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奧巴馬中國匯率操縱

奧巴馬中國匯率操縱

發布時間:2021-05-24 14:13:12

⑴ 奧巴馬上台以來對華政策發布時間及簡介

美國在奧巴馬總統上任第一年(2009)與中國維持的密切關系,已有極為顯著的大幅轉變。他上任剛進入第二年(1月 20日),美國原先對中國禮讓和藹的作風,一變而擺出一付嚴厲唐突甚至苛刻指責的姿態。
(一)奧巴馬於2009年1月20日就職時,正值由於華爾街崩潰而引發的全美經濟癱瘓之低潮時期。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遭遇空前的挑戰。全球經濟也均遭池魚之殃。但唯有東亞各國受損最小而以後顯示復甦之進度也是最快。尤以中國為然。奧巴馬深知在地緣經濟的時代,為美國經濟安全著想應該極力取得與太亞地區掛鉤。中國除了已取代美國而成為韓國、日本、以及澳洲最大貿易夥伴以外,並且和擁有十個成員國的「東協國組織」(ASEAN,一譯「東盟」)組成了一個十加一的自由貿易區。

因此,奧巴馬知道要使美國為太亞地區所接受,必須先爭取中國支持,而且要強調美國也是太平洋環圈的一員。奧巴馬去秋走訪東亞之用意即是為此。他在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以後,又特地參加了東協國組織的峰會。還自為第一個美國總統參加該組織的峰會,其目的乃在沫滅以前(自1967以來)美國忽視該組織的惡跡與不良印象。而他在繼兩次G-20峰會以及在亞太經合會場合已經會見了中國胡錦濤主席數次以後,還要堅持去訪華三日(1115-182009)再與胡主席密談的用意,也關於奧巴馬的宿願是否達成了,我們可在中方的反應上得到明確答案。在《中美聯合聲明》的第二部份有言『中方表示,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地區國家為本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努力』。這正是奧巴馬千里迢迢尋求的肯定。真可說是求仁而得仁。何況這個承諾與保證,表示中國不畏懼美國參預亞太地區會引起與中國無味之競爭。奧巴馬知道中國在心裡上已有禮讓美國的打算。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盡管美國國內對他的對華政策有很多批評(譬如他忽略了中國『操縱人民幣』、以及民權問題、甚至為了討好北京而對達賴喇嘛避而不見等等),他均忍氣吞聲地暫不作回應。可是在麻州補選的結果一出,對奧巴馬來說,情勢完全不一樣了。

(三)基於這種體會,奧巴馬在麻州補選後立即行動。除了召回老班底(即幫助他入主白宮的競選團隊)應戰以外,立即在政策上作某些緊要調整。在內政上特別加緊注意經濟復甦以及幫助中產階級與窮人等等。在外交上的調整比較慢,但有兩件事情受到奧巴馬政府的立即反應。第一,在麻州補選後的第三天(1 月22日),副總統拜登即現身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表面上是與伊拉克政府討論數百名候選人被禁止參加3月27日舉行的伊拉克選舉問題。但,實質上是為了給美國的民眾感覺奧巴馬並沒有忽視伊拉克問題。特別要美國人都知道伊拉克已進入以和平選舉恢復正常的轉型期;這樣美軍的駐扎就不是絕對必需的了。第二,立刻在對華政策上擺出強硬姿態。並借用谷歌在中國短暫的風波來把互聯網自由變成美政府對北京叫囂升等的借故。

谷歌曾在1月12日宣布有意將其在中國之網站關閉,並退出中國。原因是除了中國的審查制度外,還有最近遭受到一連串的駭客攻擊。可是按照中國的部份網民與媒體(包括香港鳳凰電視首席評論員阮次山的評析),谷歌是因為在華生意迄無起色,所以要找一個有體面的下台階,或是與中國政府討價還價的藉口。谷歌在中國只佔全部搜索服務市場的32%,與網路擁有68%的市場相比,連一半都不到。(其實網路的網站也不斷被外來(疑是美國)駭客攻擊;網路也已於1月12日狀告美國域名注冊商。)谷歌在七天以後的1月19日卻又宣布決定不退出中國市場,更在它網站的「黑板報」上宣稱所有關於谷歌要退出中國的報導「全屬虛構」。

盡管所謂的谷歌風波已經完全平息,可是無巧不成書,麻州的補選是在同一日舉行。兩天以後(1月21日),國務卿希拉里在華府演講,宣稱將提升 「網路自由」為外交重點。並很尖銳地宣告美國將助世人沖破網路鐵幕,並要求北京徹底調查谷歌被駭事件。喜萊莉還語帶威脅地說美國要幫助中國的網民「翻越審查牆」。這種跡近干涉他國內政的恐嚇,本來與喜萊莉外交部長身份不符。但,很明顯的,她是講給美國保守派與支持共和黨的民眾聽的。這並非只是她個人或者美國國務院的對華政策改變,因為再過兩天(1月23日)白宮也有同樣嗆聲響應。一位資深白宮官員對外宣稱,奧巴馬總統對谷歌在中國的網站被駭非常困惱。而且對中國一味的否認至為不滿。

