押,來買中國及日本生產的電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給一個債仔,由於借出去的錢實在太多了,於是自己每天要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拿給債仔享用,並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樂,不要有些微傷風感冒,否則便會同歸於盡!因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這個債仔的話,美國政府將在極短時間內破產,帶來的災害將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為嚴重。
⑺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6.5什麼意思
就是說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為6.5:1
一美元可以兌換6.5以上的人民幣,說明人民幣貶值了。
如果幫到你,望採納。
⑻ 為什麼說"如果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美國國債價格會下跌"
呵呵,你這類似的發了兩遍啊!
我還是以你另一個問題的回答復制過來吧,美國國債在正常情況下和股票是差不多性質的。
首先,正常交易下,股市是只有買者和賣者,而且買者賣者都是我們股民,必須必須要有賣者,我們才買得到。
而對於你的問題,我舉個例,比如我以每股1元拋售某隻股票1億股,算大量拋售吧。而這有1億股擺在這,又沒有質量、售後之分,其他買家,不可能花1.1、1.2或者更高的價格去買相同的這只股票的吧。只會願意花1元,或者少於1元來購買這只股票吧。
而股民還有投資機構也不是傻瓜,一定有什麼根據,或者想法才會去大量拋售。而大量拋售則預示著我對這只股票的未來,持有不太樂觀,也就是會跌的預期,所以我才會去賣。所以其他人看見有大量賣的,也會急於出手,使價格越來越低………
補充:1.正常情況下,是會的。但特殊情況下,也有特例。比如一隻股票,出現大面積的連續狂跌。這只公司不會看著自己公司的股票一跌再跌,就會買進,希望能夠救市,讓股價回到正常的軌道。但是很多時候救市是不成功的,大量股民對其失去信心之後。公司自己或者某投資機構大量買進股票,只會出現短暫的回暖,上調,但最終只會下跌得更快。(因為公司的錢是有限的)
2.對外匯來說,還是正常情況下是遵循的。但是很多現實情況下就不一定了。因為這,特別是國債之內的,牽涉到政治上面的東西,不光只是經濟上的盈虧問題,而牽扯到整個國家之間斗爭的利益。
⑼ 中國拋售美債的後果
美債總規模為24萬億美元,中國持有的比例為4.5%,佔比並不高,但是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旦開始大量拋售,其他持有美債的國家極有可能會跟風拋售,短期內造成美元的疲軟,美元霸權體系受到嚴重打擊,美聯儲會再次加息,美國經濟將雪上加霜。
但是,大量拋售美債是一把雙刃劍,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打擊的同時,也會對我國自身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美國極有可能會提高中國出口商品的關稅,或者不再進口中國商品,這將導致出口貿易受到很大影響,一旦出口受阻,外貿企業倒閉,工人失業,這都是對自身經濟的損害。
此外,大量拋售美債還會導致我們手中的美元資產縮水,外匯儲備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1萬億的美債不能大幅縮水;同時,大舉拋售美債還會造成人民幣匯率的不穩定,無論是大幅貶值還是大幅升值,對於經濟發展都有諸多不利。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我國不會大量拋售美債。
(9)中國賣美債匯率跌6擴展閱讀
2020年10月在連續三個月買入之後,海外投資者又開始出現連續拋售。僅8月份,美債前三大海外持有國日本、中國、英國已合計拋售達248億美元。
在這美債的前三大持有國里,中國已連續3個月拋售美債,累計拋售規模達157億美元;英國更是在3個月內減持了260億美元;第一大債主日本僅8月份就拋售146億美元……
作為第二大債權國的中國在8月份拋售美債54億美元,規模降至1.068萬億美元。這已經是中國連續3個月減持美債,其中,6月減持規模為93億美元,7月小幅減持10億美元。
盡管減持之後,中國仍為美國第二大債權國,但1.068萬億美元的持倉規模創下2017年3月以來的新低。
⑽ 中國降准之後,人民幣/美元跌向6.60還會遠嗎
從宏觀角度看,此次降準是2016年8月-2018年初「緊貨幣+緊信用」政策組合向2018年2月以來「寬貨幣+緊信用」政策組合轉變的延續,並不是全面放水刺激,政策目的是支持債轉股去杠桿、小微企業融資、為銀行非標轉標提供流動性支持、化解信用風險、應對中美貿易戰沖擊等。
從外匯市場看,中美利差進一步縮小,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降准消息傳出以來,人民幣/美元匯率已經連續兩天大跌,並跌破6.55大關。雖然從長遠看,降准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是有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從兩年來的高點回落,因為中國似乎正允許人民幣相對走弱。
另外,此次降准不同於4月份的存款准備金率下調,那主要是用來取代中期借貸便利(MLF),而今日的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將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為實體經濟帶來新的流動性,因此,它也預示著中國央行決定放鬆貨幣政策的信號。
而在另一方面,雖然美元近期迎來了一波調整,但貿易戰態勢的嚴重化與擴大化將使美元的避險屬性得到重視。在貿易戰的陰影下,美股全線回撤。
美國的貿易戰同時也並不僅僅針對中國。上周末,特朗普承諾將對歐洲汽車出口徵收20%的關稅,如果歐洲對汽車的貿易壁壘沒有降低的話,這就增加了貿易方面的擔憂。當然,這場貿易戰最終也是對美元有利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日益嚴峻的中美貿易戰形勢下,有一個特殊的點需要特殊對待,那就是中國政府是否會拋售美國國債。我個人認為中國是不太可能採用這種頗為極端的處理方法的,因為這只會適得其反。但即便中國政府不增加強管制,今年的人民幣/美元也將在基本面與市場的預期之下,逐步走向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