由此,我們知道希拉里的發言是轉達奧巴馬在麻州補選後政策調整的一個信息。另外,為了應付與平息美國國會的友台議員(多數是共和黨),奧巴馬特別迅速地在1月25日通知國會他對台灣新一輪軍售的決定。據報,這批武器可能包括UH-60黑鷹直升飛機、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以及台灣防衛通訊網路相關裝備。這項軍售雖然說是前總統布希早在2001年批准軍售台灣110億元部份武器的分階段執行,但發生在北京最近才警告美國軍售台灣將惡化中美關系(甚至導致雙方交流中斷)的不久,不得不令人質疑奧巴馬的動機何在。如果他不是刻意要破壞美中關系的話,那這種提高姿態正是作給國內大眾看的,用以克服一般對他在外交(與國防)上「太過軟弱」的嚴厲指-
香港1月31日電(作者 熊)美國在奧巴馬總統上任第一年(2009)與中國維持的密切關系,已有極為顯著的大幅轉變。他上任剛進入第二年(1月 20日),美國原先對中國禮讓和藹的作風,一變而擺出一付嚴厲唐突甚至苛刻指責的姿態。歸根究底,這是由於119日麻州(Massachusetts)為已故聯邦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民主黨)遺缺補選結果的震撼。在這次補選中,名不見經傳的共和黨人思考特、布朗(Scott Brown)高票當選,不但是打破了麻州歷來民主黨掌控的傳統,而且在本屆國會推翻了民主黨在聯邦參議院的戰略優勢。理解美國政治微妙的人,知道這代表選民對民主黨高度不滿以及共和黨在2008大選失敗以來再度抬頭的跡象。由於這個震撼,奧巴馬不能再忽視來自共和黨與一般議論對他一年來越來越嚴厲的批評與指責,因而須作某些重要政策上的調整,波及他的對華政策。茲分析如下:

(一)奧巴馬於2009年1月20日就職時,正值由於華爾街崩潰而引發的全美經濟癱瘓之低潮時期。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遭遇空前的挑戰。全球經濟也均遭池魚之殃。但唯有東亞各國受損最小而以後顯示復甦之進度也是最快。尤以中國為然。奧巴馬深知在地緣經濟的時代,為美國經濟安全著想應該極力取得與太亞地區掛鉤。中國除了已取代美國而成為韓國、日本、以及澳洲最大貿易夥伴以外,並且和擁有十個成員國的「東協國組織」(ASEAN,一譯「東盟」)組成了一個十加一的自由貿易區。

因此,奧巴馬知道要使美國為太亞地區所接受,必須先爭取中國支持,而且要強調美國也是太平洋環圈的一員。奧巴馬去秋走訪東亞之用意即是為此。他在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以後,又特地參加了東協國組織的峰會。還自為第一個美國總統參加該組織的峰會,其目的乃在沫滅以前(自1967以來)美國忽視該組織的惡跡與不良印象。而他在繼兩次G-20峰會以及在亞太經合會場合已經會見了中國胡錦濤主席數次以後,還要堅持去訪華三日(1115-182009)再與胡主席密談的用意,也是由於這個緣故。

奧巴馬政府上台一年後,對中國擺出一付嚴厲唐突甚至苛刻指責的姿態。

關於奧巴馬的宿願是否達成了,我們可在中方的反應上得到明確答案。在《中美聯合聲明》的第二部份有言『中方表示,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地區國家為本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努力』。這正是奧巴馬千里迢迢尋求的肯定。真可說是求仁而得仁。何況這個承諾與保證,表示中國不畏懼美國參預亞太地區會引起與中國無味之競爭。奧巴馬知道中國在心裡上已有禮讓美國的打算。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盡管美國國內對他的對華政策有很多批評(譬如他忽略了中國『操縱人民幣』、以及民權問題、甚至為了討好北京而對達賴喇嘛避而不見等等),他均忍氣吞聲地暫不作回應。可是在麻州補選的結果一出,對奧巴馬來說,情勢完全不一樣了。

(二)麻州共和黨人布朗被選上繼任民主黨耆宿愛德華、肯尼迪參議員的結果,首先在於它打破了美國參議院內民主黨60對共和黨40的投票結構,將奧巴馬的醫改立法是否通過一案懸在半空中。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多數,已經不能阻擋共和黨以行使每個參議員均具有的冗長演說(filibuster)的權力,來阻撓表決程序的了。除此以外,更嚴重的是,麻州是美國新英格蘭區的核心州,也是美國自由主義者的老地盤。現在連這個自由主義的堡壘都被保守的共和黨攻破了。可說對民主黨與奧巴馬皆是一個警世響鍾。

何況,在該次競選中,為了支持民主黨競選人蔻可立(Martha Coakley),民主黨還動用了兩個重量級人士為其站台助選。一個是肯尼迪參議員的遺孀(Victoria Reggie Kennedy)以及奧巴馬總統本人。沒想到連奧巴馬親自去麻州為蔻可立站台也未能挽回大局。正好像台灣去年底的『三合一』選舉,馬英九九次到宜蘭縣為國民黨候選人呂國華站台仍不能挽回呂以『總統牌不靈』而飲恨敗選,如同一轍。

在麻州補選競選期中,著名的共和黨鷹派、前紐約市長朱立安力(Rudy Giuliani)來為布朗站台。在吹捧布朗過去軍旅背景的同時,他強力攻擊奧巴馬總統在國防與外交上的軟弱。偏偏民主黨競選人蔻可立支持奧巴馬的軟弱政策(包括他要由伊拉克撤軍)。因而媒體乃將布朗與蔻可立之差別,最簡單的歸納成他們各自在國防與外交上的立場。布朗最終高票當選,與此不無關系。根據民調,在麻州1/19補選參加投票的選民,有63%的人說,美國政府嚴重脫離軌道。有3/4的人說他們要送布朗進聯邦參議院,為了要增強共和黨實力以對抗奧巴馬。這些民調結果,對於民主黨來說,無異是今年11月國會期中選舉的一個惡兆。所以奧巴馬不得不對此嚴加正視。

(三)基於這種體會,奧巴馬在麻州補選後立即行動。除了召回老班底(即幫助他入主白宮的競選團隊)應戰以外,立即在政策上作某些緊要調整。在內政上特別加緊注意經濟復甦以及幫助中產階級與窮人等等。在外交上的調整比較慢,但有兩件事情受到奧巴馬政府的立即反應。第一,在麻州補選後的第三天(1 月22日),副總統拜登即現身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表面上是與伊拉克政府討論數百名候選人被禁止參加3月27日舉行的伊拉克選舉問題。但,實質上是為了給美國的民眾感覺奧巴馬並沒有忽視伊拉克問題。特別要美國人都知道伊拉克已進入以和平選舉恢復正常的轉型期;這樣美軍的駐扎就不是絕對必需的了。第二,立刻在對華政策上擺出強硬姿態。並借用谷歌在中國短暫的風波來把互聯網自由變成美政府對北京叫囂升等的借故。

谷歌曾在1月12日宣布有意將其在中國之網站關閉,並退出中國。原因是除了中國的審查制度外,還有最近遭受到一連串的駭客攻擊。可是按照中國的部份網民與媒體(包括香港鳳凰電視首席評論員阮次山的評析),谷歌是因為在華生意迄無起色,所以要找一個有體面的下台階,或是與中國政府討價還價的藉口。谷歌在中國只佔全部搜索服務市場的32%,與網路擁有68%的市場相比,連一半都不到。(其實網路的網站也不斷被外來(疑是美國)駭客攻擊;網路也已於1月12日狀告美國域名注冊商。)谷歌在七天以後的1月19日卻又宣布決定不退出中國市場,更在它網站的「黑板報」上宣稱所有關於谷歌要退出中國的報導「全屬虛構」。

盡管所謂的谷歌風波已經完全平息,可是無巧不成書,麻州的補選是在同一日舉行。兩天以後(1月21日),國務卿希拉里在華府演講,宣稱將提升 「網路自由」為外交重點。並很尖銳地宣告美國將助世人沖破網路鐵幕,並要求北京徹底調查谷歌被駭事件。喜萊莉還語帶威脅地說美國要幫助中國的網民「翻越審查牆」。這種跡近干涉他國內政的恐嚇,本來與喜萊莉外交部長身份不符。但,很明顯的,她是講給美國保守派與支持共和黨的民眾聽的。這並非只是她個人或者美國國務院的對華政策改變,因為再過兩天(1月23日)白宮也有同樣嗆聲響應。一位資深白宮官員對外宣稱,奧巴馬總統對谷歌在中國的網站被駭非常困惱。而且對中國一味的否認至為不滿。

由此,我們知道希拉里的發言是轉達奧巴馬在麻州補選後政策調整的一個信息。另外,為了應付與平息美國國會的友台議員(多數是共和黨),奧巴馬特別迅速地在1月25日通知國會他對台灣新一輪軍售的決定。據報,這批武器可能包括UH-60黑鷹直升飛機、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以及台灣防衛通訊網路相關裝備。這項軍售雖然說是前總統布希早在2001年批准軍售台灣110億元部份武器的分階段執行,但發生在北京最近才警告美國軍售台灣將惡化中美關系(甚至導致雙方交流中斷)的不久,不得不令人質疑奧巴馬的動機何在。如果他不是刻意要破壞美中關系的話,那這種提高姿態正是作給國內大眾看的,用以克服一般對他在外交(與國防)上「太過軟弱」的嚴厲指責,殆無可否認。

結束語

要質問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姿態突然轉變的動機,我們只須反思一下那短暫谷歌風波的開始與結束的日期,再與麻州補選的日期相比,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谷歌早在1月12日發難,向中國提出不滿並倡退出中國之說。可是為什麼美國政府當時除了例行公事地敦促中國政府調查駭客事件以外,並沒有雷行朱書的反應?偏偏在1月19谷歌風波由谷歌自己宣布已告結束之後兩天,才有喜萊莉的嚴辭譴責中方(再兩天之後才有白宮的響應)?所以,無論白宮與奧巴馬的領導班子承不承認,在1月21日以後的美國對華姿態,完全和美國國內政黨政治因麻州補選結果為民主黨帶來一個迫切危機感有密切關系。

依同樣的邏輯推理,假如今年年底國會期中選舉,共和黨乘其麻州勝選餘威而贏得了更多席次的話,奧巴馬領導下的民主黨政府,將因要應付國會壓力,一定在對華政策上還會有某些逼不得已的波動。第一炮大概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以往已有保護主義議員在參議院提案,要美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施壓,逼使人民幣升值。他們的理由是中國操縱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強將人民幣價值壓低,用以幫助中國對美的輸出。所以才造成了喏大的美國貿易逆差。但以往的提案,終因保護主義勢力的票數不夠,未能通過。但如年底期中選舉共和黨席次增加,可以保證類似的提案還會死灰復燃。雖然中國政府已於11月初宣布人民幣將與美元脫鉤,保守政客一定還會挑起其他的問題干擾奧巴馬的對華政策。這也是可以預料的。總之,美國的對華政策,除了決定於美國行政部門以外,還會因其國內兩黨政治的音樂旋律改變而旋轉。以上所言,只不過是一個最近的實例而已。

(作者為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⑵ 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的法案,那眾議院和奧巴馬會通過嗎通過的話中國將如何反擊

中國也許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樣對進口美國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這只是其一,相信這項法案會對中美貿易產生嚴重的後果~~
PS.昨晚看到這條美即將對法案進行商議通過新聞時,我就以為這只是說說而已,想不到今晚看到這法案居然通過了,美方無疑在玩火~~這法案的通過是美國自身衰弱經濟而又無力挽回的綜合症狀產生的並發症後果~~對美方來說弊大於利~

⑶ 今天中國是否被列為匯率操縱國了

中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馮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8時39分報道,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美國財政部半年一次的對人民幣匯率的審核報告被提交到國會。中國是否被納入操縱匯率國家的行列,引發全球關注。

美國財政部15日在提交給國會的有關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中稱,在今年上半年的報告期限內,沒有發現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存在操縱貨幣匯率行為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也就是說,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都沒有操縱貨幣匯率。
根據美國1988年通過的《貿易和競爭力綜合法案》,美國財政部每半年需要向國會遞交一份關於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政策的報告,叫《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如果某個國家在這份報告里被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國就會與這個國家展開雙邊談判,或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商,以確定操縱國定期、迅速地調整匯率並消除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這個法案沒有明確規定萬一談判破裂會產生什麼後果,但列出政府可採取的各種懲罰措施,包括徵收懲罰性關稅等貿易制裁。
從1989年至1994年,中國幾乎每年均被美國評為「匯率操縱國」,韓國等國家亦多次上榜。但1994年之後,美國財政部沒有再將其任何一個主要的貿易夥伴評為「匯率操縱國」。2002年之後,由於美元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走弱,盯住美元的人民幣相應貶值,出於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美國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自2003年以來,在美國製造商的游說鼓動下,美國參眾兩院每年都至少有幾十位議員要求布希政府對人民幣匯率採取強硬措施。但是美國財政部一直沒有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
在2008年12月份的那份報告里,美國財政部拒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只是再次呼籲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當時的美國財長保爾森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正"持續漸進的"進行匯率改革,但有必要採取更為迅即的措施。"中國需採取更快行動推進以市場決定匯率,並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在短期內更大幅度的升值。"
在今年上半年,奧巴馬政府推出的首份評估報告中,也沒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國慶節前,記者在采訪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時候,他表示:「我倒沒覺得『人民幣匯率話題』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只是現在是金融危機期間,有比人民幣匯率更重要的問題。相比之下,像加強監管的問題,顯然是更重要的問題。」

⑷ 奧巴馬為什麼想讓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人民會造成什麼影響

因為他想讓中國來幫他分擔金融危機。人民幣一旦升值,中國在美商品競爭力大大減小,相反美國商品在中國競爭力增加。這些是有助於在金融危機中的美國。而且中國擁有美國近9000億美元的國債,一旦人民幣升值,國債縮水相當大。另外國際熱錢湧入中國,一旦人民幣升值他們又可以捲走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

⑸ 怎麼看待奧巴馬對中國的政策

在對華政策上,這位新任美國總統傾向於同中國建立長期、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關系。主張深化美中經濟安全和全球政策問題方面的高層對話,加強兩國環保和軍事交流。由此可以預見的是,奧巴馬的當選會成為中美關系的一個良好契機。 然而在貿易往來、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又讓人擔憂。那麼這位同中國「特別有緣」的美國總統上台之後,究竟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呢? 推動作用: 希望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從伊拉克戰爭、防止核武器擴散、改善美國國際形象等方面來說,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與布希相比,可謂千差萬別。只有在中國問題上,奧巴馬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續布希政府政策,繼續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奧巴馬身邊不乏經驗豐富的「知華派」,必將推動新一屆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繫上,向著理性、積極的方向發展。奧巴馬已經明確表態,當選後將繼續與中國在環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對話。 雙方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會進一步發展 中美關系必定會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奧巴馬在競選過程中一再強調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主張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在對台問題上,民主黨一貫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主張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奧巴馬也提出將反對將美國就業機會大量輸出到中國,反對中國在匯率方面的政策,也許在他當選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增多。但是由於雙方之前的合作關系已經非常深厚,上述的問題只是小小的擔憂。在目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奧巴馬一定會致力於建立中美雙方的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 奧巴馬當選消息推高美股 或定A股四年走勢 美國大選的結果左右著這個全球經濟頭號強國的走向,並決定美股和全球股市在未來四年的走勢。紐約股市4日創出24年來美國大選日最大漲幅,三大指數漲幅全部超過3%,道瓊斯指數上漲超過300點。 追隨美股漲勢,亞太股市周三早盤走高。日本股市日經股指早盤上漲2.82%,收盤報於9371.67點;韓國首爾綜合指數大漲4.97%。 在早市未收盤股市中,中國滬深股市漲幅近3%,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上漲4.84%;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漲1.80%,台灣加權指數漲1.10%。 阻礙作用: 奧巴馬或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加大中美貿易壓力 分析奧巴馬的貿易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時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個擔憂。奧巴馬的經濟政策中,更注重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鼓勵大企業從向外投資轉到向內創造工作機會,時教授認為,這個政策其實有著比較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在競選中奧巴馬經常發表這樣的言論,認為美國的就業機會都讓外國人佔去了,大財團也都到國外投資給別國的人民創造就業機會,這就說明他上台之後的政策是要趨於保護主義的。」時教授說,「如果奧巴馬當選,極有可能新政府會把美國已經在國外的投資和所提供的工作機會通過某種方式減少或者收回去。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有些報道表明一些亞洲人對奧巴馬是有看法和擔憂的。 競選過程中,奧巴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貿易的,但是言談舉止和他的利益集團的背景來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還是存在的,這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 指責中國操縱匯率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言辭日益尖銳。民主黨人奧巴馬把焦點集中在經濟問題上,繼續打「中國牌」,指稱中國對美國貿易的巨大順差與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有直接關系。 據《大公報》報道,奧巴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評論的。他說:中國必須改變其政策(包括匯率政策),以便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依靠國內本土需求的增長。 奧巴馬的這封信是寫給美國全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的。他表示,自己會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國改變,他還表示:「如若當選,我將協助確保中國的進口商品不會違反適用的法律和條約。我支持貝里修訂案的要求:國防部只採購在美國製造的紡織品。我亦支持將『紗後規則』(yarn forward rule)納入自由貿易條約。」 期待中國減少出口 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 奧巴馬認為,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貿易,他雖然歡迎和中國貿易,但前提是中國遵守規則,在世界均衡發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他建議中國發展內需,提高內需佔GDP比重。這項建議實際上是要求中國出口佔GDP比重降低,也就是減低對美國出口,以改善美國勞工階層的失業情況。換句話說,奧巴馬對美國勞工階層失業的解決方法,是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 專家觀點: 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值得肯定 奧巴馬本人雖然在競選中,不時對中國發出一點批評,但9月22號他在《中國商業周刊》發表的《關於對華政策》的文章中,總體的政策姿態是非常積極的。這篇文章有三點值得肯定的觀點:1、承認中國的重要性。2、認識到中國的復雜性。3、確定其政策目標是尋求與中國的合作。 不能簡單用保護主義形容奧巴馬的經濟政策 有經濟學家稱,奧巴馬的經濟政策趨向保護主義,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陶文釗教授認為,一個政府的經濟政策是不能簡單用經濟學上的名詞去概括的。奧巴馬在競選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經濟政策,比如給窮人減稅,提出能源自給等。但是這遠非全部。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構成的。奧巴馬當選後,肯定會召集美國一流的經濟學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經濟政策。 奧巴馬對華態度理性務實 並不否認各個總統候選人的中國觀會有所不同,但是美國朝野上下的共識卻非常清晰: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和繁榮強大是不可忽視的事實,所有候選人也都曾提及美中關系是21世紀美國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國讀者可能會認為,有些美國總統對華強硬,有些比較友好。這其實是個誤區。美國總統中國觀的建立是一個長時期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他對中國的個人感情的轉變,但更為重要的則是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 中美雙方都應當從新的全球化環境下把握兩國的戰略關系 中國和美國分別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在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方面具有越來越多的共同戰略利益,當前全球經濟所出現的調整,可以說是全球經濟從劇烈的失衡重新尋找新的平衡點的過程,在這種動盪的尋找平衡點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都深深涉及其中,只有保持良好的戰略合作,才真正從長期內有利於雙方的戰略利益。

⑹ 奧巴馬 人民幣匯率 指責

美國《紐約時報》11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作為美國的債主改變了奧巴馬的動力
當奧巴馬總統周日首次訪問中國的時候,他將在很多方面承擔起一個揮霍的消費者向他的銀行家畢恭畢敬的責任。

赤裸裸的事實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債主——這改變了美國同這個唯一能夠挑戰其世界獨超地位的國家之間關系的核心。

結果是,與其前一任公開推動和敦促中國遵循西方模式,在政治和經濟上更加開放不同的是,奧巴馬先生督促中國的時間不會太多,而更多的時候將是向北京作保證。
為了確保奧巴馬此次對上海和北京進行的三天訪問傳達出一種和解的印象,白宮官員們已籌備數月。例如,今年6月,白宮告知達賴喇嘛,盡管奧巴馬將會在某個時候會見他,但總統不會選擇在10月,也就是達賴喇嘛訪問華盛頓的時候見他,因為這距離奧巴馬的訪華日期太近了。

同樣地,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曾多次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美國現任財政部長蒂姆西-蓋特納在其上任聽證會上還重復了奧巴馬的這一指責。但是,到了4月份,美國財政部收回了這一批評,公開表示中國沒有為了便於出口而操縱匯率。

⑺ 匯率操縱國的標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以下簡稱《協定》)規定,IMF執行董事會於1977年4月29日通過了一項旨在避免操縱匯率或國際貨幣體系的決議。該決議規定了三項原則:第一項,基金成員國有義務避免操縱匯率、操縱國際貨幣體系、阻礙其他成員國對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或者不公平地取得優於其他成員國的競爭地位;第二項,如果外匯市場的紊亂情勢構成對成員國貨幣匯率的短期干擾,為消除這種紊亂的情勢,相關成員國必要時,應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第三項,此項干預應當充分考慮到其他成員國,包括所涉及外匯的發行國的利益。
有分析指出,是否將一個國家列入匯率操縱國,更多是出於政治因素,經濟和金融因素可能將退居其次。美國近期針對中國反傾銷動作已經很頻繁,不但對用於油井和天然氣井的中國鋼管徵收31%的關稅,還向進口中國車胎開征35%的關稅。美國若再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恐怕會令中美關系極度緊張,不利於奧巴馬政府尋求中國合作,應對朝鮮核問題和全球氣候變化等議題。

⑻ 奧巴馬上任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析奧巴馬當選後對中國影響 三機遇三挑戰奧巴馬於美國當地時間周二晚間輕松擊敗共和黨競爭對手麥凱恩,成功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並成為美國歷史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曾經說過:「我和中國特別有緣,是華人的姻親。我有一個華裔血統的侄女……我的妹夫吳加儒是在加拿大出生的華裔,現在有美國國籍。」奧巴馬的同父異母妹妹瑪亞出生於雅加達,有一半印尼血統。吳加儒的父母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在對華政策上,這位新任美國總統傾向於同中國建立長期、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關系。主張深化美中經濟安全和全球政策問題方面的高層對話,加強兩國環保和軍事交流。由此可以預見的是,奧巴馬的當選會成為中美關系的一個良好契機。然而在貿易往來、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又讓人擔憂。那麼這位同中國「特別有緣」的美國總統上台之後,究竟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呢?推動作用:希望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從伊拉克戰爭、防止核武器擴散、改善美國國際形象等方面來說,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與布希相比,可謂千差萬別。只有在中國問題上,奧巴馬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續布希政府政策,繼續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奧巴馬身邊不乏經驗豐富的「知華派」,必將推動新一屆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繫上,向著理性、積極的方向發展。奧巴馬已經明確表態,當選後將繼續與中國在環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對話。雙方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會進一步發展中美關系必定會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奧巴馬在競選過程中一再強調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主張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在對台問題上,民主黨一貫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主張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奧巴馬也提出將反對將美國就業機會大量輸出到中國,反對中國在匯率方面的政策,也許在他當選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增多。但是由於雙方之前的合作關系已經非常深厚,上述的問題只是小小的擔憂。在目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奧巴馬一定會致力於建立中美雙方的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奧巴馬當選消息推高美股 或定A股四年走勢美國大選的結果左右著這個全球經濟頭號強國的走向,並決定美股和全球股市在未來四年的走勢。紐約股市4日創出24年來美國大選日最大漲幅,三大指數漲幅全部超過3%,道瓊斯指數上漲超過300點。追隨美股漲勢,亞太股市周三早盤走高。日本股市日經股指早盤上漲2.82%,收盤報於9371.67點;韓國首爾綜合指數大漲4.97%。在早市未收盤股市中,中國滬深股市漲幅近3%,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上漲4.84%;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漲1.80%,台灣加權指數漲1.10%。 阻礙作用:奧巴馬或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加大中美貿易壓力分析奧巴馬的貿易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時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個擔憂。奧巴馬的經濟政策中,更注重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鼓勵大企業從向外投資轉到向內創造工作機會,時教授認為,這個政策其實有著比較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在競選中奧巴馬經常發表這樣的言論,認為美國的就業機會都讓外國人佔去了,大財團也都到國外投資給別國的人民創造就業機會,這就說明他上台之後的政策是要趨於保護主義的。」時教授說,「如果奧巴馬當選,極有可能新政府會把美國已經在國外的投資和所提供的工作機會通過某種方式減少或者收回去。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有些報道表明一些亞洲人對奧巴馬是有看法和擔憂的。競選過程中,奧巴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貿易的,但是言談舉止和他的利益集團的背景來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還是存在的,這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言辭日益尖銳。民主黨人奧巴馬把焦點集中在經濟問題上,繼續打「中國牌」,指稱中國對美國貿易的巨大順差與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有直接關系。據《大公報》報道,奧巴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評論的。他說:中國必須改變其政策(包括匯率政策),以便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依靠國內本土需求的增長。奧巴馬的這封信是寫給美國全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的。他表示,自己會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國改變,他還表示:「如若當選,我將協助確保中國的進口商品不會違反適用的法律和條約。我支持貝里修訂案的要求:國防部只採購在美國製造的紡織品。我亦支持將『紗後規則』(yarn forward rule)納入自由貿易條約。」 期待中國減少出口 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奧巴馬認為,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貿易,他雖然歡迎和中國貿易,但前提是中國遵守規則,在世界均衡發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他建議中國發展內需,提高內需佔GDP比重。這項建議實際上是要求中國出口佔GDP比重降低,也就是減低對美國出口,以改善美國勞工階層的失業情況。換句話說,奧巴馬對美國勞工階層失業的解決方法,是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專家觀點: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值得肯定奧巴馬本人雖然在競選中,不時對中國發出一點批評,但9月22號他在《中國商業周刊》發表的《關於對華政策》的文章中,總體的政策姿態是非常積極的。這篇文章有三點值得肯定的觀點:1、承認中國的重要性。2、認識到中國的復雜性。3、確定其政策目標是尋求與中國的合作。不能簡單用保護主義形容奧巴馬的經濟政策有經濟學家稱,奧巴馬的經濟政策趨向保護主義,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陶文釗教授認為,一個政府的經濟政策是不能簡單用經濟學上的名詞去概括的。奧巴馬在競選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經濟政策,比如給窮人減稅,提出能源自給等。但是這遠非全部。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構成的。奧巴馬當選後,肯定會召集美國一流的經濟學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經濟政策。奧巴馬對華態度理性務實並不否認各個總統候選人的中國觀會有所不同,但是美國朝野上下的共識卻非常清晰: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和繁榮強大是不可忽視的事實,所有候選人也都曾提及美中關系是21世紀美國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國讀者可能會認為,有些美國總統對華強硬,有些比較友好。這其實是個誤區。美國總統中國觀的建立是一個長時期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他對中國的個人感情的轉變,但更為重要的則是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中美雙方都應當從新的全球化環境下把握兩國的戰略關系中國和美國分別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在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方面具有越來越多的共同戰略利益,當前全球經濟所出現的調整,可以說是全球經濟從劇烈的失衡重新尋找新的平衡點的過程,在這種動盪的尋找平衡點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都深深涉及其中,只有保持良好的戰略合作,才真正從長期內有利於雙方的戰略利益。主要就是這些了!參考資料: http://news.sohu.com/20081107/n260497288.shtml

⑼ 奧巴馬的上任對中國經濟有什麼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析奧巴馬當選後對中國影響 三機遇三挑戰 奧巴馬於美國當地時間周二晚間輕松擊敗共和黨競爭對手麥凱恩,成功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並成為美國歷史首位黑人總統。 奧巴馬曾經說過:「我和中國特別有緣,是華人的姻親。我有一個華裔血統的侄女……我的妹夫吳加儒是在加拿大出生的華裔,現在有美國國籍。」奧巴馬的同父異母妹妹瑪亞出生於雅加達,有一半印尼血統。吳加儒的父母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 在對華政策上,這位新任美國總統傾向於同中國建立長期、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關系。主張深化美中經濟安全和全球政策問題方面的高層對話,加強兩國環保和軍事交流。由此可以預見的是,奧巴馬的當選會成為中美關系的一個良好契機。 然而在貿易往來、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又讓人擔憂。那麼這位同中國「特別有緣」的美國總統上台之後,究竟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呢? 推動作用: 希望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從伊拉克戰爭、防止核武器擴散、改善美國國際形象等方面來說,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與布希相比,可謂千差萬別。只有在中國問題上,奧巴馬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續布希政府政策,繼續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奧巴馬身邊不乏經驗豐富的「知華派」,必將推動新一屆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繫上,向著理性、積極的方向發展。奧巴馬已經明確表態,當選後將繼續與中國在環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對話。 雙方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會進一步發展 中美關系必定會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奧巴馬在競選過程中一再強調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主張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在對台問題上,民主黨一貫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主張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奧巴馬也提出將反對將美國就業機會大量輸出到中國,反對中國在匯率方面的政策,也許在他當選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增多。但是由於雙方之前的合作關系已經非常深厚,上述的問題只是小小的擔憂。在目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奧巴馬一定會致力於建立中美雙方的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 奧巴馬當選消息推高美股 或定A股四年走勢 美國大選的結果左右著這個全球經濟頭號強國的走向,並決定美股和全球股市在未來四年的走勢。紐約股市4日創出24年來美國大選日最大漲幅,三大指數漲幅全部超過3%,道瓊斯指數上漲超過300點。 追隨美股漲勢,亞太股市周三早盤走高。日本股市日經股指早盤上漲2.82%,收盤報於9371.67點;韓國首爾綜合指數大漲4.97%。 在早市未收盤股市中,中國滬深股市漲幅近3%,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上漲4.84%;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漲1.80%,台灣加權指數漲1.10%。 阻礙作用: 奧巴馬或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加大中美貿易壓力 分析奧巴馬的貿易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時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個擔憂。奧巴馬的經濟政策中,更注重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鼓勵大企業從向外投資轉到向內創造工作機會,時教授認為,這個政策其實有著比較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在競選中奧巴馬經常發表這樣的言論,認為美國的就業機會都讓外國人佔去了,大財團也都到國外投資給別國的人民創造就業機會,這就說明他上台之後的政策是要趨於保護主義的。」時教授說,「如果奧巴馬當選,極有可能新政府會把美國已經在國外的投資和所提供的工作機會通過某種方式減少或者收回去。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有些報道表明一些亞洲人對奧巴馬是有看法和擔憂的。 競選過程中,奧巴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貿易的,但是言談舉止和他的利益集團的背景來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還是存在的,這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 指責中國操縱匯率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言辭日益尖銳。民主黨人奧巴馬把焦點集中在經濟問題上,繼續打「中國牌」,指稱中國對美國貿易的巨大順差與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有直接關系。 據《大公報》報道,奧巴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評論的。他說:中國必須改變其政策(包括匯率政策),以便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依靠國內本土需求的增長。 奧巴馬的這封信是寫給美國全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的。他表示,自己會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國改變,他還表示:「如若當選,我將協助確保中國的進口商品不會違反適用的法律和條約。我支持貝里修訂案的要求:國防部只採購在美國製造的紡織品。我亦支持將『紗後規則』(yarn forward rule)納入自由貿易條約。」 期待中國減少出口 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 奧巴馬認為,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貿易,他雖然歡迎和中國貿易,但前提是中國遵守規則,在世界均衡發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他建議中國發展內需,提高內需佔GDP比重。這項建議實際上是要求中國出口佔GDP比重降低,也就是減低對美國出口,以改善美國勞工階層的失業情況。換句話說,奧巴馬對美國勞工階層失業的解決方法,是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 專家觀點: 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值得肯定 奧巴馬本人雖然在競選中,不時對中國發出一點批評,但9月22號他在《中國商業周刊》發表的《關於對華政策》的文章中,總體的政策姿態是非常積極的。這篇文章有三點值得肯定的觀點:1、承認中國的重要性。2、認識到中國的復雜性。3、確定其政策目標是尋求與中國的合作。 不能簡單用保護主義形容奧巴馬的經濟政策 有經濟學家稱,奧巴馬的經濟政策趨向保護主義,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陶文釗教授認為,一個政府的經濟政策是不能簡單用經濟學上的名詞去概括的。奧巴馬在競選中透露了一些他的經濟政策,比如給窮人減稅,提出能源自給等。但是這遠非全部。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是由一整套方案構成的。奧巴馬當選後,肯定會召集美國一流的經濟學家,一同研究出一整套的經濟政策。 奧巴馬對華態度理性務實 並不否認各個總統候選人的中國觀會有所不同,但是美國朝野上下的共識卻非常清晰: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和繁榮強大是不可忽視的事實,所有候選人也都曾提及美中關系是21世紀美國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國讀者可能會認為,有些美國總統對華強硬,有些比較友好。這其實是個誤區。美國總統中國觀的建立是一個長時期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他對中國的個人感情的轉變,但更為重要的則是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 中美雙方都應當從新的全球化環境下把握兩國的戰略關系 中國和美國分別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在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方面具有越來越多的共同戰略利益,當前全球經濟所出現的調整,可以說是全球經濟從劇烈的失衡重新尋找新的平衡點的過程,在這種動盪的尋找平衡點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都深深涉及其中,只有保持良好的戰略合作,才真正從長期內有利於雙方的戰略利益。主要就是這些了!參考資料: http://news.sohu.com/20081107/n260497288.shtml

⑽ 奧巴馬與中國的關系

1希望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從伊拉克戰爭、防止核武器擴散、改善美國國際形象等方面來說,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與布希相比,可謂千差萬別。只有在中國問題上,奧巴馬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續布希政府政策,繼續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奧巴馬身邊不乏經驗豐富的「知華派」,必將推動新一屆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繫上,向著理性、積極的方向發展。奧巴馬已經明確表態,當選後將繼續與中國在環保、能源合作等方面保持對話。
2雙方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會進一步發展 中美關系必定會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奧巴馬在競選過程中一再強調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主張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在對台問題上,民主黨一貫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主張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奧巴馬也提出將反對將美國就業機會大量輸出到中國,反對中國在匯率方面的政策,也許在他當選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增多。但是由於雙方之前的合作關系已經非常深厚,上述的問題只是小小的擔憂。在目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奧巴馬一定會致力於建立中美雙方的建設性合作夥伴關系。
阻礙作用: 1奧巴馬或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加大中美貿易壓力 分析奧巴馬的貿易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時殷弘教授表示出了一個擔憂。奧巴馬的經濟政策中,更注重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鼓勵大企業從向外投資轉到向內創造工作機會,時教授認為,這個政策其實有著比較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在競選中奧巴馬經常發表這樣的言論,認為美國的就業機會都讓外國人佔去了,大財團也都到國外投資給別國的人民創造就業機會,這就說明他上台之後的政策是要趨於保護主義的。」時教授說,「如果奧巴馬當選,極有可能新政府會把美國已經在國外的投資和所提供的工作機會通過某種方式減少或者收回去。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有些報道表明一些亞洲人對奧巴馬是有看法和擔憂的。 競選過程中,奧巴馬自己一直提出他也是支持自由貿易的,但是言談舉止和他的利益集團的背景來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還是存在的,這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
2指責中國操縱匯率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言辭日益尖銳。民主黨人奧巴馬把焦點集中在經濟問題上,繼續打「中國牌」,指稱中國對美國貿易的巨大順差與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有直接關系。 據《大公報》報道,奧巴馬是在29日公布的一封信函里做出上述評論的。他說:中國必須改變其政策(包括匯率政策),以便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依靠國內本土需求的增長。 奧巴馬的這封信是寫給美國全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的。他表示,自己會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國改變,他還表示:「如若當選,我將協助確保中國的進口商品不會違反適用的法律和條約。我支持貝里修訂案的要求:國防部只採購在美國製造的紡織品。我亦支持將『紗後規則』(yarn forward rule)納入自由貿易條約。」
3期待中國減少出口 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 奧巴馬認為,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貿易,他雖然歡迎和中國貿易,但前提是中國遵守規則,在世界均衡發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他建議中國發展內需,提高內需佔GDP比重。這項建議實際上是要求中國出口佔GDP比重降低,也就是減低對美國出口,以改善美國勞工階層的失業情況。換句話說,奧巴馬對美國勞工階層失業的解決方法,是希望美國人少買中國商品。 專家觀點: 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值得肯定 奧巴馬本人雖然在競選中,不時對中國發出一點批評,但9月22號他在《中國商業周刊》發表的《關於對華政策》的文章中,總體的政策姿態是非常積極的。這篇文章有三點值得肯定的觀點:1、承認中國的重要性。2、認識到中國的復雜性。3、確定其政策目標是尋求與中國的合作。 不能簡單用保護主義形容奧巴馬的經濟政策

閱讀全文

與奧巴馬中國匯率操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行visa英鎊匯率查詢 瀏覽:413
羅斯公司理財自學 瀏覽:977
2014上市公司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公司 瀏覽:495
10月7日日本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920
銀行理財資金對接信託 瀏覽:219
傭金寶創業板深圳 瀏覽:150
小蟻幣目前價格 瀏覽:741
人民幣兌換烏吉亞匯率 瀏覽:380
2017熊貓普制金幣價格 瀏覽:802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
調研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586
股指期貨操盤手大賽 瀏覽:190
對公外匯拓戶 瀏覽:239
廣發證券草根 瀏覽:49
銀行外匯英文單詞 瀏覽:398
長江小金屬網釩價格 瀏覽:608
絲路矽谷綜合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279
恆星外匯公司詳細信息 瀏覽:16
香港製暴股票 瀏覽:723